-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续道藏
- 皇经集注
皇经集注
功德品续二十九章
又此经所在之处,当有十天至真大圣、无极飞天神王侍卫供养,持是经人当得自称为正一真人。是人在处,自得十方至真至圣金刚力士潜护其人,如护己身。若出若入,游行之处,百邪避路,魔鬼殄除,精灵伏藏,一切灾殃不能侵近。是持经人命欲终时,更不见诸地狱恶相,即见天宫玉女持幢下迎,而生天上。如天福尽,下生人间,即得千生万生中常为国王大臣,圣贤庆会,国土清平,人民乐业,常得宿性通明。遵奉大道,展转修持,至登道岸。是持经人获福如是。
是经功德,岂但利益生死哉?又此经所在之处,常有十天至真大圣,无尽量飞天神王侍卫供养,是持经人当得自称为正一真人。是人在处,自得十方至真至圣、金刚力士潜护其人,如护己身。若出若入,游行之处,百邪回避,持经人所走之路,魔鬼殄绝,除去精灵,潜伏收藏,一切灾殃不能侵近。是持经人命欲终时,更不见诸地狱恶相,即见天官玉女持幢节下迎,而生天上。如天福受尽,下生人间,即得千生万生中常为国王大臣,圣君贤相,明良相庆,聚会一朝,国土清宁平定,人民安然乐业,常得宿性通明,遵奉大道,展转修持,至登道岸。是持经人获福如是。
十天,十方诸天。
飞天神王,飞身游护诸天之神王也。
侍卫,侍立拱卫也。
正一真人,至正无私、真一不二之人也。
金刚力士,两教护法,皆来护持经人。
潜护其人,暗中护持经人,如护神明自己之身,见诸神保护之切也。其持经之人或出或入,游行之处,一切邪妖、魔鬼、精灵达避伏藏,殄绝除去。殄,绝也,尽也。灾咎祸殃,不能亲近。是人命终,更不见诸地狱种种恶相。
天宫玉女,一本作天官者,非也。
幢,非旛非旌,大法幢也。下迎接导上天耳。
千万生为国王大臣,世世尊贵,如佛千八世为王世子,玄帝千世为王,千世为宰臣,老君历劫为皇帝王者之师。共安长乐,且宿性通明,大智大慧,不昧历劫良因。
遵守崇奉大道,反覆展转,进修操持,至登道岸。道岸,得道,如济海岸也。佛云到彼岸。《大雅》云:诞先登于岸。此之谓也。一云畔岸。持经功德,时刻有益,或利生,或利死,或少或众,或久或近,随愿皆成,化诚神矣。叉千生万生,遵奉无二,展转修持,始登道岸。可见大成之难也。观经者怛其志,可入最上。
功德品续三十章
又若有持是经人,若雨下时,起大悲心,如法向空念此经三卷一徧,其雨所沾,面所向方,一切众生,五逆十恶、一切重罪,悉皆消灭;一切重病,自得痊愈。是诸众生命终之后,不堕地狱,神生净土,莲花化生,何况持是经者。又若有持是经人,或行於道路,值大风起,吹是持经之人。触身之尘,是尘所沾,一切众生,一切恶业,悉皆消灭,更不堕於三恶道,当生天上。故知持经功德,不可思议。
此经功德不但利一身也。又若有持是经人,若雨下之时,起大悲度世之心,如法向虚空念此经上中下三卷,周完一遍,其雨所沾濡,面所向方隅,一切众生,五逆十恶、一切重罪,悉皆消散除灭;一切重病,自得痊可安愈。是持经人所向方之诸众生,命终之后,不堕地狱,神生净土,不假淫秽,莲花化生;何况持是经者,其功德讵可量耶?又若有持是经人,或行於道路,值大风起,吹是持经之人,触身之尘土,是尘所沾,一切众生,一切恶业,悉自消灭,更不堕於三恶道中,当生天上。故知持经功德,不可思议。
考证解疑:
持经人无处不慈悲,非但雨下、风起,有大悲心,推言若雨下风起时也。甚言持经之效。大悲怜悯,衰矜恤念世间一切也。释教云,婆心太切。《诗》云:哀此荣独。又云,矜不成人。道经云:大悲觉世。持经者悯世人业苦,故起大悲心。五逆,不忠、不孝、不慈、不睦、不义。一云,不敬天地君亲师,不敬三宝,不持戒律,不修德行,不明心性。一云,滋纵财、色、名、食、睡。
十恶,杀、盗、邪、淫、两舌、妄言、绮语、恶口、贪、嗔、痴。一切重病痊愈。痊,安可也。愈,平愈也。
莲花化生,佛家言,西方极乐世界,莲花生人。道家云,青华长乐界,莲花化生。又云,欲生因莲花。言居世出世,不染一尘,妙法生生,无淫秽心。又如天地之初,自然化生成人也。儒者多以两教为妄。伊尹生於空朵,独非儒者之圣人乎?且人心如莲,知莲生,则心宗印矣。善哉,周子观莲,虽爱其处泥不污,亦必别有真见也。故为道学之宗。
三恶道,地狱、魔鬼、畜生。
不可思议,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见功德莫量也。
夫道之济世,真经利人,法雨浸濡,普润一切,响彻十方,利尽法界。儒家云,有如时雨化之者。又曰,树之风声。又曰,不疾而速,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故周公生,而无烈风淫雨,海外向化。人能终至道,持真经,无论雨水所沾,风尘所及,即风雨所不及,水尘所不沾,三千大千世界,永沾法利矣。故曰持经功德,不可思议。
功德品读三十一章
是持经人,若经涉於江河淮海,沐浴其身,是身所沾之水,其中众生,鱼鳌鼋鼉,一切水族,是诸恶业,悉皆除灭,尽此一报之身。命过之后,不复更受胎、卵、湿、化一切等身。是持经人口出一切言语音响,一切邪魔外道,闻者皆是清净法音。是持经人若遇诸神庙,能为其神诵咏是经,是诸鬼神得闻是经,即脱鬼趣,登证仙道,恭敬是人,如奉是帝。
是持经人功德不但及於人也。若经涉於江河淮海,沐浴其身,是身所沾之水,其中众生、鱼鳖鼋鼉 、一切水族,其前世所造是诸恶业悉皆除灭,尽此见在一世报应之身。命过之后,得证妙果,不复更受胎、卵、湿、化一切等身。是持经人,口出一切言语音响,一切邪魔外道,闻者不知为世间言辞声气,皆是清净法音。是持经人若遇诸神庙,能为其神诵咏是经,是诸鬼神得闻是经,即脱鬼趣,登证仙道,恭敬是持经人,如奉是说经之帝。
经涉。经,历过也。涉,济渡也。一云,徒身过水曰涉,如吕祖朗吟飞过洞庭湖,达磨折芦过江是也。要之凡过水,不拘徒身舟船,皆曰经涉。江河海,皆注水之通名。淮,淮河也。
沐浴其身,以水澡洗其身也。
其中众生,水中一切生物。鳞者鱼,甲者鳌、鼋、鼉等。一切水生族类,诸恶业悉得除灭,尽此一报而已。死后不复轮转畜业,若羽、若毛、若鳞、若甲、若介、胎卵湿化一切等身。人虽胎生,此胎字不指人说,只言默属。盖龙为水族之尊,尚称业报,其下水族又可知矣。真持经人身口悉出金光,故言音所及,一切邪魔外道闻者皆是清净法音。
为神说经,神脱鬼趣。神虽灵响,露威光,彰报应,尚有趣在。闻此真经,脱其识根,拔其趣意,所谓融尽宿习也。登证仙道,上证真仙之道也。
神与仙之分别等阶。神虽有功德,而功勋显赫俱在,虽大神亦然。即大贤未融形迹,与入圣而不优之类也。仙则空五蕴,净九识,遣能所,融事理,虽分五品,比神鬼则高出矣。
夫圣人出,万物亨,山不潼,川不涸,鸟兽鱼鳖咸若。持经人沐浴之法水,水族亲沾,又不啻圣王之功化也。龙得法而高悟,法水均沾,有不超脱哉?此野狐之所以得法复人身也。若说经度神鬼脱其趣,如萨祖师度王灵官,普禅师之度关圣贤,令其钦神威,忘宿念也。故至今二圣之恭敬不衰。
功德品续三十二章
若人在世,不孝父母,不敬三宝,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作种种极重罪业,将命终时,若有道心正信善男善女,於亡者未气断时起大悲心,于其头边念玉帝尊号七遍,或二七遍,三七遍,四七遍,乃至百遍、千遍,是其亡者生前所造诸不善业,悉得消灭,更不堕诸恶趣,神升九天,何配受持是此经者?又若复有人自从往劫乃至今身,轮转人天,漂沉世域,积千愆万过,在於己身,若遇是持经之人,形影暂映其身,如为帝光之所摄受,或与同语,或闻其声,如奉帝言道语之所慰谕,彼人罪障永得除灭。
经之功德,不特下及物,上及鬼神也。若人在世,不敬三宝,杀盗淫妄,作种种极重罪业,将命终时,若有道心正信善男善女,於亡者气未
断时,起大悲心,于其头边念玉帝尊号,或一七、二三四七,乃至百千等遍,是其亡者生前所造诸不善业,悉得消灭,更不堕诸恶趣,神升九炁上天,何况受持是此经者。又若复有人,自从往劫,乃至今身,轮转人天,漂沉世域,积千般愆尤、万种过失在於己身,若遇是持经、之人形影暂映其身,如为上帝道光之所摄受,或与同语,或闻其声,如奉上帝法语道言之所慰谕,彼人罪障永得除灭。
三宝,道、经、师也。道为三教之宗,万有之祖;经为度世津粱;师为人天眼目,不敬所以有一罪。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大犯者大罪,萌一念亦有罪。种种,非一端也,言不能尽记。
正信,至正诚信,一无所为也。
一七、二三四七、千百遍,或云,言道周天功化,亦是。
不堕诸恶趣,有善根,无邪念,故不堕恶趣。
轮转人天,或人间天上之福。一云,人中福为人天。漂沉世域,生死无常,如萍水浮漂,业趣难脱,似水中沉溺。世域,世间界域也。形影暂映,持经人形影,暂时照映造业人身,如同帝光之所玄摄神受。受或作授,言帝光授与者,非是。大抵光临人,则肃然敬心无念,故曰摄受。我受其光之法利也。
同语闻声。造业者或与特经者共语,或闻持经者声音。
道语,大道玄语。或云,道祖之语,太拘。
慰谕,慰,善言抚慰。谕,教诲命令也。
罪阵除灭,一切夙世今生罪皆释,往劫今生障碍皆除也。
夫经之神功,存亡受益,利及一切,惟正信人有是功。可见以至诚心为本。利亡者,利他人如此,持是经者功德又岂可量哉?观者勉之。
功德品续三十三章
又若持是经人造作长旛,书帝名号于其旛上,悬诸长竿,或在观宇,或在家庭,是旛被诸风吹所指方面,一切众生皆沾胜利,一切恶业悉得除灭。又若有持是经人书帝名号,在一切有声物上,或锺或磬,铃铎铙钹,一切道具法事之属,或以道场,或因戏击,或被风触,是声出时,或远或近,一切众生闻是声已、所有罪障悉得清净。
此又申言持经功德也。
长旛书帝号,长竿,俱解见前。
观宇,观中殿宇前。观,观也。神在无他心,惟一诚观之,故神居曰观。
家庭,家之庭前。
所指方面,风吹宝旛,所指方位面向也。
胜利,解见前。
锺磬铃铎铙跋,皆法乐,金属也。
一切道具法事之属,除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乐,与有声物,或一切道家所用法事之具。
道场,用法具鸣帝号,可也。戏击如何亦有功?此戏非狂荡耍戏,或演习法乐,或幼小无知者,或凡愚不知,误鸣法器及有声物,或闲时喜乐,鸣有声物。
书帝名号,非帝之名。帝号历劫不磨,乃常住大名,故曰名号。今赞佛云洪名圣号,亦此意。
风触声出,被风吹触响物声出也。
远近众生闻声,罪障悉得清净。不拘远近一切众生,凡闻有帝号之声者,罪障消除,悉得清净。
考证:
古人制乐,所以谐神人,和上下,况帝号为玄祖荣名,闻者肃然,法音一振,神功无边。大舜作乐,百兽率舞,何况於人?
人闻兵器则威,闻戏具声则嬉,闻琴则和,何况法音?
一切有声戏具,无论也。
法具乐器,所以敬共明神,齐一众志。又书帝号,故闻者敬而罪灭。夫罪障所以报恶人也。闻法音,善心勃然,故罪障悉灭,得清净。今雷震一声,闻者敬畏,可以作证。
解疑:
今世悬旛,及书帝号於法乐道具法事,共一切有声物上者甚多,闻见者亦不少,罪障不除,何也?书号者非真有正信持经之心,闻见者以为故常,顽心不除,甚至轻慢,浪戏谤渎,自无善心,何以释罪。呜呼,经法帝号,功德难量。先真持经度自己,则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更以帝号度人,自永利矣。
功德品续三十四章
又若有持是经人了悟生死,深入山林,修真学道,或时登临,上山顾望,目所及处,山林溪谷,含生品类,有形无形,胎卵湿化,蠢动飞潜,种种物类,所有罪业,皆得除灭,身心清浄,命终生天;何况受持是此经者?当知是人即是道藏功德身也。
此复申言持经之效。
了悟生死。生死事大,理最难明。依父母之精血,得天地之理气,生也,所以生,不可知。精耗气散,神去形枯,死也,所以死,不可知。未知生,未知死,虽能达事变,观物理,明於言,不昧於行,未为了悟。若有持经人绝圣去智,除二障,断诸惑,融宿性,成大觉,证三元,登最上,了悟生死根源,即佛家云彻悟也。
深入山林。昔人云:小隐居山。既云了悟,高山平地,总属道场,修行何必入山林?大隐居市,理固有然。名山胜景,地灵人杰,真修者,虽无志於山林,幽山茂林,天造地设,以成仙境也。故逸人入焉。
修真学道。人生正性,至真无假,性道自然,不待学问,自情欲日滋,知诱物化,真者渐假,性道不明。了悟者於山中林下默加修持,以返天真,参学大道,了脱生死。《道德经》云:绝学无忧。此云学道,何也?彼云绝学,绝学之名象意识。此云学道,学旷然无为之道也。夫佛家以了悟为最上。此云了悟,方入山修真学道,则两门之品阶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