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续道藏
- 皇经集注
皇经集注
此言经之明效。
玉皇功德品第三
功德品一续前十七章
尔时,玉虚上帝,白天尊言:隹愿慈悲普为四众、帝释等及四梵天王、一切诸天、一切诸仙及未来一切众生、持是经人说利益事。尔时,天尊告玉虚上帝言:快哉斯问,不亦善乎。汝以慈悲,愍念众生,故请问於我。汝当复坐,吾为宣说。
当玉帝授五老上帝此经时,玉虚天之上帝,上白说经教主大天尊言:惟愿至圣慈悲,普为世间四众,及诸天帝释等,及三界之上四梵天、一切诸天、一切诸品仙人,及未来世一切众生、持是真经之人说利益之事。尔时,说经大天尊告玉虚上帝言:快心哉,斯问也,不亦善乎。汝以慈悲心,愍念世间众生,故请问於我。汝当复坐,吾为宣说经义。
天尊指元始言,或指玉帝者,非是。
四众,解见前。
帝释,乃诸天帝,及释教诸佛、菩萨等众。或以为诸天主皆称帝释,亦是。若以帝为帝释天主,此僧家之讹言。不故诸经妄以天主为玉帝,不知玉帝为万天之宗,非止一天之主。释经云,梵王帝释为呈祥。盖言天佛之宗,非敢言玉帝。僧人任私谬解,亦属大过。故并及之。
四梵天王,三界上大梵天王也,非欲界下天之王。言梵天,则尽上界。不言种民诸天者,种民之上皆至真大仙,自然契此经,故不言 及。一切诸天,一切诸仙,自梵天之下,一切诸天帝神民、一切诸品仙。
说利益事,大道不言效,如何玉虚上帝请言利益?大道为天地人物之宗,本来皆有实益,於人有自然之利,天地四众未知此经者不知其义,罔敢信从,遂轻大法,误自己。大道恩慈,不忍世迷,故言利益以度人。柰何愚迷者尚云,此经亦微言眇论,何益於人。岂知此经生天地人物,不可须臾离者。处处人人当诵持,劫劫相循,有大利益,乃出自然,非徒歆人以效也。
不亦善乎,非疑词,乃称其善问也。我,元始自谓也。
汝,元始谓玉虚上帝也。复坐,命玉虚上帝复还听经座位。
吾,亦元始自称。
宣说,广布为宣,告语为说。
梵,扶之切。或误作梵,非也。
此请经之诚、普利之心。
功德品续上十八章
天尊言曰:若有三界十方无量国土,或兵戈并起,疫气大行,水旱虫蝗,凶灾饥馑,是其国王大臣当发慈悯,为其黎庶遍勑国内,州县镇宰令诸道流,清净严洁,于其观内设大斋醮,六时行道,为转此经,当得国土清平,五谷丰熟,黎庶安泰。
元始天尊既命玉虚上帝复坐闻经,乃言曰:若有天地人三界、上下四正四偶之十方、无尽量一切国土,或动军战,而兵戈并起,或天灾流布,值疫气大行,或年岁荒歉,而水旱虫蝗,凶灾饥馑,是其国国王大臣当发慈悯,为其黎民臣庶,遍劲国内,州县镇宰,令诸道门之流,清冷严洁,于其观内设大齐醮,白昼六时行道,为转此真经,当得国土清平,五谷丰熟,黎庶安泰。
或云三界,不可言天,恐与国土兵戈字有碍。不知天魔与诸天主争街,亦有斗战,各有分界,故知三界言天地人也。
兵戈并起,只言各处兵起,互相战争,非言兵戈两样并起也。刀枪之属,皆兵器戈戟也。此固不可言并起。或言兵作人,人戈并起,亦非正义。
或疫气大行。天道安常,灾则称变,疫气大行。时疠之作亦灾异也。此经救除之。水旱虫蝗,水溢旱乾,诸虫害禾,群蝗伤稼,皆灾异也。
凶灾饥馑,岁不熟,民物不安则为凶。异常为灾,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此皆灾异也。
黎,黔黎;庶,庶民也。
遍勑。遍与徧同。
州县镇宰,或言州县统镇百姓之官,或言镇为军镇之官。又言镇为督抚,官之大者。皆是。
是其国王大臣,如是等地方之国王大臣。
道流,全真、正一、清微、灵宝等派道流。
清净严洁,内外肃然,身心无二,衣坛整饬,恭敬庄严,终始如一。如是清净严洁。
观,观也,神之所在,瞻者起敬,是诚大观。故曰观。
设大斋醮,齐内外,一众志,齐其不齐为斋。祈谢神只,酬报天地,合德於神,依科迓福为醮。
六时行道,非如今时沿途行道,不过依科迓神,转经念道而已。或云,昼夜十二时,奇时动,偶时静。六时,当作子、寅、辰、午、申、戍。或云子至巳,一云白昼六时。俱通。转经,心与道合,持真经,国土无厄艰,得清平。
稻、黍、稷、菽、麦,五谷俱丰熟,各国各界黎民无灾艰,永得安然定、泰然乐。
功德品续上十九章
若复有人入诸山林,遇毒恶兽,但能存想一念真经,山神卫护,猛兽自退,终不害己。若入江海,采宝求珍,值遇恶风,如法持念是此真经,风浪顿止,安
稳达岸。
真经之利,岂特消天灾,丰岁年,令黎庶安哉。卒然之变,山水风波之厄,亦有不能害者。若复有人入诸山林中,遇毒猛恶兽,但能存想一念真经,不忘此宝章妙法,山神保卫佑护,猛兽自然退去,终不伤害持经入山之己身。若人入诸江海,采宝物,求珍玩,值遇恶风,漂其船舫,如经中诵受之法,持念是此真经,大风自息,波浪顿止,安稳达岸,持经人船终无伤害。
山林险阻,猛兽毒虫,势不可近。一旦遇之,必至伤害。存想一念真经,不过暂与道合,如何猛兽便退?盖人物之生,本一元气,但分清浊全偏。天地之初,人物混处,沕沕然、穆穆然,一切毒虫恶兽原不害人。后人心渐假,去害虫兽,所以虫兽害人。人若常行好事,存好心,敬信真经,念念不忘,是大善人。入山林,自不遇毒虫恶兽。若平日庸常无有善功,入山适然遇着毒虫恶兽,不贪生怕死,不惶惧不斯心,惟信正法,专一无二,操存默想,一念真经,心与道俱,山神卫护,毒虫猛兽自然退避。虫兽,道中之蠢物,性虽毒恶,好伤杀,各有所敬、有畏、有所忌。是以鸷鸟尊凤、猛兽朝麟、蛇蝎蜈蜓诸毒虫等畏鹳宏鸟鹤鹏,灭迹不施其毒。仙真达生化之机,明克制之源,一咒语、一符水,尚能制虫蛇毒,解虎狠厄,返风回天,况《皇经》为万法之宗,天地之祖。万物生杀,系於天地,本於大道。一念存想此经,不惧虫兽,法宝光,诸神卫,虫兽虽蠢,性亦尊道,畏天惧神,自然退避。
江湖河海,风波危险,乃天之怒,数似难逃。此经为万法之王,风雷雹电皆天之妙用神威也。如法持念此真经,同於天,同於道,天亦为之霁威,风息浪止,船安然达岸。
考证:
《易》云:履虎咥人,凶。子曰:暴虎凭河,死而无悔。此经云,存想一念,如法持念此真经,虫兽退,风浪息。《道德经》言:合於道者,騺鸟不搏,毒虫不螫,虎兕无所投其角,藏牙伏爪,避不敢伤。人多疑儒道相悖,及考禹过江,黄龙挽首而逝。刘昆守江陵,返风灭火,守弘农,虎北渡河。伊川过江,主敬风息。则知《易经》、孔子所言,无道妄行者也。《皇经》《道德》所言,尊经合道者也。经功尚可以脱兽趣,拔毒业,持经者岂行陆齐出毒哉。
功德品续二十章
若在军阵,戈戟既接,两刃相交,存心默念是此真经,是诸恶贼悉自退散。
真经之利,岂但解虫兽风波厄哉?若在军阵,兵器俱举,戈戟既接,两军之刃相交,存心默念是此真经,是诸阵上侵我之恶贼。悉自退散。
考证:
兵,凶器也。戟,危事也。冲锋御敌,矢石之交,兵刃既接,如虎之斗,势不可解,存心默念此真经,不过心与道俱,如何恶贼便退?
兵法云: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默念真经,摄其神,裭其魄,妙典神功,敌人丧气,无杀心,无斗志,格恶从善,自然退而散去。
军阵,非言万二千五百数为军,军势成列为阵,止言战而阵成,相攻之际。
戈战非重文,接与交,无大分别,不过顺经文官兵刃相交耳。
存心默念真经,不为苟免杀伐,专心致志,宁死而不畔於道耳。
诸,众也。
恶贼,或言恶指恶人,贼为贼党。如此分者,非也。不过言恶逆之贼耳。
悉,皆也。
退散,退而自回,散而各归也。
解疑:
老君化胡,于阗国以兵围之。
天帝居天宫,天魔举兵以争衡。
佛在合卫国,欹利等六王争叛。
孔子化天下,伐木於陈,削迹於宋。
此皆大圣人。道身,法身。常转真经,观是若有贼害之者。其后老君布道光,于阗皈依。帝显天光,天魔敛迹。佛运法光,六王归化。孔子着德光,援琴三唱三和,匡人解甲。是自退散。
当考贼多有誓不杀害善人者。
善人多有临危不死者。
或又疑宋徽、钦之好道,受辱汉北;粱武帝好佛,饿死台城;以为经功不效。然三主之好道释,但有虚名,非真好也。情欲未绝,不能以道治天下,故有此难。若真体道,正信经力,匹夫匹妇,亦可免难。若疑死难节义,不信经言,则谬矣。吁,称完节,所以劝世;述经功,所以鼓舞人为善也。要之,经旨不外吾身性道,遇六根之贼作乱,一心于道,则六贼敛迹。由是遇兵,天为解难。老君曰:甲兵不能害。观音云:刀寻段段坏,理之必然者。语岂欺我哉?
功德品续二十一章
若在牢狱枷锁之中,净心定虑,存念是经,冤枉自伸,即得解脱。
此经利益,岂止令贼兵自退哉?若误犯罪过,在牢狱枷锁之中,清净其心志,安定其念虑,存念是此真经,冤枉自然伸明,即得解脱。
考证:
牢狱所以系罪人。福善祸淫,天道之常。既犯罪在狱,便不能遽出,如何云存念是经即得解脱?夫所谓充枉自伸。其人平日,必定是善的,或宿世充愆,今生运限,或误失过失,他人挂误;或先亡连逮,救人被陷,一旦系狱,俱是冤枉。不怨天,不尤人,素患难,行乎患难,绝无意想,是净心定虑,存想真经矣。天相吉人,冤抑自白,不必分辩,自然伸理。不必旷日持久,天下无久屈之理,即时便得解脱。
牢狱,系囚曰牢;待对曰狱。今之监仓铺厂,轻重之狱不同,大率止以罪人之居者为言。二字非有两样分别。枷锁拘孪罪人,罹之者为有罪,乃变故也。
或云,牢字从牛,狱子从犬。不食牛犬,牢狱永免。不过令人不杀生,勿纵口,而以味招祸也。此经外之意,附记之。
经在利益,克枉自伸,即平日有过犯罪时,悔过自新,绝无怨望,经力拔济,久而不怠,亦必解脱。
文王,得道而圣者也。羑里之囚,修《易经》而被宥免。
公冶长,希道而贤者也。缧绁之拘,寻亦得出。
徐神公、张紫阳,成道而仙者也。昌邑之囚,三配之苦,以其笃修至道,妙传《悟真》俱得解脱。不惟圣贤,愚人若能除去维念,永信真经,牢狱之厄自解脱。
解疑:
太古无罪人,无刑狱。
轩辕捕蚩尤,制桎梏,画地以禁,刑狱之义起,三代后,刑狱之制全。
经在浩劫之先,元始说於天上。如何言牢狱?盖劫劫处处,有善有恶,恶自有孽,狱之理已在。经包万法,永利群动,理无不具,预言拔罪之效耳。释经云:念彼观音力,枷锁早离身。儒书云:君子怀刑。《大易》云:无妄之灾。何尝不言狱?则知经非近世之言矣,乃无始玄章也。要之,一念理,则福堂;一念私,则业狱。欲妄滞而不除,一身业坑,牢狱在矣。孟子云:人之异於禽兽几希。牢从牛,狱从犬。制字者有深意焉。今人与未来世,着力永信此经,劫劫处处,牢狱俱免。
功德品续二十二章
若为邪精鬼贼众苦所加,如法持念是此真经,众邪远避,自然安稳。
玉经神功,岂但解牢狱厄哉?若为一切邪魔精怪鬼贼、众苦所加,如法持念是此真经,众邪精鬼贼,皆远遁避去,自然安稳无事。
考证:
若为,即云如为也。
邪精鬼贼,凡不正者,皆为邪,通灵而逞妖异者为精,阴之灵者为鬼,伤人害物曰贼。或云,贼当作人之恶者。前段已云,军阵恶贼,悉自退散。如何此贼字,又作人看?大抵邪魔妖精鬼怪乘间伺隙,因人之不正以入。其来也,不知何从;其去也,不知何归。暗施残害,令人不测,故曰鬼贼。
上自天魔,下至土精、山魍魉、水怪异、木魅金精、火妖草异、禽兽之精、冰炭之怪、魑孽鬼灵,邪属甚众。
众苦,抛砖掷瓦,惊鸡弄狗要求祭祀,恼乱家宅。
或令人颠倒,精神恍惚,狂乱无端,奔走哀号,迷顽不省,戏跳呕恶,咆哮淫孽,醉痴损丧,寝食不安,日夜惶惶,生非平安,死有系滞,是为众苦。
加,以殃来加人也。
如法持念是此真经。既云邪精鬼贼、众苦所加,焉能如法持念真经?此云如法,非能易乃虑,一乃心,与道合真。诵此经,但依讽经之法,瞻拜礼诵,一切邪精鬼贼皆远避去。一云,如法持念真经,令道人替被苦者念经,皆除众邪远避去,自然安稳,不待符水驱缚,药饵告逐,闻经远避,受苦者自然得安稳,无众苦。
尝闻祖天师以法伏诸魔。玄帝修真,灭诸精邪,治人鬼。萨真人阐道,除邪魔。老君伏天魔。佛梵咒降魔。先儒范文正公宿战场,止闻小鸡声,鬼不为妖。程子伏大头鬼,又任众鬼移床,心如如不动,鬼皆潜伏。故云,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如法持念真经,秘密法典,至圣真言,了鬼神觑不破之机,邪精鬼贼有不远避者乎。
解疑:
要之,人身三尸、五穷、七魄、七情、六欲,杂念妄想,种种阴趣,皆邪精鬼贼。若了悟虚明,慧剑诛妖,欲尽,而邪精鬼贼远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