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因

  三月告老,救得一半。
  附录
  苏子瞻曰:小过有乌之象。四阴据用事之地,共翼也。二阳囚于内,其腹背也。翼欲往腹背,不能止翼。欲止腹背,不能作也。故飞乌之制在翼。
  晁以道曰:时有举趾高之莫敖,故正考父娇之以循墙。时有短丧之宰予,故高柴娇之以泣血。时有三归反玷之管仲,故晏子娇之以奖裘。虽非中行,亦足以矫时厉俗。
  离下坎上。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六二:妇丧其第,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六四:糯有衣初,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桧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水火既济
  卦中每言小亨,未有言亨小者。今既济而曰亨小,盖言亨于既济之后,必小而非大,大则终乱,反不如小之初吉耳。何也?小者离,离则虚。大者坎,坎则止也。今观初处离明之下,既济之始。虽既济而常,若未济常,坎险在前,濡其马尾,旋曳其轮,而不若当也首生敢遽济焉其心。如此而能有咎,有是理邪?故曰义无咎也。此处既济之第一义也。二则文明在中,元所遮蔽,非但此身既济,而此心亦随以济,身心俱济,可谓既济也矣。纯阴妇象,前元所蔽丧,第象於是。七日来复,而中道遂在。既元蔽于前,而得其所以丧第之故,故不复驰逐於得意之场、纷华之景,而既济自可常保矣。故曰初吉,柔得中也。既济亨小,不以是邪?而宁似九三之好大而喜功者邪?今观高宗之贤,犹不兔俟用小人兴兵攻伐,况其他与?夫以大国之盛强伐鬼方之#19小丑,犹必三年,然后克之。虽曰克之,然其困惫亦以甚矣。死非高宗之贤而又安能免于奢侈心生也。奢侈心生,逸豫心起,既济不可常保而终乱必矣。故九五於时祀之,外复用大牲以要福于神明,岂知以时用擒而薄祭者之为实受其福也。盖此身既济,故止心易。上六当坎止之上,乃沈湎而濡其,正所谓终乱之人也,其又何可久?或曰:审如此,则终日戒可矣,而何以亦在终乱之列乎?曰:君子之所为终日戒者,恐生民有一不蒙其衣被之泽也。今所戒只于衣初,则亦衣初之贫乞云尔。夫以一衣初而终日戒,终日疑,恐不保焉,可笑也。夫保之又保,以保其所不必保,其与不保所保,以自丧其所保者一矣。故曰终止则乱。止也者,取遇坎则止象也。
  方时化曰:离,丽也。弗象离为甲冑戈兵,故称伐九三以明治暗,故称鬼方。终日戒者,以其乘离之终也。离,牝牛也。离束而坎邻之,故谓五。曰束邻坎,西而离,邻之故。谓二日西,邻二以时用。桧恭,俭无求,永克有济矣,故曰吉。大来非初吉邪?至上六则坎水既盈,享其既济,唯知饮酒宴乐以自终。夫君子处困则饮酒,当需则饮酒,所以示暇也。未闻既济而饮者也。既济而饮乐,极则又悲矣,而瓦濡首与?
  附录
  杨简曰:既,尽也。既济,无所不济也。其日利贞者,初、三、五皆奇、刚、纯而不杂,二、四、上皆耦、柔、纯而元杂。九五当位于上六,二当位乎下,余刚柔咸当位。正当如此,非贞而何?糯,子夏作,糯即懦字。内则言孺子之礼,衣不帛懦夸。《说文》云:懦,短衣也。茹衣破败,如茹也。
  坎下离上
  未济:亨,小狐吃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吃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贞吉,元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火水未济
  未济者,未得济也。未得济而欲遽济,此小子不知险极者之为也。所谓小狐吃济,濡其尾,元攸利,方且不续而遂终焉。如符坚百万之师次于淮泛,真是已。盖此身尚在险中,未能得出而遽欲濡尾以济,非不知险极而何?九二知之,独曳其轮而不济,故爻独言其贞吉,《象》复言其行正,不虚也。六三虽在坎上,亦未离坎,有征亦凶,未可便征。然上承九四,九四居离三。盖其所乘者,今六五有孚于九四,四遂震用以伐,不顺四信五而往征,五得四而济坎,逢时遘会。三虽不征,而自利涉大川矣。何用忙为?盖有其君必有其臣,有其臣必济其事。未济者,终当既济,而自然利涉大川也。此未济之所以亨也。故曰:未济,亨。言未济之时,自然必有能济之人#20。能济之人#21自然必有能济之臣,能济之臣自然必有能济之日。济则亨矣。故曰:未济,亨。柔得中也。柔而得中,内又文明,是以能得济之险人耳#22。故于五之爻曰:贞吉,元悔。而又曰:君子之光,有孚吉。言五之贞吉而无悔,实以文明在中而有君子之光也。所以有此君子之光,实以能有孚於九四,而余光及四,故吉也。故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有其光则必有其晖,无其晖则亦不见其光矣。是故未济之时而有此光明之君,虽欲元晖不可得也。虽欲不亨不可得也。吾以是观之圣人之处世也,元一日而非既济之时,则元一日而非未济之心。元一时而非未济之日,则元一日而非欲济之念。忧方来而喜或乘之,喜甫至而忧复生焉。忧喜相仍,此圣人所以发愤而不知老之将至也。是故既济、未济合为一卦而易道终矣。乾之自强不息,终日乾乾而夕犹惕,若有以也。夫彼饮酒濡首者,以既济而遂懈,而不知未济之随其后,其又何人哉?曰:是圣人所谓何可久之人也。所谓不续终之人也。君以丧邦,臣以亡家,庶人亡身,士丧其心。往古来今,孰能这此。噫。方时化曰:狐为坎,坎尚未济,至离乃济。故《传》以未济亨。为柔得中,指外离六五言也。小狐吃济为未出,中指内坎初六言也。夫一,伐鬼方也。在既济则宜勿用而防三年之惫,在未济则宜震用而幸三年之赏。既济戒生事,未济喜有功也。五离之主四,尚贞吉悔亡,五自宜贞吉元悔。上九赖六五之有孚享,既济之大业,饮酒燕#23乐,未即有普。但至于濡首则与既济之上六等矣,其势必失。是既济之业有孚之光也,一反哉。旋济旋失,唐明皇诸人非邪?刘用相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水火,天地之大用也。乾坤所以终坎离也,坎水居下,离火居上,则虽有天地之用,而实不相为用。咸、恒所以终离、坎也。水生火降,坎离相交,心以是泰,身是用康,国家和平,更有何事不既济乎?此天地之终也,安有初吉终乱之理也?易道终不亦宜与。
  附录
  吴幼清曰:未济诸爻,位皆不当。而《象传》特于六三言之者,阴柔居险极也。
  王辅嗣曰:九二位虽不正,中以行正也。六五柔顺文明,居于尊位,付与于能而不自役,使武以文,御刚以柔,斯诚君子之光也。付物以能而不疑也,物则竭力,功斯克矣。故曰有孚吉。
  杨廷秀曰:六五逢未济之世而应之以阴柔之才,乃以贞正而吉,以孚诚而又吉,以光晖而又吉,何也?盖六五其体离,离在天为日,在地为火。日之在夏,噎之益热。火之在夜,宿之弥炽。六五文明之盛,而能虚中以临照,百官坚诚以信任,草才安得不扫大难为元难之世,一变未济为既济之时乎?备三吉之盛福而无一毫之悔尤,又何疑焉?
  易因下经卷之三竟
  #1『学问』,汲古阁本作『人生』。
  #2『娣』,汲古阁本作『妹』。
  #3『损上益下』,汲古阁本作『损下益上】 。
  #4『兹』,汲古阁本作『徐铉』。
  #5此句伋古阁本作『臭,大张目也,言始小视之,虽大张目亦不见人』
  #6『终莫之闻也』原作『终莫莫之闻也』,据《周易》通行本改。
  #7伋古阁本此句『今』作『斤』,『以』作『已』『-之人』脱。
  #8『有以』,汲古阁本作『无惑』。
  #9『利』,伋古阁本作『贞』。
  #10『乘』,汲古阁本作『附』。
  #11『他』原作『它』,据《周易》通行本改。
  #12『爵』原作『鹊』,据汲古阁本及文义改。
  #13 『爵』原作『鹊』,据圾古阁本及文义改。
  #14『有』,汲古阁本作『木』。
  #15『六二』原作『六三』,据《周易》通行本改。
  #16『任』,汲古阁本作『位』。
  #17『以』下原多一『以』字,据文义改。
  #18『及』,汲古阁本作『不』。
  #19 原作『更』,汲古阁本作『之』,今改正。
  #20#21『人』,疑当作『君』。
  #22 此句,伋古阁本作『是以能得济险之人耳』。
  #23『燕』,汲古阁本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