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续道藏
- 搜神记
搜神记
乍雨乍晴宝象明,束西南北乱云深。
失珠无限人遭劫,幻应权机为汝清。
颂毕,示众曰:诸佛不出世亦无有涅盘,入吾室者.必能元契矣。善自护持无令退失,索裕更衣踟跌而寂,时则乾道五年者七月二十一日。动封普庵寂感妙济真觉昭既禅师。
泗州大圣
泗州僧伽大师者,唐高宗时至长安洛阳行化,历昊楚问,手执杨枝,混於缁流,或问师何姓。答曰:我姓何。又问师是何国人,曰:我何国人。寻於泗上欲构伽蓝,因宿州民贺跋氏舍所居。师曰:此本为佛宇。令掘地,果得古牌。云香积寺即齐禁龙建所创,又获金像,众谓燃灯如来。师曰:普光王佛也。因以为寺额,景龙二年中宗遣使迎大师至,辈毂深加礼异,命住大荐福寺。三月三日大师示灭,敕令就荐福寺漆身起塔,忽臭气满城。帝祝送师归临淮,言讫异香腾沸。帝问方回曰:僧伽大师是何人邪?曰:观音化身耳。乾符中谧证圣大师。
傅大士
傅大士名翕,委州义乌人也。自幼聪慧,通三教之书,自号善慧八士。梁晋通元年,遇天竺僧嵩头佗语曰:尔弥勒化身。遂令自鉴於水,乃见圆光宝盖,即悟前因。因问修道之地,头佗指松山下双梼木曰:此可矣。大士於此创庵,大通三年置寺,双梼问即今双林寺。有《法华经》,梁武帝所赐铁犁饼钵水晶数珠七佛铜冠至今尚存。初大士学道难,不家者流而不髡,世以为先知先觉,可免释子冠服云。时有余虎岩在义乌之南二十五里,又云黄山顶多猛兽搏害居民,大士斋竟每持余饭饲之,自兹虎兽伏匿。又化石成青紫色,莹然可爱,堪琢以为数珠。有陶姓者,居尝资给大士,大士因指石祝之曰:此石青紫可琢数珠。且戒之曰:木汝商相传到今,惟此一家能之。他家仿效石辄碎裂,后忠献王往委州发大士之塔,取骨殖丕龙山,举之不动,即其地建龙华寺,以骨殖塑大士像於塔。《一统志》称,傅大士墓在云黄山石,晋开运初昊越钱元佐遣使取其遗骨归葬钱唐,启痉之日有两虎据墙而吼,是夕大雨雷电震动山谷,及行虎随至,虾蛛江阻水而返。
灌口二郎神六月二十六日生
二郎神者,姓赵,名昱,从道士李珏隐青城山,隋炀帝知其贤,起为嘉州太守。郡左有玲源二河,内有老蛟为害,春夏水涨漂滇伤民。昱大怒,特设舟船率壮士及居民夹江鼓噪,昱持刃入水,有顷其水赤,石崖奔吼如雷。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蛟首,奋波而出。时有佐昱入水者七人,即七圣是也。隋末世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后江水服溢,蜀人见昱於青雾中,感其德立庙於灌江口奉祀焉。唐太宗封为神舅大将军,明皇加封赤城王,宋真宗封清源妙道真君。
萧公
公姓萧,讳伯轩,庞眉蛟发美髭髯面如童少年,为人刚正自持言笑不苟,善善恶恶里闭咸为之质平。殁於宋咸淳问,遂为神,附童子先事言祸福中若发机,乡民相率为立庙于新淦县之太洋洲,福.泽一方。元时以其子祥叔死而有灵,合杞於庙。本朝洪武初,尝遣官谕祭,永乐十七年其孙天任卒,屡着灵异,亦祀于此。诏封为水府灵通广济显应英佑侠,大着威灵于九江入河之上。
晏公
公姓晏,名戍仔,临江府之清江镇人也。浓眉此髯面如黑漆,平生疾恶如探汤,人少有不善必日,晏公得无知乎。其为人敬惮如此。元初以人材应选入官为文锦局堂长,因病归登舟,即奄然而逝。从人敛具一如礼,未抵家里人先见其畅骊导於旷野之问,衣冠如故,咸重称之。月余以死至,且骇且愕,语见之日则即其死之日也。启棺视之,一无所有,盖尸解云。父老知其为神,立庙祀之,有灵显于江湖。本朝诏封平浪侯。
洋子江三水府
《五代史》杨氏据江封马当为上水府,庙在山之阳。采石为中水府,庙在采石山下,封王,宋加显灵顺圣忠佐平江王。金山为下水府,庙在金山寺内。三庙本朝俱称水府之神,水面江心一呼即应,舟人过者必具牲帛以祷,今有司岁时致祭。
沿江游奕神
陈尧咨泊舟三山矶,有老叟曰:来日午时有大风,舟行必覆,宜避之。来日天晴万里无片云,舟人请解摔,公曰:更待之。同行舟一时离岸,忽然黑云起於西北,大风暴至,折木飞沙,怒涛若山,同行舟多沉溺。公惊叹,又见前叟曰:某乃江之游奕神也。以公他日当位宰相,故奉告。公曰:何以报德?叟曰:吾不求报。贵人所至,龙神礼当护卫,愿得《金光明经》一部,乘其力稍可迁职。公许之,至京以《金光明经》三部遣人诣三山矶投之。叟曰:本祈一,公赐三,连升数秩。拜去。
洞庭君
君洞庭湖神也,有庙在龙堆。按传有柳生者,名毅,唐中宗时下第归至泾阳,见一妇人牧羊,谓生曰:妾洞庭君小女,嫁泾川次子,为婢所惑,毁黜至此,敢烦寄尺牍归。生谢不知所向,妇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击树三当有应者。生如其言,有武大揭水引入,至灵虚殿取书以进。洞君泣曰:老夫之罪,使孺弱罹害。须之有赤龙飞去,俄红粒拥一人回,即寄书女也。宴生碧云宫,君第号钱塘君,谓生曰:泾阳委妇欲托高义为亲。生不敢当,辞而去。后再娶卢氏,即龙女也,协同归洞庭。
湘君
按《山海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盖舜南巡崩葬於苍梧之野,二妃从之不及溺死沅湘之问,人为立庙,世称湘君。湖口及君山俱有庙,昔秦始皇南游浮江遇大风,因问湘君何神。博士对曰:尧女舜妃。始皇怒,命赭其山,即此。唐韩愈有碑。李白诗: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问。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诗:
湖光秋水两相和,潭面无风镜乍磨。
遥望洞庭山拥翠,白银堆裹一青螺。
巢湖太姥
按青琐高谍云,古巢一日江水暴涨,寻复故道,沟有巨鱼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独一姥好善不食。忽有老叟告之曰:此吾子也,不幸罹此祸,汝不食其肉,吾将厚报之。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有稚子欺之以朱传龟目二姥见急走,登山而城陷为湖,是为巢湖。后人立庙於湖之姑山上,以祀太姥。舟行者罔不祭焉。罗隐诗有借问当年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之句。
官亭湖神
神无姓名,显应於南康府束之宫一予湖上,神来则阴霾蔽日其声澎湃,若潮汐奔腾,能分风令一南一北上下各不顺帆,能擘浪如持灵犀而入海。守郡者重其神,且防其为舟行之硬也,立祠宫亭湖上,岁时享祀。有呼必应,远近行者赖之。宋秦观宿湖边惜竹轩,梦湖神赠诗曰:
不知水宿分风浦,何似秋眠惜竹轩。
闻道文章妙天下,庐山封面可无言。
九鲤湖仙
何氏,莫详其世代,兄弟九人修道於仙游县东北山中,故山名九仙。又居湖侧炼丹,丹成各乘赤鲤而去,故湖名九鲤。庙在湖上,最灵验。每大比岁,郡中士子祈梦於此,信若曹蔡。本朝黄孟良感其事,赋诗一律以纪之云:人已登仙鲤化龙,伊谁湖上构仙宫。石遗丹鳌潺湲裹,云锁琼楼缥缈中。青乌去来犹夜月,碧桃开落自春风。此行不为那邓梦,拟向那桥遇石公。
海神
即海若是也,相传秦始皇造石桥欲渡海观日,海神为驱石。始皇求神相见,神曰莫图我形。始皇从之,及见,左右巧者描尽神形,神怒曰:帝负约可速去。今庙在文登县。
潮神。即子胥,人见其素车白马乘潮而出。
水神。谓禺强河伯。
波神。谓川后。
庐山匡阜先生
先生者,姓匡,名续,字君平,南楚人,号匡阜先生。生而神灵,儿时便有物外志。周武王时师老聘,得长生之道,结茅南障山虎溪之上隐焉。室中无所有,惟置一榻简书数篇而已。武王屡征不起,遇少年传以仙诀得道。汉武帝南巡狩,登祀天柱,尝望秩焉。继而射蛟浔阳江中,复封先生为南极大明公,更命立祠於虎溪旧隐。郡守恒伊迁先生祠於山口,凡水旱疠疫,梼之皆应焉。
苏岭山神
庙在襄阳府之束南鹿门山。按汉光武幸犁丘,梦一神人缟衣羽裳素巾皂带来谒。帝问曰:汝何神?斯神曰:臣苏岭山神也。更条数事,语竟而去。时习郁以侍中从行,明日帝以语郁,郁梦亦如之,毫发不爽。后光武封郁襄阳侯,使立苏山神祠,刻二石鹿夹祠前神道。百姓谓之鹿门庙,灵异显着。唐孟浩然诗: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以远。
新罗山神
庙在福之汀州,盖汀本晋之新罗县,唐始有汀名。按《寰宇记》:开元末,新罗县令孙奉先昼坐所事,见神曰:吾新罗山神也,今从府主求一牛为食,奉先请以羊豕代牛,神怒,於是疫疠大起。奉先亦病亡。后人有诗云:
卓绝新罗百尺崖,神魔相倚洞天开。
洼樽相伴先羊豕,不惜浮云入梦来。
射木山神
肇庆府之阳春县有射木山,山有云灵,云罩其上必雨,开则霁。山南有祠日射木山祠,汉封其神曰储休侯,灵显最着。庙食一方,水旱疾疫有梼必应。旧传江南有李氏者无子,一夕梦神托生为嗣,因名符,后登第,历官知春州。启行辞其母曰:儿往必不归矣。逮抵官来射木山谒祠下,顾瞻门应若旧所睹,未几卒。自符之生而庙食废,及其卒而庙复灵,以是知符之生祠神之现世也。按唐之春州,即今之阳春县是已。
搜神记卷之三竟
#1『卷之三』原无,据体例补。
搜神记卷之四
目录
蒋庄武帝 常州武烈帝 扬州五司徒
西楚霸王 义勇武安王关公 零陵王#1
惠应王 威惠显圣王伍子胥 金山大王
万回号国公 赵元帅 彭元帅
润泽侯 威济侯 灵振侯
崔府君 伏波将军 密都统
宋刺史 甘大夫 陆大夫
杭州蒋相公 蒿里相公 祖将军
花卿 华山之神 聂家香火
蒋庄武帝
建康府将庄武帝,讳子文,杨州人也。汉末时为秣陵尉,逐贼至锺山下,击伤额而死焉。及昊先生之初,其故吏见子文於道,乘白马执白羽扇,侍从如平生,故吏见而惊走。子文追谓之曰:我当为土地神,以福尔下民为吾立庙,不尔使虫入人耳为灾。昊主以为妖言,后果有虫入人耳,死者甚众,监巫不能治。又云,不祀我当有大火。是岁数有火灾。又云,不祀我当有大疫。昊主患之,封中都侯,加印绶,立庙於锺山下,更名山日蒋山,表其灵异。晋苏峻之难,帝梦蒋侯曰:苏峻为逆,当助共诛之。后果斩峻,加封相国。大元中符坚入寇,望见王师部阵齐整,又见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怃然有惧色。初会稽王道闻坚入寇,以威仪鼓吹求助於蒋山神,及坚望之若有助焉。宋高帝永初二年,诏禁淫祠,自蒋子文以下皆绝之,加至相国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封蒋王。齐永明中,崔彗景之难,迎神还台以求福助,事平乃进帝号。复新□宇以庙门为灵光门,中门为兴善门,外殿曰帝山,内殿日神居。梁武帝常祠而不应,遣使以焚其庙,未及中途忽风雨大作振动宫殿。帝惧,祠之乃止。南唐镒曰庄武帝,更修庙宇。徐铉奉勃撰碑,备成其事。因朱朝会妻日,开宝八年庙火,雍熙四年重建,景佑二年陈公执中增修,请於朝赐庙额曰惠烈。本朝洪武二十年改建於鹦呜山之阳,刘三吾奉动撰记,土人曰十庙此其一也
常州武烈帝
忠佑武烈大帝,姓陈,讳果仁,字芷威,常州晋陵人也。圣祖嵩,仕陈为羽林郎,父季明,拜给事中。帝於梁太清二年己巳三月望日午时诞生,英姿照人,有鼎角匿犀之异,众皆奇之。八岁能属文,十三褊读诸史。陈太帝天康元年举进士第,对策玉阶,年甫十有八,授监察御史,迁江西道巡察大使。帝智勇绝人,精探韬略,仕陈二十有五载,以孝以忠德惠万民,威名满天下。入隋不仕,炀帝南游江都,群盗并起,帝闻其名诏令讨盗。俾除民害,义不可辞,奉命而起。大业五年授秉义尉,平长白叛寇,进朝请大夫,平江宁乐伯通叛徒十万,授银青光禄大夫,平东阳娄世干贼众二十万,召入拜大司徒。大业末,沈法兴起兵昊兴,谋据常郡,包藏祸心。阳为依附。时贼帅李子通集众数万屯江北,与法兴阴为应援,惧帝威勇不敢渡。至唐高祖武德二年庚辰五月十八日,法兴诈称疾,亟走告於帝。不得已往问疾,饮酒中毒,驰归时有高僧凛禅师以医名,亟召之治疗。其法当於《闲寂》无人处水涤肠去毒,帝室沈氏至池上潜窥而触之,帝知不可为,遂嘱附凛禅师及翰张二妃,俾施所居第并南帑为精舍,东第为崇释观。言讫而薨,享年七十有二。法兴闻之,自谓得志,岂知帝英爽如在忠节愈励,一日黑云蔽空风雨晦冥,忽见形威发一神矢射薨法兴,寇众四清。其护国威灵有如此者,唐天子《封忠烈公碑》封福顺武烈王,后周加以帝号,宋宣和四年赐庙额曰福顺。
武烈显灵昭德大帝。武烈沈后。翰后赞幽张夫人。神父启灵侯,神母懿德段夫人。神继母嘉德伊夫人。神子赞惠济美侯。次子协应济顺侯。神孙处士。
佐神紫大尉,名克宏,封斓灵将军。
扬州五司徒
扬州英显司徒茅、许、祝、蒋、昊五神,居扬州日结为兄弟,好畋猎。其地旧多虎狼,人罹其害。山溪畔遇一老妇,五神询问,孑然无亲,饥食溪泉。五神请於所居之庐,拜呼为母。侍养未久,或出猎而归不见其母,五神日多被虎瞰。俱奋身逐捕山问有虎迎前伏地就降,由此虎患始息。后人思其德义,立庙祀之,凡所祈梼随求随应。庙今在江都县束兴乡金匮山之束。至隋炀帝时曾护驾有功,封号司徒。唐加侯号。宋至绍定辛卯逆贼李全数来寇境,梼於神,不吉。以神像割破之,不三日,全被戮於新塘,肢体散落,犹全之施於神者。贼平,帅守赵公范亲率僚属致享祠下,以答神既。撒其庙而增广之,录其阴助之功奏请於朝,赐庙额日英显,加封至八字侯。后平章贾公似道来守是邦,有祷於神者,遇旱叹则飞雨,忧霖潦则返照,救焚则焰灭,欲雪则瑞应。其获国佑民无时不显,复为奏请加封王号:第一位灵威忠惠斓顺王。第二位灵应忠利辅顺王。第三位灵助忠卫佐顺王。第四位灵佑忠济助顺王。第五位灵勇忠烈楚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