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山浮丘主郭三真君事实

  哲宗皇帝封浮丘先生为超应真君江西转运司元符二年奏乞赐浮丘先生封号。准元符三年八月八日瓢:道本无心,妙斯有应。精神之感,发自窈冥。美矣三仙,泽乎一国。活枯流个,屡报丰年。既崇华盖之封,宜显浮丘之学。超升真号,式慰舆情。可特封超应真人。
  元符三年九月十六日。
  朝奉大夫权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借紫王桓。
  徽宗皇帝劫封俘丘真君为号宝诂准:政和七年八月九日劲:恢太始希夷之旨,嘉惠万方,既博延山林遗逸之士,以倡后学,又尚论邃古有道者而褒显之所,以昭钦崇之实意。益天下之福也。抚州崇仁县崇仙观超应真人,研精观妙,知化穷神,翱翔太虚,后世所仰。朕志加尚,增贲强名,爰锡赞书,姑示至意。可特封,浮丘真君。
  政和七年八月初九日奉劫如右,牒到奉行。告浮丘真君,奉劫如右,符到奉行。
  政和七年八月十五日下
  中书侍郎臣侯蒙、中书舍人臣贾安宅、太师鲁国公臣宣、太师鲁国公臣京、少保兼门下侍郎詹中、门下侍郎探、左司郎中陈仲宣、吏部太宰居中、右弼缺、左辅缺、少宰尚书左丞勖、吏部尚书克公、吏部侍郎焕、员外郎子询。
  理宗皇帝加封孚佑、正佑、显佑真君词命
  嘉熙丁酉十月二十七日准:劫宝盖为江南绝顶,有唐颜真卿记载存焉。抚州崇仁县华盖山崇仙观,浮丘真君等比年以来,灵既弥者,卫民抒寇,众远举兮云中,啜水镯病,厉遗驱於山左。庸增美号,式报洪休。抑闻耕凿之民,尤畏旱乾之虐,其稽里谚,毋作神羞。可依前件,特封孚佑浮丘真君,正佑冲应真君,显佑诚应真君。
  嘉熙元年十月二十七日
  华盖山浮止王部三真君事实卷之二竟
  华盖山浮丘王郭三真君事实卷之三
  道士章元枢编华盖山事实
  按,华盖山峙於临川、庐陵二境之问,其在图则属抚州崇仁。山之高,三十有五里,周回四百余里,中有紫玄之洞,即浮丘公与王郭二真修炼升举之所,《华夷图》所载宝盖山是也。又按,温州永嘉县亦有华盖山,其洞周回四百里,名容成太玉之天,冲妙先生李思聪有诗云:山如华盖势穹崇,霞识冰崖黛泼浓。危耸层霄数百里,狂奔四海一千峰。玲光突兀三生石,老翠磷晌五粒松。玉帝祠宫朱殿外,远坛花蘸水溶溶。又按,杭州余杭县亦有紫盖山,其山有紫玄洞,其得道之仙未详载记。惟崇仁之华盖自晋以来灵响浸着,州县祈祷,无不获应。有颜鲁公碑、沈仙翁实录,该载甚详。宋熙宁中本州守令以碑铭奏于朝,特加宝号,若三真显化之地,不知几焉。吾邑山岩犹可究竟,异乡踪迹难尽搜寻。元枢自冠褐之后,因访问尊宿,闻知详细,今逾一纪矣。念念三真之迹而未原事实,今者天与之幸,得遇全文,又得李君公谚所笺注在前,皆有依据。岁月廷长,香火愈盛。或加创建在沈君尸解之后,不载记传,使后来无由讨论,元枢辄不揆庸愚,广加搜访,凡所目击,或得之传闻,无不悉书而备志之,将以阐扬真风,皈崇圣化,使四方之士修禳祈祷,各随其方而加敬焉。将见福遂愿,心无感不应,所谓道在迩而不必求诸远也。傥能依二真遗盲,平直忠孝,济贫拔难,随力为之,依此行持,旋即昭应。今有华盖景迹并三真随方显应之地,凡是洞天福地、观宇峰岩、以至创立坛场,悉皆谱录于后。
  洞
  紫玄洞,乃浮丘先生、王、郭三真君燕处之地。检校《神仙图》录功过之庭,在第一峰之下,万丈峭壁之中q洞之门,面三阳之地,象八卦之形,上下县绝,束西壁立而洞旁有石发、石耳。奇花异草,怪石巨块,不可名状,惟三真上升坛前可遥望。崔鬼苍石问,隐然有石门二片。青芝绿竹,丛生洞岩;白云紫雾,簇乎境阜。怀蕴金碧,蓄泄风雷。盖上灵校籍于中,神仙栖息之府也。历代方士,或忘命攀绿而上,扪萝践草,有若猿揉,傍观,心胆为碎。由朝至暮,将及洞门,才离数丈,必有非常之风透体彻骨,玲如冰雪,不容前·进,仍洞府之限正如昆仑,又若蓬岛,上阔下敛,无阶而升,不过引手叩头而返。嗟乎仙圣异境,非身能轻举者,岂造次到哉。
  雷洞,在第一峰之阴,嵌空悬绝,四山瞻望,无路可通。天将雨雾,则雷洞之问云升一缕,有若飞烟,须臾,蓊冥弥漫,八表风雨立至,雷电交驰,神化奖焉,莫测其妙。谨按《太玄仙品明科经》略云:浮丘、王、郭三仙真君,主隶掌昊楚分野人民生死罪福、五谷丰歉,水旱等籍,故有仙官三十六员、雷神诸司、千将万兵各领其职也。昔有塑工李某者,自山上而下,至中途,忽见黑云奔涌,中隐隐如雷。渐近,霹雳】'声,云气中问见雷神褊身皆青,握斧驾车,如是者三,魂飘扬,惊怖倒地。及抵山下,乃知一.雨滂沱,时山上日出,纤云亦无。今麻溪溪上有雷公岭,亦二真驱雷之地。
  凹
  煎荼凹,乃浮丘、王、郭三真於此烹茶,殆今名存。
  血木凹,乃王、郭二真遣将吏收缚诛斩精魅之处,血射其木,所以名之,距正坛七里。
  台
  下马台,乃浮丘真君升坛下马之所。
  着棋台,乃二真弈棋之所。
  翻经台,乃二真看经之所。
  岭
  退心岭,初登华盖半山之腰,一岭横踞,愈高愈睑,朝拜之士至此,非笃志坚高,未兔退心,所以名之。
  剑脊岭,在三峰之问。两旁下视,万丈悬崖,仅有一径,游人莫不惊怖,以谓如履剑脊也。若志心称三真之号,愿赐佑助,则履如平地,心安神定,不以为难。
  打鼓岭,李元晏於此置更筹,谓之打鼓岭。又云击鼓助战之所,距崇仙观二里。
  华大岭,乃王、郭二真随从之仆名华大成道,於此岭朝参,因以名之,后讹为画树岭,距崇仙观三十里。
  坑
  净水坑,朝真之士於此盥漱净秽之所。
  止马坑,浮丘公升坛於此止马。
  晋坑,仙瓢也,王郭二真洗瓢之所。
  止晚坑,李元晏统兵至此值夜之所。
  纳坑,元晏公兵过,州县应副粮料,於此纳粮食。
  坛
  浮丘坛,乃浮丘燕处之所,今丹井犹存。
  王乔坛,乃王子晋朝师浮丘之坛。
  着衣坛,乃二真着衣见师之处。
  五岳坛,乃.五岳圣帝会议人问罪福之所。
  王郭坛,乃王、郭二真遥望合皂之地,今载《 崇真宫图》 。
  上升坛,属建昌麻姑山丹霞洞,仙王峰石殿后。古老相传,乃浮丘公弟子清虚真人王褒上升之地。每岁春夏,摄虫形如蝇身入座砌壁,使不害稼,秋,虫脱壳化去。灵验非常,迄今如是。
  岩
  隐仙岩,在第一峰之阳,绝娇,人踪罕到。或攀援陆之者,毛发皆耸。及至,则洞室空蒙,层崖晃朗。世言昔有仙人隐居其中,而岁久莫得传焉。
  金鹦岩,乃浮丘养仙鸡之所。羽毛为金色,每岁大稔,则金鹦必现,否则隐之。近有樵者时於岩口拾得金鸡屎,其坚如石。
  龟凤岩,属崇仁,地名户石麻陂,上距县正南长安乡二十四都。其岩广阔开朗,中安华盖三仙之像,兼有石门。丐福之士,四序纷然。凡所祈叩,响苔昭彰。
  礼石岩,石峰圆耸,势欲倾倒,如高檐下覆,有若朝天礼斗之像。横径三十余丈,中可容人正向朝瞰。最高有华盖仙亭,向北处亦有窝泉,清不涸,俗名裹石。
  华仙岩,属宜黄县北三里仙桂乡二都,岩悬拱似桥,又名桥仙岩,下有观曰元宝。盖王郭二真经游寻师之地。高约二十余丈,深约四五丈,横阔十余丈。
  仙人岩,在建昌南城县五十里,有王郭二真祠,乃经行之地,亦有隐仙蜕骨於岩者,至今显应。
  伏虎岩,属建昌,距南城县五十里,王郭二真跨虎过此,迨今名存。乡人创庵崇奉仙祠,又名虎岩山。
  丹井
  浮丘丹井,在山西玉庭观仙殿前,冬不涸,夏不溢,盖仙真之遗泽在焉。玉庭观旧为玉庭馆,浮丘公调琴之所也,王、郭二真君相继於此修炼冲升。仙桥山横陈乎其前,仙女峰屹立于左,真神仙宅也。至今丹井宛然,时有光瑞。宋末观宇颓圯,奉香火者视为传舍。至咸淳乙丑,有观近进士张希逸号绿峰,张炎发号清壶,张普生号云岫,礼请葛溪冲虚观道士无隐昊好生远来起废於内,给水济人,求之者无不应效。张公着号天牖兄弟等,又念灵迹不可湮晦,遂出力鼎创法堂一所,及劝率众信重新修建仙殿门廊,自此香火复兴。金精萧冰崖酌此水,有诗云:仙家旧馆玉为庭,白日山头笙鹤呜。我来酌此丹井水,洗我读书双眼,明。·
  景致
  玉庭绾,浮丘调琴,王郭敬听之所。自后浮丘冲举,王郭二真亦於此地上
  升,今名玉庭观。
  鹦呜山,李元晏统兵起早,至此鹦呜,故名。
  马军营,元晏屯马军之所,近有战坪。
  百鹿源,浮丘真君燕居於此,百鹿驯之,因以名焉,距玉庭馆相近。
  弓山,王郭二真遣仙兵与李元晏凡兵战罢,云中坠下桂枝弓一张於此山,迨今名存。其地多生弓弦藤,盖当时遗迹也。
  鹅公珀,仙鹅展翼之所,今仙鹅池祈真观,例系显迹。
  掣伞洞,朝仙之人到此多有被疾风掣去伞者。
  炼墨鳌,距崇仙观稍远,与乌龟峰相近,乃真仙制墨之所。
  炼丹井,在第二峰之侧,香洁而味甘,居山者藉此而饮。每岁冲升之月,傍有仙鹤花产焉。
  煎茶泉,在第三峰之下,二真尝取水烹茶。
  奇异
  瓦箭,王、郭二真化李元晏凡兵所射之箭,落地皆变化为瓦。至今彼地有之,犹有人得之者。
  瑞炉,三峰之上自产之物,仰覆三层,其形甚古,可辟瘟灾,故名日瑞炉。人能至诚叩梼,随意掘地即获,否则终日求之不得。自晋迄今,不知几年,而瑞炉之感应,愈掘愈有,未尝告尽。圆齐坚润,俨如陶冶之为,圣化如此。
  横兜,王、郭过江,以木横江而渡,今谓之横兜,其树尤存,又名横搓,属崇仁乡。
  丹砂,王、郭二真君在圣宝山撒丹砂於山顶,悉化为石,其圆丽宛若丹砂,一名药圆子。
  石甲,王、郭二真君化凡兵甲冑器械,悉皆变化为瓦,使无所施为其勇。山下亦有老宿收得者。
  石发,多生紫玄洞上洞下,精细如发,可为蔬茹,又闻亦可系缚物色· 。一名王郭线,或有人得之,将与荤味同煮,即化为水。
  马迹,正在战滩,乃当时李元晏所战之地,迨今马迹、骡迹,石上犹存。
  虎迹石,距上仙观近,乃常日王郭二真跨虎於此少憩,遗迹尚存,又名虎迹石,在崇仁河亭上路傍。
  祥瑞
  金灯,生于清夜,必天气朗清,山寒风寂乃见。初生三五十点,散为一二百后,合而复散,少则复多,须臾之问,百千万点,上下相接,星灯渺蒙相映。
  金船,有如星之移踱、霞之晓夕,亦若飞烟一抹,过电骏奔,其状靡常,隐显莫测。
  圆光,圆若车输,或大或小,现於紫玄洞,上五色辉华,光芒夺目。岁当冲升之时,及良辰吉日,真仙降现於其间,或一位,或三位,见者皆获祯祥。
  仙鹤,问或翔现。乡老传云,往古鹤现多,是三只最巨白,余小者不可数,记多在一二百只。宋之国初尤甚,近岁虽现,祇三只而已。灵芝,世传三峰之内产紫芝、玉芝、金英草、太清草、仙木、英芝,皆山中得道遇焉。
  仙药,三峰之上草木,世有疾者祷而采服,无不愈者。
  朝元相,宋绍兴中八月晦日,道民曾彦通诣山朝拜,至第二峰,日方午,忽祥光属天,只见朱砂大拥一轮圆光直上顶门,出五色金光,圆光中有圣像,衣上清服,秉简朝天。是时,同行谢有成亦见之。乡老谓之朝元相,轮旷岁或一现。
  投龙潭,正在紫玄洞之下。昔朝廷尝遣使投奠金龙玉简。潭探无底,乡人每於此祭赛求雨,谓之打龙潭。
  藏书源,正在紫玄洞之下万丈峭壁。有樵夫曾误入其中,获金经数卷持归。夜梦道士三人来取,次日奉还,尚留下一卷。他日再游,不得其路。迨今其书犹存,字不可认。岁旱,坊团迎书叩雨,旋获昭应,距玉庭观近。
  大雨鼎,俗名黄水桶。其初出之际,本自山问。每乡坊迎请祷雨,立获感通。乃二真所为之鼎,或传云今为天官所取,不复有也。
  流珠坑,正在此山之北,乃当日二真遗珠使龙戏逐之地,迨今有珠潭及珠坑,距本山近。
  石崖灵篆,在紫玄洞上。尝有志人游隐仙岩,过一巨石,复有可行之地,见峭壁之上有篆文,光彩焕然,笔势道劲,因以小石记于片石持归。同志者卜日再往,时晴日方午大雷震动,疾风甚雨,走石扬砂,摧折巨石,不复再见,而灵篆得传於世矣。
  灵篆
  此篆本山道士散施四方,可辟万邪,治疗百病,凡妖惑疫疾用此制之,无不珍灭。在在处处,神物护持。
  收食苗,虫岁岁至,栽插之后,应诸伤苗害物之虫,尽皆收摄在山周回岩穴之间,殿应道院等处如球堆积,不可胜数。居山者指日:香虫不示则飞袭扰人,挥之莫去,及乎稼穑登场,方令散去。
  毛公庵,在第二峰之阳,故有基址,药臼存焉。
  十二峰
  浮丘峰,江南福地华盖名山绝顶之所,号日正坛,位应浮丘真君。
  王仙峰,位应王仙真君。
  郭仙峰,位应郭仙真君。仙女峰,三仙上升,仙女奏乐之处。香炉峰,变现瑞炉之所,朝拜士庶多有求得者。五真峰,浮丘王郭三真君及黄仙吴仙五人燕寓之所。
  绿竹峰,王郭二真君手植绿竹之所。
  驻仙峰,地名斜田,上有三仙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