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道德真经集注
道德真经集注
人之所教,
河曰:谓众人所以教去弱为强,去柔为刚。
亦我义教之。
明皇曰:老君云:人君所欲立教教人者,当以吝此柔弱非虚之义以教之。○河曰:言我教众人,使去强为弱,去刚为柔。○弼曰:我之非强,使人从之也。而用夫自然,举其至理,顺之必吉,违之必凶,故人相教,违之必自取其凶也。亦如我之教人,勿违之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
明皇日:强梁之人,动与物亢;求益而损,物或击之,故不得其死。○河日:强梁者,谓不信玄妙,背叛道德,不从经教,尚势任力也。不得其死者,为天所绝,兵刃所伐,王法所杀,不得以寿命而死也。
吾将以为教父。
明皇日:吾见强粱者亡,柔弱者全,故以此柔弱之教为众教之父、也。○河日:父,始也。老子以强梁之人,为教戒之始也·。○弼日:强梁则必不得其死,人相教为强梁之教人,不当为强梁也。举其强梁不得其死以教即吉,云顺吾教之必吉也。故得其违教之徒,适可以为教父也。○雩日:识阴阳之情,则物物有理、皆可以师,强梁殒身,物之至恶,苟识理者睹之,足以鉴消息之理,以为教父,不亦宜乎。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明皇日:天下之至柔者,正性也。若驰骋代务,染杂尘境,情欲充塞,MlJ为天下之至坚矣。○河日:至柔者水也,至坚者金石也。水能贯坚入刚,无所不通。○弼曰: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出。○雩日:圣人所以执柔而御群刚,观於物则水是也。
无有入於无问,
河日:无有谓道也,道无形质,故能出入无问,通神群生也。○秀日:有纤物则动为窒阂,安能入无间乎。观於境则至虚是也,此圣人所以体无而应群有。
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明皇日:无有者,不染尘境,令心中一无所有。无问者,道性清静,妙体混成,一无问隙。夫不为可欲所乱,令心境俱静,一无所有,则心与道合,入无问矣。故圣人云,吾见身心清静则能合道,是知有为之教,不如无为之有益耳。○河日:吾见道无为而万物自化成,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於人也。○弼日:虚无柔弱无所一不通,无有不可穷,至柔不可折,以一此推之,故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
河日:法道不言,帅之以身。
无为之益,
河日: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不劳烦也。
天下希及之。
明皇日:言天下众教,少能及之者。○河日:天下谓人主也,希能及道无为之治身治国也。○雩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不可以象告,不可以言传,唯体无尽道者,足以知之,不亦希乎。
名与身章第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
明皇日:名者实之宾,代人徇名以亡身,设问谁亲,欲令去功与名,而全其真。○河日:名遂则身退也。○弼日:尚名好高,其身爻疏。
身与货孰多?
明皇日:徇名者将以求财,财得而亡身,设问孰多,欲令掷玉毁珠,以全其和。○河日:财多则害身也。○弼日:责货无厌,其身又少。○雩日:《庄子》云:足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余尝有言,内外两境,虽真伪不俾,贵贱悬绝,而常更相为轻重,不可不察者也。失性之人,忘其不赀之有,而责逐外物,矜揽无穷,自以为得,而不知所取者尘秽臭腐,非可已畜之物,而所耗失沉陷者,乃吾之所以为我者也。其为亲疏多寡之计,亦已愚甚,可不哀乎。盖知无待於外而唯内之务,始可与语道,故颜子之贤,孔子之所称,乃在乎乐陋巷之荤瓢,然则君子之所养,盖可知矣。今之士非乏聪明之资,而志徇其外,外重而内轻,察其天机,已在肝膈之上,面目之问,去本远矣,而犹欲语古人之至论,则亦见其劳而无功也。观老子此言,若将无谓,而乃学者之至戒,修身之要务,故余因广其意,而详说之。
得与亡孰病?
明皇日:问得名货与亡名货,孰者病其身?○河日:好得利,则病於行也。○弼日:得多利而亡其身,何者为病也。○雩日:得则有,有有所不足,有而疲神耗精以守之,其病大矣。
是故甚爱必大费,
河日:甚爱色,费精神,甚爱财,遇祸患,所爱者少,所亡者多,故言大费。
多藏必厚亡。
明皇日:甚爱名者爻劳神,非大费乎?多财货者叉累身,非厚亡乎?○弼日:甚爱不与物通,多藏不与物散,求之者多,攻之者众,为物所病,故大费厚亡也。○雩日:此又至之理,而世俗之所未悟。
知足不辱,
河日:知足之人,给利去欲,不辱於身。○雩日:我贵在我,何辱之有。
知止不殆,
河曰:知可止则财利不累於身,声色不乱於耳目,则身不危殆也。O雩日:无求於外,故常安也。
可以长久。
明皇日:知足者,不甚爱。知止者,不多藏,既无辱殆故可长久。○河曰:人能知止足,则福禄在己,治身者神不劳,治国者民不扰,故可长久。
道德真经集注卷之六竟
#1亢:原作『元J,据正统道藏本唐玄宗御注改。
道德真经集注卷之七
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雩注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
河曰:谓道德大成之君,若缺者,灭名藏誉,如毁缺不备也。
其用不弊。
河曰:其用心如是,则无弊尽时。○弼曰:学行大成,常如玷缺,谦则受益,故其村用无困弊之时。○雩曰:若缺者,乃真大成,小成孑然成体,所以於道为不成,《庄子》曰:名成者亏。
大盈若冲,
河曰:谓道德大盈满之君也。者,贵不敢骄也,富不敢奢也。
其用不穷。
明皇曰:禄位盈满,常若冲虚,俭不伤财,故所用不穷匮。○河曰:其用心如是,则无穷尽时也。○弼曰:大盈充足,随物而与,无所爱矜,故若冲也。○雩曰:盈则竭矣,安得不穷之用乎。
大直若屈,
明皇曰:直而不回,故若屈。○河曰:大直谓修道法度正直如一也,如屈者,不与俗人争,如可屈折。○弼曰:随物而直,直不在一,故若屈也。○秀曰:於理直者,曲以应变,不自有其直,故莫见其直。
大巧若拙,
明皇曰:巧不荡於分外,故若拙。○河曰:大巧谓多才术也,亦不敢见其能。○弼曰: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雩曰:传物於自成,则外无巧功而实至巧也,刻雕众形者,非其验乎。
大辩若讷。
明皇曰:不饰小说,故若讷。○河曰:大辩者,智无疑。如讷者,口无辞。弼日大辩因物而言,己无所造,故若讷也。○雩曰:巧谕诸物,乃有辩名,至理不繁,故若讷也。
躁胜寒,
河曰:胜,极也。春夏阳气躁疾於上,万物盛大,极则寒,寒则零落死亡也。言人不当刚躁也。
静胜热,
河曰:秋冬万物静於黄泉之下,极则热,热者生之源。
清静为天下正。
明皇曰:於躁胜者则寒,寒,薄也。於静胜者则热,热,和也。故若屈者大直,清静者为正矣。○河曰:能清静则为天下长,持正则无终已时也。○弼曰:躁然后能胜寒,静无为以胜热,以此推之,则清静为天下正也。静则全物之真,躁则犯物之性,故唯清静乃得如上诸大也。○雩曰:躁者以末胜性,静者以本胜事,以本胜事,乃能如上诸大,以末胜性,是动皆小尔,故知清静为至正也。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
河曰:谓人主有道也。
却走马以粪。
明皇曰:天下有道之主,无为化行,既不食求,故无交战,屏却走马之事,人得粪除田园。○河曰:粪者,粪田也。兵甲不用,却走马以治农田。治身者,却阳精以粪其身。○
弼曰: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於外,各修其内而已,故却走马以治田粪也。○雩曰:以道治天下者,物各遂其性,故无战逐之事,而唯本业之修也。
天下无道,
河曰:谓人主无道也。
戎马生於郊。
明皇曰:天下无道之君,纵欲攻取,故兵戎士马寄生於郊境之上矣。○河曰:战伐不止,戎马生於郊境之上,久不还也。○弼日,.责欲无厌,不修其内,各求於外,故戎马生於郊也。○雩曰:郊,近邑之地。
罪莫大於可欲,
明皇曰:心见可欲,为罪大矣。○河曰:好淫色也。○雩曰:可欲者,善也。善名既立,则离道已远,争端起矣。故虽无罪而罪实在焉。
祸莫大於不知足,
明皇曰:求取不已,为祸大矣。○雩曰:外求无厌,失性生祸。
咎莫大於欲得。
明皇曰:灾咎之大,莫大於欲,所欲又令皆得,皆得则祸深,故云答也。○河曰:欲得人物,利且责也。○雩曰:各求其得,则叉获咎於众。
故知足之足,
河曰:守真根也。
常足矣。
明皇曰:物足者,非知足。心足者,乃知足。心若知足,此足则常足矣。○河曰:无欲心也。○雩曰:各尽其性分,则何不足之有。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
河曰:圣人不出户以知天下者,以己身知人身,以己家知人家,所以见天下也。
不窥牖,见天道。
明皇曰:垂拱无为,不出教令於户外,是知理天下之道,人事和则天象顺,故不烦窥牖而天道可知。○河曰:天道与人道同,天人相通,精气相贯,人君清静,天气自正,人君多欲,天气烦浊,吉凶利害,皆由於己。○弼曰:事有宗而物有主,途虽殊而其归同也,虑虽百而其致一也。道有大常,理有大政,执古之道,可以御今,虽处於今,可以知古始,故不出户窥牖,而可知也。○雩曰:天下之众,天道之微,其要同於性,今之极唯尽性者,胶目塞耳而无所不达,苟唯见而后识,识而后知者,是得其万殊之形,而昧於一政之理。
然则所谓识知者,乃耳目之末用,而非心衍之要妙矣。彼自谓博,而不知其寡之至也,彼自谓智,而不知其愚之极也。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明皇曰:若不能无为,假使出令弥远,其知理天下之道弥少。○河曰:谓去其家观人家,去其身观人身,所观益远,所见益少也。○弼曰:无在於一而求之於众也。道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搏之不可得,若其知之,不须出户,若其不知,出愈远愈迷也。○雱曰:无极之理,尽於一尘,纤虑不萌,万缘已现。学道之要,岂不在兹。而彼乃远出以求,亦已昧矣。弥远弥少,不其然欤。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明皇曰:不出户,故云不行,无为淳朴,而知为理之道。○河曰:圣人不上天,不入渊,能知天地,以心知之。
不见而名,
明皇曰:不窥牖,故云不见。人和天顺,故能名其太平。○河曰:上好道,下好德,上好武,下好力,圣人原小知大,察内知外。○弼曰:得物之致,故虽不行而虑可知也,识物之宗,故虽不见而是非之理可得而名也。○雱曰:穷理知本之人,已足与於此,若夫体尽无穷,无所不极者,其视四表,洞彻无孩,万殊之变,不离目前,则又妙矣,此何足言邪。
不为而成。
明皇曰:不为言教,而天下化成。○河曰:上无所为则下无事,家给人足,万物自化就也。○弼曰:明物之性,因之而已,故虽不为而使之成矣。○雱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体道者天而已矣。
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为学日益,
河曰: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弼曰: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秀曰:方其穷理之时,物物而通之,凡以求吾真,非以为博也。故日益而无害,至乎穷理,已上则以损为益矣。
为道日损。
明皇曰:为学者,日益见闻。为道者,日损功行。益见闻为修学之渐,损功行为悟道之门,是故因益以积功,忘功而体道矣。○河曰:道谓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弼曰:务欲反虚无也。○雱曰:见理之后,物物知非,不期乎损,而所有渐销矣,观乎天道,则益损相生,亦恒物之大情也。损之又损,河曰:损情欲又损之,所以渐去。○雱曰:极乎至虚,而虚尚非有,则其损可知。
以至於无为。
河曰:当恬淡如婴儿,无所造为也。
无为而无不为。
明皇曰:为学者,积功行,为道者,忘损之,虽损功行,尚有欲损之心,兼忘此心,则至於泊然无为。方彼镜象而无不应,故无不为也。○河曰:情欲断绝,德与道合,则无所不施,无所不为也。○弼曰:有为则有所失,故无为乃无所不为也。○雱曰:唯体尽空虚者,唯能滋发万化而酬醉不穷,岂若一偏之士,滞乎幽寂,植若槁木者哉。
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
明皇曰:无为无事,天下归怀,治天下常当以无事,不当烦劳也。○弼曰:动常因也。○雱曰:无事之处,乃圣人之真,应时有为,道则亏矣。故圣人虽有有为之迩,而所以圣而能服天下者,常在於无事之处。 及其有事,弼曰:自己造也。
不足以取天下。
明皇曰:有事则烦劳,烦劳则凋弊,故不足以取天下。○河曰:及其好有事,则政教烦,民不安,故不足以治天下也。○弼曰:失统本也。○秀曰:有事则有心,有心则民亦有其心,虽欲取之,其去远矣。原此篇盖无事者道德之极政,为天下者,事业之极致,学而日损,以至於无为,故能与於此。
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