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解(宋陈象古)

  愚者请成事,智者睹未萌。为山九仞,功亏一赞,常情浅见,故成败如是焉。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持盈守成,可保长久,故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难得之货,欲之大者。欲不欲,则无欲之至也。
  学不学,
  道被德广,无所可学也。
  复众人之所过,
  复,反也。反众人之所过,不与众人同过也。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辅万物之自然,不专於己之力也。不敢为,所以显辅之之道也。
  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愚者无所知识,明者智识务多。智识相竞,背德违道,非善为道者之所宜也。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已为难治,因自用其智识,况复明之以助其乱。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用智则失其自然,故喻之以贼。治物有理,济以变通,何祸之有。
  知此两者亦楷式。
  不可沦也,古今同然,盖取楷式以为之喻。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虽云楷式,无状可见,故曰玄德深矣远矣。物之趋利,巧伪并生,道本自然,故与物反。反其物之失道者,顺之至也,无不顺者,故曰大顺。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喻也。江海处於低下,大而有容,众流归之,故在百谷之上。
  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
  孤寡不谷,以言下之也。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做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以身役之也。
  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
  道德深邃,不可得以轻重,不可得以加害也。处上无自崇大之意,处前有容於后人,故重害远矣。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乐推不厌,因不重不害之所生也。轻重灾害犹不可及,况於争竞乎。
  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肖,似也,似前人也。世俗众人之所见,谓以强治之也,言不似前人有为显迹以治天下也。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大道不可测,众人不能知,不能见,故似不肖。我道肖似前人以道治天下者也,故曰若肖久矣。理密言玄,故曰其细。
  我有三宝,保而持之:
  不可须臾离也。
  一曰慈,
  谓愍天下之失道者。
  二曰俭,
  啬之至也。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如江海之善下也。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器长。
  道之用,理之然也。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独任食强,行及於乱,人悉不与,死可立而待也。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言慈之为道,无施不可也。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合天德也,天之道亦以慈为大。
  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以柔和行之也。
  善战者不怒,
  以仁义胜之也。
  善胜者不争,
  争则不足,故胜在不争也。
  善用人者为之下。
  推美逊德,人必归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得道之至也。己有不争之德,人有奉己之力,天法道而行,圣人法天而治。极,中也,大中之道也。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故不为主而为客,言祸乱不从己生也。不敢进寸,无妄动也。不敢退尺,果於御乱也。
  是谓行无行,
  行不自我始也。
  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
  皆行无行之类也。
  祸莫大於轻敌,
  不敢进寸,不敢退尺,岂轻敌之有焉。
  轻敌则几丧吾宝。
  喻也,以慈为宝也。
  故抗兵相加,一辰者胜矣。
  战而不怒,仁义随之,固可取胜。汉高祖素服军门,能奉义帝,哀之至也。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人能崇道,非道崇人。易知而不能知,易行而不能行,所以欺之也。
  言有宗,事有君。
  宗、君,强名也,在知其要而已。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因其无知,故不知道之妙。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既知我者希,容有知者而以为楷式,是可贵也。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喻也。被褐则不自显其美,以略外相也。怀玉则内自视其真,以全内境也。
  七十-章
  知不知,上。
  知道之冲,谦虚不足,犹为不知,知之上也。
  不知知,病。
  实不知而强知,穿凿其义,失於自然,是以为病。原宪曰: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道为病,能求知道以除其不知道之病,故无病可及,所以不病矣。
  圣人不病,
  知道之要,故不病也。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亦由知不知道之病,教使除不知道之病故也。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非常人所用之威,拾声色刑罚者也。道唯贵知,不知则乱伦理,取戕贼,是大威存乎其中矣。民不畏人而畏道,故曰大威至也。
  无狭其所居,
  狭其所安,则道不广矣。
  无厌其所生。
  所生益得以显道,故不可厌其所生矣。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以其不厌道,故不厌所生。乐之在内,岂有厌哉。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详於内而略於外也。
  故去彼取此。
  去彼自见自贵而取不厌之道也。
  七十三章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知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勇於敢是害也,勇於不敢是利也,皆失其坤和之妙用也。天之所恶,与道违也。孰知其故,迷於敢不敢,不知其故如何耳。
  是以圣人犹难之。
  亦不能勇於敢不敢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 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天法道,故如是。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网以喻夫包笼万物也。恢恢,大之貌也。大则难密,体虽不密,而应乎物如影响然,不可言其有失也。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拾安就危,日以为务,知进不知退,同类相推,俱入祸门,岂畏死乎。
  奈何以死惧之。
  见死在前,触冒为之,是以不惧。
  若使人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畏死惧杀则为恶者恢,轻死慢杀则为恶者如旧,又何益於教化哉?奇,邪也。今以其不畏死,故不敢任杀。
  常有司杀者杀。
  恶盈罪见,司杀者主之,杀之足以惩劝。
  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斲。
  喻也。大匠有绳墨,有利器,不妄雕斲,故能使物成其器也。
  夫代大匠斲,希有不伤其手矣。
  伤手则不得其法者。代司杀者杀人,如代大匠斲木器,必不成而又有所伤害也。
  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不知予之为取,聚敛大行,民食不足,於是乎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有为之甚者,民兴敝幸以逃其刑,情伪百端,於是乎难治。
  人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迷於爱欢,亡心其患苦,众人之情也。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无以生为,道之妙也。任理自然,不强其物,故贤於贵生,得其道者也。
  七十六章
  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性静忘情,朴素可保长存,情欲渐盛,不畏死亡,故曰生柔弱而死坚强也。
  万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生甲葱青,触物则折,贪生务长,力极数穷,必致桔死,亦有性焉,与人同也,故日生柔脆死枯槁也。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情欲盛者,必与人争;支干大者,必膺人用。柔弱柔脆,人不竞之,工不取之,故死生之境异矣。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
  兵强而极,易见必败,故曰不胜。木强而极,易见枯槁,故曰则共。谓共同其枯槁,皆自然之理也。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强大无容,极则易丧,处下之道,可保长久。柔弱有容,未至极致,人悉与之,处下之益,万物皆然。
  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此张弓之势,冲而用之不盈者也。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
  称物平施,故如是。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言贵求之无厌,损至和之妙用也。
  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
  道用广大,利物不穷,是常有余能奉天下矣。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不处,
  此有余之玄机也。
  其不欲见贤。
  恃其为,处其功,则见其贤矣,非圣人得道之宜也。
  七十八章
  天下至弱莫过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水之为功,善利万物,入污流下,非柔而何。攻坚强者恃力违顺,故不能胜水之柔也。无以易之,其理自然,不可改易。
  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水,众人之所见,非难知之物也。莫能行则信道不明,崇道不笃也。
  是以圣人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
  言含垢纳污不穷,则信道行德愈大,天下之所与也。
  正言若反。
  似反於正也。受垢为社稷主,受不祥为天下王,以言观之则似非正,以理观之则至正矣。
  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有怨不如无怨,和怨非强力不可,故有怨生怨,所以有余怨也。
  安可以为善?
  非善之善也。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
  左契,众人之所不能见者也,亦抱阳之义也。左契用则人必从之,故不必责於人而后成其道也。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左契,上德者之所执也,上德存则契於道,无上德则无契,故曰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谓善於行道之人也。
  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寡,少也。民寡则所用不多,贪欲不竞,可以似道之妙,全真反素。什伯之器非全不用,不争用之也。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人各自足以全生意,故重其死。少欲寡求,不必远就其利故也。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寡欲易足,物共不争,故舟舆可闲,甲兵可偃。结绳之政,上古民淳之时所行,今复结绳,全真反素之验也。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易自足也。
  邻国相望,鸡犬之音相闻,
  言其不为荒僻不治也。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各不贪求,淳淳之至使然也。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言以显教达理,岂拘以美恶哉。饰美其言,未必诚实,取信则难矣。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行着於前,不假肤说。肤说既盛,岂善之善哉。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心知在内,无所不通,自显其博,博岂诚然,不知之嫌,因是而有。
  圣人不积,
  立教显理,未常不与人同,道岂独藏积於己乎。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明达识通,道大德广,教人犹己,如江海之源,不患不有不多矣。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道圣人,其施一也,利於物性,为於物始,不害不争,乃全妙用矣。
  道德真经解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