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道德真经衍义手钞
道德真经衍义手钞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衍义云:则必有机心。
钞《庄子□天地篇》之文。云:子贡南游於楚,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洗荡,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於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衍义云:谓刻镂雕琢。
钞《庄子□天道篇》之文。云: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
衍义云:若纣王之作奇伎淫巧以悦妇人之类。
钞《尚书□泰誓下》云:武王曰:今商王受,作威杀戮,毒痛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伎淫巧以悦妇人。上帝弗顺,祝降时丧。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
衍义云:小则盗钩而大至於窃国矣,若田成子一旦弒齐君而盗其国。
钞《庄子□胠箧篇》云:何以知其然。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然而田成子齐大夫陈恒也。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耶。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
衍义云:李斯说二世行督责之术以弭盗。
钞《通鉴》:秦二世二年冬、,二世数诮让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以书对曰:夫圣主者,必能行督责之术者也。故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者,无他焉,不能督责,而顾以其身劳於天下之民,若尧、禹然,故谓之桎梏。夫不能修申、韩之明术,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也,而徒务苦形劳神,以身徇百姓,则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贵哉。故明主能行督责之术以独断於上,则权不在臣下,然后能灭仁义之涂,绝练说之辩,荦车荦趋绝,左氏荦有力焉。然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如此,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二世说,於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史,杀人多者为忠臣,刑者相半於道,而死人日成积於市,秦民益骇惧思乱。
衍义云:汉武帝以张汤、赵禹定律令。
钞《通鉴》:汉武帝建元五年,上以太中大夫张汤、中大夫赵禹共定律令。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出张汤传。作见知法史,传相监司用法益刻,自此始。出赵禹传。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
衍义云:若尧舜渊默乎法,宫之中垂拱示,天民之阜。
钞《杨子□问道篇》之辞云:在昔虞夏袭尧之爵,行尧之道,法度彰,礼乐着,垂拱而视,天民之阜也。阜,富也。垂衣拱手於岩廊之上,而视天民之自阜也。
衍义云:文武不识不知,而顺帝之则。垂衣拱手,而天下治。
钞《毛诗□大雅□皇矣篇》之辞。云:帝谓文王,予怀民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衍义云:若曹参为汉相,惠帝怪其不治事。
钞《汉书》传中之言,义中引之已备,不复重录。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衍义云:福隐於祸中者,若《列子》载宋人有好行仁义。
钞《列子□说符篇》中所载,义中已备,不复重录。
衍义云:祸藏於福中者,若《列子》载虞氏梁之富人也。
钞《列子□说符篇》所载,义中已备,不复重录。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衍义云:《书》曰:直而温。
钞《尚书□皋陶谟》之辞。云: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载采采。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宽柔庄栗。柔而立,柔顺植立。愿而恭,谨愿恭恪。乱而敬,乱者治也。有治才必敬畏也。扰而毅,驯扰果毅。直而温,径直温和。简而廉,简易廉隅。刚而塞,刚健笃实。强而义。强勇好义。彰厥有常吉哉。彰者着也。成德着明於身,而又始终有常,其吉士也。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衍义云:孟子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钞《孟子□尽心章句上》之辞。注:存谓操而不舍,养谓顺而不害,事则奉事而不违也。
衍义云:至德者,火不能热,水不能溺。
钞《列子□黄帝篇》之辞。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挝无瘠养,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状,云霞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
衍义云:昔庚桑子居羽山之颜。
钞《庄子□庚桑楚》之文。昔庚桑子姓庚,名楚,老君之弟子。居羽山之颜。山名在鲁地。义中引之已全,不复重录。
治大国章第六十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衍义云:鸟兽鱼鳖至於咸若,则鬼神亦莫不宁。
钞《尚书□伊训》戒太甲嗣王之辞也。曰: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于其子孙弗率,不率循先王之道。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鸣条,夏所宅也。亳,汤所宅也。朕哉自亳。此言由桀积恶於鸣条,而汤德之修则始於亳都也。
衍义云:《春秋》鲁庄公三十二年,有神降於萃。
钞《春秋》鲁庄公三十二年,义中已全,不复重录。
衍义云:襄公三十年,郑人杀伯有。
钞《春秋》襄公三十年,郑人杀伯有。至昭公七年,子产立公孙泄及良止以抚之,泄,子孔之子。良止,伯有之子。立二.人为大夫,以安子孔、伯有之鬼。乃止。子大叔名游吉,问其故。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及子产适晋,赵景子问焉。曰:伯有犹能为鬼乎。子产曰:能。人生始化曰魄。始,变化也。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若居高官备物之享,则体魄强。取物之精多,则魂气强。是以有精,至於神明。所以养此精至於神,养此爽至於明也。精是神之未瞥,爽是神之未昭。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依凭於人,以为淫厉。况良霄伯有之名。我先君穆公之冑,子良之孙,子耳之子,从政三世矣。而三世执其政柄,能为鬼,不亦宜乎。
衍义云:唐武后时,武三思买二妾。
钞《左传》所载,义中已全,不复重录。
大国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衍义云:若民皆襁抱其子而至者也。
钞《论语□子路第十三》之辞。云: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皆禄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衍义云: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
钞《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之辞。云: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故汤事葛。《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云: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仇饷,与饷者为仇雠。文王事昆夷。《毛诗□大雅□绵》文王之兴,本由大王也。云:肆不珍原愠,亦不陨厌问,柞械拔矣,行道兑矣,昆夷駾矣,维其喙矣。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周祖大王去邠。事獯鬻。北狄之强,匈奴是也。此《梁惠王章句下》云: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那,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又引勾践事吴。勾践,越王之名。事见《国语》《史记》云:子贡说越王勾曰日:王诚能发卒佐之,以重宝而悦其心,卑辞以尊其礼,此圣人所谓屈节求其达者也。越使大夫文种顿首言於吴王曰:越悉境内之士三千人以事吴。吴王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可乎。子贡曰:悉人之众,又从其君,非义也。吴王乃受越王卒,谢留勾践。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国者宜为下。
衍义云:小国贽贡赋。
钞:执贽也。《周礼》云:以禽作六执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惊,乃凫之属工商执鸡。
衍义云:《春秋》鲁文公三年,公如晋。
钞:鲁文公三年,公如晋,及晋侯盟。晋侯飨公,赋《菁菁者义》。菁菁者莪,《诗□小雅》云:取其既见,君子乐且有仪。庄叔以公降拜,谢其以公此君子也。曰:小国受命於大国,敢不慎仪。君贶之以大礼,何乐如之。抑小国之乐,大国之惠也。晋侯降,辞。降阶辞让公也。登,成拜。俱还上成拜礼。公赋嘉乐。嘉乐,《 诗· 大雅》 云:义取其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衍义云:襄公元年,卫子叔、晋知武子来聘,左氏以礼也。
钞《春秋》。襄公元年冬,卫子叔、晋知武子来聘,礼也。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小事大也。大国聘焉,大事小也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阙,礼之大者也。阙,犹过也。礼以安国家利民人为大。
道德真经衍义手钞卷之十六竟
道德真经衍义手钞卷之十七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衍义云:万物资始。钞《易经乾卦象辞》云:象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彖者,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总释乾与元也。乾是卦名,元是乾德之首,故以元德配乾释之。大哉乾元者,阳气浩大乾体广远,又以元大始生万物,故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衍义云:立天子,置三公。
钞:四海之大,万有之殷,厥初生人,不可无主,故立君以牧之。天子者,尊事上帝,父事於天,母事於地,曰天之子也。一人不可以广理,置百官以临之,故天子乃有三公焉。《尚书□周官》云:其惟三公,论道经邦。太师者,智足以为泉源,行足以为仪表,问焉则应,求焉则得,谓之太师。亦曰尚父。太言大也。为王之师,安车青盖,金印紫绶。太傅者,训也,保也。《大戴礼》云:传天子以德义,若天子无恩於父母,不惠於庶人。失礼於大臣,不中於制狱,皆太传之失职也。太保者,保,倚也,任也。《大戴礼》曰:天子处位不端,受书不敬,语不序声,音不中律,进退即席,无升降揖让之礼,皆太保之失职也。
衍义云:两君相见,皆有贽币之礼。
钞《周礼》之文。以六禽为贽币,作两君相见之礼,已具於六十一章,今不重录。
衍义云:若春秋僖公三十三年,秦师及滑,郑商人弦高。
钞《春秋》僖公三十三年,秦师伐郑。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於周,遇之。以乘韦韦熟革也先牛十二,乘四,韦先,韦牛也。古者将献遗於人,必有以先之。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出师於弊邑,敢犒从者。不腆腆,厚也。不厚也。弊赋,为从者之淹,止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於郑,因有备焉。
衍义云:孟子曰:齐人莫有以仁义与王言者。
钞《孟子□公孙丑章句下》。孟子答公孙丑之辞云: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於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衍义云:若《春秋》:僖公三十三年,秦穆公败师於殽。
钞《春秋》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败秦师於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眚,过也。掩大德。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
衍义云:《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钞《尚书□五子之歌》云: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上人者,奈何不敬。予者,五子自称也。君失人心则为独夫,则愚夫愚妇一能胜我矣。三失者,言所失众也,民心怨背,岂特其彰着而后知之,当於未发之时而图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