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疏义(宋赵志坚)

  骨弱筋柔而握固。
  赤子初生,未有毛发,肉赤蠢蠢,故云赤子。此时筋骨虚弱。以四指握拇指谓之握固。握者闭固和气也。淳凝未散,握不劳疲,自然如此,非为有心故然。
  未和牝牡之合而腹作,精之至。
  朘,赤子阴作动也。牝牡,牝雌,牡雄。未知阴阳交合之事,而阴动作者,良为和气充盈,非关情欲使然也。
  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
  嘎,声嘶咽也。终日号啼,声而不嘶咽者,和气内全之验也。下七句后。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夫和之在身,声啼而不嘶,物毒而无害,人知有此益者,故日日勤行,守和之事以为常业,此是修行不断之常。下常是延生不变之常,身既得常,生知益明,故云曰明。上知但知和可行,此知心犹暗,下知为守和得益,则身常心明,前因后果,理自明矣。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祥者,吉凶之征侯。行益则吉候,行恶是凶候。益生者多贪厚养,日加祆怪,不祥之候也。气,和气也。心虚静则和气归,奔躁则和气散,变柔为刚,日益强猛。刚强者死之徒,与死同类,故是不祥。
  物壮则老,谓之非道,非道早已。
  物壮则老者,法喻双举内,言一身取诸物,先壮后老,天道之常,何乃非道。今言贪欲盛谓之壮,心识昏谓之老,二者俱失,故云非道已止也。既能告之以非道,则不可使久行,须加劝勉,令其早止。
  知者章第十九
  前明益生使气谓之非道,此明闭门塞兑方谓之真。以谓对失,所以为次有两别,前明塞兑不言敏於知道之行,后明忘贵与贱成於离俗之心。九句前。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夫道贵行,不贵言。心能知道,身力行之,不以利口多言,谓之知道。何则知道,离言言则非道,故不言也。若知而不行,言亦非道,况不知道,唯事多言。
  塞其兑,闭其门。
  门、兑,前已具释。塞闭有二,一以事闭,二以理闭。事闭者,口多贪味,以熏血成罪,自是非他,出言招祸。耳目闻见过患弥多,诸根起恶,昼夜不息。此则依《经》戒闭塞二理。闭者为能闻道,境不乱心,欲食亦无所味,欲言亦无所道,恣耳目之视听,不足见闻,放心神於有城,寂然不动,中人闭塞,先事后理,上士悛悟,心境齐忘,心虚境无,诚谓善闭。
  挫其锐,解其纷。
  挫,折除也。纷,结恨也。六情外闭,三毒内销,道来居心,纷锐自息,昔有今无,由道挫解,非谓尚在,将道销除。
  和其光,同其尘。
  和光晦已明也。同尘顺俗事也。此六句前文已有,今又言者,为其於人切要丁宁戒劝,故再言之。
  是谓玄同。
  玄者,无滞之名,是前诸行,内能知道,外能顺俗,内外中间亦无住着,与理冥一,故云玄同。下七句后。
  故不可得亲,不可得疏。
  玄同之德,虚淡之士,神凝物表,志洽道源,雅趣悬殊,故不可以俗情亲附。有道君子德芳兰桂,近益体熏,望风愈疾,故不可以常嫌疏远。
  不可得利,不可得害。
  无营无欲,不可以财色利。无过无名,不可以刑名害。
  不可得贵,不可得贱。
  鄙薄荣宠,不可以爵命贵。有道可尊,不可同厮役贱。夫亲疏利害,生於有心者也。今既万虑都损,嗒焉丧偶,利害贵贱,何能及之。
  故为天下贵。
  天下可贵者,唯前行也。至德高邈,玄同清远,荣利不能加,俗事无能动,幸逢此德,谁能不贵。已上六者,时代之所婴,常人之所患,唯当有道者,方能免焉。
  以政章第二十
  前明塞兑修身以知道为务,此明为道毕次当化人自我及物,所以为次三别,初明三德为用广局不同,次明假问知由示其可验,三明我但不作国富人淳。五句一。
  以政治国,
  用政治国者,诸侯也。政谓仁义礼信法令科条等,以为政教理人之法。然行之者烦,从之者劳,可以理小,不可以化大,故云治国。
  以奇用兵,
  奇,诈也。用兵者,如四凶逆人,悖乱天常,万姓不安,应须良策,用兵静难,智者当之,难则权道贵诈,不可久行。
  以无事取天下。
  取天下者,谓帝王也。无为无事者,是帝王之德。心无所欲,事无所为,不召於人,百姓归慕,四方同至者,不为有心取得,故云无事取天下。下十句二。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何以知,发问也。之然,犹如是也。以此者,只此三事校量以答释。奇政无事者才也。军国天下者位也。位得才则事理,才得位则道行,是故见才则知位之理乱,观位足辩才之优劣,故云以此也。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此明有事取天下者,损物如下忌讳,言上政弥贫,明下损忌非一类,故云多。忌讳则法令也。严科峻法,密若凝脂,拱手则内迫饥寒,从事则外罗刑宪,今约事明讳者,略言有三。一者家国忌讳,言谈者失其意。二者阴阳忌讳,为事者失其时。三者法令忌讳,营生者失其业。法之所设,本拟利人,以众从己,则於人不便。违则犯禁,从则失利,故贫也。以此验之,知非无事之主,若行至礼不讳,则人皆自富。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者贵贱之通称。利器谓机权谋计。堪以损人益己者,咸谓之利器。唯家与国,好事有为,上务权智以禁下,下生奸计以侮上,上下相谋,不行正道,人庶伪妄,君臣昏惑。
  民多智巧,奇物滋起。
  滋,益也。夫智巧者,忧劳之奇物,谓非常所有智巧之徒,好为异物,竞相夸尚,日益奇能,良由上贵珍奇,所以百姓浇华益甚。
  法物滋章,盗贼多有。
  法物谓刑罚之具,严科酷法,枷锁椎楚之属。施法物本拟防盗,楚法多而盗贼甚者,良由上好奇物,下无则盗,法网虽密,盗者弥巧,犯盗者众,故云多有。下五句二。
  故圣人云:我无为,民自化;
  此下明无事者之得我天王也。假设天王辞云:我在上无为,万方自然从化。无为言上政,自化明下益,四修义意例然。
  我无事,民自富。
  上无赋役之事,下无劳扰之人。万姓安居,四民复业,女功杼轴,男事耕耘,淳德充於内,良谷盈於外,故云富也。
  我好静,民自正;
  人犹水也,不动则清平,平则可以正物。不动由静,下动上行,物断私邪,人复淳正。上文云清静为天下正。
  我无欲,民自朴。
  欲者,须求爱染之始。朴者,心淳未散之前。上能无欲,下息贪淫,厌薄浮华,自还素朴。老君之教意,不徒然举此无为之益,对前有事之损,皇王得失,龟镜在斯。
  其政章第二十一
  前明化有奇政人逐浇淳,此明政有宽猛物致全缺,除繁未尽,所以次之有三别,初明政有宽急利害不同,次明祸福循环未有穷极,三明无为之政直己率人。四句一。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闷闷,宽缓也。有本作闵闵,同门音,蒙昧也。淳淳,质直也。君上瞢瞢如暗,政教宽缓,则人皆任实淳厚若愚。变浇反淳,福之始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察察,严急明政教之初。缺缺,具陈亡败之后。此为福修身者,心王宽静,则五脏安和,百关调理,如其好用。聪察则行业亏於外,神气丧於内,因以夭寿,故云缺缺。下八句二。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倚,依也。伏,藏也。祸福者,善恶之报也。人能空虚其心,不为善恶,既无善恶,何有福祸。及其心行善恶,祸福自来,祸投於恶,福亦在中,但祸彰则言有,福隐则言无。人能改恶行善,则福从祸中而起,祸藏而福见,故云祸为福之倚。得福憍奢而行恶,则福灭祸生,祸为福之所伏。如其善恶不止,祸福终无尽期。心为善恶之主,其祸福倚伏,同在心中,祸福无形,随感即至耳。
  孰知其极?其无正。
  正者处中之主谓心也。福由善至,祸为恶来,祸福循环,谁知限极。良为偏邪之心,妄生善恶,其能忘善恶之心者,为正心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祆。
  上虽心忘,善恶为正,未能无心,执心为正,非至正也。异他善恶故为奇。不招祸福,虽言善未堪入道,复是祆。祆者,道之邪也。契道则滓秽未尽,处俗则憎恶有余,适为己之怪行,未始近於真善。
  人之迷,其日固久。
  奇是住正之癖,祆是执善之祸,怀病不悟,故谓之迷。舍邪恶,执正善,如在囊槛,谓之固。始乎祸福,终乎祆善,年劫长远,故谓之久。圣慈善救,属在下文。下五句三。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秽,
  方,正也。割,截也。秽,恶也。有本作刿,伤害也。凡有执正直邪为己祆行,圣人行大方正,混万法以为一,不割截邪曲,以从正直,自以性足,不求非为己廉,恶人贪秽以此内心真廉,亦同秽俗。破彼生祆,执善之行。
  直而不肆,光而不曜。
  肆,陈也。身行正直,口不申陈,扬名激贪,为己怪行四句,智德名义各殊,论其内心虚忘一也。善得虚忘名不出众,则愚者各自得见,智者效我韬光,明不乱群,暗无所慕,无为之化,於此大行。
  治人章第二十二
  前明祸福无极由乎政教有为,此明化人及天先以无为法式。化前从后,所以次之章中三别,初明无为法式化及人天,次明能用无为可以有国,后明无为久固自得长生。十一句一。
  治人及天,莫若式。
  及,犹至也。天,自然也。有本作事,事业也。式,法也。上文云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有本作啬,谓俭约也。然俭啬一行,未足以伏天下,故以式为正。化理百姓,遐迩同心,咸得至於自然之理者,无过,用无为之道,以为法式,则人无不理,天无不合,其事业者,理化万人,行无为以为事业者,既得万人之心,又合自然之道。
  夫唯式,是以早伏。
  伏,从也。率化万人,四夷早伏者,唯此无为法式,最为切要。
  早伏谓之重积德。
  德者,行道之迹,备含万德,增修不止,谓之重积。难化之人,早得从道者,,良为此德深广,重迭厚积,故得也。
  重积德,则无不克。
  克,犹果获也。惟德在躬,可以动天地,感鬼神,是物无违,何往不克。
  无不克,莫知其极。
  德既重积,物共尊崇,承风慕道,何有穷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莫知极有二。一者积德深广,量等太虚,无可涯测。二为人归者众数无限,极德至於此方可为主,以养一国之人。下两句二。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国之母,则道也。道有生养之功,故以为母。人能有道用道,理国则国安人泰,祚历长久。下两句三。
  是以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为前积德之人,以道为国母而得长久,未言守母得久所由。今此具陈全生保国之妙用,戒理人之益。夫木之为物,下有本,上有实,本根深则不拔,实蒂固则不落。积德之人,身有道,心有德,无为守道,则命根深。虚心养德,则生。蒂固根深,则命不绝。蒂固则身不灭,命延则长生,身全则久视。长生言体,久视言用,故知深根固蒂者,而得长生久视之道也。
  治大国章第二十三
  前明无为化国泽被人天,此明以道莅人恩及神鬼。德覃幽显,所以次之有三别,初明举事为喻以明不可有为,次明就理正说以明人鬼蒙庆,后明德被幽显人鬼交亲。两句一。
  治大国,若烹小腥。
  烹,煮也。腥,有本作鲜,俱小鱼也。煮小鱼,任之则全,挠之则碎,喻理国者不可用有为也。上无为则天下理而国存,上有为则天下乱而国亡。天下存亡,大事也。人多不晓。煮鱼小事,可以喻大理。国既尔,况修身者敢事有为乎。下六句三。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莅,临也。用无为之道临天下者,非直人无恶,逆以犯上,亦令下鬼无神,祟以害人。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为鬼无神灵而不伤害於人者,为上有道德之主,下鬼不敢妄作精邪。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此明归功於圣人,非为鬼有神,自不伤人,直为沐圣人之化,鬼亦怀恩履正,不敢伤害於人。下两句三。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
  两谓人鬼也。人处明不为掘冢戮尸,诃骂神鬼,此人不伤鬼也。鬼无灾怪祸祟於人,此鬼不伤人也。人以正道往天下,恩沾白骨,祭祀以时,则人德交於鬼也。鬼以神灵卫护福佑於人,则鬼德交於人也。此无祸相及,有福交归。
  大国章第二十四
  前明以道临物人鬼怀恩,此明大国行谦华夷慕德。前则用道被物,此乃行谦物归,有三别,初明大行谦下示其柔胜刚劣,次明大小俱谦更相畜事,后明偏戒大国特宜谦下。四句一。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地广人众,谓之大国。自谦处卑,谓之下流。小国慕德,竞来交会。
  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
  牝雌,柔和静明行谦者。牡刚强躁暴,喻夸竞者。雌静谦下,则为天下交归,故胜也。刚猛躁暴,则人皆叛散,故劣也。下八句二。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大国为能谦下於小国,则取得小国来归。修身者心自谦柔,则为众人归仰。王骀聚众,则其人也。
  小国以下大国,则聚大国。
  小国自知劣弱,卑词屈节,伏事大国,故得聚会大国之中,钦风请益,亦犹小见之流,除局促,慕弘远,内遣我人,外询有道,不自矜大谦损推人者,此人之下流也。
  故或下而取,或下而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