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廉而不秽,
御疏:廉,清也。秽,浊也。圣人率性清康,自然化下,非秽彼之浊以扬其清。有本为创字者,创,伤也,圣人康以成行,不伤於物。○河上公曰:圣人康清欲以化民,不以伤害人也。今则不然,正己以害人也。○荣曰:凡情贪而浊,圣道康而清。○成疏:妙体物境也空幻,无可贪取,非关卓尔清康,避世之秽,斯则净秽双遣,责康两忘,不康而康,秽而不秽,故《庄子》云:大康不嗛,又云:廉清不信。
直而不肆,
御疏:肆,申也。圣人之行不邪,彼自从而正直,非为彼之不正,而申直以正曲也。○河上公曰:肆,申也,圣人虽直,曲己从人,不自申也。○荣曰:大直若届,不显正以示人。○成疏:肆,申也。素质雅正,体无邪谄,而曲从於物,不申己直,故前章云大直若屈也。
光而不耀。
御疏:光者谓明智也,圣人虽有明智而韬晦之,不以炫耀,故云光而不耀。圣德如此,自然百姓淳淳而从化也。○河上公曰:圣人虽有独知之明,常如暗昧,不以耀乱人也。○荣曰:明道若昧也,前标得失之政,次指祸福之门,而没溺者既多,昏迷者已久,妖奇则系累之境,倚伏非悬解之场,是以康而不秽,始体清虚之道,光而不耀,方识慧源之路,冥得失,何祸何福乎,混是非,孰邪孰正乎,泛兮无系无不系,肃然无可无不可。○成疏:智慧光明,无幽不照,而韬光晦迹,不炫於物,忘其照也。《庄子》云:滑疑之耀,圣人图而域之。
道德真经玄德慕疏卷之十五竟
#1因:原作『固』,据文义改。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十六
唐玄宗御注并疏河上公严君平李荣注西华法师成玄英疏蒙阳强思齐纂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用道而治,以致淳和,故次此章,重明治人及事天,无过用道。就此章内,文有四道,第一明摄化苍生,莫先用道,第二明虽复用道,必须积行累功,第三明积行累功,可为化主,第四明深根宁极,久视长存。
第一明摄化苍生,莫先用道。
夫道式空悬,成迷夫之大谤,重德长立,为我辈之洪纲。有国之君,当行正直,则峨媚岭上,风降轩皇,羊角山中,遐招李圣。岂非德能早伏,道在斯尊,王法令而一行,无凝嫌於三黜,纳忠入孝,王阳叱驭先登,糟丘酒池,墨翟回车不入,是知正为国本,邪乃人奸,理人及天,莫先用道。用道则易理,奸乱则难修,深根固蒂,久视长生之士,外资言教,内养恬和,稽天之浸不漂,括地之炎何热,莫知其极,积德之致乎。
治民事天莫若啬。
御注:啬,爱也。人君将理人事天之道,莫若爱费,使仓廪实,人有礼节,三时不害,则天降之嘉祥。人和可以理人,天保可以事天。○御疏:啬,爱也。言人君将欲理化下人,敬事上帝,为德之先,无如爱费,爱费即俭德也。俭即足用,可以聚人。粢盛丰备,天享明德,故云莫若啬也。○河上公曰:治人谓人君理人民也。事天,事,用也。当用天道,顺四时也。莫若音,啬,俭也。治国当爱惜民财,不为奢泰,治身者爱惜精炁,不放逸也。○荣曰:下理於人,上事於天,莫过以道甩为法式。○成疏:天,自然也。式,法也。莫若犹无过也。言上合天道,下化黎元者,无过用无为之法也。
夫唯啬,是谓早服。
御注:何以聚人?日财,君能俭爱,则四方之人将禄负而至,早服事其君矣。○御疏:夫唯啬,迭出上文。是以早服,释俭啬之义也。凡有七转,义皆仿此。夫唯者,发语之辞也。服者事也,夫唯能检爱之君,理人事天,以俭为政者,是以普天之下,亦当早服事於君矣。○河上公曰:早,先,服,德也。夫能爱惜民财,爱惜精气,能先得天道。○荣曰:以道为式,物先以归。○成疏:叹此无为之法,独能自利利他,用之治身则制诸魔试,用之治国,远乡归伏。
第二明虽复用道,必须积行累功。
早服谓之重积德。
御注:夫能俭啬,以是有德,人归有德,早事其君,故云重积德尔。○御疏:何故普天仰化,率土归七?由行节俭,节俭则百姓早服事之,是重积其德尔。○○河上公曰:先得天道,是谓重积德於己也。○荣曰:道轻德薄,人不归依,重积深厚,物自宾伏。○成疏:重,深重也。积,累积也。言欲内制魔试,外伏遐藩者也,必须积累功行,其德深重,方可远伏也。
重积德,则无不克。
御注:圣人积德,四海归仁,则无有不能制服。○御疏:克,能也。君若厚积其德者,其为政也,人力普存,其事天也,吉无不利,则四方向化,无有不能制服者矣。○河上公曰:克,胜也。重积德於己,则无不服。○荣曰:德重仁深,无不克胜也。○成疏:克,胜也,亦言得也,言累积功行,其德深重,自利利他,无所丧失,内外制服,无不获胜。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御注:人君之德,无有不能制御者,则无远不至,故四方莫知其穷极。○御疏:此谓君德无有不能制服者,则殊俗慕化,绝域观风,无远不至,故莫知穷极也。○河上公曰:无不克胜,则莫有知己德之穷极也。○严曰:以俭为理,天下玄同,岂知其极也。○荣曰:四夷宾伏,国界无迹,与道玄同,有何穷极。○成疏:能所相应,理无不契,道德深远,莫能知其穷极也。
第三明积行累功,可为化主。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御注:莫知其德穷极,然后可以为有国。○御疏:言人君德化无远不及,万人所归德,神明所福享,然后可称为有国。故《易》曰:王假有庙有家是也。过此以往,岂为有国乎?○河上公曰:莫知己德有极,则可以有社稷,为民致福。○荣曰:境土无边,道德无际,始可以有於家国。○成疏:既理无不契,深远无极,故可以有国往民,为王侯化主也。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御注:有国而茂养百姓者,则其福祚可以长久尔。○御疏:母者,道也,以茂养为义,夫所以得称有国者,秪缘有道,而茂养苍生若尔,福祚永昌,可以长久。○河上公曰:国身同也,母,道也,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气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荣曰:有道则国安,无道则国危,国由道生,道为国母。以道为母,所以长久。霸王龙成疏:既为帝王国主,慈育苍生,视物如子,故云之母。德行虽高,功成不处,无为虚淡,故可长久。
第四明深根宁极,久视长存。
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御注:积德有国则根深而蒂固矣。深固者,是长生久视之道。○御疏:夫积德之君以道为国,则可以长久,故举根蒂之喻,以申其义也。蒂花趺也。夫草木根深则荣茂,蒂固则不落,乃长久也。以喻积德之君,埋根於道,固蒂於德,命延谓之长生,恒照谓之久视,故云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河上公曰:是谓深根固蒂,人能以气为根,以精为蒂,如树根不深则拔,蒂不坚则落,言人当深藏其气,固守其精,无使泄漏也。长生久视之道,深根固蒂者,乃长生久视之道也。○荣曰:夫根桔则技,蒂朽则落,今理国以道为根则根深,修身以德为蒂则蒂固,蒂固则长生,根深则久视,天人之式,家国之要也。○成疏:根,本也。蒂,迸也。根能生蒂,以譬本能生迹,迹而本日深根,本而述日固蒂。夫根不深则倾危,蒂不固则零落,只为根深,所以长生,蒂固所以久视,此明有国圣人本迹俱妙,故经云长生久视之道。视,照也。
治大国章第六十
治大国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理人俭爱,则万事早服,此章明早服不扰,则其德交归。文分为三,第一初举理国之喻,不可有为,第二明德及鬼神,两无伤害,第三结叹交归之德,以劝有国之君。
第一初举理国之喻,不可有为。
盖闻君为元首;含道黑而临人,臣作股肱,变阴阳而理物,熊轩拜职,下仙阁而设风,或凫飞入官,降天衢而惊化,并欲处无为之事,安动静之心,使行鹿而自驯,审烹鲜而莫挠,令四方得所,百姓咸安。西门豹之不仁,沉妪太甚,姜子牙之抱德,神女泣庭,理乱俗若解绳,效清能如制锦,然后叩头天感,强项人威,火为灭於江陵,异见亡於都市,鬼弗为祟,神何以伤,故德交归,仰清贞之令范。
治大国若烹小鲜。
御疏:烹,煮也,小鲜,小鱼也。烹小鱼者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皆须用道,所以成功尔。
第二明德及鬼神,两无伤害。
以道花天下者,其鬼不神。
荣曰:治国烦则下乱,修身烦则精散,以道往天下,其鬼不神,以,用也。莅,临也。人神处幽为鬼神者,灵效之谓。夫人有求则神应,今若上德之化,人自安任,岂惟上忘帝力,亦不傍请鬼神,故处幽之鬼,无以效其明灵也。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民。
御注:上言其鬼不神,非谓鬼歇灭而无神,但其神不见怪以伤人。○御疏:此覆释鬼无效灵之义,非其鬼不神者,非谓鬼歇灭而不为神,但妖之将兴,由人有衅,人恒其德,则神不见怪而伤人也。《春秋》曰:其气焰以取之。○河上公曰:其鬼非无精神也,邪不入正,不能伤自然之民也。○荣曰:非其鬼无精灵而不害人,由上用於正道,所以邪不为害。○成疏:神,灵验也。非此鬼无灵验,但福佑於人,不损伤物也。治伤者,鬼以谄曲为义,即是扰动邪淫心也。言以正道治身,谄媚之心不能伤於正行,纵使心动,即为真照,故不伤人也。
非其神不伤民,圣人亦不伤民。
御注:鬼见神怪则伤人,圣人有为则伤人,今鬼所以不见神怪而伤人者,以圣人无为清静故也。○御疏:所言神不伤人者,岂但神无灵效,而不能伤害於人?而圣人以道临人,无为不扰,百姓自正,故云圣人亦不伤人。则鬼神不能见怪以伤人者,由圣人以道往天下尔,将欲发明圣德,故重云亦不伤人。○河上公曰:非鬼神不能伤害人,以圣人在位,不伤害人,故鬼亦不敢干。○荣曰:非其鬼神不能害人,但圣人在上,德被幽明,鬼神无害,由圣不伤也。又能利物,亦自不伤。○成疏:诸本皆作亦字,唯张系师及陆先生本作之字,然之亦二字相似,故写者误作亦字,今用之为是。言非此鬼之不伤物,但为圣人以道莅天下,能制伏邪恶,故鬼不复伤害於人,力在圣治,故云圣人之不伤人也。治身者言非动心不能伤行,为以圣智伏制,故虽动而不伤寂也。
第三幽显守分,德慧相归。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御注:鬼神伤人则害国亏本,圣人伤人则匮神乏祀,今两不伤物,故德交归。○御疏:两者,谓圣与神也。夫人,国之本,亦神之主,若鬼神伤人,则害国之本,圣人伤人,则匮神之主,今两不伤害,故德交归,岂唯神圣独丰,抑亦兆人咸赖。○河上公曰:夫两不相伤,鬼与圣人,俱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夫两不相伤,则人得治於阳,鬼得治於阴,人得全其性命,鬼得保其精神,故德交归也。○荣曰:鬼神圣人,两者也,俱能利物不相伤也,圣人慈善,鬼神正直,慈善处显而光润,正直在幽以潜资,俱以德泽交归众人也。○成疏:两谓鬼处於阴,人处於阳,幽显得所,不相损害,既而各守其分,两无双阋,遂乃人施德於鬼,鬼恩惠於人,恩德往来,故交相归附也。治身者摄动归寂,以成己行,从寂起动,以应苍生,动不乖寂,故无伤害,所以内外两行,交归於己也。既即动即寂,何所摄耶。今明不摄而摄,不应而应,非应之而应者也。
大国者章第六十一
大国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用道无为而能降伏魔试,故次此章,即明用道接物,守能谦和。就此一章,义开三别,第一明接物谦和,以静摄躁,第二明小大守分,各有雌柔,第三明高者抑之,以息跨企。
第一明接物谦和,以静摄躁。
夫万川之委输谓海,四大之尊严曰王,王称孤寡居高,海以含弘成大,则知山形峻峙,益下地之卑柔,海德弘深,总百川之归赓。下流纳众,卑退物宗,子贡借马而不还,刘宽乞牛而后送,心无驰涉,志洽雌和,小国得归於附庸,大人必资於推让,抱胜于壮,其言不差,后下之贤,可则斯旨。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御注:下流者,谦德也。大国当下流开纳,天下之人交至矣。○御疏:江海处众流之下,百川委输,故日下流。施之於人,是谦德也。夫人君者,有道则国存,无德则人散。故处大国者,当下流开纳,令天下之人交会而至,则能全其大,故日下流天下之交。○河上公曰:大国者下流,治大国当如居下流,不逆细微也。天下之交,大国者天下士民之所交会也。○严曰:大国者地广也,有道则固於盘石,宁於泰山,失道则危於累卯,轻於鸿毛,不当矜贵。○荣曰:交,会也,海在乎众流之下,百川於是交归,理国者自视缺然,万国所以同会也。○成疏:大国即万乘之邦,郊,郭外也。之,往也。言大国虚容,譬於江海,众流之下,故百川竞注。大国用道谦柔,故万邦归往,潮宗慕义,满於郊郭也。本亦交字者,言大国行谦,故与小国交会也。
天下之交牝,牝常以静胜牡。
御注:天下之人交至者,归於谦德,则如牝以雌静,常为牡动所求,由以静为下。○御疏:天下之交,迭出前文,以结下流之义也。言天下之人,所以交会至者,犹大国谦下之故,喻如牝者,常以雌静,致为牡动者所求,故云牝常以静胜牡。○河上公曰:天下之交牝,牝者,阴类也,柔谦和而不唱也。牝常以静胜牡,女所以能屈男,阴胜阳。以其安静不先求也。○荣曰:牝雌而静,牡雄而动,夫静可以制动,阴可以屈阳,故知谦摄伏跨企,柔弱胜刚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