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道德真经注(汉河上公)
道德真经注(汉河上公)
始者,道也。
以为天下母。
道为天下万物之母也。
既知其母,复知其子;
子,一也。既知道已,当复知一。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既知其一,当复守道,反无为也。
没身不殆。
不危殆也。
塞其兑,
兑,目也。目不妄视。
闭其门,
门,口也。使口不妄言。
终身不勤。
人当塞目不妄视,闭口不妄言,则身不勤苦。
开其兑,
开其目,视情欲。
济其事,
济,益也。益情欲之事。
终身不救。
祸乱成也。
见小曰明,
萌牙未动,祸乱未见为小,昭然独见为明。
守柔曰强。
守柔弱曰以强大也。
用其光,
用其目光於外,视时世之利害也。
复归其明。
言复反其光明於内,无使精神泄也。
无遗身殃,
内视全神,不为漏失。
是谓习常。
人能行此,是谓习修常道。
益证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
介,大也。老子疾时王不行大道,故设言:使我介然有知於政事,我则行於大道,躬行无为之化也。
唯施是畏。
唯,独也。独畏有所施为失道意。欲赏善恐#17伪善生,欲信#18忠恐诈忠起也。
大道甚夷,
夷,平易也。
而民好径。
径,邪不平正也。大道甚平易,而民好从邪径也。
朝甚除,
高台榭,宫室修。
田甚芜,
农事废,不耕治而失时也。
仓甚虚,
五谷伤害,国无储也。
服文彩,
好伪饰,贵外华。
带利剑,
尚刚强,武且奢。
厌饮食,财货有余,
多嗜欲,无足时也。
是谓盗夸。
百姓不足而君有余者,是由劫盗以致。服饰持行夸人,不知身死家破,亲戚并随也。
盗夸非道也哉。
君所行如是,此非道。复言也哉者,伤痛之辞。
修观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建,立也。善以道立身立国者,不可得引而拔之。
善抱者不脱,
善以道抱精神者,终不可拔引解脱。
子孙祭祀不辍。
为人子孙能修道如是,长生不死,世世以久,祭祀先祖宗庙无绝时。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道於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德如是,乃为真人也。
修之於家,其德乃余;
修道於家,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信妻正。其德如是,乃有余庆及於来世子孙也。
修之於乡,其德乃长;
修道於乡,尊敬长老,爱养幼少,教诲愚鄙。其德如是,乃无不覆及也。
修之於国,其德乃丰;
修道於国,则君圣臣忠,仁义自生,礼乐自兴,政平无修。其德如是,乃为丰厚也。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人主修道於天下,不言而化,不教而治,下之应上如影响。其德如是,乃可以为普博也。
故以身观身,
以修道之身观不修道之身,孰亡孰存也。
以家观家,
以修道之家观不修道之家也。
以乡观乡,
以修道之乡观不修道之乡。
以国观国,
以修道之国观不修道之国。
以天下观天下,
以修道之主观不修道之主也。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老子言:我何以知天下修道昌,背道亡?以此五事观而知之。
玄符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
谓含怀进德之厚者。
比於赤子。
神明保佑含德之人,若父母之於赤子也。
毒虫不螫,
蜂虿蛇虫兀不螫。
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赤子不害於物,物不害之。故太平之世,人无贵贱,皆有仁心。有刺之物,还反其本;有毒之虫,不伤於人。
骨弱筋柔而握固,
赤子筋骨柔弱,而持物坚固,以其意专而心不移也。
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
赤子未知男女之合会而阴作怒者,由精气多之所致。
终日号而嗌不嘎,和之至。
赤子从朝至暮啼号,声不变易者,和气多所致也。
知和曰常,
人能知和气之柔弱有益於人者,则为知道之常也。
知常曰明,
人能知道之常行,则日以明达於玄妙。
益生曰祥,
祥,道#19也。言益生欲自生,日以长大也。
心使气曰强。
心当专一和柔,而神气实内,故形柔。而反使妄有所为,则和气去於中,故形体日以刚强。
玄德第五十六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
万物壮极则枯老也,老则不得道也。
不道早已。
不得道者,早已死亡。
知者不言,
知者贵於行道,不贵於言。
言者不知。
多言多患,驷不及舌。
塞其兑,闭其门,
塞闭之者,欲绝其源。
挫其锐,
情欲有所锐为者,当念道无为以挫止之。
解其纷,
纷,结恨不休也。当念道之淡薄以解释。
和其光,
虽有独见之明,当和之使暗昧,不使曜乱。
同其尘,
不当自殊别也。
是谓玄同。
玄,天也。人能行此上事,是谓与天同道。
故不可得而亲,
不以荣誉为乐,同立而哀。
亦不可得而疏;
志静无欲,与人无怨。
不可得而利,
身不欲富贵,口不欲五味。
亦不可得而害;
不与贪争利,不与勇争气。
不可得而贵,
不为乱世主,不处暗君位。
亦不可得而贱,
不以乘权而骄,不以失志为屈。
故为天下贵。
其德如此,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屈,与世浮沉,容身避害,故为天下之贵。
以正治国,
以,至也。天使正身之人,使至有国也。
以奇用兵,
奇,诈也。天使诈伪之人,使用兵也。
以无事取天下。
以无事无为之人使取天下,为之主。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此,今也。老子言:何以知天意然哉?以今日所见知之也。
淳风第五十七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天下谓人主也。忌讳者,防禁也。令烦则奸生,禁多则下诈,相殆故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利器者,权也。民多权,则视者眩於目,听者惑於耳,上下不亲,故国家昏乱。
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人谓人君、百里诸侯也。多#20技巧,谓刻画宫观,雕琢章服。奇物滋起,下则化上,饰金镂玉,文绣采色,日
以滋甚也。
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法物,好物也。珍好之物滋生彰着,则农事废,饥寒近至,故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圣人言:我修道承天,无所改作,而民自化成。
我好静而民自正,
圣人言:我好安静,不言不教,民皆自忠正也。
我无事而民自富,
无摇役征召之事,民安其业,故皆自富也。
我无欲而民自朴,
我常无欲,去华文,微服饰,民则随我质朴。
我无情而民自清。
圣人言:我修道守真#21,绝去六情,而民随我而清。
顺化第五十八
其政闷闷,
其政弘大,闷闷昧昧,似若不明。
其民醇醇;
政教弘大,故民醇醇富厚,相亲睦也。
其政察察,
其政教疾隐,言决於口,听决於耳也。
其民缺缺。
政教烦疾,民不聊生,故缺缺日以疏薄。
祸兮,福之所倚;
倚,因也。夫福因祸而生#22,人能遭祸而悔过责己,修善行道,则祸去福来。
福兮,祸之所伏。
祸伏匿於福中,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去祸来。
孰知其极?
祸福更相生#23,孰能知其穷极也。
其无正。
无,不也。谓人君不正其身,其无国#24也。
正复为奇,
奇,诈也。人君不正,虽正复化下为诈。
善伏为訞。
善人皆复化上为訞祥也。
人之迷,其固日久。
言人君迷惑失正以来,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圣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
廉而不害,
圣人廉清,欲以化民,不以伤害人也。今则不然,正己以害人也。
直而不肆,
肆,申也。圣人虽直,曲己从人,不自申也。
光而不耀。
圣人虽有独见之明,常如暗昧,不以耀乱人。
守道第五十九
治人
谓人君欲治理人民。
事天,
事,用也。当用天道,顺四时。
莫若啬。
啬,爱也。治国者当爱民财,不为奢泰。治身者当爱精气,而不为放逸。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先也。服,得也。夫独爱民财,爱精气,则能先得天道也。
早服谓之重积德。
先得天道,是谓重积德於己也。
重积德则无不克,
克,胜也。重积德於己,则无不胜。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无不克胜,则莫有知己德之穷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莫知己德有极,则可以有社稷,为民致福。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国身同也。母,道也。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气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蒂,
人能以气为根,以精为蒂,如树根不深则拔,蒂不坚则落。言当深藏其气,固守其精,使无漏泄。
长生久视之道。
深根固蒂者,乃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真经注卷之三
#1杀人:原本作『救人』,据影宋本改。
#2六事:原本作『五事』,据影宋本改。
#3以阴阳:影宋本作『有阴阳。
#4尊贵:原本作『贵贵』,据影宋本改。
#5如车:此二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6犹:原本作『独』,据影宋本改。
#7和、清、浊三气:原本作『和气清浊三气』,前一『气』字衍,据S.3926 删。
#8我教众人:『教』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9背叛:原本作『皆叛』,据影宋本改。
#10为天所绝:『为』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11法道不言:原作『道法不言』,据影宋本改。
#12谓:原本作『若』,据影宋本改。
#13如可屈折:『可』原作『何』,据影宋本改。
#14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句首『学』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15一主布气:『主』原作『生』,据影宋本改。
#16熟:原本作『就』,据影宋本改。
#17恐伪善生:『恐』原脱,据S.3926 加。
#18信:原本作『性』,据影宋本改。
#19道:影宋本作『长』。
#20多技巧:原本『多』后衍『招』字,据影宋本删。
#21修道真:影宋本作『修道守真』。
#22福因祸而生:原本作『祸因福而生』,据影宋本改。
#23相生:『生』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24其无国:原本作『其无正』,据影宋本改。
道德真经注卷之四
河上公章句
居位第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鲜。
鲜,鱼也,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散。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以道德居位莅天下,则鬼不敢见其精神以犯人#1。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非鬼神不能伤害於人,以圣人在位,不敢伤人,故鬼神不敢干人。
夫两不相伤,
鬼与圣人俱不相伤。
故德交归焉。
夫两不相伤,人得治於阳,鬼得治於阴,人得全人性命,鬼得保其精神,故交归焉。
谦德第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
治大国如江海者下流,不逆细微。
天下之交,
大国,天下之士民之所交会。
天下之牝。
牝者,阴类也。柔谦和而不倡也。
牝常以静胜牡,
女所以能屈於男,阴胜阳#2,以安静不先求之。
以静为下。
阴道以安。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能谦下之,则常有之。
小国以下大国,则聚大国。
此言国无小大,能执谦畜人,则无过生。
故或下以取,或下以聚。
下者谓大国以下小国。小国以下大国,更以义相取也。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大国不失下,则兼并小国而牧畜之。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欲为臣仆。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大国小国各欲得其所欲,大国尤宜谦下也。
为道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
奥,藏也。道以万物之藏,无所不容也。
善人之宝,
善人以道,为身之宝,不敢违也。
不善人之所保。
道者,不善人之所保倚也。遭患逢急,犹能知自悔卑柔也。
美言可以市,
美言可以市者,夫市交易而退,不相宜售善言美语,求者欲疾得,卖者欲疾售。
尊行可以加人。
加,别也。人有尊贵之行,可以别异於凡人,未足以尊道。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人虽不善,当以道化之。盖三皇之前,无有弃民,德化淳也。
故立天子,置三公,
欲使教化不善之人。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虽有美玉,以先驷马而至,不如坐进此道也。
古之所贵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不日日远行求索,近得之於身。
有罪以免耶?
有罪者谓遭乱世,暗君妄行刑诛,修道则可以解死厄,免於众耶。
故为天下贵。
道德洞远,无不覆济,全身治国,恬然无为,故可以为天下贵。
恩始第六十三
为无为,
因成修故,无所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