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注(汉河上公)

  地法天,
  天湛泊不动,施之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也。
  天法道,
  道法清浄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然生长。
  道法自然。
  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重德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
  人君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失神。草木花叶轻故零落也。根重故能长存也。
  静为躁君。
  人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龙静故能变化,虎躁故亏夭也。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辎,静也。君子终日行道,不离其静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荣观谓宫阙。燕处,后妃所居。超然,远避而不处。
  奈何万乘之主,
  奈何者,疾其时伤痛之辞。
  而以身轻於天下。
  王者至尊,而於其身行轻躁乎。疾时王奢恣轻淫,失其精也。
  轻则失臣,
  王者轻淫,则失其臣。治身轻躁,则失其精也。
  躁则失君。
  王者行躁疾,则失其君位。治身躁疾,则失其精神。
  巧用第二十七
  善行者无辙迹,
  善行道者,求之於身,不下堂,不出门,故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言谓择言而出之,则无瑕谪过於天下也。
  善计不用筹策,
  善以道计事者,则守一不移,所计不多,则不用筹策而知也。
  善闭者无关键而不可开,
  善以道闭情欲、守精神者,不如门户有关可得开也。
  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以道结事者,乃结其心,不如绳索可得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圣人所以常教人忠孝,欲以救人性命。
  故无弃人;
  使贵贱各得其所也。
  常善救物,
  圣人所以顺四时,以救万物之伤残。
  故无弃物。
  圣人不贱石而贵玉,视之如一。
  是谓袭明。
  圣人善救人物,是谓袭明大道。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人之行善者,圣人则以为人师也。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资,用也。人行不善,犹教导使为善,得以给用。
  不贵其师,
  独无辅也。
  不爱其资,
  无所使也。
  虽知大迷。
  虽自以为智,言此人乃大迷惑也。
  是谓要妙。
  能通此道,是谓知微妙要道也。
  反朴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虽自知其尊显,当复守其卑微,去其雄之强梁,就其雌之柔和,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之游深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人能谦下如深溪,则德常在,不能离於己也。
  复归於婴儿。
  复当复志於婴兄,蠢然无所知也。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达,当守之以默,如暗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其德常在。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人能为天下法式,则德常在己,不复有差忒。
  复归於无极。
  德不差忒,则久寿长生,归身於无穷极#7。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荣以喻尊贵,辱以喻污浊也。知己之有荣贵,当守之以污浊,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谷也。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足,止也。人能为天下谷,德乃止於己。
  复归於朴。
  复当归身於质朴,不复为文饰。
  朴散则为器,
  万物之朴散,则为器用。若道散,则为神明,为日月,分为五行。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圣人升用,则为百官之元长也。
  故大制不割。
  圣人用之,则以大道制御天下,无所伤害。治身则以大道制御情欲,不害於精神。
  无为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将欲取#8天下,欲为天下主也。而为之,欲以有为治民。
  吾见其不得已。
  我见其不得天道人心已明矣。天道恶烦浊,人心恶多欲也。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器,物也。人乃天下之神物也。神物好安静,不可以有为治。
  为者败之,
  以有为治之,则败其质性。
  执者失之。
  强执教之#9,则失精实,生於诈伪。
  故物或行或随,
  上所行之,下必随之。
  或呴或吹,
  呴,温也。吹,寒也。有所温,必有所寒。
  或强惑羸,
  有所强大,叉有所羸弱。
  或载或隳。
  载,安也。集,危也。有所安,必有所危。明人君不可以有为治国治身。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甚谓贪淫声色,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去此三者,处中和,行无为,则天下自化。
  俭武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
  谓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之矣。
  不以兵强於天下,
  以道自佐之主,不以兵革,顺天任德,敌人自服。
  其事好还。
  其举事好还自责,不怨於人。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谓农事废,田不修。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天应之以杀气,即伤五谷,五谷尽,即伤人也。
  善者果而已,
  善用兵者,当果#10敢而已,不美之。
  不敢以取强。
  不以果敢取强大之名也。
  果而勿矜,
  当果敢谦卑,勿自矜大也。
  果而勿伐,
  当果敢推让,勿自伐取其美。
  果而勿骄,
  骄,欺也。果敢勿以骄欺人。
  果而不得已,
  当果敢至诚,不当逼迫不得已。
  果而勿强。
  果敢,勿以为强兵坚甲,以侵凌人也。
  物壮则老,
  草木壮极则枯落,人壮极则衰老。言强者不可以久也。
  是谓不道,
  枯老者坐不行道。
  不道早已。
  不行道者早死。
  偃武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祥,善也。兵者,惊精神,浊和气,不善人之器也,不当修饰。
  物或恶之,
  兵动则有所害,故万物无有不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有道之人不处其国。
  君子居则贵左,
  贵柔弱也。
  用兵则贵右。
  贵刚强也。此言兵道与君子之道反,所贵者异#11也。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非君子所贵重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谓遭衰逢祸乱,欲加万民,乃用之自守。
  恬淡为上。
  不贪土地,不利人财宝#12。
  胜而不美,
  虽得胜不以为美利。
  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善得胜者,是谓喜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为人君而乐杀人,此则不可使得志於天下。为人主必专制人性命,妄行诛戮也。
  故吉事尚左,
  左,生位也。
  凶事尚右。
  阴道主杀。
  偏将军处左,
  偏将军卑而居阳位。
  上将军处右,
  上将军尊而居右位,以其主杀矣。
  言以丧礼处之。
  上将军居右,主丧礼。丧礼尚右,死人贵阴也。
  杀人之众多,以悲哀泣之。
  伤己德薄,不能以道化民,而害无辜之民。
  战胜,则以丧礼处之。
  古者战胜,将军居丧主礼之位,素服而哭之。明君子贵德而贱兵,不得已而诛不祥也,心不乐之,比於丧也。知后世用兵不已,故悲而痛之矣。
  圣德第三十二
  道常无名。
  道能阴能阳,能弛能张,能存能亡,故无常名。
  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道朴虽小,微妙无形,天#13下不敢有臣使道者。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服,从於德化。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侯王动作能与天地相合,则天降甘露善瑞也。
  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降甘露善瑞,则万物莫有教令之者,而皆自均调如一。
  始制有名,
  始,道也。有名,万物。道无名,能制於有名;无形,能制於有形。
  名亦既有,
  既,尽也。有名之物尽有情欲,叛道离德,故身毁辱。
  天亦将知之。
  人能法道行德,天亦将自知之。
  知之,所以不殆。
  天知之,则神明佑助,不复危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譬道在天下与人相应和,如川谷与江海之相流通。
  辩德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
  能知人好恶是智。
  自知者明。
  人能自知贤与不肖,是谓反听无声,内视无形,故为明也。
  胜人者有力,
  能胜人者,不过有威力。
  自胜者强。
  人能自胜,除去情欲,则天下无有能与争者,故强。
  知足者富,
  人能知足,则长保福禄,故为富。
  强行者有志。
  人能强立行善,则为有志於道,道亦有志於人。
  不失其所者久,
  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受#14天之精气,则可以久。
  死而不亡者寿。
  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於天下,故得长寿也。
  任成第三十四
  大道泛兮,
  言道泛泛,若沉若浮,若有若无,视之不有,说之难殊。
  其可左右。
  道可左可右,无所不宜。
  万物恃之而生,
  恃,待也。万物皆待道而生。
  而不辞。
  道不辞谢而止。
  功成而不名有。
  有道不名其有功。
  爱养万物而不为主。
  道虽爱养万物,不如人主有所收取。
  常无欲,可名於小矣。
  道匿迹藏名,泊然无为,似若微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万物皆归道受气也,道非如人主有所禁止。
  可名於大矣。
  万物横来横去,各使自在,故可右於大也。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圣人法道,匿德藏名,不为满大。
  故能成其大。
  圣人以身率道,不言而化,万事修治,故能成其大。
  仁德第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
  执,守也。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也。治身,则天降神明,往来於己。
  往而不害,安平泰。
  万物归往而不伤害,则国家安宁而致太平矣。治身不害神明,则身体安而大寿。
  乐与饵,过客止。
  饵,美也。过客,一也。人能乐美於道,则一居止也。一者去盈而虚,忽处如过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道止出入於口淡然,非如五味,有酸咸甘苦辛。
  视之不足见,
  足,得也。道无形,非若五色有青黄赤白黑,可得见也。
  听之不足闻,
  道非若五音,有宫商角征羽,可得而闻也。
  用之不可既。
  既,尽也。谓用道治国,则国富民昌,治身则寿命延长,无有既尽之时也。
  微明第三十六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先开张之,欲极其奢淫。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先强大之,欲使遇祸害#15。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先兴之者,欲使其骄奢至危。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先与之者,歌极其贵心。
  是谓微明。
  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
  柔弱胜刚强。
  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
  鱼不脱於渊,
  鱼脱於渊,谓去刚得柔,不可复制也。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利器者,谓权道也。治国权者,不可以示执事之臣也。治身道者,不可以示非其人也。
  为政第三十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以无为为常。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言侯王而能守道,万物将自化效於己也。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吾,身也。无名之朴,道也。万物以化效於己也,复欲作巧伪者,王侯当镇抚以道德。
  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
  言王侯镇抚以道德,化民亦将不欲,故当以清静道化。
  天下将自正。
  能如是者,天下将自正定也。
  道德真经注卷之二
  #1当然:原本作『知然』,据影宋本改。
  #2仁义不见:原本脱『不』,据影宋本加。
  #3邪文:影宋本作『为文』。
  #4以此:影宋本此句下有注文:此:今也。以今万物皆得道精气而生,动作起居,非道不然。
  #5不争:原本作『不矜』,据影宋本改。
  #6贯穿:原本作『由穿』,据影宋本改。
  #7无穷极:原本脱『无』,据影宋本加。
  #8欲取:此二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9强执教之:原本『之』后衍『人』字,据影宋本删。
  #10果敢:原本脱『果』,据影宋本加。
  #11所贵者异也:原脱『者异』,据影宋本加。
  #12不贪土地,不利人财宝:原本此处与下条注文雷同,据影宋本改。
  #13天下:『天』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14所受:原本作『所爱』,据影宋本改。
  #15遇祸害:原本作『过祸害』,据影宋本改。
  道德真经注卷之三
  河上公章句
  论德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
  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德大无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养人性命,其德不见,故言不德也。
  是以有德。
  言其德合於天地,和气游衍,民得以全也。
  下德不失德,
  下德谓号谥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见,其功可称也。
  是以无德。
  以有名号及其身故。
  上德无为
  言法道安静,无所改为也。
  而无以为。
  言无以名号为也。
  下德为之
  言为教令,施政事也。
  而有以为。
  言以为己取名号也。
  上仁为之
  上仁谓行仁之君,其七无上,故言上仁也。为之者,为仁恩也。
  而无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