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道德真经注(唐李荣)
道德真经注(唐李荣)
啚难於易,为大於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大事必作於小。
作,起也。事之起也,必自易成难。物之生也,亦因小至大。所谋欲除难罪,必息於易。所虑欲除大恶,先折於小。根本若除,枝叶自丧也。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定辞必必信,轻诺必虚。难於所为罪业,生死皆易为。非法#21之事,终始皆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轻为恶事,动入罪因。圣人睿哲聪明,犹尚难於有为之事,故得终始无难。况盲瞑之徒,不能重慎,欲免祸难,其可得乎也。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安,静也。未兆,机不动也。患难防,恶难止。思除其恶,制之於未动。虑息其患,持之於安静。恶兆无由得起,不谋自然无患,此谓上士防患。
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罪小易灭,恶长难除。不能防之於未动,必须制之於微脆,此中士#22除患也。
为之於未有,
所谓其安易持也。
治之於未乱。
所谓微脆易破。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重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合抱之木,自小而成大。九重之台,因下以至高。千里之行,从近以及远。若制之以静,毫末之罪不生,止之於微#23,一篑之基易破。安然不动,千之行无至,若不能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为有为而不已,必至败亡。执恶行以为是,终归丧失。此谓下土暗於成事,以至败亡。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凡庸暗之於即事,故有败失之非。圣人玄鉴於机前,无复有为之患。
人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几,近也,凡人为恶,不能早除,恶事近成,自然已破。若能伺圣,去危求安,始不为非,终不获罪,无得无失,何败何成。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备众人之所过。
凡情逐欲,贱道贵财。圣人不食,沉珠掷玉若也,修不为己,学乃为人。贪利则过生,争名则咎至。圣人无欲则遣利,绝学则忘名,不耀一己之能,防备众人之过也。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物之性也,本乎自然,欲者以染爱累真,学者以分别妨道,遂使真一之源不显,至道之性难明,不入於无为,但归於败失。圣人显自然之本性,辅万物以保真,不敢行於有为,导之以归虚静也。
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人,将以愚之。
欲教今俗,先引古人。古人用道修身理国,不将奸智役心眩物,此非以明人也。含光藏耀,全真抱朴,分别智息,将以愚之也。
人之难治,以其多知。
君上守质,臣下归淳。未假威刑,自然顺化。若也不行虚寂道德,唯明奸巧智慧,智多乱甚,故难理也。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
智慧奸巧伤害人深,国之贼也。质朴无知,任物自化,各事其业,俗乐家安,物我无伤#24,君臣俱泰,国之德也。
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远,与物反,然后乃至大顺。
用智不用智,两者也。用之则贼害,不用则无伤。能知百姓无伤,此知理国楷模法式也。能知法式,本固邦宁,德之妙也。德妙不测曰深,寻求不逮曰远。人皆用智,此独用愚,学与物反也。不逆物性,任之自然,斯大顺也。亦言道本虚玄,俗使滓秽,顺俗求道,失之於真,反俗修德,入之於妙。入妙则无可无不可,归真则无通无不通#25。既其虚应无方,故能大顺平等。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此举喻也。但海处卑下,故能为百谷之王。明圣人谦虚,为万国之主也。
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谦居物下有德,故推之以为上。退身度人怀道,故尊之以在先。百姓乐戴不以为重,人皆忠孝,谁有害心也。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无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无德,物所同厌。有道,人皆乐推。行揖让之风,顺万物之化,谁当与争?
六十七章
天下皆以我大,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久,其细。
老君道尊德贵,诚可以为大也。然晦迹同尘,隐显不测,不似於智,不似於愚,故言不肖不似。唯当大圣之人,故无所似。若形有定质,智有常分,的有所似,道有所对,此乃细碎之小人,岂是虚通之大圣也。
我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俗存於利,贵之以七珍。道在於真,重之以三宝。三宝之义,未是外求。若能仁惠於万物,好生而恶煞,慈之义。薄赋轻傜,谦身节用,不奢不侈,俭之义也。忘己济物,退身度人,不敢为天下先。持行修身,用此三者,安国宁家,宝之大。
夫慈,故能勇;俭,故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慈心於物,物无害身。物既无害,自无前敌,以无敌故,故言勇也。用之奢侈,於事不足,行之俭约,处理有余,周於远大,故言广。尚之於谦退,守之於雌柔,其德能普,谦光日新,为物所尊,故能成器长也。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前明得三宝者,处慈而得勇,守俭而致广,居后以至先。今明失三宝者,必竟不能行慈,苟且后知好勇;节行不能履俭,无度但当广费,未解卑身处后,锐意欲在物先。好勇而不仁则亡,用#26广而不节则困,无德而居物先则危,故云死矣也。
夫慈,以阵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以慈为用,不失其道。在於战阵,必克前敌,故胜也。以之守固,无复倾危,遂言固也。以慈为心,玄天所以加护,故曰救之。至道於焉保守,故曰卫之。内明是非交战为阵,解能破惑为胜,身不失道为守。与道同久曰固。自然无害,天将救也。外物不伤,道之卫也。
六十八章
古之善为士者不武,
以慈来物,以德伏人,无斗以力,不好以勇,无为而化,斯不武也。
善战不怒,
能息寇乱,善战。救物用慈,不怒。
善胜敌不争,
道济天下,四海来王。德绥寓内,五兵不作。物则靡之而不刃,故言胜敌。无心自然自受推,故言不争。
善用人为下。
使人不失方员之器,任物各得文武之村,善用。宽则得众,谦则无咎,故言为下也。
是谓不争之德,
此结上不武不怒而能胜敌也。
是谓用人之力,
此结善用人为下,人为之尽力也。
是谓配天,古之极。
怀物以道,来远用文。不战而自胜,无争而独尊。其德高大,近之上天。其化淳和,比之极古。内明虚心实腹,坐忘合道,不假威权,无劳勇猛,故言善为士者不武。泯是非之情,除爱憎之见,善战不怒。物无害我,顺而不逆,善胜敌不争。心王既静,志在冲虚,耳目无扰,手足不劳,善用人为下。合自然之理,故曰配天。契首之真源,古之极也。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引古兵法。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在国先举为主,在阵先动,为主。先举先动憍盈必危,今欲保全,故云敢为主。和而不唱,后而不先,故言而为客也。
不敢进寸而退尺。
不以兵强外侵,故云不进寸。而以
积德内守,故云退尺也。
是谓行无行,
兵由彼起,我实不行,应物而行,无心而动,行无行也。
攘无臂,
怒而行兵,用兵所以攘臂,为客退尺,不假臂以攘之,故言攘无臂。
执无兵。
伤彼无道,为此执兵。兵以息兵,刑期无刑。未失慈义,慕道自归,无兵可执也。
祸莫大於侮敌,侮敌则几亡吾宝。
於煞不可常行於有事,道贵幽静,是故制物以无为,务在安人,不令有害。若退失无为之道#27,进无静寇之兵,轻侮前敌,国破人亡#28,祸之大也。国实人富,主圣臣贤,是名得宝。人亡粟尽,臣辱主危,近失吾宝。
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
两边举众,名曰抗兵。多少均齐故云相若。轻敌无备,贪而好煞者,劣也。静必依道,动皆以律,不失於慈,慈能制物,哀者胜也。内明烦恼多端,非智不破,欲陈其法,故云用兵有言。为主必雄强,作客多雌弱。行人欲息动归静,知雄守雌,故云不敢为主而为客也。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学无所学,修无所修,不敢进寸而退尺也。识因缘之皆假,达理教之俱空,行无行也。非唯万境虚寂,抑亦一身空净,攘无臂也。内忘智慧,执无兵也。外绝情尘,仍无敌也。放情极欲,失道丧身,亡吾宝#29也。智慧烦恼,二种恒随,抗兵相若也。方便於智慧,微妙不失慈悲,漏尽或祛,萧然无累,哀者胜。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圣人设教,词约理举,照然义见,易知也。抱一#30绝於多或,无为断於有累,故易行也。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凡情不遵於玄教,守愚未开於智慧,不识此道,莫能知也。迷伦有欲,弗习无为,弃正从邪,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宗,本也。君,主也。以道德为本,其实易知。以无为为主,其实易行。失本逐末者多矣,不礼真宗,放情违性者众焉。宁知君举众并皆如此,故云天下莫能知行。
夫唯无知,是以不吾知。
物皆暗或,内无一豪之鉴,故云无知。迷理失道,外无万境之智,故不吾知也。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役役之辈,所重者名。丧众之徒,所爱者利。少能体道,故言知我者希。若丧不归,归之由於正路;漂浪不返,返之入彼真源,道也。
是以圣人披褐怀玉。
顺俗同尘,外示粗服,披褐也。玄德无染,纯白光生,怀玉也。
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慧彻空有,智通真俗,知也。所照之境,触境皆空,能鉴之智,无智不寂,能所俱泯,境智同忘,不知也。照然
知如无照,知如不知,此为上德也。不知强知,多知多失,伤身损命,知之病也。
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圣本遗知,是以不病。痛彼众生有强知之病,以其病病也。痛惜众生虽为轸虑而分别,尘累不染,圣人是以不病。亦言以其病病者,言众人为分别之病所病也,故言是以不病也。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威,刑法也。若不畏於小罪,积恶不休,犯纲触罗,亡身损命,大威至也。内明不惧尘累,纵欲不止,欢纵则精散形秽,形秽则神离,神离则形败#31,精散则体枯。入真道而无缘,为生死之所害,大威至。
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人以所生为乐,爱为真,不能闲居以养生,修善以防死,流宕失乡,爱他处为广大,以本乡为狭陋,此狭其所居也。长恶伤行,纵欲伤身,动之死地。不存久视,厌其生也。劝言无者,莫令如此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道生由道,成形藉神。若能爱道存神,故云夫唯不厌。除垢止欲,志静形清,神既附人,道亦爱己,放言是以不厌也。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凡情失道,乃为无识。圣智达理,故曰自知。忘於人我,泯於闻见,故曰不自见。宝神惜气,固精志道,不轻此生,故云自爱。不自贵大以贱小,不尊行以忘於高下,故言不自贵。自知自爱者悟理,自见自贵者迷方。圣人说己化物,使物知皈,去彼自见自贵之忓物,取此自知自爱以全真。
七十三章
勇於敢则煞,勇於不敢则活。
不惧为勇,心果为敢。白刃交於前,视死若生者,列士之勇也。然智非计策,力异骁雄,贪利而前,必丧身命,故言则煞。义不争,必以慈,或以道德来人,或以智策伏物,於物无害,在我全身,故言则活。内明勇於声色者煞身,不敢於倩尘者活己。
此两者,或利或害。
谓煞活也。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言天道好生恶煞#32,人多不能就利遣害,此乃不识天之意故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天道无心,与物不竟,自然尊贵,而居物先。
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春生冬谢,寒往暑来,往者既非所遣,来者亦非命召。
坦然而善谋。
大道甚夷,故曰坦然。图人之得失,尝罚无差,鉴人之善恶,灾祥不爽,
故曰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罗之以太虚,网之於有象,既宽且大,故曰恢恢。罪有么私,僭之大小,微着皆尽,疏密无遗,故言不失。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时逢有道,物皆爱生,代属无为,人咸惜死。若不能绥之以至德,而制之以严刑,人不聊生,故言人不畏死。人不畏死,本由罚酷,宜须在宥用德忘刑。如何还以酷法理人,欲惧之於死,此叹当时#33之失。
若使常不畏死而为奇,吾执得而煞之,孰敢?
奇者,诡异乱群也。若时王用道,人尽全生,名为畏死也。其有强梁之者,乱群之人为於罪业,弥更奇异,天不长恶,故执得煞之。惧死自无为过之人,修生孰敢为非之者也。
常有司煞者煞。
司,主也。赏罚之理是.常,生煞之官有主,不可以为非#34,犯法者合死,而欲擅代煞之。
夫代司煞者,是代大匠斲。代大匠斲,希不伤其手。
天道虽远,玄鉴孔明,赏善罚恶,着在於冥司。春生夏长,鄣之於见代。时政不能任之以天理,而代之以人功,亦失之於道也。然则顽人少能从化,奸黠多有难防,随时定宜,制之法令,自有司刑之职、主煞之官。若推之不以其司,煞之不由其主,而擅煞者犹拙夫之代巧匠,必有伤手之忧,少有不伤,所伤多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