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道德真经次解
道德真经次解
古之为治者,非要人明好恶,有分别,只欲使其娱乐,无识无知。如有所知,故为难治。智慧生奸,诈深为贼,害之端。玄德用楷式,时情尽遣,归於大顺。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江海下流,百谷归之。
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
谓存恤也
欲先人,以其身后之。
行济度也
是以处上其人不重责也,处前而人不害损也,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无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圣人在位有接下奉上之心,处前有先人后己之德,众无厌倦,常日乐推,谁能与争?
六十七章
天下皆以我大,不笑。夫唯大,故似不笑。若笑久,其小。
天下以道至大,故不可笑校,谓其大,故不笑校。若人笑校得久,有也其小矣。
我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以慈俭不先为三宝,圣人如珍宝执持。
夫慈,故能勇;
慈为救物,故勇。
俭,故能广;
俭能节用,故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不为先,能谦让,故得为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今勇而不慈,广而不俭,先而不后,为取死之道也。
夫慈,以陈军阵也则正,以守狩音则固守城邑也。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阵以慈则不杀,守以慈则不害。应天顺人,自有救卫。
六十八章
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存治道也,善战者不怒不尚煞也,善胜敌者不争能阵无战,善用人者为下。
两军相交,礼在其间。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武以定难,善治国者无难,故不尚武也。若事不获己而用兵戈,不怒其寇,不与敌争,以礼下人,务取其胜,将德配天,是古之极法也。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古人有言。
吾不敢求为主为祸之首而为客,
言不获己。
不敢进寸而退尺。
无侵吞之意也。
是谓行无行,
有令无行。
攘无臂,
有收无取。
执无兵,
有兵无用。
仍无敌。
以法行军,何敌之有。
祸莫大於侮敌,
怀轻敌也。
侮敌则几亡吾宝。
自己兵也。
故抗拒也兵相加,若哀者胜。
善战虽无敌可当,若轻敌必丧自己。夫两兵相加,柔者胜强。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无私也,无难也。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深奥也。言有宗,事有君。
出言依宗祖,为事存君臣。
夫唯无知,是以莫我知。
世有所不知,圣人亦不能知之。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知道者希,则道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弊衣为被褐,抱道为怀玉。
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得其道也。
不知知,病。
强去知解。
圣人不病,
无所思虑。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病於所知,故得无病。
七十二章
人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入慎虑,必无大过。
无狭其所居,
无容愁悴,常存止取。
无厌其所生。
生期有限,何可逼迫。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乃可长生。
故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不求见闻,自知也。不爱荣华,自贵也。
去彼取此。
去彼亡生,取此得道。
七十三章
勇於敢则杀,
汏去便往。
勇於不敢则活。
审度事宜。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人不知天道贵无欲,恶利害。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不言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道常健,所以自胜自应,自来自谋。万物虽众,以道网罗,拟往何之?故无疏失。
七十四章
人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人世少有全身远害者。多恣贪叨,不畏刑法,是不惧死也。
若使人常不畏死,而为奇者,吾试得而杀之,
若人不畏死,世有奇者,焉得取次而杀之?
孰敢?
谁敢杀识死之人也。
有司杀者杀。
主刑宪者
夫代司杀者,是代大匠斲。
秉法之人斲权也。
夫代大匠斲,希不伤其手。
虽大匠少有伤其手,或失之轻,或失之重。
七十五章
人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赋敛重也。
人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
酷法临人。
人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轻死。
重滋味,积珠金。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求生之厚者,死。求生之薄者,生。
七十六章
人之生柔弱,其死坚强。
神魂在则柔弱,其散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义,
微生曰义。
其死也枯槁。
气存则柔弱,其绝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
兵务和众,木要中材。
故强大居下、柔弱处上。
枝梢处上,根株在下。兵士在前,主军在后。
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由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天贵和顺,弓尚调均,大小无偏,高下有等,以此治世,谓之太平。人道不然,奉强遏弱,将少就多,谓就权要。
孰能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
分上所有,将济不足。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成功不处,斯不贵贤。
圣人推功让禄,德及贤良。
七十八章
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
水能淬铁,不可易也。
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阴能消阳,柔能胜强,天下少有知者,少有行者。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国之艰难,诸侯当之。天下多难,唯王治之。是谓为政之道。
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先有怨恶,后能平治,未足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符契也,不责於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辙。
有德者,凡事与人符契,不责於人。无德者,常欲使人合辙,故有怨雠。辙犹迹也。
天道无亲,常与去声善人。
天道无有亲疏,常与善人合德。
八十章
小国寡人,有什伯之器才智之人而不用不任用也,使人重死而不徙。
小国无用大道治国之臣,而任有才智之士,使严立法制,禁戢人民,使人冒死而远适他国。圣人欲行大道,不用才智,使人重死而不去也。徙犹移也。
虽有舟举,无所乘之;
不劳运动。
有甲兵,无所阵之;
无有战争。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却使还淳。
甘其食,美其服,
不饥不寒。
安其居,乐其俗。
家给人足,无有徭役。
邻国相望,
四境不侵。
鸡狗之声相闻,
邻里相近
使人至老死,不相往来。
使人一世自足,至死不相借贷。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直露情诚。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不必采访。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不假繁艳。
圣人不积恣音,既尽也以为人己愈胜也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无积聚,圣人为人,人为圣人,圣人与人,人与圣人,所以转多转有也。天道有利而不害,圣人有德而不争也。
道德真经次解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