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道德玄经原旨发挥
道德玄经原旨发挥
按《淮南子》曰:禹掘昆仑墟以下地,中有层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上有禾木,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环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玗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旁有九井,井玉横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不死。或上倍之,是谓玄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原题章十
《道德经》乃关令尹喜纪老圣之。老圣之言,纪无始有始开天立极之道,太古上古皇道帝德之风,下至王之功、伯之力,见之五千余文,囊括天人之道,上下几千百代,历历可推。言圣人者三十有二而不名,殆一无名古史也。可以龟鉴万世,可以纲维人极,可以优入圣域。老圣摭古史以着《道德》。孔圣摭鲁史以作《春秋》,一也。然不以史名而名《道德》者,是系三五而为之题,盖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三坟》既轶,《五典》不完,尚幸世有此经,古道不坠。原老圣之意,谆谆以皇道帝德,为当世告者正。以王伯杂出,功力相尚,虑其所终,而民莫措,故欲挽破碎於浑全,回溴漓於淳朴,纵不能使是民为九皇之民,独不得少窥唐虞雍熙之化乎。呜呼,圣人天也。天此心,圣人此心。天此道,圣人此道。天不自为而命之圣人,天可无为也。圣人不自为而命之贤人,圣人可无为也。贤人不可不为。圣人无为乎上,贤人有为乎下,君臣之道济矣。故曰:为无为。又曰:无为而无不为者,君臣有分职所在也。民有恒心,业所在也。太古玄风,天下一道,羲皇盛世,四海一德,此无为之为,犹其大有为於天下者也。言则无为有为,旨则人心天理,一皆财成赞化之道,若夫称圣人而不名者,非太古无名氏之君,则羲、轩、尧、舜之君欤。尊古圣人,所以尊时君世主,寿斯道所以寿斯世也。
章句章十一
道德章句者,河上公所着也。汉文帝尚清静,命朝臣讲习《老子》,时未有章句者出,辞玄文邃,多所不解。闻陕河之上有老人明《老子》,枉驾问焉。授帝素书《老子》一编,甄别其旨,析为八十一章,章着二字,以训一章之义,曰体道,曰养身,曰安民之类是也。自章句着而注者出焉。然道与世降,时有不同,注者多随代所尚,各自其成心而师之。故汉人注者为汉《老子》,晋人注者为晋《老子》,唐人、宋人注者为唐《老子》、宋《老子》。言清虚无为者有之,言吐纳导引者有之,言性命祸福、兵刑权术者有之。纷纷说铃,家自为法,曾不知道德本旨,内圣外王之为要,由是不能相发,而返以相戾,惜哉。盖自关子、文子亲见犹龙,而其所自着书,颇已睽其师之旨。列、庄二贤,先后不数代其言,清虚玄远,则又过其师之说,殆近天而不人,况孙、吴假之为兵法,申、韩诡之为刑名,是又人而不天矣,宜乎。千载之下,未有攸证。若夫盖公、曹参,清静宁壹,以开汉室隆平之治,是善用老子之道者也。抑观河上公着分章之题,其义虚玄,实同经旨。而题之之义,注者未有所述,故稽治道者阙焉。此《原旨》所由作也。今不书章题,而书经曰者,尊经也。若其义则演诸原旨中,遂并章题为一篇以举云。
体道 养身 安民 无源 虚用
成象 韬光 易性 运夷 能为
无用 检欲 厌耻 赞玄 显德
归根 淳风 俗薄 还淳 异俗
虚心 益谦 虚无 苦恩 象元
重德 巧用 反朴 无为 俭武
偃武 圣德 辩德 任成 仁德
微明 为政 论德 法本 去用
同异 道化 徧用 立戒 洪德
俭欲 鉴远 忘知 任德 贵生
养德 归元 益证 修观 玄符
玄德 淳风 顺化 守道 居位
谦德 为道 恩始 守微 淳德
后己 三宝 配天 玄用 知难
知病 爱己 任为 制惑 贪损
戒强 天道 任信 任契 独立
显质
纂玄章十二
纂玄者,五千言之枢要也。老子曰:言有宗,事有君,盖谓我之所言皆有所宗,本见诸古圣人之立言。行事甚易知易行,何天下之莫能知莫能行哉。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同出而异名,既见而问礼矣。又退而窃比焉。善述而信古,必有见於当日。今《原旨》之作,既已章着其义,乃复句别其纲,以纂玄言览者,或因类以证句,因句以证章,因章以证义,庶乎玄圣立言之旨,可白於天下后世。言治道者,岂容忽诸。
道
可道道可道。常道非常道。久道长生久视之道。法道天法道。闻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明道明道若昧。夷道夷道若颣。进道进道若退,不如坐进此道。见道不窥牖,见天道。为道为道日损。圣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尊道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责德。天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之道,利而不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古道执古之道,古之善为道者,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贵道见上。有道故有道者不处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孰能损有余奉天下,惟有道者。大道大道废,有仁义。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行道见上。不道不道早已。非道非道也哉。失道失道而后德。道纪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华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道奥道者,万物之奥道尊道之尊。道法道法自然。道常道常无名,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生道生一道生之。
德
广德广德若不足。建德建德若伦。积德早服谓之重种德。有德有德司契。无德无德司彻。孔德孔德之容。贵德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玄德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常知楷式,是谓玄德。常德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常德乃足,复归於朴。上德上德不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若谷。下德下德不失德,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不德上德不德,是谓不争之德。同德德者同於德,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德真修之身,其德乃真。德余修之家,其德乃余。德长修之乡,其德乃长。德丰修之国,其德乃丰。德普修之天下,其德乃普。德厚含德之厚。德善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德信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德畜德畜之。德贵德之贵。
先天
先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无极复归於无极。虚极致虚极,守静笃。古极是谓配天,古之极。无始无名,天地之始。古始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有始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无象无物之象。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大象大象无形,执大象天下往。象先象帝之先。同玄同谓之玄。又玄玄之又玄。窈冥精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恍惚物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天地根是谓天地根。众妙门众妙之门。玄牝门玄牝之门。万物宗渊兮似万物之宗。
天地
天地无,名天地之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长地久,孰为此者。天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万物
万物有,名万物之母。万物作而不辞。渊兮似万物之宗。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万物将自宾。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爱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将自化。万物得一以生。天下万物生於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莫不导道而贵德。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无物复归於无物。有物有物混成。奇物奇物滋起。物壮物壮则老。众甫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天下
天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可以为天下母。而以身轻天下。为天下溪。为天下式。为天下谷。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天下神器。不以兵强天下。不可得志於
天下。天下不敢臣。譬道之在天下。执大象,天下往。天下将自正。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天下万物,生於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希及之。清静为天下正。取天下常以无事。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圣人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以天下观天下。故为天下贵。以无事取天下。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敢为天下先。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天下柔弱,莫过於水。可为天下王。
国家
国家民多利器,国家滋昏。国家昏乱有忠臣。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邻国邻国相望。治国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以正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大国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小国寡民。修国修之国,其德乃丰。修家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乡修之乡,其德乃长。观乡以乡观乡。观国以国观国。观家以家观家。
太上
太上太上下知有之。
圣人
圣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是以圣人之治。圣人不仁。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是以圣人常善救人。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是以圣人不行而知。圣人无常心。圣人在天下。圣人皆孩之。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圣人亦不伤人。是以圣人犹难之。圣人无为故无败。是以圣人欲不欲。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圣人不病。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故圣人云。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圣人不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君臣
天子故立天子,置三公。王大王亦大。王天王乃天。天王是谓天下王。人主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万乘主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社稷主是谓社稷主。器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官长圣人用之,则为官长。配天是谓配天,古之极。王公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公王公乃王。三公置三公。侯王侯王若能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侯王无以正而贵高。侯王自谓孤、寡、不谷。为王故能为百谷王。君言有宗,事有君,躁则失君。臣国家昏乱有忠臣。轻则失臣。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士君子
善士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善为士者不武。上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下士闻道,大笑之。君子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是以君子居则贵左。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大丈夫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
父子
教父吾将以为教父。六亲六亲不和有孝慈。孝慈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国母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天下母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万物母有名万物之母。食母而贵求食於母。母子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子母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婴儿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常得不离,复归於婴儿。乘乘兮若婴儿之未孩。未孩见上。孩之圣人皆孩之。赤子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子孙子孙祭祀不辍。雌雄知其雌,守其雄。牝牡未知牝牡,合而作。
师学
师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人师善人者,不善人之师。大匠夫代大匠斲。为学为学日益。为文以为文不足。学不学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绝学绝学无忧。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主宾
主不敢为主而为客。万物归焉而不为主。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宾万物将自宾。客俨若客乐与饵过客止。
人民
善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善人,不善人之师。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人见上。异人我独异於人。愚人我愚人之心也哉。众人众人熙熙。众人皆有余。众人皆有以复。众人之所过。俗人俗人昭昭。俗人察察。救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弃人见上。治人治人事天莫若啬。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杀人众多,悲哀泣之。知人知人者智。胜人胜人者有力。示人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用人善用人者为下。为人既以为人己愈有。与人既以与人己愈多。使民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常使民无知无欲。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爱民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明民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百姓以百姓为刍狗。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百姓皆注其耳目。不责人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
军旅
将军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大军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佳兵夫佳兵者,不祥之器。敌兵仍无敌执无兵。甲兵虽有甲兵,无所用之。入军不被甲兵。用兵以奇用兵。用兵有言,不敢为主而为客。抗兵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兵强兵强则不胜。师处师之所处,荆棘生焉。田猎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