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洞灵真经注
洞灵真经注
兵道篇第九
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秦景主将视强兵於天下,
秦恃崤亟险固、兵强士勇,故欲示强
於兵,使天下无敢与之敌。视,犹示
也。
使庶鲍戎必致亢仓子,
庶长,秦爵号。鲍戎,人姓名也。
待以坏邑十二,周实迫之。
周,密也。欲问亢仓子计,故以十二邑待之;恐其不来,密使鲍戎迫之使必来。
亢仓子至,自荣泉宾于上馆。
荣泉,秦地名也。
景主三日弗得所问,
谓欲问之而不得也。
下席北首顿珪曰:天果无意恤孤耶?
北首顿珪,尽礼也。
亢仓子油然亏盼曰:朕以主异之,问而宁弊弊焉?以斫刺故,
油然,微动貌。亏,侧也。眄,顾盻也。朕,我也。我以景主有远异之问,而何为弊弊焉?言景主以兵戈斫刺为故乎?言其所问下。
抑者亦随其欲而得正焉,无如可矣。
言景主既以兵道问我,故我抑亦随其所欲而正之,非至理之可也。
景主一拜再举,敛黼衽端珪,抑首而坐曰:实惟天所命。
黼衽绣襟也。抑首,低首也。惟天所命,愿垂告命。
亢仓子仰榱而嘘,俯正颜色曰:原兵之所起与始,有人俱。
榱,椽也。仰榱,仰面屋榱也。嘘,
叹声也。嗟其不问至道,故仰面而发嘘叹。夫兵之所起与人俱生,本始有之,非独今也。
凡兵也者,出人之威也。人之有威,性受於天,
人有喜怒之性,本受於天。怒则威生,威生则兵起之由也。
故兵之所自来上矣。尝无少选不用,
少选,犹少时也。喜怒之情用之无常,故无少时不用也。
贵贱、少、贤愚相与同。
同察怒气之动,则知兵起之原。
察兵之兆,在心怀恚而未发,兵也;疾视作色,兵也;傲言推捘,兵也;侈斗攻战,兵也。此四者鸿细之争也。
恚,怒也。作色,厉色。捘,亦推也,谓相推荡也。四者虽有大小之异,皆有怒心,故为兵也。
未有蚩尤之时,人实揭材木以斗矣。
蚩尤,黄帝时掾诸侯,兄弟八十一人,铜头铁额,与帝战於涿鹿之野,造兵器,后为黄帝所灭也。
黄帝用水火矣,或引水注邑,或纵火烧城。
共工称乱矣,
共工与颛顼争天下。
五帝相与争矣,一兴一废,胜者用事。
用兵之道,有废有兴,皆以顺天而胜者,得用耳。
夫有以咽药而死者,欲禁天下之医,非也;有以乘舟而死者,欲禁天下之船,非也;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禁天下之兵,非也。夫兵之不可废,譬水火焉,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是故怒笞不可偃於家,刑罚不可偃於国,征罚不可偃於天下。
笞,鞭杖。偃,息也。
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偃兵,
义兵者,顺天应人,所以诛暴乱也。
兵诚义以诛暴君而振苦人,人之悦也,若孝子之见慈亲,饿隶之遇美食,号呼而走之,若强弩之射深谷也。
振,救也。隶,仆隶也。强弩之射深谷,言救之疾也。
胜负之决勿征於他,必反人情。
兵之胜负勿征验於他,反求人情,则得之。
人之情欲生而恶死.’欲荣而恶辱,死生荣辱之道一,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
人君与三军之士同其死生荣辱,则三军虽众,可使一心矣。
凡君欲其众也,心欲其一也,三军一心,则令可使无敌矣。古之至兵,盖重令也,
古之至极善用兵者,盖重慎其令也。
故其令强者其敌弱,其令信者其敌诎。先胜之於此,则胜之於彼。
夫料敌制胜,必先自料。若与众同死生,而三军一心,则胜於彼矣。
诚若此,则敌胡足胜也?凡敌人之来也,以求利也,今来而得死,且以走为利,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所与接矣,此之谓至兵。傲虐奸诈之与义理反也,
言奸兵与义兵,逆顺之理相反。
其势不俱胜,不两立,
义兵胜,奸兵败。
故义兵之入於敌之境,则人知所庇矣。兵至於国邑之郊,不践果稼,不穴丘
墓,不残积聚,不焚室屋,得人虏厚而归之。信与人期,以敚敌资,以章好恶,以示逆顺。
先示之以义也。
若此而犹有愎狠凌傲遂宕不听者,虽行武焉可也。
愎狠,犹恶戾也。宕,流宕也。先行义以示之,犹有恶戾不听服者,用武诛之可也。
先发声出号令曰:兵之来也,以除人之雠,以顺天之道。故克其国,不屠其人,独诛所诛而已矣。
独诛者,暴君也。
於是举选秀士贤良而尊封之,求见孤疾长老而拯救之,
孤疾之人拯给之,长老者政敬之也。
发府库之财,散仓糜之谷#11,不私其物,曲加其礼。
不私其利,与众共之,曲加其礼,聘以求贤也。
今有人於此,能生死一人,则天下之人争事之矣。
生,犹活也。言有人以义能活一人之死,则天下咸能事之矣。
义兵之生一人亦多矣,人孰不悦?故义兵至,则邻国之人归之若流水,诛国之人望之如父母。行地滋远,得人滋众。辞未终,景主兴,稽首曰;孤获闻先生教言,不觉气盈宇宙,志知所如。也。而心滋益龚,
既闻义兵之道,鄙其奸傲之心,故气志盈满,充塞宇宙,志知所如也。
於是步前称音觞为亢仓子寿,
举步前进称默寿,所以严师重道也。
拜居首列师位,严于斋室。又月涉旬,辰加天关,白昼行道。
天关,即天纲,谓辰时也。行道,行弟子礼也。
洞灵真经卷下竟
#1 明:原作『功』,据宋刊本改。
#2 门:原作『问』,据宋刊本改。
#3 奄:原作『问』据宋刊本改。
#4 膳:宋刊本作『饥』。
#5 馔: 原作『膳』,据宋刊本改。
#6 交相:原作『柌』,据宋刊本改。
#7 臣:原作『口』,据宋刊本改。
#8 足:原作『是』,据宋刊本改。
#9 生:原作『主』,据宋刊本改。
#10 舂:原作『春』,据宋刊本改。
#11 毅:宋刊本作『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