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经言外旨

  关尹子曰:天下之人,盖不可以亿兆计,人人之梦各异,夜夜之梦各异,有天有地,有人有物,皆思成之,盖不可以尘计,安知今之天地,非有思者乎!
  抱一子曰:梦中天地人物,与觉时天地人物有以异乎,无以异乎?皆思成之乎?非思成之乎,婴儿未解思念之时,彼见天地人物,亦不知其为天地人物也,谓之天地人物者,系乎识尔。婴兄未识之时,能梦天地人物否乎?彼初见之,亦未识之,久而后凝,心水印之,梦斯着矣,犹如玉石鳞角之中,有山川星月凝而结秀,则形状具存也。然则鳞角有思乎,玉石有思乎?知鳞角玉石之思,则知天地之思也。
  关尹子曰:心应枣,肝应榆,我通天地。、将阴梦水,将晴梦火,天地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离,纯纯合归#2。
  抱一子曰:天地,形之大者也,人身,形之小者,自形观之,则有小大之辨,自神观之,则无离契之分。天之日月明暗,即人之精神盛衰,岂特阴梦水,晴梦火哉,地之五味药食,即人之五脏好恶,岂特心应枣,肝应检哉,我与天地一乎二乎?同归乎?各归乎?
  关尹子曰:天地虽大,有色有形,有数有方,吾有非色非形,非数非方,而天天地地者存。
  抱一子曰:生生者未尝生,死死者未尝死,是则天天者非天,地地者非地也。人徒见有形色数方者,谓之天,而不知非形色数方者,能天天能地地,能生生能死死也。学者识认得真,体会得实,然后知不可以名言,不可以形似。昔人谓非心非物,离性离相,寒山子谓之天中之天,亦强名也,何可云谓哉。
  关尹子曰:死胎中者,死卵中者,亦人亦物,天地虽大,彼固不知,计天地者,皆我区识,譬如手不触刃,刃不伤手。
  抱一子曰:识识易,去识难,稚年一见,皓首不忘,识之牯缚於人如此,可畏哉!彼死胎中死卯中者,不见天地固矣,然在胎在卯之时,有识性乎?无识性乎?苟无识性,则胡为而在胎在卯,然则在胎在卯之中,果有天地乎?果无天地乎?释氏以识为五音之最微者,以其难忘也,使无识则不生矣,不生则不中胎卯化湿之阴矣。今日计有天地者,皆我区识自计之,天地何尝期人之识哉,故日我不触刃,刃不伤人。
  关尹子曰:梦中,鉴中,水中,皆有天地存焉。欲去梦天地者,寝不寐,欲去鉴天地者,形不照,欲去水天地者,盎不汲。彼之有无,在此不在彼,是以圣人不去天地,去识。
  抱一子曰:天地有大恩於人,亦有大盗於人,知其盗,则不为其所盗矣。天地本不盗人,而人自盗之,何则?胸中之天地万物,始如梦见中,如镒照终凝於神水,至死不能忘其为盗,岂胜言哉!然梦因寐,鉴因照,水因汲,汲者取也,梦生於视,视生於取,取生於识,故日不去天地,去识。言天地,则万物在其中矣。
  关尹子曰:天非自天,有为天者,地非自地,有为地者。譬如室宇舟车,待人而成,彼不自成。知彼有待,知此无待,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
  抱一子曰:天不自天,所以天长,地不自地,所以地久,使人不自人,我不自我,则可以同天地之长久矣。天地果待人而成乎,待人而成者,成夫人之胸中之天地尔,待固在彼,成不成在我,故不为天地者,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
  关尹子曰:有时者气,彼非气者,未尝有昼夜。有方者形,彼非形者,未尝有南北。何谓非气?气之所自生者,如摇篷得风,彼未摇时,非风之气,彼已摇时,即名为气。何谓非形?形之所自生者,如钻木得火,彼未钻时,非火之形,彼已钻时,即名为形。
  抱一子曰:气不能生气,生气者非气也,形不能生形,生形者非形也。或曰:气不能生气,则不问,敢问形不能生形,则人与万物以形生形,非乎?曰:枯木死尸亦形也,能生形乎7今人与万物以形生形者,盖有非形者存乎其中,虽金石草木,莫不皆然,故圣人独以火而喻之,以明形之最精者,犹若是,况形之粗者哉。非气者,摇动则生气,非形者,钻磨则生形,气者天也,有时也,有昼夜也,形者地也,有方也,有南北也,世有克时日、择方向,以求生气生形者焉,知时在天地未判之先,方乃自然南向之位也哉。
  关尹子曰:寒暑温冻之变,如瓦石之类,置之火即热,置之水即寒,呵之则温,吸之则冻。特因外物有去有来,而彼瓦石无去无来。譬如水中之影有去有来,而所谓水者,实无去来。
  抱一子曰:愚解《参同契》尝曰:天地不能昼夜也,以日月往来而为昼夜,天地不能寒暑也,以日月远近而为寒暑也,此言寒暑之常也。若夫盛夏寒风,三冬暴郁,此不正之气,非时之风,倏往忽来,非天地有为也,客气往来尔。故日如水中之影有去有来,而所谓水者,实无去来。
  关尹子曰;衣摇空得风,气嘘物得水,水往水即呜,石击石即光,知此说者,风雨雷电皆可为之。盖风雨雷电皆缘气而生,而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之觉寒,知此说者,天地之德皆可同之。
  抱一子曰:人知精神魂魄,犹天之风雨雷电,风雨雷电出於天,而人且能为之,而自己之精神魂魄,岂不能自生自养,自保自炼乎。知摇空得风,则鼓吾弃钥可以生气,知嘘物得水,则胎吾之气可以化精,知注水则呜,则炼吾之精可以制魄,知击石即光,则锻吾之魄可以益神。是则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而阴符之制在气,而气之制在心,想火则热,想水则寒,潜天而天,潜地而地,千变万化,无不可为矣,德同天地,信哉。
  关尹子曰: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八风之朝,可以卜当时之吉凶,是知休咎灾祥,一气之运耳。浑人我,同天地,而彼私智认而已之。
  抱一子曰:五云八风,有灾有祥,皆一气之运,而预见休咎于天地者也,气之为气,神矣哉!灵矣哉!而昧者不知也。一人感之,而五云为之变,八风为之迁,盖有至灵至神者存乎其中,如是,则日人日我,日天日地,莫不贡通,而私智认为己有,安知虚彻灵通大同之道哉。
  关尹子曰:天地寓,万物寓,我寓,道寓,苟离於寓,道亦不立。
  抱一子曰:寓者,在已无居之谓也。昔人谓人生天地之问,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非寓而何?我寓,则天地寓,天地非自成,待我天天地地而成也,故我寓,则天地寓,天地寓,则万物寓。我与天地万物皆寓矣,而道独不寓而长存焉,则我与道为二矣,道何立哉?其人存,则其道存,其人亡,则其道息,故苟离於寓,道亦不立。
  文始真经言外旨卷之二竟
  #1此句,《关尹子》作『两精相搏』。
  #2此句,《关尹子》(载《丛书集成初编》)和《无上妙道文始真经》(载《道藏》慕字号)皆作『纯纯各归』。
  文始真经言外旨卷之三
  抱一子陈显微迷
  三极篇
  极者,尊圣人也,凡二十七章。
  关尹子曰:圣人之治天下,不我贤愚,故因人之贤而贤之,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故因事之是而是之,因事之非而非之。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或先今,知内外之大同,故或先内,或先外。天下之物无得以累之,故本之以谦,天下之物无得以外之,故含之以虚,天下之物无得以难之,故行之以易,天下之物无得以窒之,故变之以权。以此中天下,可以制礼,以此和天下,可以作乐,以此公天下,可以理财,以此周天下,可以御侮,以此因天下,可以立法,以此观天下,可以制器。圣人不以一己治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天下归功於圣人,圣人任功於天下,所以尧舜禹汤之治天下,天下皆日自然。
  抱一子曰:天无为,而万化成,圣人无为,而天下治。圣人何心哉?人徒见夫制礼作乐、理财御侮、立法制器,周济曲成而不遗,将谓圣人物物思之,事事计之,而以一己之智力当天下之事物也。殊不知圣人本之以谦,含之以虚,行之以易,变之以权,因人之贤而贤之,因之愚而愚之#1,因是是之,因非非之,不以古今而先后其心,不以内外而轻重其事,而以天下治天下也,天下归功於圣人,圣人不自以为功,而任功於天下。是道也,尧舜禹汤得之,故皆日自然。
  关尹子曰:天无不覆,有生有杀,而天无爱恶。日无不照,有妍有丑,而日无厚薄。
  抱一子曰:圣人犹天也,物有生杀,天无爱恶,圣人犹日也,物有妍丑,而日无厚薄,是盖圣人无为无心之治也。
  关尹子曰:圣人之道天命,非圣人能自道,圣人之德时符,非圣人能自德,圣人之事人为,非圣人能自事,是以圣人不有道,不有德,不有事。
  抱一子曰:圣人无我,故道以天命,不自有道也,德以时符,不自有德也,事以人为,不自有事也。彼执有道有德有事者,庸人尔,焉能忘我哉!
  关尹子曰:圣人知我无我,故同之以仁,知事无我,故权之以义,知心无我,故戒之以礼,知识无我,故照之以智,知言无我,故守之以信。
  抱一子曰:圣人之五常,亦犹众人之五常,夫岂异乎人哉,特众人之五常未能忘我,而圣人之五常本於无我,此其所以异乎人矣。仁无我,则同天下之我以为仁,义无我,则权天下之事以为义,礼无我,则戒天下之心以为礼,智无我,则照天下之识以为智,信无我,则守天下之言以为信,此其所以不可跋及欤!
  关尹子曰:圣人之道,或以仁为仁,或以义为仁,或以礼以智,以信为仁,仁义礼智信,各兼五者,圣人一之不,胶,天下名之不得。
  抱一子曰:以化为仁,天下之人能与知而与行,至於以义以礼以智以信为仁,则非天下至圣,其孰能与此。何则?举一常而五常备,五换循环各兼五者,视贤智之士厚於七而薄於义,智有余而信不足者,大有径庭也。《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然则圣人之道,混混沦沦,何可得而名状哉,故日圣人一之不胶,天下名之不得。
  关尹子曰:勿以行观圣人,道无迹,勿以言观圣人,道无言,勿以能观圣人,道无为,勿以貌观圣人,道无形。
  抱一子曰:道无形,无迹,无言,无为,学者何从而求之哉?不已,则求诸圣人。圣人者,道之体也,然果可求之於圣人乎?求之於圣人者,不过言貌行能而已,愈失之矣,拾言貌行能之外,何从而观圣人哉?善观圣人者,观其心而不观其迸,然则圣人之心果可观乎,果不可观乎,界异於吾心乎#2,果不异於吾心乎?前章有言曰:不借道於圣,此之谓也。
  关尹子曰:行虽至卓,不离高下,言虽至工,不离是非,能虽至神,不离巧拙,貌虽至殊,不离妍丑,圣人,假此以示天下,天下冥此,乃见圣人。
  抱一子曰:圣人本无言貌行能,不得已而假此以示天下,人徒见圣人言之工,貌之殊,行之卓,能之神,而谓道在夫四者之问,而有是非妍丑高下巧拙之辫,愈不足以识圣人矣。学者冥此,而於四者之外观之,斯善学矣。
  关尹子曰:圣人师蜂立君臣,师蜘蛛立网罟,师拱鼠制礼,师战蛆置兵。一作制兵众人师贤人,贤人师圣人,圣人师万物,惟圣人同物,所以无我。
  抱一子曰:众师贤,贤师圣,圣师万物,固矣。然则圣人果师蜂而立君臣,师蛛鼠螳而置网礼兵乎?圣人同物置作无我,天下之物皆圣人之师也,物生自然,圣人师其自然而已矣,圣人何心哉。
  关尹子曰:圣人之於众人,饮食衣服同也,屋室舟车同也,贵贱贫富同也,众人每同圣人,圣人每同众人,彼仰其高,侈其大者,其然乎,其不然乎#3。
  抱一子曰:圣人之处世,和其光,同其尘,惟恐自异於众人,而其起居衣食,贫富贵贱,何敢异於人哉,使人仰其高,侈其大者,圣人所惧也。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吾观子非圣人也,鼠壤有余蔬,生熟不尽於前,而积钦无崖,老子漠然不应。然则圣人之处世,岂容众人之仰侈哉。
  关尹子曰:圣人曰道,观天地人物皆吾道,倡和之,始终之,青黄之,卵翼之,不爱道,不弃物,不尊君子,不贱小人。贤人日物,物物不同,旦旦去之,旦旦与之,短之长之,直之方之,是为物易者也。殊不知圣人鄙杂厕,别分居,以为人#4,不以此为己。
  抱一子曰:圣人道则如丝之纷,事则如秦之布,声倡倡之,声和和之,事始始之,事终终之,色青青之,色黄黄之,物卯卯之,物翼翼之,无爱道,无弃物,不尊君子,不贱小人,此则道如丝葬也。至於鄙杂众物,河别分居,或短或长,或直或方,物物不同,旦旦去取,井井有条,此则事如秦布也。圣人志於道,无心无我,故不为物易,贤人志洛物,有心有人,故未免为物所易。
  关尹子曰:鱼欲异群鱼,舍水跃岸即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则擒,圣人不异众人,特物不能拘耳。
  抱一子曰:庄子谓,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日,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还人,纯纯常常,削述捐势,无责於人,人亦无责焉。此圣人不异众人之说也。.若夫游於雕陵而忘其身,见异鹊之利而忘其真,虞人逐之以吾为戮,反走而三月不庭,此鱼拾水跃岸,虎拾山入市之谓也,虽然圣人处众,虽不自异,物岂能拘之哉。
  关尹子曰:道无作,以道应世者,是事非道,道无方,以道寓物者,是物非道,圣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
  抱一子曰:道本无为,而以道应世者,是事也,道本无体,而以道寓物者,是物也,圣人终不能将出此道.以示人,然则志道之士何从而得之哉。昔人谓使道可献,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可进,则人莫不进之於其亲,使道可传,人莫不传之於其子孙,惟其不可以出示於人,故得之者鲜矣,然则圣人终不传於人乎?孔子不云乎,吾无隐乎尔。善观圣人者,当於事物之外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