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真经注

  右第九章
  关尹子曰:天下之理,是或化为非,非或化为是,恩或化为条,条或化为恩,
  天下事理随人妄情而变,同於己者谓之是,或因公事违己私情,前日之是,化之为非也;不同於己者为非,或因私事顺己私情,前日之非化之为是也。故云天下之理,是或化为非,非或化为是也。天下之恩莫大於君父,或因公事公理违己私情,前日莫大之恩,化为莫大之条也,世有弒君弒父者是也;天下之伟莫大於敌国,或因私事私理顺己私情,前日莫大之伟,化为莫大之恩也,世有敌国和好结亲者是也。故云恩或化为伟,伟或化为恩也。
  是以圣人居常虑变。
  是以者,因上仍下之辞也。圣人垂训学人,安性之大常,戒情之小变,不徇私也,故云是以圣人居常虑变也。居者,安也,虑者,审思而戒慎也。此章明徇妄情之小变,则是非恩伟之不正,任真性之大常,冥是非之恩条者也。
  右第十章
  关尹子曰:人之少也,当佩乎父兄之教,人之壮也,当达乎朋友之箴,人之老也,当警乎少壮之说,万化虽移,不能厄我。
  人之年少之时,父兄有教韶之言,当书之佩带於身,依从而行之无忘也,故云人之少也,当佩乎父兄之教也。壮年之时,或有同门之朋,同志之友,相为箴规药石德之,病当通达晓解,不惮改过,日新其德也。故云人之壮也,当达乎朋友之箴也。人之老年之时,历事既久,饱请是非得失,当以所请事理警戒於少壮之人,演说训之无厌,乃仁人之心也。故云人之老也,当警乎少壮之说也。如上所说,少从父兄教,壮达朋友箴,老警少壮说,则不逆为人之理也。任理而寓游於世,虽万化密移,但不违拒造物,顺之而无危厄也,故云万化虽移,不能厄我也。此章明任理则可与造物同游而无厄也。
  右第十一章
  关尹子曰:天下之理,轻者易化,重者难化,
  天下之理性所弃轻清之气,其人铃根性明利,则容易化之而开悟也。故云天下之理,轻者易化也。所弃重浊之气,其人铃根性暗钝,则难化之而悟也,故云重者难化也。
  譬如风云,须臾变灭,金玉之性,历久不渝。
  沦者,变也,譬如风云之气,须突顷刻变灭,没而不见也。故云譬如风云,须央变灭也。此喻前轻者易化也。金性坚,玉性硬,故能历时长久不变改也。故云金玉之性,历久不渝也。此喻前重者难化也。
  人之轻明者,能与造化俱化而不留,殆有未尝化者存。
  人之所禀轻清之气,根性明利,心易开悟,能与造化同游而无滞也。故云人之清明者,能与造化俱化而不留也。不留者,不滞也。既然了悟与造化同游而无滞,则任化而无化,行小变而不失大常也,故云殆有未尝化者存也。存者不失大常也。此章明利根者易悟,任化而无化也。
  右第十二章
  关尹子曰:二幼相好,及其壮也,相遇则不相识,二壮相好,及其老也,相遇则不相识,如雀蛤鹰鸠之化,无昔无今。
  二人年幼相爱,喜好游戏相狎,及其相别多年,俱长壮盛,变貌更形,二人再相遇,则不能相识如幼之时也。故云二幼相好,及其壮也,相遇则不相识也。二人年壮,相为莫逆之交,喜好同学,及其相别多年,更形易貌,皓首苍颜,皮效绞皱,二人再相遇,则不能相识如壮年相好也。故云二壮相好,及其老也,相遇则不相识也。二幼化壮,二壮化老,如雀入水化为蛤,又如鸠之化为鹰鹞也,《化书》云:蛇化为龟,雀化为蛤是也。又《列子》云:鹞化为鹤,鹤化为布谷,布谷复化为鹞是也。布谷者,即鸠之异名也。故云如雀蛤鹰鸠之化,无昔无今也,雀为蛤之昔,蛤为雀之今,雀之为蛤,蛤全体是雀也,鸠之为鹞,鹞全体是鸠也,如此形虽变,性无古今也。此章明形随化化而不息,性越古今而无变异也。
  右第十三章
  文始真经注卷之七竟
  #1『用』,据前之经文,当为『周』。
  #2此句,《关尹子》和《无上妙道文始真经》皆作『而易於信物』。
  #3按前经文,此句当为『日行四十万里』。
  文始真经注卷之八
  神峰逍遥子牛道淳直解
  八筹篇
  筹者,物也,凡六章。
  关尹子曰:古之善碟曹灼龟者,能於今中示古,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一中示多,多中示一,人中示物,物中示人,我中示彼,彼中示我。
  着龟见解二柱首章,古之人有善蝶着草,若以热铁锥灼钻龟壳,以兆未来过去见在之吉凶也,能以今之事,示晓古之理,复以古之理,示晓今事之吉凶得失也。故云古之善蝶着灼龟者,能於今中示古,古中示今也。高者,天也,天属阳,阳属吉也,下者,地也,地属阴,阴者属凶也,搽着灼龟,能於吉中示告人之凶,复能凶中示告人之吉也,故云高中示下,下中示高也。小者,一身也,大者,天下国家也。蝶着灼龟,能於一身告示天下国家之祸福也,复能於天下国家告示一身之吉凶也,故云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也。一者,人君也,多者,百姓也。蝶着灼龟,能於人君告示百姓之祸福,复能於百姓告示人君之吉凶也,故云一中示多,多中示一也。物者,财物也。搽着约龟,能於人之得失告示财物多寡也,复於财物多寡告示人之得失也,故云人中示物,物中示人也。彼者,父母兄弟妻子也。蝶着灼龟,能於我之八字,告示父母兄弟妻子存亡得失多寡也,复於父母兄弟妻子存亡得失多寡,告示我之八字贵贱祸福也,故云我中示彼,彼中示我也。
  是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其低无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本无一,其末无多,其外无物,其内无人,其近无我,其远无彼。
  是者,此也。此真空不可思议之道,非同搽着灼龟分析今古高下、大小一多、人物彼我之六对待也。道不属时,独往独来,无古今之异也,故云是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古也。道不属形位,充塞虚空上下,无所不在,非似天地定於盖载也,故云其高无盖,其低无载也。道不属内外中边,言其大者,广无边际,言其小者,视之不见,故云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也。道不属数,不可定於一多也,道为五太、二仪、万物之本源,运行一气,化生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无须突离於道,若离於道,则天地万物坏灭也,以此知天地万物为道之末也,故云其本无一,其末无多也。此其本无一,其末无多,郭子谦本有此八字,於经甚有次序,故亦从而解之也。道不属人物,内外不二也,故云其外无物,其内无人也。道不属彼我,远近不二也,故云其近无我,其远无彼也。
  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浑沦,所以为道。
  道如虚空,无散无聚也,故云不可析,不可合也。道无相似,无比伦,无情识,故不可以言议而譬喻,不可以心思而知解也,故云不可喻,不可思也。若人了悟,本自具足,本自见成,本自全真,不假修为造作扭捏也,如此强名日道也,故云惟其浑沦,所以为道也。此章明道不属形数,不可分析而知也。
  右第一章
  关尹子曰:水潜,故蕴为五精,火飞,故达为五臭,木茂,故华为五色,金坚,故实为五声,土和,故滋为五味,
  精者,精神之精也,水性好誊隐於内,故蕴积为五虫之精。五虫者,鳞羽毛甲保也,水在藏为肾,在五神为精也,故云水潜,故蕴为五精也。火性好飞扬於外,故通达人鼻,为腥膻香焦朽之五臭也,故云火飞,故达为五臭也。木性好荣茂,故华发为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故云木茂,故华为五色也。金性坚硬,故实而击之,为官商角征羽之五音,听之为五声也。土性温和,故滋酸咸甘辛苦之五味也,故云土和,故滋为五味也。
  其常五,其变不可计,其物五,其杂不可计。
  其常五者,五常也,仁义礼智信也,七属木,义属金,礼属火,智属水,信属土也。其物五者,金木水火土也。变者,杂也。此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仰之为五星,俯之为五岳,位之为五方,变之为五色,击之为五音,族之为五姓,物之为五金,气之为五臭,潜之为五精,滋之为五味,动之为五虫,植之为五行,善之为五德,恶之为五贼,身之为五藏,神之为五神,识之为五情也。故云其常五,其变不可计,其物五,其杂不可计也。
  然则万物在天地问,不可执谓之万,不可执谓之五,不可执谓之一,
  向之五行,变化万物,纷纷扰扰於天地之问,其杂不可胜数计算,岂定执谓之万哉,故云然则万物在天地间,不可执谓之万也。万物归属五行,其常五,其变不可计,岂可执定谓之五行哉,故云不可执谓之五也。五行归属於一,一统亿万,生生化化而不息,岂可执定谓之一哉,故云不可执谓之一也。
  不可执谓之非万,不可执谓之非五,不可执谓之非一。
  天地之问,苍然蔚然,纷纷扰扰之物,岂止於亿万哉,奈何总名谓之万物也,故云不可执谓之非万也。万物纷纷虽多,终归属於五行也,故云不可执谓之非五也。五行虽变不可计,终属一气之统摄也,故云不可执谓之非一也。
  或合之,或离之,以此必形,以此必数,以此必气,徒自劳尔,物不知我二我不知物。
  或将万物五行合之为一,或将一气离之为五行万物也,故云或合之或离之也。既有合有离,以此爻属万物之形,故云以此叉形也。以此万物铃属五行之数也,故云以此铃数也。以此五行叉属一气也,故云以此叉气也。向来分别万物五行一气,俱属妄情,已落形数气化之变也,护徒自劳尔,若妄情返於真性,则物我如如,各不相知,迥出形数气运变化之外也,故云徒自劳尔,物不知我,我不知物也。此章明才萌妄情,即落形数气运之化,妄情复本,则形数气运不可得而拘也。
  右第二章
  关尹子曰:即吾心中可作万物,盖心有所之,则爱从之,爱从之,则精从之。
  心本清净,元无一物,等同太虚,於此清净心上,忽萌一妄情於此,不觉是妄,则情情相续,积之为万情,万情迷染万、物也,经云:一情认之,积为万情,万情认之,积为万物是也,故云即吾心中可作万物也。盖心之妄情有所往,则随所爱之境,从而往之也,爱属水,水属精,心情有所爱之境,则精神亦从之所往也,故云盖心有所之,则爱从之,爱从之,则精从之也。之者,往也。
  盖心有所结,先凝为水,心慕物涎出,心悲物泪出,心愧物汗出。
  元气周身,随心感而出见,盖心有住着,彼所住着之境结缚也,故云盖心有所结也。心先与物凝、滞,则元气化而为水也,心若有所慕爱可食之物,则元气於。中化为涎液而出见也,故云先凝为水,心慕物涎出也。心感凄怆,亲戚死丧,忽然悲哀,则元气於眼中化为泪而出见也,故云心悲物泪出也。自作不善之行,见人忽起惭愧之心,则元气於面化为汗而出见也,故云心愧物汗出也。
  无暂而不久,无久而不变,
  暂者,不久也,久者,常静也,变者,动也。若无暂生暂灭之情念,而不能悟真空常静之心体也,故云无暂而不久也。若无悟真空常静之心体,而不能应'群动之变而常寂也,故云无久而不变也。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攻相克,不可胜数。
  人心藏属火,内藏神,其神情好喜也。肝藏属木,内藏魂,其魂情好怒也。脾藏属土,内藏意,其意情好思也。肺藏属金,内藏魄,其魄情好忧也。肾藏属水,内藏精,其精情好恐也。精生魂,则恐生怒,故云水生木也。魂生神,怒生喜,故云木生火也。神生意,喜生思,故云火生土也。意生魄,思生忧,故云土生金也。魄生精,忧生恐,故云金生水也。攻字应作生字,恐传写之误也,应作相生相克也。相克者,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也。五行相生相克,化生天地万物,万物相生相克,不可以数计算也,故云相生相克,不可胜数也。
  婴儿药女,金楼绛宫,青蛟白虎,宝鼎红炉,皆此物,有非此物存者。
  贤藏属坎,坎中阳爻谓之婴儿,即精化元阳之气也。心藏属离,离中阴爻谓之药女,即心液之神也。肺藏属兑,兑属金管十二节,谓之金楼也,又谓之十二重楼也。心藏属火,火色赤,谓之绛官也。肝藏属木,内藏魂,木色青,谓之青绞,又谓之青龙也。肺藏属金,内藏魄,金色白,谓之白虎。故云婴儿药女,金楼绛官,青绞白虎也。身中元气属阳,阳属乾也,乾属金,乃谓之宝鼎也。心中之神属阴,阴属坤,心属火,火色红,乃谓之红炉也。身心谓之乾坤鼎炉也。既身心为鼎炉,即神气为药物也,故云宝鼎红炉,皆此物也。此物者,即神气也。道无形名,乃为神气之祖,神气之祖者,乃不可思议之道也,故云有非此物存者也。此章明道运神气,变化无穷也。
  右第三章
  关尹子曰:乌兽俄哟哟,俄旬旬,俄逃逃,草木俄茁茁,俄停停,俄萧萧,天地不能留,圣人不能系,
  哟哟者,乌兽之子初生之声也,旬旬者,乌兽经数旬长大也,逃逃者,乌兽老而死亡如人逃遁不见也,茁茁者,草木初生芽也,停停者,草木长大停停卓立也,萧萧者,草木老枯萧萧无叶也,言乌兽俄生俄长,俄顷之问复变而为死也,故云乌兽俄哟哟,俄旬旬,俄逃逃也。草木俄生俄长,俄顷之问复变而为枯死也,故云草木俄茁茁,俄停停,俄萧萧也。乌兽草木生时不得不生,长时不得不长,老时不得不老,死时不得不死,生长老死四者,大化之流行,虽天地之广大,圣人之神通,亦不能暂留系,而使不生长老死也,故云天地不能留,圣人亦不能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