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
塞其兑,闭其门,
涂部守神,退藏於密,
挫其锐,解其纷,
以深为根,以约为纪。
和其光,同其尘,
与物委蛇,而同其波。
是谓玄同。
道复乎至幽,合乎至一,至幽之谓玄,至一之谓同。玄同则万物与我,将择焉而不可得,岂窃窃然自投於亲疏利害贵贱之间为哉?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世之人爱恶相攻,而有戚疏之态,情伪相感而有利害之见,用拾相权而有贵贱之分,反复更代,未始有极,奚足为天下贵?知道者忘言,忘言者泯好恶,忘情伪,离用拾而玄同於一性之内,良贵至足,天下兼忘,故为天下贵。
以正治国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正者道之常,奇者道之变,无事者道之真。国以正定,兵以奇胜,道之真,无容私焉。顺物自然,而天下治矣。
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致其所恶则散。今也无爱利之心,而多忌讳之禁,民将散而之四方,故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生则纯白不备,而或罔上以非其道。
人多仗巧,奇物滋起。
仗巧胜则人趋末,而异服奇器出以乱俗。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克核太至者,必有不肖之心应之。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圣人天地而已,故民曰迁善,而不知为之者。
我好静而民自正,
鉴水之与形接也,不设智故,而物之方圆曲直不能逃也,夫岂待钧绳规矩而后正哉?
我无事而民自富,
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耳。无以扰之,民将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不尚贤则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则民不为盗,同乎无欲,而民性得矣。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其政闷闷,
在宥天下,下知有之,而无欣欣之乐。
其民淳淳,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其政察察,
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然以苛为明,此察察之政。
其民缺缺。
举贤则民相轧,任知则民相盗,故无全德。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昭昭生於冥冥,有伦生於无形,德慧术智,存乎疢疾,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知时无止,知分无常,知终始之不可故,则祸福之倚伏,何常之有?
其无正邪?
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乌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乌能正之?然则孰为天下之至正哉?
正复为奇,善复为祆。民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
通天下一气耳,今是而昨非,先逢而后合,神奇臭腐,相为终始,则奇正之相生,祆善之更化,乃一气之自尔。天下之生久矣,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自私之俗,胜而不明乎?祸福之倚伏,且复察察以治之,民安得而反其真乎?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方者介於辨物,大方无隅,止而不流,无辨物之迹。
廉而不剧,
康者矜於自洁,大康不赚,清而容物,无刻制之行。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直而肆则陵物之态生,光而耀则扬行之患至,内直而外曲,用其光而复归其明,其唯圣人乎!民之迷也,以方为是者,如子莫之执中,以康为是者,如仲子之操,知伸而不知屈,知彰而不知微,以夸末世之弊俗,而失圣人之大全,岂足以正天下?圣人所以正天下者何哉?如斯而已。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卷之三竟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卷之四
德经下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如啬。
聪明智识,天也。动静思虑,人也。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累,所以治人。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所以事天,此之谓音。天一在脏,以肾为事,立於不贷之圃,丰智原而啬出,则人事治而天理得。
夫唯啬,是以早复。
迷而后复,其复也晚矣,比复好先,啬则不侈於性,是以早复。
早复谓之重积德。
复德之本也,复以自知,则道之在我者,日积而弥新。
重积德,则无不克。
能胜之谓克,宰制万物,役使群动,而无所不胜者,惟德而已。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德至於无所不胜,则泛应而不穷,孰知其极也?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体尽无穷,则其於用天下也有余裕,夫况有国乎?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道为万物母,有道者万世无弊。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道者物之母,而物其子也,性者形之根,而形其柢也。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故可以长久。根深则柢固,性复则形全,与天地为常,故能长生。与日月参光,故能久视。人与物化,而我独存,此之谓道。
治大国章第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鲜。
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溃。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惑。是以治道贵清浄,而民自定。
以道往天下者,其鬼不神。
圣人者,神民万物之主也,不得已而临往天下,莫若无为。道常无为,以莅天下,则人无不治。彼依人而行者,-亦皆安定休止,莫或出而为崇,故曰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民。非其神不伤民,圣人亦不伤民。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以道往天下者,莫之为而常自然,无攻战之祸,无杀戮之刑,是之谓不伤民。当是时也,神与民两不相伤,而德交归焉。神无所出其灵响也,饴尔多福而已。故曰其神不伤民,民无所施其智巧也。日用饮食而已,夫何伤之有?
大国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
人莫不有趋高之心,而趋高者常蹶。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天下皆以刚强敌物,而我独寓於柔静不争之地,则人孰胜之者?是乃所以交天下之道也。经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天道下济而光明,故无不覆。地道卑而上行,故能承天。人法地,地法天,故大者宜为下。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也。
天奥西北,郁化精也。地奥黄泉,隐魄荣也。人奥思虑,蕴至神也。天地与人,有所谓奥,而皆冒於道。道也者,难终难穷,难测难识,故为万物之奥。道为万物之奥,则物者道之显欤?
善人之宝,
利而行之,积善成性,而神明自得,圣心循焉。
不善人之所保。
反无非伤也,顺其理则全,动无非邪也,静其性则正,故可以保身。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於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言,风波也。行,实丧也。皆非道所贵。言美而可悦,行尊而可尚,犹可以市,且加於人,而人服从,况体道之奥,遍覆包含,而无所殊乎?然则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君子之守,修身而天下平,天子三公,有璧马以招贤,而不务进道以修身,则拾己而徇人,失自治之道矣。不如坐进此道者,求诸己而已。道之所在,圣人尊之,故民从之如归市。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求则得之,求在我者也。古之人所以求之於阴阳度数,而未得者,求在外故也。恶者迁善,愚者为哲,此有罪所以免欤?道之善救者如此,故为天下贵。传曰: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道之体无作,故无为;无相,故无事;无欲,故无味。圣人应物之有而体道之无,於斯三者,概可见矣。
大小多少,
大小言形,多少言数,物量无穷,不可为倪。大而不多,小而不少,则怨恩之报孰睹其辨?圣人所以同万有於一无,能成其大。
报怨以德。
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则何怨之有?所尚者德而已。
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细。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是以无水难。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无火患。天下之事,常起於甚微,而及其末,则不可胜图,故圣人蚤从事焉。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为之於小,故能成其大。乱已成而后治之,不亦晚乎?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由难之,故终无难矣。
祸固多藏於微而发於人之所忽,圣人之应世,常慎微而不忽,故初无轻易之行,而终绝难图之患,凡以体无故也。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
安者危之对,未兆者已形之对,脆者坚之对,微者着之对。持之於安,则无危。谋之於未兆,则不形。圣人之知几也,脆者伴之则不至於坚冰,微者散之则不着。贤人之殆庶几也。奔垒之车,沈流之航,圣人无所用智,焉用智於未奔沈,所谓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有形之类,大必滋於小,高必基於下,远铃自於近。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圣人见端而思末,睹指而知归,故不为福先,不为祸始,踌躇以兴事,每以成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圣人不从事於务,故无败。不以故自持,故无失。昧者规度而固守之,去道愈远矣,能无败失乎?
故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
中道而止,半途而废,始勤而终怠者,凡民之情,盖莫不然。故事常几成而至於败。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矣。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终始惟一,时乃日新。施之於事,何为而不成?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以复众人之所过。
欲利者,以物易己,务学者,以博溺心。夫岂足以造乎无为?圣人不以利累形,欲在於不欲,人我之养,毕足而止。故不贵难得之货,不以人灭天。学在於不学,缉熙於光明而已。故以复众人之所过。道之不明也。贤者过之,况众人乎?复其过而反之性,此绝学者所以无忧而乐。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岂或使之,性之自然而已。辅其自然,故能成其性。为者败之,故不敢为。此圣人所以恃道化而不任智巧。
古之善为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古之善为道者,使由之而已。反其常然,道可载而与之俱,无所施智巧焉,故曰愚。三代而下,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淳淳之意,屈折礼乐,以正天下之形,吁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将以明民,名曰治之,而乱孰甚焉?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天下每每大乱,罪在於好知。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焚符破玺,而民鄙朴,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知此两者,亦楷式。
知此两者,则知所以治国,知所以治国,故民则而象之,以为楷式。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玄者天之色,常知楷式,而不用其智,则与天合德,深不可测,远不可穷,独立於万物之上,物无得而耦之者,故曰与物反矣。
然后乃至大顺。
顺者天之理,乃至大顺者,去智与故,循天之理而已。庄子曰: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惟若愚若昏,所以去智。
江海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兴事造业,其一上比者王也,王有归往之义,君能下下,则民归之,如水之就下。
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易》於屯之初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得其民者,得其心也。处上而人不重,则从之也轻。处前而人不害,则利之者众。若是者无思不服,故不厌。《易》曰:百姓与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肖物者小,为物所肖者大,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故似不肖。若肖则道外有物,岂得为大乎?
我有三宝,宝而持之。
异乎世俗之见,而守之不失者,我之所宝也。
一曰慈,
慈以爱物,仁之实也。
二曰俭,
俭以足用,礼之节也。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先则求胜人,尚力而不责德。
夫慈故能勇,
文王视民如伤,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俭故能广,
闭藏於冬,故蕃鲜於春。天地常俭,能常侈常费,而况於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