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二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二
神无以灵。
义云:《春秋》僖主十二年七月,神降于莘,号公享之。周惠王河内史过曰:是何故也?对曰:国之将兴,明神降之,鉴其德也。将亡,神亦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得神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虢多凉德,其将亡乎。后号国遂灭。昔河神为虐,娶女于人,西门豹投巫於河,其害遂息。
谷无以盈。
义云:老君曰:伊雒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周幽王辛酉川竭山崩,周亡之征也。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数及於十,纪犹极也。十一年庚申,西周为犬戎所灭,平王东迁是也。
侯王无以贵高。
义云:侯则晋灵公夷皋、宋昭公杵臼、齐懿公商人、陈灵公平国是也。王则夏之太康、殷之武乙、周之幽厉、汉之桓灵是也。
疏:天生万物,惟人为灵。义云:《书□太誓》篇文也。
故贵以贱为本。
疏:民惟邦本,《诗》云:恺悌君子。义云:《尚书□五子之歌》也。恺悌者,《诗□大雅□洞酌》篇之词也。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疏:孤与二三臣悼心失图。
义曰:孤与二三臣者,《春秋》昭七年二月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宫室始成,祭之为落也。太宰蔿音委启疆曰:臣能得鲁侯。薳音委启疆来召公,辞曰:昔先君成公命我大夫婴齐曰:吾不忘先君之好,将使衡父照临楚国,镇抚其社稷,以辑宁尔民。婴齐受命于蜀,盟,盟在成二年。奉承以来,弗敢失殒,而致诸宗桃。自我先君恭王引领北望,日月以冀,传序相授,于今四王矣,谓恭、康、郏敖、灵王也。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临我丧。孤与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遑,况能怀思君德。今君若步玉趾#2,辱见寡君,宠灵楚国,以信蜀之役,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贶矣,何蜀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惟寡君。君若不来,使臣请问行期,寡君将承贽帛而见于蜀,以请先君之贶。公将往,梦襄公祖。梓慎曰:公不果行。襄公之适楚也,梦周公祖而行。今襄公实祖,君其不行。子服惠伯曰:行。先君未尝适楚,故周公祖以导之。襄公适楚矣,而祖以导君。不行何之?三月,公如楚。郑伯劳于师之梁。孟僖子为介,不能相义,及楚,不能答郊劳。四月,享公于新台,使长鬣者相,好以大屈之弓。既而悔之,蔿启疆闻之,见公。公语之,拜贺。公曰:何贺?对曰?齐与晋越欲此久矣,寡君无适与也,而传诸君。君其备御三邻,慎守宝矣,敢不贺乎。公惧,乃及之。此言楚灵无信,所以不终也。九月,公自至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苟能礼者从之,遂令南宫敬叔已下学礼於孔子。孔子与敬叔适周,问礼於老子焉。
疏:称寡人者,即先君以寡人为贤之例是也。义云:如上经第三十三知人者智所解,更不重录。
疏:称不谷者,即不谷恶其无诚德之例是也。义云:《春秋》十一年,秦晋为成,将会于令狐,晋侯先至,秦伯不肯涉河。晋厉公、秦桓公也。秦伯次于王城,使大夫史颗盟晋侯于河东。晋郄荦盟秦伯于河西。范文子曰:是盟也何益?齐盟所以质音致信也,会所以信之始也,始之不从,其可质乎。秦伯归而背晋。成十三年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时秦桓公既与晋厉公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与楚,欲导之以伐晋。诸侯是以睦宾于晋。吕相语秦伯曰:楚人恶君二三其德,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皇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惟利是亲,不谷恶其无诚德,是以宣之以惩不一。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率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而赐之盟,寡人承宁诸侯以退。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之。晋乐书、士燮、韩厥、赵旃将四军,郗毅御戎,乐针为右。五月丁亥,晋侯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秦师败绩,获秦成羌及不更汝父,此言秦伯背盟,秦曲晋直,有所败也。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进道若退。
义云:李意期乞食于人寰,阴长生受辱于都市,侯道华寓迹于佣保,皇甫獭示疾于丘林,声子佯狂,壶公韬晦,皆卑躬损志,乃翥景冲真也。
广德若不足。
疏:良贾者。○义云:《史记》云: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之所言,其人骨已朽矣,独其言在尔。吾闻之良贾之深藏若虚,君子之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也。
大方无隅。
疏:磨而涅而者。○义云:《论语□阳货》篇也。
大器晚成。
义云:备物之用曰器者,《春秋》定九年夏,阳虎归宝玉,夏后民之璜,封父之繁弱大弓。书之曰得器用也。凡获器用曰得,得用曰获,故器者备物之用也。
故物或损之而益。
疏:《书》云:满招损者。○义云:《尚书□大禹模》之辞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
疏:严仙人。○义云:蜀郡严遵字君平,常於成都市以卜筮之道潜化於人,人有不正之问,必以阴阳之理制而止之,日阅百钱而闭肆下帘,作《道德经指归》十四卷。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不言之教。
疏:九流百氏。○义云:九流者,汉书云:道家流者,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与时迁徙,应物变化,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术也。儒家流者,盖出司徒之官,助人君明教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高,此其所长也,或失精微而僻,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容,后进僻儒之息。名家流者,盖出於春宫,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子曰:必也正名乎,此其所长也。及徼为之,则苟钩鈲析辞而已。为君者慎器与名,故曰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纵横流者,盖出於行人之官。
子曰:使於四方,不能专对。又曰:使乎使乎,言当权事制宜,受命不受辞,此其所长也。邪而为之,财尚诈而弃其信矣。杂家流者,盖出於议官,合儒墨,兼名法,此其所长也。荡而为之,则羡无归心矣。农家流者,盖出於农官,播五谷以足衣足食,洪范八政其一曰食,此其所长也。鄙者为之,欲使君子并耕矣。小说家流者,盖出於牌官。稗,小米也,王者欲知风俗,立牌官采街谭巷议之说。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政远恐泥,此亦刍荛狂夫之义也。墨家流者,出於清庙之宇,茅屋采椽,兼受选士,敬者为推也。阴阳家流者,出於天官五行之说,使人多拘忌也。兵家流者,出於司马之官,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兼弱攻昧,以遏乱略,以靖四国,此其威也。百氏者,六经正史之外,自为述作,自周以来,立理着书,凡百余人,皆称曰子。子者男子之通称也,不敢侔於六经,皆目之曰子,为论为记为书,或以姓氏立称,或以因时表号,则有鬻常子、曾子、晏子、孟子、管子、孙卿子、鲁连子、列子、庄子、庚桑子、王孙子、尹文子、公孙尼子、吕氏春秋、邓析音昔子、鬼谷子之例是也。
名与身章第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
义云:伯夷死於仁,聂政死於义,尾生死於信,荆轲死於勇,龙逢死於谏,伍员死於忠,介推死於怒,是皆名显身殁,形骨飘零,披面剖心,火焚水溺,齿剑抉眼,自取灭亡。
甚爱必大废,多藏必厚亡。
疏:剑玉贾害,譬诸怀璧,诗礼发冢,只为含珠。○义云:剑玉者,《春秋》桓十年虞公之弟虞叔有玉,虞公求之,弗与,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之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恐将杀我也。遂伐虞公,虞公出奔洪池。诗礼发冢者,《庄子》外篇之辞也。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躁胜寒,静胜热。
义云:《天元经》云:立夏之后,日行于地北,入地少,故夜短而昼长,为热。立秋之后,日行于地南,入地多,故夜长而昼短,为凉。日行去极,远近不同,有暄凉寒暑之异,是则寒暑躁静,阳气之所运也。若夫用道之君,无为致理,政静而物泰,国安而人康,四表来王,五兵不用,清虚凝寂,澄默恬和,奸诈不敢侵,强梁不敢暴,烽燧不起,鼙柝不惊,海内晏如,此静而胜矣。及其化之至,则讴歌洽,敬让兴,九旋雍和,四门穆穆,制礼作乐,举贤用能,梯航属望而来庭,书轨顺规而禀化,八表麇至,群方骏奔,天地感通,人神交畅,熙熙然一变於道。内绝窥窬之孽,外无伺隙之邻,歌之、味之,舞之蹈之,此静理无为之所致也。若其君以躁弁,臣以诈欺,动摇甲兵,振耀威福,强师百万,北登单于之台,旌旗千里,东涉浿滇辽之岸,老弱被劳役,妇女助转输,四海沸腾,六合搔扰,及其人之弊也,户口减耗,生灵转移,野绝人烟,昼闻鬼哭,此躁胜之所致也。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义曰:夫圣人之御宇也,负斧扆而南面。前巫后史,卜筮瞽侑,列於左右,无为而守至正也。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百辟奉职,修文德以怀远,敷道化以育人,使俗洽和平,家兴礼让,来琛赆於四塞,息征戍於三边倒载干戈,休牛归马,然后乐耕褥粪田畴,多稼如云,余粮栖亩,苟或违此,则怨敌交侵,戎马载驰,甲兵复用,此无道之所为也。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义曰:古人有言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人非君不理,舟非水不行。舟水相须,不可暂失,故理国之本,养人为先。有道之君,守在四夷,外无兵寇,戈循不用,锋镝不施,却甲为於三边,辟田畴於四野,深耕浅种,家给国肥,食为人天,务之大务也。《礼记》云: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阴阳为端,四时为柄,日星为纪,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情田无为,几於道矣。
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义曰:理国不以道,则开拓边土,侵伐戎夷,封域不宁,征役无已,或贪蒟酱起番禺之役,好名马起大宛之师,骨壅穷荒,血涂草莽,营魄流飘於异域,戎车沦滞於远郊,绵岁月以长征,及瓜时而不反,转输莫息,杼轴甚空,人怨国亡,祸非天与,所宜深戒也。岂若宇内不扰,诸侯咸宾,君民协和,上下相保,使壮士无所施其力,辩士无所衒其词武士无所锐其锋,智士无所申其策,铸剑戟以为犁锄,货佩刀而市耕犊,无为无役,以全永图。
罪莫大於可欲。
义云:《春秋》曰:僖二十年,宋襄公欲合诸侯,鲁大夫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言屈己欲从众善也。明年,宋公为鹿上之盟,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幸而后败。是年秋,楚人执宋公,遂伐宋,此言以人从欲,乖其道也。
咎莫大於欲得。
义云:《老君悔过经》云:初犯为罪,亦名为过。过言误也。犯过一千八十为祸,祸重於罪矣。犯千二百六十过为咎,咎又重於祸矣。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不为而成。
疏:凝神端扆。○义云:凝,静也。端,庄肃也。扆,龙屏也,谓倚也,形若屏风,画为斧文,於明堂之中牖间而设之。昔周公辅成王於明堂以朝诸侯,负斧扆南面而立,以正君臣之位。
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为学日益。
义云:学者,觉也,悟也,言以先王之道开导情性,使觉悟也。幼则昏迷而不悟,未可以学,长则捍格而难入,不可以教。学有三时,一就人身中为时者,十三岁之后,可以习业也,故《学记》云:发然而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二就年中为时者,《内则》云:人之养子,六年教之,数一到十,十至百千万也,与方名,东西南北也。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於长者,教之让也。九年教之数日,朔望与
甲乙到壬癸,六甲也。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舞勺诵诗,背文而读曰诵也。十五年成童舞象,学射御。先舞钥,钥似笛,执而文舞也。后舞象,武舞也。二十四而冠,始学礼。三十有室,理男事,学无方。四十而仕,出谋发虑。五十服冠政是也。三就日中为时者,言随时节气,受业易入。《王制》曰:春夏习诗雅言,春夏是阳,阳体清,诗乐是声,声以轻清故也。秋冬习书礼,秋冬是阴,阴体重,书礼是事,事以重浊故也。以轻清之时,习轻清之业,以重浊之时,习重浊之事,故其气相感,皆易入也。
出生人死章第五十
动之死地十有三。
义曰:人之禀生,有三业十恶。三业者,一身,二心,三口业也。十恶者,身业有三恶,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心业亦有三恶,一贪欲,二嗔怒,三愚痴。口业有四,一两舌,二恶口,一二妄言,四绮语。此三业十恶,合为十有三矣。制则生,纵则死矣,此十恶中各有四缘,皆为烦恼根。何者?杀生罪中有四种缘,一实是众生,二起众生想,三有欲杀心,四令断他命。偷盗罪中亦有四缘,一实是他物,二起他物想,三有欲盗心,四使移本处。邪淫罪中亦有四缘,一实是邪境,二起邪境想,三发邪淫心,四身受染乐事。两舌罪中亦有四缘,一是所闻人,二起前人想,三起离间情,四发分构语。恶口罪中亦有四缘,一是所骂人,二起前人想,三起恶骂心,四发恶骂语。妄言罪中亦有四缘,一是所欺人,二起前人想,三有欺妄心,四成虚违说。绮语罪中亦有四缘,一是所诈人,二起前人想,三发绮语心,四吐非义语。凡此十恶业,计五十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