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二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二
执者失之。
义曰:人君继体承乾,不以其德毒流海内,祸起寰中,号令不行,戈鋋内向,天下既乱,海内沸腾,真主应运救人,拨乱反正,如夏禹、殷汤、周武、汉祖,创业之君也。天下既定,授于子孙,故嗣主继明,守文承统,如夏桀、殷纣、周赧、汉献,为继体之君也。但创业之君,必资圣德,塞违辅过,明德显仁,招怀隐沦,求采瘼病,初有大宝,罕及败亡,盖其励精求理也。而继体之君,不知稼穑,长於妇人之手,生於深宫之中,八音五色乱其心,丽服淫声溺其性,或穷兵四境,流毒九州,视赤子若仇雠,顾生人如草芥,动致芟刈,不循宪章,反道违天,凌虐神主民人也,於是戈鋋四起,水旱不时,神怒众离,鬼哭人怨,遂有南巢放逐,牧野枭夷,殒身黔庶之中,失政奸雄之手,洪图一失,大业不归,此明执者失之,为后王之戒。昭德塞违者,《春秋》桓二年,宋华督杀孔嘉父而弒殇公,立公子凭,是为庄公,以郜鼎赂於鲁桓公,公纳之於庙。大夫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百官,犹惧失之,今置其赂器於太庙,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又何诛焉。昔武王克商,迁九鼎於洛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昭违礼之赂器於太庙,其若之何?瘼,病。沴,妖气也。内起曰眚,外起曰灾,亦天火曰灾也。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
义曰:舞干戚者,禹欲伐有苗氏,既伐,三旬弗及,苗民逆命。益谓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至诚感神,况於有苗乎。禹班师振旅,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而有苗格。其国在荒服之例,礼曰:舞者所以饰喜也,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羽钥干戚,舞之器也。屈伸俯仰,舞之容也。缀兆舒疾,舞之列也。或天子八佾,诸侯六,大夫四,士二也。
故善者果而已。
疏:杀敌为果。义云:《春秋》宣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楚子之命伐宋,宋华元御之,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司空乐莒,甲车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宋大夫狂狡逆郑人,郑人入於井,倒戟而出之,获狂狡。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为擒也。戎昭果毅以听之,谓礼常存於耳,着於心,想闻其政令。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易之戮也。言易而反之,必为戮矣。
夫佳兵章第三十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义曰:韬者有六,龙、虎、文、武、豹、犬也。文者,经邦立国,不越天常。武者,克定祸乱,威伏八方。龙者,燮理阴阳,不逾时令。虎者,善用爪
牙,群凶自挫。豹者,应时戡难,智在权机。犬者,采听至微,或成奇变。三略者,亦机铃用兵之术也。汉子房公於圯桥遇黄石公,示此书。六韬者,姜子牙於蹯溪钓鱼,大鱼腹中得此书也。藏器於身者,《易》下《系》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隼在高墉则难射,人处高位则难除,处高位而贪残如隼,将除之者,在得其时,无不克矣。《史记》曰: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是也。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修辞立诚。
义曰:《易》乾卦九三之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
不得已而用之。
疏:经纬天地,天生五材。
义曰:南北为经,东西为纬。五材者,五行也。凶暴及人曰祸,反德肆逆曰乱,得获曰克。凡曰王师,有钟鼓曰伐,无钟鼓曰侵,师出有名曰顺,无名曰逆。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疏:《礼□檀弓》曰:夫子。
义曰:夫子有妹之丧,拱而尚右,弟子不知其故,因而效之。夫子言其好学也如此,及知非吉,故复尚左。《檀弓》,《礼记》第四篇名也。
杀人众多。
疏:人惟邦本。义云:《书》五子之歌也。
战胜则以丧礼处之。
疏:秦伯向师而哭。义云:《春秋》僖三十二年,秦伯伐郑,秦大夫杞子戍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若潜师而来,国可得矣。秦伯访於大夫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秦伯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於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秦伯使人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预於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於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必死其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过周北门,左右免冑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於襄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於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吾子淹久於弊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吾子取其麋鹿以间弊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息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乐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有。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襄公墨缞,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於崤,获百里奚,孟明视。食之不厌,君何辱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隳军实,而长寇雠,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缧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君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曰:孤违蹇叔而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蹇叔之哭,知其师必败也,秦伯之哭,哀其师之败也,皆非胜而哭之矣。
道常无名章第三十二
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义云:《春秋》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也,上所以供神也。男曰臣,女曰妾,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
侯王若能守。
义云:王者四海之尊,侯者五等之二,周设五等之爵,先王之制法,则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也,而王兼在五数也。
以降甘露。
义云:甘露者,神虚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一名天酒,《天文录》曰:天乳一星,在氏宿北,主甘露,星明则甘露降也。
人莫之令而自均。
疏:自西自东。义云:《诗□文王之什□文王有声》篇也。言武王作邑镐京,行辟雍之礼,四方来观者,皆感其德而从之也。
始制有名。
义云:山林非欲於飞鸟虎狼,犹茂盛深密,自来归之。江湖非欲於鱼鳖蛟龙,盖广大渺漫,自来归之。王侯非欲於有名之物,为道德仁惠,自来归之。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
义云:昔宋宣公舍其子与夷,而立其弟如是为穆公。《春秋》隐三年秋,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之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孔父曰:群臣愿奉公子凭也。穆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乃使其子凭出居郑,以让与夷而立,是为殇公。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而其子享之,命以义夫。
不失其所者久。
义云:郑太叔段宠,无厌。大夫祭仲谏庄公曰: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芟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庄公不从,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侵地至于廪延,乃完城郭,聚人民,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公命大夫子封帅三百乘以伐京,大叔入鄢,公伐诸鄢。五月,太叔奔恭,遂克之。初,以庄公之母武姜寤寐而生庄公,名之为寤生,遂恶庄公,而爱太叔段。及段欲袭郑,武姜将启之。至是,既克段,乃置武姜于城颖,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颖谷封人考叔因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1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掘地及泉,与武姜队而相见,为母子如初,《春秋》书曰:郑伯克段于鄢,议其失教也。此言纵太叔之过,使其贯盈而后杀之,是不早为其所,失所之致也,若太叔不失其所。
死而不亡者寿。
义云:《河图》曰:人之生也,天之与算四万三千二百算,主日也,与之纪一百二十纪,主年也。此人一期之数也。《黄庭经》云:百二十年犹可还过,此守道诚为难,唯待九转八琼丹要,复精思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此明修之可以延益也。
疏:单豹、张毅者,《庄子》第十九《违生》篇文也。死者,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卿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执大象章第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
义云:候日观风者,昔聚窟洲在巨海之中,使者朝贡於汉,言於武帝曰:臣之国去此三十万里,国中常占候於天,若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者,中国将有有道之君矣。臣国之主所以仰中土而慕道风,薄金玉而厚灵物,故乃步天林而靖猛兽,搜奇韫而出神香,济弱水,渡飞沙,而朝於阙下,艰苦道途十三年矣,言远至迩安。
将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鱼不可脱于渊。
义云:《春秋》僖二十八年,晋文公使楚怒而战,乃执曹侯卑于宋,楚果伐宋。文公因而战楚,楚师败绩。文公复召周襄王于河阳,以诸侯见,且使王狩,故大合诸侯,而欲以尊事天子以为名义,自嫌强大,不敢朝周,喻天王出狩,因得尽君臣之礼,皆谲而不正之事也。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书云:天王狩于河阳,非其地也。若此尚为谲谬,况奸臣小人弄权欺主乎。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卷之二竟
#1此处原有『而谏庄公纳之』六字,此据《左传》删。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卷之三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义云:小惠未孚者,《春秋》庄十年,鲁人曹刿对鲁公之语也。是岁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惠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难测,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上礼为之。
疏:曲为之防。义云:制礼以防民曲也。
故失道而后德。
义云:《春秋》昭二十六年,晏子对齐景公曰:礼之为国,为国#1与天地并,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违,臣恭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谓之善物也。公曰:善哉,寡人而今而后闻此礼之上也。对曰:先王所禀於天地,以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也。则理世之道,礼为急矣。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义云:《春秋》曰:今之王,古之帝也。昔尧舜之前,皆称为帝,舜授於禹,禹以谦让,自云德不及帝,故去帝称王。亦云禹没禅位於益,禹之子启居于箕山。启贤,故诸侯去益而朝启。禹虽有禅益之名,而天下之人皆归於启。启以德不及五帝,乃自称王。自是之后,皆以王为号。至秦并天下,吞灭诸侯,独为一统,乃上采三皇,下兼五帝,通为皇帝之号焉。今之王爵,居五等之上,汉法非刘氏不王,非功臣不侯,自是相承,以天子之众子为王,嫡为太子。自周有天下,王之子为王子,之孙为王孙。国朝定法,以皇帝之孙侄为郡王,承嗣者为嗣王,异姓有功者封王,或锡以美号,或封郡王,然皆无列土之位矣。
天无以清。
义云:晋惠帝元康年中,人君德衰,天示灾变,天裂数丈,殷然有声,是失冲和之道也。自此西晋版荡,惠帝、哀帝皆罹其咎。
地无以宁。
义云:《史记》云:周幽王二年辛酉,西周三川皆震,岐山崩。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地震有五。又有梁山崩、沙鹿崩、石言算妖异。洎秦汉已降,不可胜纪,大则沦陷城邑,小则摧圯庐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