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经衍义本草

  《明皇杂录》:有黄门奉使交广回周顾谓曰:此人腹中有绞龙。上惊问黄门曰:卿有疾否?曰:臣驰马大庾岭,时当大热,困且渴,遂饮水,觉腹中坚痞如杯#5。周遂以消石及雄黄煮服之,立吐一物,长数寸,大如指,视之鳞甲具,投之水中,俄顷长数尺,复以苦酒沃之如故,以器覆之,明日生一龙矣。
  《唐书》:甄立言究习方书,仕唐为太常丞。有道人心腹满烦,弥二岁,立言诊曰: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付剂,少选吐一蛇,如人小指,惟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
  《宝藏论》:雄黄,若以草药伏住者,熟炼成汁,胎色不移;若将制诸药成,汁并添得者,上可服食,中可点铜成金,下可变银成金。
  《千金方》:治妇人始觉有妊,养胎,转女为男。以一两绛囊盛带之。又方:治耳聋,以雄黄、硫黄等分为末,绵裹塞耳中。又方:治症瘕积聚,去三尸,益气延年却老。以雄黄二两,细研为末,九度水飞过,却入新净竹筒中盛,以蒸饼一块塞筒口,蒸七度,用好粉脂一两为丸如绿豆大。日三服,酒下七丸、十丸。三年后道成,益力不饥,玉女来侍。
  《圣惠方》:治伤寒、狐惑毒,蚀下部皮#6外如□,痛痒不止。以雄黄半两,先用瓮子一个口稍大者,内入灰上,如装香火将雄黄烧之,候烟出当病处熏之。
  《外台秘要》:治骨蒸极热。以一两和小便一升,研如粉。乃取黄理石一枚,方圆可一尺,以炭火烧之三食顷,极热,灌雄黄汁於石上。恐大热不可近,宜着一片薄毡置石上,令患人脱衣坐石上。冷停,以衣被围绕身,勿令药气泄出,经三五度差。
  《肘后方》:金疮血内漏,以雄黄末如大豆,内疮中。又服五钱匕,血皆化为水,卒以小便服之。
  《经验方》:治马汗入肉。雄黄、白矾等分,更用乌梅三个、捶碎,巴豆一个,合研为细末。以半钱匕油,调傅患处。
  《博济方》:治遍身风二灵散#7:雄黄、细辛等分,研令细,每服分作两下,左边疼嗅入右鼻,右边疼嗅入左鼻,立效。
  《续十全方》:治缠喉风。雄黄一块,新汲水磨,急灌,吐下,差。
  《集验方》:治卒魇。雄黄捣为末细筛,以管吹入鼻孔中。
  《伤寒类要》:治小腹痛满,不得小便及疗天行病。雄黄细研,蜜丸如枣核,内溺孔中。又方:杀齿虫,以末如枣塞牙问。
  《衍义》曰:雄黄非金苗。今有金#8窟处无雄黄。金条中言,金之所生,处处皆有雄黄,岂处处皆得也。别法,治蛇咬,焚之熏蛇远去。又武都者,镌磨成物形,终不免其臭。唐˙甄立言仕太常丞,有道人病心腹懑烦,弥二岁。诊曰: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拇指,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此杀毒虫之验也。
  食盐
    味咸,温,无毒。主杀鬼蛊邪疰毒气,下部□疮,伤寒寒热,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坚肌骨。多食伤肺,喜咳。
  《图经》曰:食盐,旧不着所出州郡。陶隐居云:有东海、北海盐,及河东盐池,梁、益有盐井,交、广有南海盐,西羌有山盐,胡中有木盐,而色类不同,以河东者为胜。河东盐,今解州、安邑两池所种盐最为精好,是也。又有并州两监末盐,乃刮咸煎炼,不甚佳,其咸盖下品所着卤咸,生河东盐池者,谓此也。下品又有大灵,生邯郸及河东池泽。苏恭云:大盐即河东印盐,人之常食者,刑#9粗於末盐,乃似今解盐也。解人取盐,於池傍耕地,沃以池水,每盐#10南风急,则宿昔成盐满畦,彼人谓之种盐。东海、北海、南海盐者,今沧、密、楚、秀、温、台、明、泉、福、广、琼、化诸州官场煮海水作之,以给民食者,又谓之泽盐,医方所谓海盐是也。其煮盐之器,汉谓之牢盆,今或鼓铁为之,或编竹为之,上下周以蜃灰,广丈深尺,平底,置於灶,背#11谓之盐盘。《南越志》谓编篾为鼎,和以牡蛎是也。然复於海滨掘地为坑,上布竹木,覆以蓬茅,又积沙於其上。每潮汐冲沙,卤咸淋於坑。水中#12退即以火炬照之,卤气冲火皆灭,因取海卤注盘中煎之,顷刻而就。
  《药性论》云:盐,有小毒。能杀一切毒气,鬼疰气。主心痛中恶,或连腰膝者。盐如鸡子大,青布裹烧赤,内酒中顿服,当吐恶物。主小儿卒不尿,安盐於脐中灸之。面上五色疮,盐汤绵浸榻#13疮上,日五六度易,差。又和槐白皮切蒸,治脚气。又空心揩齿,少时吐水中洗眼,夜见小字,良。治妇人隐处疼痛者,盐青布裹熨。主鬼疰,尸疰,下部蚀疮,炒盐布裹坐熨之,兼主火灼疮。
  陶隐居云:五味之中,惟此不可阙。有东海、北海盐及河东盐池,梁、益盐井,交、广有南海盐,西羌有山盐,胡中有树盐,而色类不同,以河东者为胜。东海盐、官盐白,草粒细。北海盐黄,草粒篦#14。以作鱼鲊及咸菹,乃曰北胜。而藏茧以用盐官者,蜀中盐小谈,广州盐咸苦。不知其为疗体复有优劣否?西方、北方人,食不耐咸,而多寿少病,好颜色。东方、南方人,食绝欲咸,而少寿多病,便是损人、则伤肺之效矣。然以浸鱼肉,用#15能经久不败;以沾布帛则易致朽烂。所施处各有所宜也。
  陈藏器云:按盐本功外,除风邪,吐下恶物,杀虫,明目,去皮肤风毒,调和腑脏,消宿物,令人壮健。人卒小便不通,炒盐内脐中即下。陶公以为损人,斯言不当。且五味之中,以盐为主,四海之内,何处无之。惟西南诸夷稍少,人皆烧竹及木盐当之。
  《日华子》云:暖水脏及霍乱心痛,金疮,明目,止风泪,邪气,一切虫伤疮肿,消食,滋五味,长肉,补皮肤,通大小便。小兄疝气并内肾气,以葛袋盛於户口悬之,父母用手捻#16科尽,即疾立愈。
  禹锡云:按《蜀本》云:多食令人衣#17色肤黑,损筋力。
  《食疗》云:蠼螋尿疮,盐三升,水一斗,煮取六升,以绵浸汤,淹疮上。又治一切气及脚气,取盐三升,蒸,候热分裹,近壁脚踏之,令脚心热。又和槐白皮蒸用,亦治脚气。夜夜与之良。又以皂荚两挺#18,盐半两,同烧令通赤,细研。夜夜用揩齿。一月后有动者齿及血□齿,并差,其齿牢固。
  《圣惠方》:治小儿脐风湿。以盐一两,豉二合,相和烂捣,捏作饼子如钱大,安新瓦上炙令热,以熨脐上差。亦用黄檗末傅之。
  《外台秘要》:治胸心痰饮,伤寒热病,瘴疟须吐者。以盐末一大匙,以水或暖汤送下,须臾则吐。吐不快,明旦更服,甚良。
  《千金方》:治齿龈宣露。每旦捻盐内口中,以热水含遍齿百遍,不过五日齿即牢密。。
  《千金翼方》:治诸疮癣初生,或始痛时,以单方救不效,嚼盐涂之妙。
  《傅信#19方》:治蚯蚓咬。浓作盐汤,浸身数遍差。浙西军将张韶为此虫所咬,其形如大风,眉须皆落。每夕蚯蚓呜於体,有僧教以此方愈。
  《食医心镜》云:盐,主杀鬼蛊气,下部□疮,伤寒寒热,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坚肌骨。黄帝云:食甜瓜竟食盐成霍乱。又主大小肠不通。取盐和苦酒,傅脐中,乾即易,差。
  《产宝方》:治妊娠心腹痛,不可忍。以一斤灵,烧令赤,以三指取一撮,酒服,差。
  《衍义》曰:食盐,《素问》曰:咸走血。故东方食鱼盐之人多黑色,走血之验,故可知矣。病嗽及水者,宜全禁之。北狄用以淹尸,取其不坏也,至今如此。若中蚯蚓毒,当以盐洗沃,亦宜汤化饮汁。其烧剥金银,熔汁作药,仍须解州池盐为佳。齿缝中多出血,常以盐汤嗽#20,即已。益齿走血之验也。
  石硫黄
  味酸,温、大热,有毒。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疮,止血,杀疥虫。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生东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矾石液也。
  《图经》曰:石硫黄,生东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矾石液也。今惟出南海诸蕃。岭外州都或有,而不甚佳。以色如鹅子初出壳者为真,谓之昆仑黄。其赤色者,名石亭脂,青色者号冬结石,半白半黑名神惊石,并不堪入药。又有一种土硫黄,出广南及荣州,溪涧水中流出。其味辛,性热腥臭。主治疥疮,杀虫毒。又可煎炼成汁,以模□作器,亦如鹅子黄色。
  《药性论》云:石硫黄,君。有大毒。以黑锡煎汤解之,及食宿冷猪肉。味甘,太阳之精,鬼焰居焉,伏炼数般皆传於作者。能下气,治脚弱,腰肾久冷,除冷风顽痹。又云:生用治疥癣,及疗寒热咳逆。炼服主虚损,泄精。
  陶隐居云:东海郡属北徐州,而箕山亦有。今第一出扶南林邑。色如鹅子初出壳,名昆仑黄。次出外国,从蜀中来,色深而煌煌。俗方用之疗脚弱及痼冷,甚良。《仙经》颇用之。所化奇物并是黄白木及合丹法。此云矾石液,今南方则无矾石,恐不必尔。
  《日华子》云:石亭脂、曾青为使,畏细辛、飞廉、铁。壮阳道,治痃癖冷气,补筋骨劳损,风劳气,止嗽上气,及下部痔瘘,恶疮疥癣.杀腹藏虫,邪魅等。煎余甘子汁,以御其毒也。
  雷公云:凡使,勿用青赤及半白半青、半赤半黑者。自有黄色,内莹净似物命者,贵也。凡用四两,先以龙尾蒿自然汁一镒,东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遂子茎汁一镒#21,四件合之搅令匀,一垍埚用六一泥固济底下,将硫黄碎之入於埚中,以前件药汁旋旋添入,火煮之汁尽为度,了,再以百部末十两,柳蚛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细锉之,以东流水并药等同煮硫黄末一伏时,日满去诸药,取出用熟甘草汤洗了,入钵中研二万匝方用。
  禹锡云:谨按吴氏云:硫黄,一名石留黄。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苦,无毒。或生易阳,或河西,或五色。黄是潘水石掖也,烧令有紫焰者。八月、九月采。治妇人血结。
  《海药》云:谨按《广州记》云:生昆仑日脚下,颗块莹净,无夹石者良。主风冷虚惫,肾冷,止#22气,腿膝虚羸,长肌肤,益气力,遗精,痔漏,老人风秘等。并宜烧炼服。仙方谓之黄硇砂,能坏五金,亦能造作金色,人能制伏归本色,服而能除万病。如有发动,宜以猪肉、鸭羹、余甘子汤并解之。蜀中雅州亦#23出,光腻甚好,功力不及舶上来者。
  《丹房镜源》云:石硫黄,可乾汞,诀曰:此硫黄见五金而黑,得水银而赤。又曰黄牙。
  孙尚药云:治气虚伤冷,暴作水泻,日夜三二十行,腹痛不止,夏月路行备急。朝真丹:硫黄二两,牛角研令极细,枯白矾半两,同细研匀水浸,蒸饼去水脉了,和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米饮、盐汤下。
  《经验方》:大治元脏,气发久冷,腹痛虚泻,应急大效。玉粉丹:生硫黄五两,青盐一两,已上衮细研,以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热酒空心服,以食压之。
  《梅师方》:治阴生湿庖疮。取石硫黄研如粉,傅疮上,日三度。
  《圣惠方》:治诸疮弩肉如蛇一出数寸。用硫黄一两细研,於肉上薄涂之,即便消。
  《外台秘要》:《千金》疗小儿聤耳。硫黄末#24以粉耳中,日一夜一,差止。
  《太清服炼灵砂法》:石硫黄本出波斯国,南明之境,禀纯阳火石之精气而结成,质性通流,含其猛毒。药品之中,号为将军。功能破邪归正,返滞还清,挺立阳精,消阴化魄。
  《衍义》曰:石硫黄,今人用治下元虚冷,元气将绝,久患寒泄,脾胃虚弱,垂命欲尽,服之无不效。中病当便已,不可尽剂。世人盖知用而为福,不知用久为祸。此物损益兼行,若俱弃而不用,当仓卒之问,又可阙乎?或更以法制,拒火而又常服者,是亦弗思也。在《本经》则不言如此服食,但专治妇人。不知者,往往更以酒服,其可得乎?或脏中久冷,服之先利。如病势危急,可加丸数服,少则不效,仍加附子、乾姜、桂。
  雌黄
  味辛、甘,平、大寒,有毒。主恶疮,头秃,痂疥,杀毒虫、虱,身痒,邪气,诸毒,蚀鼻中息肉,下部□疮,身面白驳,散皮肤死肌,及恍惚邪气,杀蜂蛇毒。炼之,久服轻身、增年、不老,令人脑满。生武都山谷,与雄黄同山生。其阴山有金,金精熏则生雌黄,采无时。
  《图经》曰:雌黄,生武都山谷,与雄黄同山,其阴山有金,金精熏则生雌黄。今出阶州,以其色如金,又似云母甲错可析者为佳。其夹石及熏如铁色者不可用。或云一块重四两者,析之可得千重,此尤奇好也。采无时。
  陶隐居云:今雌黄出武都仇池者,谓武都仇池黄,色小赤。扶南林邑者,谓昆仑黄,色如金而似云母甲错,画家所重。依此言,既有雌雄之名,又同山之阴阳,於合药便当以武都为胜,用之既稀,又贱於昆仑者。《仙经》无单服法,惟以合丹砂、雄黄共飞炼为丹尔。
  雷公云:雌黄,凡使,勿误用夹石黄、熏黄、珀熟等。雌黄一块,重四两。按《乾宁记》云:指开析得千重,软如烂金者上。凡修事,勿令一妇人、鸡、犬、新犯淫人、有患人、不男人、非形人、曾是刑狱地臭秽,已上并忌。若犯触者,雌黄黑如铁,不堪用也,及损人寿。
  《宝藏论》:雌黄伏住火,胎色不移,鞴熔成汁者,点银成金,点铜成银。
  《丹房镜源》云:黄,背阴者雌也,纯柔者亦可乾汞,舶上撰#25血者上,湖南者次。青者本性,叶子上者可转硫黄,伏粉霜,记之,不可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