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经衍义本草

  《衍义》曰:何首乌,兼黑髭鬓,与萝卜相恶,令#7人髭鬓早白,肠风热多。
  商陆
  味辛、酸,平,有毒。主水胀疝#8瘕,痹,熨除痈肿,杀鬼精物,疗胸中邪气,水肿,痿痹,腹满洪直,疏五脏,散水气。如人形者有神。一名□根,一名夜呼。生咸阳川谷。
  陶隐居云:近道处处有。方家不甚乾用,疗水肿,切生根,杂生鲤鱼煮作汤。道家乃散用及煎酿,皆能去尸蛊,见鬼神。其实亦入神药。花名□花,尤良。
  《唐本》注云:此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用,赤者见鬼神,甚有毒,但贴肿外用#9。若服之伤人,乃至痢血不已而死也。
  今注:商陆,一名白昌,一名当陆。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叶大如牛舌而厚脆,有赤花者根赤,白花者根白。今所在有#10之。二月、八月采根,日乾。
  《尔雅》云:遂薚,马尾。《广雅》曰:马尾,商陆。《本草》云:别名薚。今关西亦呼为薚,江东呼为当陆。《释文》云:如人形者有神。
  《药性论》云:当陆,使,忌犬肉,味甘,有大毒。能泻十种水病,喉痹不通,薄切醋熬,喉肿处外傅之差。
  《日华子》云:白章陆,味苦,冷,得大蒜良。通大小肠,泻蛊毒,堕胎,协肿毒,傅恶疮。赤者有毒。
  《图经》曰:商陆俗名章柳根,生咸阳山谷,今处处有之,多生於人家园圃中。春生苗,高三四尺,叶青如牛舌而长。茎青赤,至柔脆。夏秋开红紫花,作朵。根如芦菔而长,八月、九月内采根,暴乾。其用归表。古方术家多用之,亦可单服。五月五日采根,竹盛,挂屋东北角阴乾百日,捣筛,井华水调服,云神仙所秘法。喉中卒被毒气攻痛者。切根炙令热,隔布熨之,冷辄易,立愈。其花,主人心昏塞,多忘喜误。取花阴乾百日,捣末。日暮水服方寸匕,卧思念所欲事,即於眼中自觉。《尔雅》谓之遂薚,《广雅》谓之马尾,《易》谓之苋陆,皆谓此商陆也。然有赤、白二种,花赤者根赤,花白者根白。赤者不入药,服食用白者。又一种名赤菖,苗、叶绝相类,不可用,服之伤筋消肾,须细辨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赤葛#12。缘相似,其赤葛#13花、茎有消筋肾之毒,故勿饵。章陆花白,年多后仙人采之用作脯,可下酒也。每修事,先以铜刀刮去上皮了,薄切,以东流水浸两宿,然后漉出,架甑蒸,以豆叶一重了,与章陆一重,如斯蒸从午至亥,出,仍去豆叶暴乾了,细锉用。若无豆叶,只用豆代之。
  《外台秘要》:治水气。商陆根白者去皮,切如小豆许,一大盏,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已上。烂即取粟米一大盏煮成粥。仍空心服,若一日两度服即恐利多,每日服一顿即微利,不得杂食。又方:治瘰疬、喉痹卒攻痛。捣生章陆根,捻作饼子,置瘰疬上,以艾灶於药上灸三四壮。
  《千金髓》:治水气浮肿。白菖六两,取汁半合,和酒半升,看大小相度与服,当利下水差。又方:卒暴症,肿中有物如石,痛刺啼呼,若不治,百日死。多取商陆根捣汁,或蒸之,以布藉腹上,安药勿覆,冷复易,昼夜勿息。
  《经验方》:治水疾。樟柳去粗皮,薄切暴乾为末,用黄颡鱼三头,大蒜三瓣,绿豆一合,以水一大碗伺煮,豆烂为度,先将豆任意吃了,却以汁调药末一钱匕,其水化为气消。
  《梅师方》:治水肿不能服药。商陆一升,羊肉六两,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和肉、葱、豉作臛,如常法食之,商陆白者妙。
  《孙真人食忌》:主一切热毒肿。章陆根和盐少许傅之,日再易。又方:主疮中毒。切章陆根汁,热布裹熨之,冷即易。
  《斗门方》:治脚软。用樟柳根细切如小豆大,煮令熟,更入绿豆同烂煮为饭。每日如此修事服饵,以差为度。其功最效。
  张文仲: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生章陆根捣搽之,燥即易,取软为度。
  威灵仙
  味苦,温,无毒。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闷#13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症瘕,痃癖气块,膀胱宿脓#14恶水,腰膝冷咚,及疗折伤。一名能消。久服之无瘟疫疟。出商州上洛山及华山并平泽,不闻水声者良。生先於众草,茎方,数叶相对。花浅紫,根生稠密,岁久益繁,冬月丙丁戊己日采,忌茗。今附。
  禹锡等按:《蜀本》云:九月末至十二月采,阴乾。余月并不堪采。
  《图经》曰:威灵仙,出商州上洛山及华山并平泽,今陕西、河东、河北、京东、江湖州郡或有之。初生比众草最先,茎梗如钗股,四棱。叶似柳叶,作层,每层六七叶,如车轮,有六层至七层者。七月内生花,浅紫或碧白色。作穗似莆台子,亦有似菊花头者。实青,根稠密多须似谷,每年亦朽败,九月采根,阴乾。仍以丙丁戊己日采,以不闻水声者佳。唐正元中,嵩阳子周君巢作《威灵仙传》云:先时,商州有人重病,足不履地者数十年,良医殚技莫能疗,所亲置之道傍,以求救者,遇一新罗僧见之,告曰:此疾一药可活,但不知此土有否?因为之入山求索,果得,乃威灵仙也。使服之,数日能步履。其后山人邓思齐知之,遂传其事。崔元亮《海上方》着其法云:采得,阴乾月余,捣筛。温清酒和二钱匕,空腹服之。如人本性#15杀药,可加及六钱匕。利过两行则#16减之,病除方停服。其性甚善,不触诸药,但恶#17茶及面汤,以甘草、栀子代饮可也。
  《唐本》云: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痛,积年不差者,服之无不立效。治#18商州洛阳县,九月末至十二月采,阴乾。余月并不堪采。每年傍引,年深转茂,根苗渐多,经数年亦朽败。
  《千金方》:治腰脚痛。威灵仙为末,空心温酒调下钱匕,逐日以微利为度。
  《经验方》:治大肠久冷。威灵仙蜜丸桐子大,於一更内,生姜汤下十丸至二十丸。又方:治腰脚。威灵仙二斤洗乾,好酒浸七日,为末,面糊丸桐子大,以浸药酒下二十丸。
  《集验方》:治肾脏风壅积,腰膝沉重。威灵仙末,蜜和丸桐子大。初服温酒下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浓桃胶,即是风毒积滞也。如未动,夜再服一百丸。取下后,吃粥药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孙兆放杖丸同。
  崔氏《海上集》: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此药朝服暮效,疏宣五脏冷脓宿水变病,微利不泻人。服此四肢轻健,手足温暖,并得清凉。时商州有人患重足不履地,经十年不差。忽遇新罗僧见云:此疾有药可理,遂入山求之,遣服数日,平复,后留此药名而去。此药治丈夫、妇人中风不语,手足不随,口眼喎邪,筋骨节风,胎风头风,暗风心风,风狂人,伤寒头痛,鼻清涕,服经二度,伤寒即止,头旋目眩,白瘕风,极治大风,皮肤风痒,大毒热毒风疮,深治劳疾,连腰骨节风,绕腕风,言语涩滞,痰积,宣通五脏,腹内宿滞,心头痰水,膀胱宿脓,口中涎水,好#19吃茶滓,手足顽痹,冷热气壅,腰膝疼痛,久立不得,浮气瘴气,憎寒壮热,头痛尤甚,攻耳成脓而聋。又冲眼赤,大小肠秘,服此立通。饮食即住,黄疸,黑疸,面无颜色,瘰疬遍项,产后闭涩,背腰痛,曾经损坠,心痛,注气膈气,冷气攻冲,肾脏风壅,腹肚胀满,头面浮肿,注毒脾、肺气,痰热咳嗽气急,坐卧不安,疥癣等疮,妇人月水不来,动经多日,血气冲心,阴汗盗汗,鸦臭秽甚,气息不堪,勤服威灵仙,更用热汤,尽日频洗,朝以苦唾调药涂身上内外,每日一次,涂之当得平愈。孩儿无辜,令母含药灌之,痔疾闭涩,气痢绞结,并皆治之。威灵仙一味洗焙为末,好酒和令微湿,入竹筒内,牢塞口,九蒸九暴。如乾,添酒重晒之,以白饭#20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汤酒下。
  《衍义》曰:威灵仙,治肠风。根性快,多服疏人五脏真气。
  牵牛子
  味苦,寒,有毒。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陶隐居云:作藤生,花状如藊豆,黄色。子作小房,实黑色,形如球子核。比来服之,以疗脚备气急,得小便利,无不差。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易药,故以名之。又有一种草,叶上有三白点,俗因以名三白草。其根以疗脚下气,亦甚有验。
  《唐本》注云:此花似旋葍花,作碧色,又不黄,不似藊豆。其三白草,有三黑点,非白也,古人秘之,隐黑为白尔。陶不见,但闻而传之,谓实白点。今注:此药蔓生,花如鼓子花而稍大,作碧色,子有黄壳作小房,实黑,稍类荞麦。比来服之,以疗脚肿满,气急,利水道,无不差者。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苗蔓生,花碧色,子若荞麦,三棱黑色,九月已后收子。所在有之。
  《药性论》云:牵牛子,使,味甘,有小毒。能治痃癖气块,利大小便,除水气虚肿,落胎。
  《日华子》云:味苦、□,得青木香、乾姜良。取腰痛,下冷脓,泻蛊毒药,并一切气壅滞。
  《图经》曰:牵牛子,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二月种子,三月生苗,作藤蔓绕篱墙,高者或三二丈。其叶青,有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红带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结实,外有白皮,裹作球,每球内有子四五枚,如荞麦大,有三棱,有黑白二种,九月后收之。又名金铃。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盆甑草即牵牛子也。秋节后断之,状如盆甑,其中子似龟,蔓如山芋,即此。
  雷公云:草金铃,牵牛子是也。凡使,其药秋末即有实,冬收之。凡使晒乾#21,却以水中淘,浮者去之,取沉者骊乾,拌酒蒸,从巳至未,晒乾,临用舂去黑皮用。
  《食疗》云:多食稍冷,和山茱萸服之,去水病。
  《圣惠方》:治水气遍身浮肿,气促,坐卧不得。用牵牛子二两,微炒,捣细末,乌#22牛尿浸一宿,平旦入葱白一握,煎十余沸去滓。空心分为二服,水从小便中下。
  《肘后方》:治风毒脚气,若胫已满,捻之没指者。取牵牛子捣,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生姜汤下,取令小便利亦可止。
  《斗门方》:治风气所攻,脏腑积滞。用牵牛子以童子小便浸一宿后,长流水上洗半日,却用生绢袋盛,挂於当风处令好乾。每日盐汤下三十粒。极能搜风,亦善消虚肿。久服令人体清爽。
  《王氏博济》:治三焦气不顺,胸膈壅塞,头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利膈丸:牵牛子四两,半生半熟,不蛀皂荚涂酥炙二两,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23十丸,荆芥汤下。又方:治产前滑胎。牵牛子一两,赤土少许,研令极细。每觉转痛频,煎白榆皮汤调下一钱匕。又方:治男子、妇人五般积气成聚。黑牵牛一斤,生捣末八两,余滓於新瓦上炒香熟,放冷再捣取四两熟末十二两拌匀,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患积气至重者三五十丸,煎陈橘皮、生姜汤下,临卧空心服之。如二更至三更已来药行时效应未动,再与三十丸投之,转下积聚之物。常服十丸至十五丸,行气甚妙。小儿十五已下至七岁已上,服五丸至七丸,年及五十已上不请服。
  《简要济众》:治大便涩不通。牵牛子半生半熟,捣为散。每服二钱,煎姜汤调下。如未通再服,及以热茶调下,量虚实,无时候,加减服之。
  《衍义》曰:牵牛子,诸家之说纷纷不一,陶隐居尤甚。言花状如藊豆,殊不相当。花朵如鼓子花,但碧色,日出开,日西合。今注又谓其中子类荞麦,亦非也。盖直如木猴梨子,但黑色,可微炒,捣取其中粉一两,别以麸,炒去皮尖者。桃人末半两,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温水服三二十丸,治大肠风秘,壅热结涩。不可久服,亦行脾肾气故也。
  蓖麻子
  味甘、辛,平,有小毒。主水症。水研二十枚服之,吐恶沫,加至三十枚。三日一服,差则止。又主风虚寒热,身体疮痒,浮肿,尸疰恶气,笮取油涂之。叶:主脚气,风肿不仁,捣蒸傅之。
  《唐本》注云:此人间所种者,叶似大麻叶而甚大,其子如蜱音卑,又名萆麻。今胡中来者,茎赤,树高丈余,子大如皂荚核,用之益良。油涂叶炙热熨囱音信上,止衄尤验也。唐本先附。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树生,叶似大麻大数倍,子壳有刺,实大於巴豆,青黄色斑,夏用茎、叶,秋收子,冬采根,日乾。胡中来者,茎、子更倍大。所在有之。又云:叶似葎草而厚大。茎赤,有节如甘蔗。
  《日华子》云:治水胀腹满。细研水服,壮人可五粒。催生,传产人手足心,产后速拭去。疮痍疥癞亦可研傅。
  《图经》曰:蓖麻子,旧不着所出州郡,今在处有之。夏生苗,叶似葎草而厚大。茎赤有节如甘蔗,高丈许。秋生细花,随便结实,壳上有刺,实类巴豆,青黄斑褐,形如牛蜱,故名。夏采茎、叶,秋采实,冬采根,日乾。胡中来者,茎子更大。崔元亮《海上方》:治难产及胞衣不下,取蓖麻子七枚,研如膏,涂脚心,子及衣才下,便速洗去。不尔肠出,即用此膏涂顶,肠当自入。
  雷公云:凡使,勿用黑天赤利子,缘在地蒌上生,是颗两头尖有毒。药中不用。其蓖麻子,形似巴豆,节节有黄黑斑点。凡使先须和皮用盐汤煮半日,去皮取子,研过用。
  《外台秘要》:治半身不遂,失音不语。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铜钵盛油,着酒中一日,煮之令酒、油熟,服之。又方:治水气。取蓖麻子去皮研,令熟水解得三合。清旦一顿服之尽,日中当下青黄水。
  《千金方》:治岭南脚气,从足至膝,胫肿满,连骨疼者。蓖麻子叶切蒸薄裹,二三易即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