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众术类
-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
狐刚子日:吾昔慕长生之道,数十年中,饥苦寒冻,莫问远近,曾无一得,心恒不变,学志转深。太极感吾之心,遂以此诀就未央谷授吾,得之依按合作,无不成者,吾道从此起。吾常秘之玉函,藏之名山。若俗中有人得吾此诀,不问贤愚,但精专按而合作,无不成,必得道也。
葛洪曰:余虽生於末代,颇慕古风,考集仙经八十余岁,虽闻此诀,目未曾睹,求亦不已,余师郑君也,始授余此诀。余自得之,精思清斋,斋满百日,依按合作,无不成者。吾始转清气息,服饵之五神泉,即得住命法后,敢凭验者,方道术自在。若后有人同余得此诀者,必须心知口默,不得辄授人,及告不是心腹之人,即反受其殃,众神不护,作者不成。余今所以誓告后生,必无妄传。此是领带之中,历代神要秘密之道,贵在质,不能广说,使俗人知也。其传授法在粉诀中,此是玄珠诀文也。
狐刚子曰:五金神粉,非独服饵长生。用以摩身,俗疾不能干,众灾莫由害也。此法本出玉皇秘藏隐文,非俗所有。自非禀其仙线者,终不能见。吾本故诀隐文,以开后圣。若得此诀者,必须依传授法受之,不得轻吾告,授非其人也。非所受作不成,亦万劫学仙道,絮不得成也。粉图云:授法不得轻告。传法日取王相日,结斋立坛,师与弟子并在坛前,日夜恒烧宝香,奏帝析请,所愿长生弃录名目,称某少好长生上道,万劫以来,常蒙道福。今得奉思一圣允,蒙师慈念,许受诀文。某今不敢许纳,一一· 奏请皇君师,言弟子某求道,日夜无怠,某今欲授某诀文,不敢自许,一一奏请皇君,如此谨心,满七日夜,然香登坛,饮血为盟,分金环投於束流水中,请师传授诸神金丹,及口诀图线,皆同此法传授。若不依传法,诸受师与弟子,所造不成。是粉图中诀文也。
狐丘先生授葛仙公日:命属仙星,名录继我。今故授汝万金诀等,及修仙法,汝依而用之。汝若传之,自非庾志山岩,不规俗利者,敌血分环,立坛为誓,终不得妄传。传非其人,名削福薄,殃及累代,慎之勿妄传也。此是万金诀也。
臣按:五金三汞,九铅八石,皆有毒。若不得古人旧诀,假有新知方者,口传三数十句,终无成理。故狐子云:五金尽火毒,若不调炼其毒作粉,假令变化,得成神丹大药,其毒未尽去者,久事服饵,少违诚禁,即返杀人。是故具诀图录炼煞,并作粉法,以示将来。
狐子万金诀,
五金粉图诀,
伏玄珠诀,
张天师口诀。
臣按:上件四诀,皆是先贤宝重,流俗有真能见之,假令或逢一卷,亦终不知其初终之意。其文错乱,问厕诸法,假令俗人悉得,莫知用处,所以万劫诚传授之。
受口诀仪法:先敷仪,置坐讫,以白绢四尺五寸为籍,清酒一斗,鹿脯若牛羊脯七胸,胸方三寸,酒杯七枚,置盘案上,脯各置杯后,以信物置酒杯左
边。烧香长跪曰:
谨请太清玉陛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太玄仙都九老仙君,太一司录司命神君。下降某郡某里人某甲,就坐尚飨。尚飨一作尝香某虽凡愚,宿有道绿,遇蒙先师受大诀,,秘之在心,未曾发泄。虽知天禁至重,又不可使神道永秘。今有某甲,虽处世俗,心慕道门,不贵金玉,不尚荣华,仰希玄路,志登紫云。故臧削自身,以备信物。诣臣某请受大诀,某不敢自专,辄敢启白,唯愿照知11 石照明为之讫,乃再拜,上香酒三。上香酒讫,乃曰:劳屈玄尊,来临下土,枉蒙降顾,心喜意悦,当听某所陈,慈恩相欲,君以醉饱。持其酒食,请收余福,见物永书。讫,乃再还,取酒脯,共所受人饮食之,勿与他人食。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之三竟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之四
明防辟恶邪魅守神保身
臣按:凡学长生,须事神丹。若不得金丹大药,而但能饵草木之药者,可以赊死,不得仙也。或但服药,而不得房中之要,则终无久生之理矣。或晓带神符行禁,加思神守真一,则止可内疾不起,风湿不犯。若卒有恶鬼强邪,山精水毒害之,则便死也。或不得入山,令山神为之作祸,则妖魅试人,猛兽伤之,蛇蝗螫之矣。
臣按:房中阴阳之道,高可以愈小疾,次可以免虚损。必不能移灾解罪,去祸召福,安身全神,长生久视者也。人问谓黄帝以千二百女升仙,便以黄帝单以此事长生也。而不知黄帝於荆山之下,鼎湖之上,飞九鼎神丹成,乃乘龙登天也。黄帝自可有千二百女耳,而非得仙之所由也。凡养性之保命者,虽服千味之药,三牲之膳,而不知房中之要者,亦无所益。若纵情肆欲,不知能节宣,则伐命本也。是玄素喻之水火,水火杀人,又能生人,在於用也。明自古合作神丹,必依名山。
臣按:昔者黄帝受丹经於王屋,访至道於崆峒,然后於刑山之下,鼎湖之上,飞化九转。道成仙去。又昔之左元放,於天柱山中,精思而感神人,授之以金丹仙经。会汉末大乱,不遑合作,而避地江束,志造名山,以修此道。乃以《 九鼎神丹经》 等,授弟子葛仙公。又以其法,授弟子郑君。郑君家贫,无以买药。而葛洪者,郑君之弟子,亲事勤苦矣。郑君乃於马迩山中立坛,盟授洪丹经,并具诸口诀,诀不书也。洪得此道二十余年,资无担石,无以为之始。郑君谓洪日:吾承先师左君之诫曰:诸小山中,不可居作金及神丹也。且小山之中,无有正神,皆是木之精,千岁老物,血食之鬼,此辈皆是邪气,不念为人修道作福,但欲於祸人也。夫斋洁之士,虽以术数辟身,而鬼魅或能坏人药也。今合医家佳药好膏,皆尚不欲令鹦犬,及妇人小儿等见之。如药被见者,用便不验。又染彩物者,遇恶目见之,皆失其色也。配神仙长生之大药乎。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无人之地,终不止於小小凡山中,正为此也。又按仙经,可以精思,合於仙药山者,有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高山,少室,太白,终南等山。此中皆有正神,其中有地仙,又生芝草,可以辟大难大水,不但堪合药也。若有道者登之,则此山神必助之为福也,至药必成。
臣按:天地之情状,阴阳之吉凶,实难详也,不可谓之必无。是以黄帝、太史,皆所信伏也。又经传有政历,明时刚柔之日,吉日惟成,有自来矣。所以王者立太史官,封置拜立,有事宗庙,郊祀天地,皆择良辰。而有贤才庸夫,自许脱俗,举动所居,耻简善日,不亦偏见者也。凡登山不择时日,校有其验,不可轻入也。夫山大小,皆有神灵,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无防避之道,必有思害也。或被疾病,或遭惊怖,或患伤刺,或闻异声,或逢变异,或见光景,或大木不风而摧折,或岩石无辜而自堕,或令人迷乱狂走坠落坑谷,或猛兽毒蛇犯伤人,故不可轻入也。凡入山,当择四时王相,支干相生之日,吉也。又依遁甲良时,佳也。又当择其月中吉日佳时也。若至急不得徐待吉日,要须此月者,但少选日时,束岳岁月忌,不可以甲乙、寅卯之岁,正月、二月入也。南岳岁月忌,不可以丙丁、己午之岁,四月、五月入也。中岳岁月忌,不可以戊巳、辰戌、丑未之岁,四季之月入也。西岳岁月忌,不可以庚辛、申酉之岁,七月、八月入也。北岳岁月忌,不可以壬癸、亥子之岁,十月、十一月入也。右不必五岳忌此岁月。但所之此山,属其岳之者,方面皆悉禁此岁月也。《 灵宝经》 云:入山当以保日,及义日、专日,大吉。若以制日、伐日,必死也。保日者,谓支干上生下之日,若甲午、乙巳是。甲者木,午者火,乙者木,巳者火,火生於木故遣法文,兼符数道,最验。故以符法后卷次之。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之四竟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之五
明朱成神丹必藉资道之绿
臣闻欲求长生久视,与天地相毕,若未得其至要之大者,则小者不可不知,盖道之共成长生也。大而喻之,犹人主之治国焉,文武相代,无一不可也。小而喻之,亦如为车焉,辕轴辋辖,莫可亏一也。所谓道者,内修形神,使延年疾愈,外攘邪恶,使祸害不干。比之琴瑟,不可以一弦求音也。方之甲冑,不可以一扎待锋也。养生者欲令多闻而贵要,博见而择善,编修一事,不足必赖也。又患好事之徒,各从所长。言玄素之术者,必曰唯房中可以度世也。明吐纳之道者,必日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必曰导引可以难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必曰其药可以无穷矣。学道之不成者,皆由偏恃之。若此大丹一就,则一切无复用也。未就之问,则无不须也。譬如田家作事家业者,事不俟用多物者,谓有金银珠玉在于怀抱之中,自量足以供累代之费,故自安之。苟至无此,何可不广播百谷,多储菜蔬。是以断谷辟兵,厌克鬼魅,集御百毒,救病疗疾,入山则使猛兽不犯,涉水则令蛟龙不害,蛇不能螫,疫不能加,此皆小事,而摄生者不可不知,倪过此者乎。神丹者,长生之大事,可缓之哉。昔黄帝涉王屋而授丹经,登崆峒而问广成子,求道养生,则闻玄素之说。窍穷神怪,则记以白泽之词。故穷尽道真,毕该秘奥,飞伏九转於荆山之下,变化流珠於鼎湖之上,服神丹之力,久视之功,遂勒升龙高跻,与天地乎罔极。道成之后,始无所为。未成之前,无不为者。自古莫不由多识博达,至勤而成者也。
明道家三皇文五岳真形图
臣闻按上入山合丹,求道洁静,《 三皇文》 及五岳真形图,所召山神,及按鬼录,召里社及山卿泽尉问之,则知木石之怪,山川之精,不敢来试人也。亦如释法中有《 般若经》 所置之处,当知此则为是塔,凡诸邪物自然远匿。道士有此文,专主摄效,故云道书之至重者,不辄授也。受之者四十年乃一传之。传者敌血为盟,委质为誓。名山五岳皆有此书,但藏于石室幽隐之地。应得道者,入山精诚,则山精自开出令见之。若有此书,当置之处。凡有所为,必先知如奉君父焉。其经日:家有《 三皇文》 ,辟一切邪恶鬼,毒疫瘟气,横殃飞祸,若有困病垂死而令信道者,至心以此书责之,即活也。夫道士欲求仙,责此书入山,辟虎山精,五毒百邪皆不敢近人。可以涉江海,却蛟龙风波。其法可以变化起功,不问宜便,元咎殃也。有此文而求验者,当洁斋百日,乃可依法召诸神司命,太岁、日游、五岳、四渍、社稷之神,皆见形如人。可得问吉凶安危,及病者祸出尔之所由也。道士之中,如有得之者,若不能仁义慈心而不清正者,虽得之必速祸其身,不可轻也。故昔黄帝束到青丘,过风山见紫符先生,受《 三皇内文》 ,以劲召万神,即此书也。
明符致神验
臣按:入山合丹,欲辟山川庙社百神鬼之法,最以符为切要。神丹大药,亦资符力而辟卫也。符法者,于老子皆天文也,老子于神人授之者也。令人用之而少验者,由出于不历文传写多误,又信心不笃,徒施用之。且俗经文同字,识春秋之错,杜预非之,以五门。《 史记》 之谬,则子夏正之为巳亥。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七。学士但以音相涉,长短之问,辄致舛也。况符上点画非字,错不可识,误不可觉,故莫知其定与不定也。然凡求长生,制之在药,不由符力,而能致之仙也。然不可废者,藉其却鬼辟邪,以丹之渐。
入名山责召高山君符
此符斋十日,召高山君使,除虎狼之害。其符以丹书缯上一尺二寸,长亦如之。若书时不得中息而语也。书毕,烧香,夜於静室之中,随月建立,着新衣服而召之,其字向下。凡用符,以大字着左右心前,恒正思慕其象之宜,旁在六甲直符,并玉女名字,责所召之书,仰视面想,思八方之外,存神长五尺,衣服如《 六甲经》 。
此登山符,仙人陈安世入山,甲寅日书白素上,夜向北斗,祭以酒脯,自说姓名,以着衣领中,辟邪精百鬼,老物虎狼毒虫,带之,置案上,面向北斗。
此符一本书点画如此,用法如前同。只点画大同小异,与前不别,其功效一种,故两存之。
此符以丹书绢书,各异之,带着肘后,男左女右,亦可以书白素带之,可以着所住处,四方各四枚。若移徙,当先令人拔取。此符大神,勿妄传之。
此符亦是登山,功效不异。是老君黄庭三十九真秘符,辟百鬼,合仙药。和合之处住,必须名山极探之处,无人畜行迹,仍有束流水,大石岩室之中。若无岩石室,可於探林之中无人迩处作室,怛须近水。非其处,勿措意合作神药。大山无束流水,西流亦得。
此符居山住处安,以丹书相板上,大文书令弥满其板上,着门上四方四隅,及所行道之处安之,并五十步,辟诸精也。
此符是去虎狼之符,与前同移徙板,将辟山精,道侧用。
臣按:为道者多在山林之问,乃是虎狼毒蛇、精怪魍魉之窟穴也。不深防辟,损害药也。昔者圆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将登山而求好药,是蛇为毒。广成子教黄帝佩雄黄,而众蛇皆去。故入山之士欲合大药,不知入山之法,多虞患害。谚曰:太华之下,白骨狼籍者,以其偏知一事,不能博备。虽欲求生,而反速趋死也。而道士徒知大方,不晓入山辟禁之法,亦非小事也。蛇虽种类至多,唯蝗蛇及
青蛞二蛇中人,最为至急,一日不救则杀人。救者以刀割去其所伤处疮肉,投之於地,状如火炭,须臾焦尽,人得活也。然此二蛇至秋是毒盛之月,不得物啮,乃以其牙吸咬其大竹木,即皆焦枯,此是自欲泄毒,故所以上入山,惧蛇可畏,必预止家中,先学禁法。思存日月及朱乌、玄武,青龙、白虎,以卫其身。乃到山草中,左取三气而闭之。以次山草,而意思令屯气赤色,如云雾弥满数十里中。若同伴从人,无限三五人,皆令罗列,皆令以气吹之,则虽践蛇,蛇不能动。又亦略不逢见。又令带雄黄五两,已上入山,亦不畏蛇。若中人,以雄黄末涂之即愈。又带乾雄黄、附子於肘后,或烧牛羊鹿角以专,或以野堵耳中垢,及麝香丸之於足爪中着,皆有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