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真部
- 玉诀类
-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
注曰:华池,丹也。饮罢功圆,脱胎神化,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御气乘云,游乎八极,饱观尘世,一任海变桑田,桑田变海,高谷为岸,深谷为陵也。
金公本是束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
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姥女结亲情。
注曰:此义已解在律诗中牵将白虎归家养注内。盖金丹大药都有作用,法象有阳中之阴,复有阳而又阴者。有阴中之阳,复有阴而又阳者。又有内药阴阳水火,外药阴阳水火。内三性,外三性。内四象五行,外四象五行。又有内外阴阳互用。法象反反复复,不可名状,吾侪亲承玄旨,默识心通可也。如未遇真师,莫能洞晓仙翁作此诗以深明之,惟举一阳当自得之。
疏曰:阴阳反反复复,予详分,予金丹法象之上类中矣。
赤龙黑虎合西东,四象交加戊己中。
复始自兹能运用,金丹谁道不成功。
注曰:东是青龙木,木生火,故龙之弦气属火。火居南而赤,故曰赤龙。西是白虎金,金生水,故虎之弦气属水,居北而黑,故号黑虎也。赤龙又曰姹女,黑虎又名金公。二物亦犹砂中汞、铅中银也。赤龙、黑虎合两弦之气,交南北东西,即是东西南北合也。四物交加於戊己真土之中,结成真土一粒如黍,吞归五内,熏蒸达四肢,入昆仑山,入水俱来朝会,然后进阳火於复卦,退阴符於姤爻,自然运用抽添,莫不头头中度合丹,至道指日可成。
疏曰:龙弦气为火,虎弦气为水。又云金鼎有火为白虎,玉池有水为青龙。此是阴阳无定位,水火无定质,互用反复,妙理无穷。
天地盈虚自有时,审能消息始知机。
由来庚甲申明令,杀尽三尸道可期。
注曰:天地盈虚自有时者,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冬至之曰,地中有一阳气上升,一曰升四百六十里二百四十步。至后五曰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二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即春分也。计九十曰,阳气共升至天四万二千里,至到天地之中。此时阴中阳半,为泰卦 。其气变寒,寒为温,万物发生之时,故为春也。自此以后,阳气升入阳位亦如前,渐渐升至夏至之日,并前计一百八十日,共升八万四千里乃到天也。此时阳中又有阳,为纯阳乾卦 。其气变温为热曰夏,万物茂盛之时,故曰盈也。夫热极则阴生,故夏至之曰,一阴自天而降,亦一曰降四百六十里二百四十步。亦五曰一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即秋分曰也。计九十曰,阴气共降四万二千里,正到大地之中,此时阳中阴半,为否卦 。其气变热为冻,万物结实之时,故为秋也。自此以后,阴气降入阴位亦如前。渐渐降至冬至之曰,共前计一百八十曰,共降八万四千里乃到地也。此时阴中又有阴,为纯阴坤卦 。其气变冻为寒,寒曰冬,万物收藏之时,故曰虚也。圣人消息天地盈虚,因月而见。月从日生,初三日震庚生形,初八日兑丁成形。十五日乾甲盈满,天地盈之时也。十六日巽辛受统,二十三日良丙守弦。三十日坤乙消灭,天地虚之时也。圣人能消息天地之机,故笙一年气候在一月之中,以初一日一阳之生为冬至,分二日半六十时为三十日,当一月气候。至上弦日,阴中阳半,即春分之日也。至十五日,得四月节气为纯阳,故月满,阳气盈轮,故曰盈也。至十六日阴生,为夏至。至下弦日,阳中阴半,象秋分之日也。至三十日,得十月节气为纯阴,阴气满轮,故曰虚也。终而复始,循环不已。圣人运动阳火阴符,一依准天地盈虚升降,循环六十四卦,由庚及甲圆缺之理。亦犹人君申明号令,戮尽阴魔,成道可期也。
疏曰:有天地之盈虚,有日月之盈虚。有圣人法象,依准天地日月之盈虚。庚甲者,进火之度,所以法度於月也。生震庚,月盈之始,阴符自此退,阳火自此进。月盈於乾甲,月虚之始,阳火自此退,阴符自此进。亦盈虚之理也。又甲木为龙,庚金为虎,亦龙虎之象也。右内外二药。
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
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守取满堂金。
注曰:汞者,精也。守汞以实腹,则金玉满堂矣。一者,丹也。抱一以空其心,则纤尘不立矣。方其虚也,形不可以久待,铃炼铅以制之。及其实也,心不可以有执,铃抱一以空之。夫欲实其腹,秘先炼铅以制汞。汞乾形化,然后抱一空其心。心空形妙,与道冥一而无形矣。二理俱妙,殊涂同归,非大圣莫能知此。满堂金,一身之精气也。修真之士,欲炼铅以实其腹,若夫炼铅,宜毋摇汝精,精少则还丹不可成也。
疏曰:方其虚也,谓了性之人,既能虚心而不能固形,不炼铅以制之。及其实也,谓了命之士,既能固形而不能虚心,叉抱一以空之。了性了命,循序各修,性命俱了,方能双融,与道合真。非混性命为一,而以口耳之禅、旁门之卫、执於伦见而可修乎。右性命二宗。
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
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
注曰:二经为莘经之管辖,诸子之枢纽。古仙上圣,莫不由此二经之中达悟真诠而成大道也。右引《阴符》、《道德》二经。
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
民安国富方求战,战罢方能见圣人。
注曰:五贼,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常。愚谓五方,在人为五藏,在气为五性。五常在物为五音、五行、五色、五金、五谷、五果、五味是也。《阴符经》曰: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人能见此逆而修之,则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也。察地之利在於安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而国富矣。是以圣人以身为国,以丹为君,以火为臣,以精气为民。修丹之士,若能观天,擒五贼,逆而修之,盗阴阳而返化,则真一之精可夺,而己之阴汞立乾矣。精固气牢,求战铃胜。是以运火无差,十月功圆,则脱胎神化为真人仙子,故日战胜方能见圣人。
但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
若会杀机明反覆,始知害裹却生恩。
注曰:阴阳五行,顺之则生,逆之则死,此常道也。庸夫岂知有不生之生,生则长生。不顺之顺,顺则至顺。若能明此反覆之机,则害裹生恩,男儿有孕矣。杀机者,盗机也。陆子野曰:这个门户,生了万万千千,死了万万千千。苟或顺行生之,所以死也。如能逆用死之,所以生也。是所为杀机明反覆,害裹生恩。咦,谚云:死店活人开。
疏曰:生我者,阴阳五行。死我者,亦阴阳五行。死户为生户,是能反覆杀机。轻用其生,行其常道,则生我者死我矣。常人顺阴阳五行则死,至人逆阴阳则生。仙者,能盗其机也。蜕其幻躯,人见其死,此不生也。纯阳真身,飞腾变化,与天地同其长久,故不生之生则长生矣。颠倒五行,逆施造化,此不顺也。夺得乾坤之精,复归於无极,此顺也。故不顺之顺,则至顺矣。
火生於木木藏烽,不会钻研莫强攻。
祸发必因斯害己,要须制伏觅金公。
注曰:火生於木,祸发铃克。精生於身,情动铃渍。不会钻研,祸斯害己。要须制伏,须藉金公。吕公曰:火发七户密牢关,莫教烧破河车体。
疏曰:火生於木,钻之大过爻焚,其木为火烬。木譬一身也,火譬元气也。自藏真气,以养其身。轻耗其气,铃丧其身。若要制伏一身之子气,叉得天地金公之母以制伏之,方能培植本根,凝结圣胎,长生久视。
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
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注曰:天地以四时盗万物,故有荣枯而不能长荣。万物以五味盗人,故有生死而不能长生。人以五行盗万物,故有成坏而不能长存。三盗既宜,三才斯安。是以有生有死,有盛有衰,有荣有谢,有昼有夜,有往有来,有生有杀,有兴有废,有物有我,有是有非,纷纷而起,循环无 瑞而不可测者,自然之道也。若能混此三盗而一之,反其机而动之,及其时而食之,则百骸俱理,而万化自安。万化既安,则诸虑自息。诸虑既息,则无为之道自证矣。右引《阴符经》 以明二药。
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长存。
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众所闻。
注曰:万物芸芸,各归其本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日明,此太上之至言也。夫人未生之前,冥然无知,混乎至朴。及其生也,禀之阴阳,受之父母。圣人逆而修之,夺先天之一气,以为丹母。贼阴阳之真气,以为化基炼形,反入无形。炼气归於至朴,炼神而与道合真。故归根复命,即长存也。能知常道而返本者,圣人也,是以长生焉。不知常道返本而妄作者,众人也,是以招凶焉。右明《 道德经》,以明二药。
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着於文。
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
注曰:火候六百篇,篇篇相似。出入贯串,与天合度。天之所秘,圣莫传文。遭遇真师,勿自卤莽。疏曰:火候六百篇,一月用六十卦,为六十篇,十月成六百。篇篇相似者,日日一般也。读《参同契》 万编,将可赌也。右引《 参同契》 等,以明火候。
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
其问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
注曰:高象先忽尔魂升玉京,上帝怜之,命西华真人指示丹诀,其篇略曰:叔通从事,魏伯阳相将,笑入无 为乡,准连山作《参伺契》,留为万古丹中王。首乾坤,易门户,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时人不识真阴阳,茫茫天下寻龙虎。其言甚多,只是教人明真龙真虎、炼铅汞而已。叔通姓淳于氏。右引《指玄篇》以明铅汞。
疏曰:《指玄篇》文字雅古,专论铅汞。今所引乃高象先所作之歌。今撮其妙,可见《悟真》之道,与《指玄·篇》同,与所作之歌同。其歌曰:黄帝访道崆峒室,始得玄纲未全悉。回头蜀国访峨眉,天皇真人指真一。莫若先敲戊己门,戊己门中有金水。金水便是黄芽根,黄芽根为万物母。母得子兮为鼎釜,日月魂华交感时,一浮一沉珠自飞。玄珠飞到昆仑上,子欲得之凭罔象。罔象得之归绛官,绛官蒸入肌肤红。肌肤红,鬓发黑,北斗由斯落死籍。大哉九十日功成,髡佛桥山有遗迹。君不见,叔通从事,魏伯阳相将,笑入无为乡。准连山,作参同契,留为万古丹中王。首曰乾坤易门户,乾道男兮坤道女。世人不识真阴阳,茫茫天下寻龙虎。日为离,月为坎,日月阴阳相吞啖。金乌死,玉兔生,万物皆因天地感。二气捆缢男女媾,四象五行茫辐奏。昼夜屯蒙法自然,焉用孜孜看火侯。探有时,取有日,探兮取兮须慎密。右引《指玄篇》,以明汞铅。
释氏教人修极乐,只绿极乐是金方。
大都色相惟兹实,余二非真馒度量。
注曰:极乐冷土在西方,西者,金之方。此中惟产金丹一粒如黍,其重一斤。释氏饵之,故有丈六金身。妙色身相,盖亦犹金丹而产化也。丈六亦按二八之数,西方即金也。世人莫能晓此,古仙明有歌日一.借问瞿昙是阿谁,住在西方极乐国。其中二八产金精,丈六金身从此得。若人空此幻化身,亲授圣师真轨则。霎时咽罢一黍珠,立化金刚身顷刻。斯言尽之矣。外此议论,护尔度量。右释教上乘,借喻金丹。
鉴形闭息思神法,初出艰难后坦途。
倏忽虽能游万国,奈何屋破却移居。
注曰:镒形闭息思神法,乃出阴小乘之法耳。初学亦甚艰难,及其习惯纯熟,坦然无碍,瞬息之问,遍游万国。其英灵爽妙如此,奈何其形属阴,形壳难固,易於弊坏,不免投胎夺舍,如移居也。
陈上阳子曰:闭气养息,一阴而已。饶经万劫,终落空亡。此亦道也。《洞宾传》载..一日,洞宾作一道人游庐山开光寺,见僧法珍坐禅,二十年颇有戒行。道人问曰:坐可了道乎。珍曰:然。道人曰:佛戒责痴为甚,方其坐时,谓无此心。及其遇物,不能暂忘。偶着於爱,则四种心纷然莫御。若欲 瑞坐,先炼其心。既炼其心,须伏真气。既能伏气,则终日睡眠而道在其中矣,岂专在坐乎。珍尚未悟,道人乃与珍历云堂,见一僧人酣寝,道人谓珍曰:此人平日何所为。珍曰:打坐积功,以图成佛。道人曰:吾偕子少坐于此,试观此僧。坐功良久,珍见睡僧顶门出一小毒蛇,长三寸余,绿状自左足至地遍游,遇涕睡食之,后循上尿器中饮而去。乃出轩,外度小沟,绕花若驻玩状。复欲渡小沟,以水溢而返。道人当其来处,以小刀掘地迎之,蛇见退缩,寻别径至状右足,循僧顶门而入。睡僧惊觉,问讯道人及珍曰:吾适一梦,与二子言之:初梦从左门出,逢斋,供甚精,食之。又逢美酒,饮之。因裹裳渡门外小江,逢美女数十。复欲渡小江,水骤涨,不能往,遂回。逢一贼,欲见杀,走从捷径,至右门而入,遂觉。道人与珍大笑而去,谓珍曰:以状足为门,涕泽为供,以溺为酝,以沟为江,以花木为美女,刃为贼。人之梦寝幻妄如此,人以坐为求道成佛可乎。珍曰:为蛇者何。道人曰:此僧每多啧,熏染变化,已成蛇相。他日暝目,即受生於蛇矣,可不惧哉。五吕公也,见子精诚,故来教子。珍随往,不知所终也。世人之兀坐修佛者视此,岂不起惧乎。
疏曰:鉴形者,悬鉴于室,存神於中而出。闭息者,闭一身之气,如人未生在胎之时。以鸿毛着鼻上,毛不动,能十二息为小道,能一百二十息为大道,能至於千,去仙不远。如达磨《胎息论》。智者修出入息,仪二乘坐禅法,禅定而出。思神者,存神於一处。或眉问顶上,或大洞三十九户,或黄庭内外二气,或修十六观而出。诸衍皆无金丹点化,皆是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