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颂曰:
  名日天王复号魔,横行天地破山河。
  被予识得渠名姓,倒却旗枪挂玉珂。
  上天度人,严摄北酆;神公受命,普扫不祥。八威吐毒,猛马四张,天丁前驱,大帅仗旛,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敢有干试,拒遏上真,金钺前戮,巨天后刑,屠割鬼爽,风火无停,千千截首,万万剪形。魔无干犯,鬼无妖精,三官北酆,明检鬼营,不得容隐,金马驿呈。普告无穷,万神咸听。三界五帝,列言上清。
  以度人故,严行检摄三界邪魔也。且北都罗酆有六天洞宫,一宫各有一大魔王,司之部属甚多,不可数穷,耗人为事,忏恼学人,皆所致之。故天尊摄之,以保学人也。神公者,玉清丞相,受天尊敕,宣布号令,挥斥不祥。八威者,巨虬、狮子、毒龙、猛虎、玄豹、丹蛇、麒麟、巨獬,吐毒而收邪。天马四布,天丁前驱而禀命,大帅仗幡而领行;烈火一掷则飞扬万里,流铃一震则交错八冲。敢有干试,拒遏上帝真命,则天丁执金铁而前戮,力士持巨天之斧而后刑,屠割鬼爽,如风而不停。以严速,故重云:千千截首,万万剪形,魔无干犯而扰。正鬼无妖,沴而为精。三官府署,北都洞宫,各明检鬼营,不容隐停。金龙驿递而传行,普告无穷世界,三界万神,咸使闻知。如是扫荡既毕,然后三界诸神、五方五帝言功於上清。此皆天尊制教,为学人扫魔卫体之事。人若内境融寂,神灵咸布,入大定相,则万邪不干,魔试消灭矣。
  颂曰:
  学道须凭慧力多,清江母或涨风波。
  融心直入丹霞外,满目戈矛奈我何。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中竟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下
  元始演法炼真保度章
  众生执相,难造玄微,故重演混元,显陈模范也。
  参校曰:此青元注经,表二章之第二也。
  天地运度八十八言。
  前者制魔护道,今当再肇生成,的彰灵宝作用。
  参校曰:此青元注经,条分八事之五也。
  元洞玉历,龙汉延康,眇眇亿劫,混沌之中,上无复色,下 无复渊。
  元洞者,元始大洞之祖炁也。玉历者,大洞启运,纪述天真功绩升降,及劫运度数之事也。始於龙汉,终於延康,天地生成;几成几坏,莫可 记忆,故云眇眇。每一劫坏,则天地荡散,山海消融,物象一空,无复形质,但元洞之炁混然不分,沌然始构者也。故云混沌。当此之时,暗包真一之水,而五行未胚,故上无色象可见,下无渊极能窥。
  风泽洞虚,金刚乘天。天上天下,无幽无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溟 音茗 涬胡颂切 大梵,寥廓无光。
  风,木也;泽,水也。上风下水,空洞虚无,随炁扇润,而金刚之炁乘载天根,天地之形於斯始见。幽冥者,隐显之谓也。形影者,物象之谓也。穷极者分际之谓也。溟涬者,旷荡之谓也。当其混沌之中,天上天下,块然无形,孰有隐显物象分际之别?惟大梵之炁,溟溟涬涬,自成其功;寥兮廓兮,未有光影。及后金风之炁相摩,乃生其火;四象化合,土自生成,博载天地,长养万物,为造化之主也。五行既判,二仪始分,於是阳炁上而成天,阴炁下而为地,即五行相生,天地之道也。且三境高真过度灾劫,如阅世之春秋,易於反掌。而众生沉滞生死,轮转无穷,亦如是也。
  赤明开图,运度自然。
  至赤明元年,大运启图,玉历定纪,天地再开。於是天地、日月、星辰、山川、物象一时分判,昼夜寒暑四序推迁,各得其所,冈有差忒,故云运度自然。凡世间一甲子为一小变,一百年为中期,五百年为一大变,十变为一小劫,三小劫为一大劫,此亿劫之例也。混洞之炁降兆,生成五行,返覆为天地之终始。如人在胞胎,渐分形识,五脏布化,以丹田为基,长养黍珠,惟此为妙。假赤明之炁煅炼成宝,运度无差,自然合道,永作真人,不拘此劫运也。
  颂曰:
  乾坤劫运与人同,变灭无常始复终。
  惟有一灵真宝物,光明烜赫镇无穷。
  元始安镇,敷落五篇。赤书玉字,八威龙文。保制劫运,使天长存。
  天地既立,犹拘劫运,元始乃观梵炁之结形,刻玉为云篆,以镇梵天,已经火炼,故曰赤书。着成灵宝之文,具载妙元神真道,故曰五篇。一以保制劫灾。一以提拔下士,俾夫学者悟其妙者入其妙,悟其元者入其元,悟其神者入其神,悟其真者入其真,悟其道者入其道,然后尽妙合元,尽元合神,尽神合真,尽真合道,自然无毁无灭,超出度数,与天长存。
  颂曰:
  五篇文字隐玄功,保制灾危镇梵宫。
  个是赤书真妙诀,且将符篆作形容。
  参校曰:《九品仙录经》曰:昔混元溟涬,诸天未分,元始肇形,五劫初化,乃命梵元祖晨道君肇录天元,运乘五劫。故元洞者,以成祖炁;玉历者,以纪天元。自一炁化分,三因成九,若龙若蜒;蟠曲九道,漠漠无极,总九阳祖炁之元,太上以运梵合炁。开始青天元祖炁,故东方得九炁以分天境,劫号龙汉。又合炁开南丹天元祖炁,故南方得三炁以分
  天境,劫号赤明。又合炁开中黄天元祖炁,故中央得十二炁,以分天境,劫号上皇。又合炁开素灵天元祖炁,故西方得七炁以分天境,劫号延康。又合炁开北玄天元祖炁,故北方得五炁以分天境,劫号开皇。五劫既周,昊天成象,一炁混道,八景流光。八帝示形,九霄分化。故元始天尊命天真皇人以玉历纪元洞之初,劫运流复之本。诸天分境结元洞五阳之炁,为玉历,以纪天真、天民劫运功绩升退之道,明九圣九品之阶。今附见于此。至如亿劫年数,考究未的。盖劫运大小不一,年数亦不一,有天地成坏劫,其最大者也。有大劫、中劫、小劫之分,其年数多寡,上天所秘,经文所不载者,非世人所能尽知故也。
  混合成真一百六十八言。
  前明生成建立之规,今则的指真灵孕宝运化之妙。
  参校曰:此青元注经,条分八事之六也。
  梵炁弥罗,万范开张。元纲流演,三十二天。轮转无色,周回十方。旋斗历箕,回度五常;三十五分,总炁上元;八景冥合,炁入玄玄。
  梵炁者,元洞一炁之所化,先天地立,为大道根;倏升倏腾,自浩劫来,弥覆三界,罗络诸天。元始资之而御运,天地赖之而生成。两仪既分,物象咸布,故为万范开张也。梵炁为元化之纲,流演於三十二天,如轮运转自然,无色界起,周回十方,绵绵不息,从斗至箕,左历二十八宿,缠度如是一周天,应人间一岁之运。天罡左旋,五星右转,会合成功也。二十八宿合日月五星,故云三十五分也。总受高上天元之炁,八景冥然交合,是谓玄功。玄而又玄,故云玄玄。如《生神宝章》曰:混化归玄一,高结元始王之义。如人之身,筋昹缠布,百昹通流,元炁徘徊,一身受润,三田华素,五脏清夷,始得成真。
  颂曰:
  梵熙从教左右旋,须突历尽一周天。
  可怜不费纤毫力,直到华胥谒上仙。
  玄中太皇,上帝高真。泛景太霞,啸咏洞章。金真朗郁,流响云营。玉音摄炁,灵风聚烟。紫虚郁秀,辅翼万仙。千和万合,自然成真。
  玄者,紫微天心玄都中宫也。太皇,即明皇道君;上帝高真,即灵宝至真也。言玄都中有此上真,当泛景太霞之上,啸咏大洞之章,开度学人。於是金真结而朗郁,流声响於云营,玉音收摄於散炁,灵风混合而生烟。徧紫虚而郁秀,乃辅翼乎万仙。故千和而万合,成灵宝而登真。修真之士,使梵炁回旋,帝真在定,金光朗彻,流云徘徊,自然虎啸风生,龙吟炁聚,大宝无不媾成也。
  颂曰:
  祖炁朝元玄又玄,太皇面目俨然全。
  风烟聚散神光定,精炼成容合自然。
  真中有神,长生大君,无英公子,白元尊神,太一司命,桃康合延,执符把箓,保命生根。上游上清,出入华房。八冥之内,细微之中,下镇人身泥丸绛宫,中理五炁,混合百神。
  长生大君乃斗中之尊星也。太一、桃康为领卫;无英、白元为辅宸,皆斗中真人也。执玉符、定金箓、保人形命,主生化之根。上则游行上清高虚之表,出入丹华之房,周极八冥,目至细微造化之内。下则镇人身宅,或居泥丸,或住绛宫。中则调理五运之炁,会合百神也。若降炁在人,则为内景之精光,长生主心,白元治肺,元英居肝,太一司命,住肾;合延桃康,主脾。符录以喻气血斡旋,以保生根。一则居脐,所以调理五炁;一则升脑,所以混合百神。交合依时,是名颠倒升降得所,是名返复。故五行颠倒,则大宝炁足,三田返复;则阳神上升,永为真人。所以十转回旋,灵光褊体,万炁俱得而仙,始超无漏。如《救苦经》云:天炁归一身,皆成自然人。
  颂曰:
  妙哉灵宝七般神,上通天关下微尘。
  运用只凭些子诀,便超无漏作真人。
  十转回灵,万炁齐仙。
  十者,阴阳之成数也。如乾九坎一成十,坤六离四,巽二兑八,艮三震七,皆合成十;乃天地之大数,变化之根元。所以十转回灵,则尽周天之极数,自然灵光充溢,万炁还元,各得其真也。
  颂曰:
  周回十过运三灵,万炁归根混一真。
  这个机关能解悟,霎时天地变黄金。
  参校曰:经注条分混合,成真一百六十八言。此皆灵宝度人,炼形了命之妙。而青元注内又发明之。《道德经》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此内丹归根复命之根蒂也。盖探药而归复,入室而成胎,舞蜕而脱胎;升顶炼形而释结,解胞瘟养而气足,形充功满而调神出壳。《老君圣纪》有训:羽化神仙,无令断绝,丹成而蜕,蜕而腾虚御景,身外有身,是谓之仙。近代紫阳张真人一派有《金丹四百字》、《悟真篇》、《翠虚吟》、《紫清文集》等丹经口诀,亦多显露。如: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还寻复命关。卯酉甲庚须沐浴,朔弦晦望每防危。百刻寒温忙裹准,六爻文武静中看。探药沐浴、火候抽添之真机,未尝不泄於文字间。但禁戒至重,古今所同,魔试相干,坚定方可。故必真践实履,积行累功,方能因缘遇合成就。又如《参同》释祖达磨形神俱妙,只履西归之事;《实录》中有《胎息经》略曰:玄牝之门,驻景之户。若能兼行,自然甘露。盖未尝非《道德经》中旨也。又有《调神歌》一篇,与丹经调神之法合同。其歌曰:调神如婴,万法无情。恬如恬如,神兮自宁。调神如婴,寒暑枯荣。治之、覆之,形神自贞。调神如婴,启合形神。形神启合,如琉璃瓶。中有金像,虚实交并。像喻法体,瓶喻色身。外不可染,内不可尘。像之与瓶,皎洁分明。不一不二,如水澄停。无浊无清,水亦无形。出不由户,非功非程。镜兮若明,万像自形。水兮若清,月影自形。非学所得,非师所成。如虫食木,偶然自成。万像之形,如月之明,万法之名,如谷之声。法本无法,名本无名,无名无法,不起神形。形神不起,感之则生。妄风不起,神何不宁。善聆若聋,善视若盲。智不如愚,老不如婴。调之千日,自然能醒。惺中之梦,梦中之惺。明者不言,言者不明。有言则漏,有漏不生。日待朝升,我性常明。月待圆成,我体长形。天食滋形,含灵抱英。醍醐之莹,牛头之馨。行一空味,神怡体清。血化为乳,骨化为琼。能狮子吼,变野牛声。白毫生额,金仙道成。祖师之妙,寂寂冥冥。神不见形,形不见神。即心无心,即形无形。心尚不见,此外无名。形神无主,舍识皆平。谁健谁衰,谁灭谁生。谁喜谁怒,谁怖谁惊。谁念谁思,谁辱谁荣。如日升天,自行自明。勤而行之,祖师之程。今附于此。劝勉学士四百一十三言。
  前明炼真轨范,今则开示勤惰,黜陟自白,重伸劝勉。
  参校曰:此青元注经,条分八事之七也。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上开八门,飞天法轮。罪福禁戒,宿命因缘。普受开度,死魂生身。身得受生,上闻诸天。诸天之上,各有生门。中有空洞谣歌之章,魔王灵篇,辞参高真。
  仙道好生,甚於之求生。仙道度人,常欲众生不死。而死灭之理,人世自迷。故太上慈悲,区区至切,所以上开八门,下应八元,自八门中进修,皆可升真入妙。法轮者,无上妙法之所,运转不息,亦开示轮回之道,设以罪福之禁戒、宿命之因缘。皆警悟凡夫,使超出苦轮而转无尽法藏也。於是死魂生身,皆获品度,上告诸天,随念升入诸天,各有长生之门。升堕之格隐空洞正音谣歌之章,乃魔王之所述,劝勉学人,其辞皆与高真参合也。
  颂曰:
  仙道区区度学人,八门开设向迷津。
  劝君只向生门入,升入诸天转法轮。
  第一欲界飞空之音:
  此界天人以欲乐而坠,故魔王述飞行虚空之道,使离诸欲乐,进入轻清,故云飞空。
  人道眇眇,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爽,悲歌朗太空。唯愿仙道成,不欲人道穷。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送妖魔精,斩馘六鬼锋。诸天炁荡荡,我道自兴隆。
  人道甚微,易失故也。仙道莽大,易证故也。六欲染着,易为迷惑,故云乐也。欲之为害,当人生根;仙道好度,使超欲乐,进入高空。而天人欲根,未尝暂离仙鬼之道,如君子、小人,各愿为其类,相为喜也。是以仙道尚升,鬼道尚堕;如善人为善,惟日不足;恶人为恶,亦惟日不足。为仙道者,常自吉庆,为鬼道者,常自凶邪。所谓吉者去欲而已,所谓凶者爱欲而已。唯高上至圣言辞清灵爽秀,悲悯天人,易入鬼趣,故作空歌。叙六欲之苦,不欲其坠也。北都泉曲者,拘囚之所,凡天人报尽,乃入其境。故云: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年算,绝人命根。欲染之乐,其报如是。天人能保人道,深镒鬼趣,故称:阿人常歌洞章,摄伏魔类,断绝六欲之根,故云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