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玄部
- 记传类
- 仙苑编珠
仙苑编珠
伯微昆仑,广信小白。
《真诰》云:庄伯微者,少好道,常以日入时正西北坐,闭目存见昆仑山,积二十一年,服食学道,存之不已。又十年,闭目乃见昆仑仙人授金液方,得道也。赵广信,魏时居刻小白山,每日往长安市卖药救人,暮归小白。时人云:朝离小白,暮返长安也。《登真隐诀》,云:受服气法,守玄中之道,七十八年后,合九华丹一服,太一遣云驾下迎,在东华官。
饵木玄宾,善啸成伯。
《真诰》云:张玄宾者,师西河剧公,受饵木方。后遇真人樊子明授以逐变隐·景之道。昔在天柱山,今来华场洞为理禁伯,主雨水也。.赵成伯.者,善啸,啸如百乌呜,或如风激众林,或云翔其上,或冥雾飕合,或零雨其蒙矣。今在洞中,主五芝金玉草。
仕文降枣,王乔飞乌。
《楼观传》:田法师名仕文,年十九入道,师韦君,受三洞经法,把气吞霞,兼饵白木。每遇节值庚申,常捧香登山朝谒。尝设醮,天降枣数枚,长二寸,甘美异常。年七十五,有婶花自空来迎,去入南官福堂也。汉王乔者,仙人也,混迹为邺令。夜会仙府,朝返往事,人不知之。忽一旦厅吏见双兔飞入厅,史以蒂击之堕地,乃乔双乌也。
子阳桃皮,高丘金液。
《真语》云:黄子阳者,学道在傅落山,九十余年,但食桃皮,饮石中黄水。遇司马季主授以仙方,得道。高丘子,学道入陆景山五百二十年,但读黄素道经,服米,合鸿丹以得地仙。二百年后,得金液一服而升太清,为中岳真人也。
来子红泉,洛下夜芝。
《神仙传》云:肯来子服红泉而仙,洛下公服赤乌夜光芝而仙。
张常门冬,飞孟四时。
张常服天门冬仙去,飞盂子服四时散俱得仙。
邢子好犬,木羽因儿。
《列仙传》云:邢子者,蜀人也,好犬。犬走入山穴,邢随犬入,十余宿行数百里,上出山顶,有台殿官府,青松森然。仙史侍卫与邢符一函,令送与城都令乔君。乔发函,皆鱼子也。池中养之一年,皆成龙。邢复随犬往来,百余年乃上山不还也。木羽者,母常为人看产。有人产子,见母而大笑,遂夜夜梦大冠素情者守此兄,云是司命君也,当令汝子木羽得仙。母果生儿,遂名木羽,忽一夜有车马来呼木羽,遂俱仙去也。
马约神降,侯楷奉师。
《楼观传》:马法师名俭,字元约,师孙君受五符真文、三皇大字。能命召万灵,制御群邪。凡所施用,立皆有验。忽降天神告曰:法师宿有功德,名在仙录,何烦析祷,役使神灵?法师乃秘诸法衍,抱一凝玄。年九十八,忽有白云从西北来,直赴寝室。弟子往看,已见白云南举渐远,不知所诣。侯法师名楷,字法先,年十四,师陈宝炽,传受真诀。谓曰:尔身佩经法,正宜入山,勿失时也。对曰:入山虽得妙之本,背师乃犯科之深,愿终侍奉。年五十二,方遂所修,感灵泉吐液,奇树含烟。年八十六仙去。
母先禽聚,陈炽虎随。
母法师名始先,年十一,师牛先生受道,朝野英贤咸慕其德。所得信施,皆访贫老密放其家,不告姓名。又冬月常冷地一亩,布撇谷米,以救禽乌,乌皆群聚於庭。陈先生字宝炽,年二十一,能琴,善棋。初事王法师,后於华阴师陆景真先生,以授玄秘。每清晨朝礼,怛有白虎驯其左右,随逐往来。后有群虎来击树以警恶人,有暴虎来,亦击树。时人号为考虎树也。
梁谌入云,孙彻拂衣。
梁谌字考诚,年十七,师郑法师受道。视地而行,恐伤含气。有乌兽当路,常下路避之。年七十七,忽见云气弥林,乃练身入云而去。孙彻字仲宣,年十八,师王先生。或宿空树,或坐幽房。编葛为席,时有问者,但观其颜色,即知吉凶,不叉更陈言语。年七十,忽告弟子曰:吾须暂行。乃拂衣而出,莫知所之。同道思之,乃取其葛席置静室中,每闻席边有人语声。友人闻之,又分其席也。
王义天郎,尹通人归。
王法师字道义,凝神白云之外,注心丹柱之下,重兴观宇,再启玄门,精诚所致,遂多洞感。曾降天恤,仓库自满,随取随盈,终无耗竭。常以施人,兼营功德,远近贫病,皆沾惠润。年六十三,忽一旦白鹿入其庭院,或隐或见,由是而蜕。尹通字灵鉴,年二十六,师马先生受道,服黄精、天门冬,饵雄黄丸。由是贤历慕其至德,车马骈阗,道俗揖其清风,冠盖相望。荷恩之辈,皆厚礼之。通悉用修诸功德,广济饥寒,一无所积。年一百一岁仙化,常有神灯照室也。
蓬莱尼公,太白歧晖。
《道学传》:陈尼公者,蓬莱仙人也。服磁母石、银辈通、千秋耳。有弟子十二人,皆得其方而仙度也。《楼观传》:歧法师名晖,字平定。唐高祖初取天下,法师与道士八十人有济国之功,授金紫光禄大夫,已下皆授银青。后为国设醮,感黄云覆坛,与香烟交合。又有两只白鹿呜叫而去。乃谓弟子曰:仙经云:欲为仙客入太白。遂与弟子登太白山,颇有云霞之志焉。
仙苑编珠卷中竟
#1『人』字疑衍。
#2『五』后疑缺一『年』字。
#3据《云岌七签》卷一百六《清虚真人王君内传》,『襄』应作『褒』。
#4『左左』疑应作『左右』。
#5『去』前疑脱一『仙』字。
仙苑编珠卷下
天台山道士王松年撰
奇哉伯山,一及矣甥女。
《神仙传》:伯山甫者,入华山精思服食,不老。比归乡里,见外甥女年老多病,乃与药。女服之,年七十返少,色如桃花。汉使见一女子.笞一老翁,翁跪受杖。使怪而问之,曰:此是妾子,昔舅氏伯山甫与药不肯服,今年老,行不如妾,故笞之。问年几,云:妾年一百四十,儿年八十七矣。
刘纲火焚,樊妻雨止。
刘纲者,上虞县令也,与妻樊夫人俱得道衍。二人俱坐床上,纲作火烧屋从东边起,夫人作雨从西边上,火灭。
圣母瑜狱,孔元近水。
东陵圣母者,杜氏妻也。学刘纲卫,坐在立亡。杜氏不信,诬以奸淫,告官付狱。圣母入狱即从窗中飞出,入云中而去。孔元者,常服松脂、灰苓、松实,年更少壮,已一百七十余岁。人或饮酒,请元作酒令,元乃以杖柱地倒立,头向下,持酒倒饮,人不能为之也。乃於水边凿岸作一穴,方丈余,止其间断谷,或一月两月而出。后入西岳得道也。
涉正眼光,王烈石髓。
涉正字玄真,巴东人,说秦皇时事如目前。常闭目,行亦不开。弟子数十年莫见其开目者。有一弟子固请开之,正乃为开目,有声如霹雳,光如电,弟子皆匐地。李八百呼为四百岁小儿也。王烈字长休,邓邺人,常服黄精,并炼铅。年二百三十八岁,有少容。登山如飞。少为书生,嵇叔夜与之游。烈尝入太行山,闻山裂声,往视之,山断数百丈,有青泥出如髓,取搏之,须臾成石,如热腊之状。食之,味如粳米。《仙经》云:神山五百岁辄一开,其中有髓,得服,与天地齐毕。
焦先施薪,孙登穴处。
焦先字孝然,河东人,常服白石,以分人,熟如煮芋也。日日伐薪,以施与人。冬常单衣。有火焚其庵,坐不动,火过庵尽,衣不焦。大雪,屋多坏,人往看之,不见庵,乃共抄起庵,乃外在雪下,气如骯中。或老或少,如此二百年,与人别,不知所往。孙登者,止山问,穴地而处。好弹琴、读《易》。冬夏单衣。天大寒,但以发自覆。发长丈余。或市中乞钱,随以与贫人。谓嵇叔夜才优於逸伦,识少於保身也。或弹一弦琴以成音曲,亦不知其终也。
葛由绥山,王真女几。
《列仙传》: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为羊卖之。一日一骑羊入蜀,上绥山,王侯贵人随之不复还,皆仙去。《神仙传》:上党王真,年七十九,学道三十年,貌少而色美,徐行追奔马。魏武与相见,似三十许人。以蒸丹法授邮元节。乡里计真已四百余岁,乃将三少妾登女几山去。
嘤酒乐巴,施金阴氏。
《神仙传》:乐巴,蜀人也,太守请为功曹,以师事之。请试衍,乃平坐入壁中,去壁外,人叫虎。虎还,乃巴也。迁豫章太守。有庙神,能与人言语。巴到,推社稷,问其踪由,乃走往齐为书生。太守以女妻之,生一男。巴往齐勃一道符,乃化为狸。后征巴为尚书。正旦会群臣饮酒,巴乃含酒起,望西南叹之,奏云:臣本乡成都市失火,故为雨救之。帝驰驿往问之,云正旦失火,食时有雨自束北来灭火,雨皆作酒气也。阴长生者,新野人,闻马明生有道,乃事之。执奴仆之礼十余年,乃将入青天山中,示以太清丹。药成,服半剂,与天相毕。乃以半剂煮黄土成黄金数千斤,以施天下贫病者。在人问一百七十年,色如少女。着丹经九篇,乃白日升天也。
子训青骡,琴高赤鲤。
剧子训,齐人也,人莫知其道。常以信让於人。二百余年不老。乡里有书生到京,诸朝贵欲一见子训,子训皆许。去京千里,同时到门,计二十三家,家家皆到,言语如一。诸朝贵欲驻子训,子训乘青骡而出郊外。奔马追之,常相去半里。《列仙传》:琴高者,赵人也,善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道,二百余年后,涿郡水中与弟子期,乘赤鲤而仙去。
壶公卖药,长房缘市。
《神仙传》:壶公者,不知其姓名也,汝南费长房为市缘,时见此公来卖药。药无二价,百病皆愈。得钱数十万,随以乞贫冻者。常悬一空壶於座前,日入之后,乃跳入壶中。人莫之见,唯长房於楼上见之,知其非常人也,乃朝朝扫洒,再拜进食。公受之而不谢。如此积久,长房不怠。忽一日谓长房曰:待日暮更来。长房如其言而往。谓长房曰:见我跳入壶,汝便随我入。长房得入壶,但见楼观五色重门,日月明朗,侍者甚众。谓长房曰:我仙人也,卿可教,故见我。长房随事,三试不过,谓曰:子不得仙道也,今以子为主者耳。乃以一竹杖与之,遣归,如飞空。到家,即投於葛陂中。自此为人除邪魅救水旱,无所不应也。
董奉活燮,刘根见鬼。
董奉字君异,侯官县人。时士燮为交州刺史,死经三日,奉到南中,乃以三丸药内燮口中,食顷却活,半日能坐。云死时如梦中,见数十黑衣人收入大珠门付狱,入一户中,以土从外封之,不见光明也。忽闻人语,云太一使者召士燮。乃闻掘土声,引出登车而觉。奉住一年,称.疾示死。后往庐山种杏数万株。在人问百年,乃白日升天。刘根字君安,京兆人也。少学道,入嵩山石室中,冬冻无衣,身生绿毛,长一二尺。后颖川高太守到官,人民大疫,死者太半。遣使乞除疫之卫,根令於太岁泄地上,埋朱朱。当时疫气消。后张使君到,以根为妖,遣人召来,欲大辱之。谓根曰:君有道令人见鬼乎?根曰:能。乃请笔现并奏版一枚,书符,扣案前,锵然作声,忽闻四五百人传呼避道,拥一科车至厅前,乃使君父母也。父母责使君不合犯神仙,致吾困辱。使君叩头谢罪,忽失所在。根后居洞庭山毛公坛,身生绿毛耳。
宋伦六甲,杜冲九华。
《楼观传》:宋伦字德玄,年二十二,以周厉王时学道,诵《五千文》,服黄精白木,积二十年,感老君降授灵飞六甲、素奏丹符。伦行之通感如神,言无不验,望岩申步,日行三千里,凌波涉崎,不由津路。年九十余,以景王时升仙,下司嵩山。杜冲字玄逸,年二十五,学道析真,静神守一。二十余载,感展真人降授九华丹方,告曰:老君与尹真人於东海八停山召太帝集群真,有地司举子之勤,故勃我付尔仙方。冲服之,身生玉光,以周穆王时年一百二十岁,授书为太极真人。
道伶贝叶,姚坦银花。
《道学传》:女真王道怜七岁,知道,市香油供养,甘蔬素,不衣缯彩。受三洞经,昼夜习诵。初入龙山造官宇,号日玄耀,有若神三坛。东南忽生一树,状如笼盖,周荫一坛,五叶相对。时人莫识,呼为贝叶。又有玉函降於坛上,有光。诵经满万,有云舆来迎,迅雷烈风,香气满空也。《楼观传》:姚坦字元泰,平阳人,年十九,以平王元年学道,说《五千文》。有惊风崩山,大张口,终无怖惧。服炼松脂,有神人授玄白回形之道、天关三图飞行之经,坦行之,目有神光,开如飞电。年二百一十岁,以简王时五月风雨晦冥,雷电激扬,天雨银花,缤纷满地,受书为玄洲真人。
吕尚地髓,王柱神砂。
《列仙传》:吕尚避纣之乱,隐於辽东,适周,钓於翻溪。常服泽芝地髓,年二百告亡,葬而无尸,唯有《玉铃》六篇。王柱者,与道士共上岩山,云此有丹砂,可得数万斤。长吏知而封之,砂飞出如火,乃听取之。与邑令章君明饵砂三年,得神砂飞雪,服之五年飞行,乃俱仙去。
负局磨镜,服闻担#1瓜。
《列仙传》:负局先生者,常负磨镜局。於吴市中磨镜,每一钱与磨之。又问主人有疾否,辄出紫丸药与之,莫不皆愈。数年后,得药活者计万,不取一钱矣。人乃知仙人也。后上吴山绝崖头,悬药下与人,乃语人曰:吾还蓬山,为汝下神水。一旦崖头有水自悬下,人服多愈也。服闲者,常止莒,往来海边,遇三仙人博瓜,令担#2黄白瓜数十个,教闭目,良久乃在蓬莱山南方丈山上。后还莒,常往取方丈山珍宝珠玉下卖,不知其往也。
祝鹦聚禽,玄俗下蛇。
祝鹑公者,洛人也,居尸乡北#3山下,养鹞百余年。鹞皆有名字,千余,暮栖昼放,每呼即至。卖鹞并子,得钱千万,皆置之而去。后升吴山,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也。玄俗者,自言河问人也。常饵石英,卖药都市,七丸一钱,治百病。河问王病痕,服之下蛇十余条而愈。或云俗无影。王乃命於日中,果无影。王以女妻之,中夜而去,不知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