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修科仪戒律钞

  律曰:上章谢罪,家中大小,北向先谢三十二天。举家大小,散发交手,北向对章首过。违律,罚病十日。
  若用日者
  律曰:上章求财,当用天仓日、戊子日。是求爵位,用天府日,不用自刑日。午、酉、亥、辰,皆是刑日,寅刑巳,戌刑未,子刑卯,申刑寅,卯刑子,巳刑
  申。违律,考病五十日。
  律曰:月朝、月半、月晦、戊辰、戊
  戌,唯应礼拜,修诵经文,不得奏章、启
  诉。违律者,水官考,罚六十日病。
  律曰:吉日,戊戌、戊辰,得上言功章。大庆之日,不得为他别奏余章。违律,考病百日。
  杂犯科
  律曰:道士女官、州县官人、百姓道民等章,并不得参杂,同共奏呈,官位不同。违者,考病五十日。道士女官斋会呈章,要须笏褐法服整顿。若上章治病,主人不得杀生饴道士,道士知而故食者,师与主人同罚,减算二纪。上章之时,家中大小,不得历乱,高声大语,惊鸡动犬,则法气不安。违律,罚算一纪。章奏了,不得放纵文书在俗人家,为有太上名字,至一年十月即烧。违律,罚算一纪。若承酒气奏章,罚病一千日,减五年寿。
  律曰:大风大雨,不得拜章;连风连雨,亦不得拜章。违律,罚病一年。
  律曰:身有六疾,不得为百姓拜章。违律,罚算三纪。
  律曰:家有丧祸不绝,解凶墓谪等,可上木札。
  律曰:道士女官上章,不得饮酒、食肉及五辛。违律,罚筹一纪。若上大星宿等章,用夜半时,五灯火,五彩符,香墨书之,以相厌杀,其灯点尽余油。若以闻着,再拜下,下极者,可在次行安以闻。若书章已成、而有小事,乃经年不可上。若未下细字,经月可上。下细字,上度三寸五分,中度四寸五分,下度五寸,不得过此,今人多言一寸五分,皆是好意,自造非细,法所载也。若章至太岁而纸才足不可上,余有行可上,若两行者,可全纸续之;若错误儳字,唯天帝具仪。小章不过三字,大章以意量之。若上章一通,前后可四拜,读章竟,太岁皆当紧要,须正心整顿取法也。读细字法,长跪下声,出口而已,法无擎案读者,读细字一气耳。
  若内官朝法得口章,外官不得口章。
  《魏传》云:若急事上章,用朱笔题署。若不上逐鬼章,当朱书所上祭酒姓名。若治邪病,用青纸,三官君吏,贵在青色。若注气鬼病,作击鬼章书,青纸朱书。奏竟,於靖内,真朱二分合章,臼中捣之,和蜜为丸,顿服之。平旦入靖,北向再拜服之,垂死皆活。勿令人知见,他病亦为之书章,烧香向北书。若困病入靖,四面烧香,安四香火。
  上章笔砚
  《魏传》云:书章,别笔砚,勿杂也。研墨,左转四十九过,重磨亦尔。
  案
  《玄都律》曰:上章,要用曲脚案。若非曲脚,不得上章。违律,罚算一纪。上章,案长二尺四寸,广一尺二寸,高八寸,曲脚。违律,考病百日。
  书符者
  《玄都律》曰:勑符法各各,别有咒勑。违律,考病百日。书符板法,长一尺八寸,印上六寸,下一尺二寸。作符香火,不得取灶炭。违,罚病十日。《三皇经》曰:天老曰,何以用戊戌日作符乎?三皇曰:戌者,天门也;戊者,土,中宫君像也。天帝常以戊戌日,从西北天门来出游观,当此日作符,故得天帝欢悦,赏赐所欲。戊者,土也,必得官爵,封侯食邑矣。所以用午时佩之者,午是太阳之精、淳金之光也,必得佩金紫高位之像也。
  藏章故本
  《太真科》曰:为人奏章竟,后诸小章复炉毕,即卷付函中,赍出,别举诸大章,一时取之,举录如法。若应烧者,复炉於案前烧之;若在他处,奏章将还与。首题署人,录本缄封,不得泄露虫鼠及货易取利。违,太上勑命章中有真官位号、神鬼姓名、灵祇秘诀,并在章中,不可洿辱。章皆有正本,传写令精,校定分明,不得辄用。故本事状,不用请官舛异,俗人家不得留故章本。违犯,五刑论。
  断章法
  《太真科》曰:上言谨案文书,臣以某治法位,依法修行,宣扬道气,请召真官,救护万姓。所奏章表,应烧者烧;不烧者,缄封箱阁。卷束积多,法不得散,恐虫鼠所犯,漏湿烂败,有所遗落,从来谨遵,不敢违旨。即日依科,随期断奠。自某年月日时,至今年月日,合有如干通。今於某靖坛净处,火化烟通,升云降气,布吉除凶,谨请直使正一功曹,治中虎贲威仪,钤下伍伯各二人,校尉十二人,功曹主簿、干佐小吏、金光童子各五人,中部章督邮从事使者各二人,同时监临,对共料省,焚除尘故,采纳光新。原赦臣某愚短不及之愆,乞前所印写,永登天府,后所奏闻,悉免寒池。诸官证明,奖助有功,依都章言功,不负效信,恩惟太上云云。断章,通数不同。凡时有丰俭,法有行藏,藏时少行,时多计满,百通为断。如前文,每年至十月,为断也。
  要修矜仪戒律妙卷之十一竟
  要修科仪戒律钞卷之十二
  三洞道士朱法满编
  饭贤缘第一
  夫圣教兴,道风着,贤人出,圣德隆。感应之理既彰,饭贤之仪见矣。
  《太真科》曰:家有疾厄,公私设厨,名曰饭贤。可请清贤道士上、中、下,十人、二十四人、三十人、五十人、百人,不可不满十人,不足为福。贤者廉洁,亦能不食,食亦不多,服饵浆药,不须厚馔,是世人所重献之,崇有道耳。此时,应须立坛。先三日清斋,后三日言功。贤人身中,多神故饶之,德重故厚之。食以饱为度,味以适为期。供食一如斋食,不得荤秽。犯者,五刑论。客月以经三请,不可条名。贪腆之客,不可数啖天厨。其科中委细,十以上纸,今人不多为此厨事,故不具抄耳。
  《玄都律》曰:三会吉日,质对天官,教化愚俗,布散功德,使人鬼相应而有杂秽者,殃及后世主者,罚算一纪。
  律曰:正一左右平气以上,一人当七人望;丘治道士,一人当三人;诸佩箓吏兵以上,一人当二人;更令童子,二人当三人;散民,一人当一人。生男,上厨;生女,中厨;增口益财,下厨。
  律曰:道士为人解厨,须择大德之人、善心者,不用恶逆无礼之人,解不得福。违律,罚算一纪。
  律曰:夫为厨,客一时来,不得参差坐,并皆心存太上善心,不得语杀生、畋渔、猎捕之事。违律,主客被考病三年。
  律曰:若道士为人设厨时,客前烧香,不得荤秽。违律,考病百日。
  造殿堂缘第二
  夫立善方,假凭慈力,取证因果,要藉信生。功德着於因前,妙因彰於来劫者矣。
  《太真科》曰:俗人能施散家财,造治堂精室一间瓦屋,赐小算百二十。三间,三百六十算。功多算多。《大戒经》云:建立靖观,令人代代门户高贵,身登天堂,饮食自然,常居无为。施一钱以上,皆三十二万倍报;万钱以上,报不可胜。《本际经》云:大梵国王,国中大旱,转经得益。乃於国中,造大精舍。《本相经》云:清和国王,名不信道法,建习仙观,及习灵、七政二庙。《本记》云:周康王时,文始真人结草为楼观,占星候气,真人得道。后周穆王钦尚遗躅,重茸屋宇,号为楼观焉,并为真人建庙立祠。秦始皇三十一年,又於真人南置老君庙。《本传》云:汉武帝以元封二年正月甲子,上嵩高,登大虞石室,起道官,使董仲舒、东方朔斋洁思真。
  念道缘第三
  夫道妙难阶,寂而莫测,虚而能出,用而不穷。五念彰於圣仪,一心通乎真相者矣。
  《道典》曰:子常念道,道亦念子。忧患思道,疾病思道,贫贱思道,穷困思道,饮食思道,入山泽思道,涉江河思道。常行思道,道与子并。道之所出,万物皆生,万神皆成,无所不荣;亡道须臾,身入八冥。《因缘经》云:念真心不退,忠信不忘言。供养诸道德,所生无艰难。又,供养好道德,斋戒见真王。靖念心不懈,七祖升天堂。《妙真经》云:道人图生,盖不谋名,衣弊履穿,不慕尊荣,胸中纯白,意无所倾,志若流水,居若空城,积守无为,乃能长生。道者,一也。人能知一,明如日;不能知一,土中出。道无取,正气自居;道无去,邪气自除。此非祷祠鬼神之道也。握之,不盈於手;纵之,布溢四海。学生者生,学道者道。如人堕水知泅者生,不知泅者死,未病者易为医,未危之国易为谋。不好道之人,存念各别。鹑鴳高飞,志在苗禾;驾鹅高飞,志在陂池;鸿鹤高飞,游於太清之域,往来九州,栖息八极,乃得其所也。此二鸟忧喜不同,其志各异,而谷自谓为得其所愿也。故大水之渊,神龙所居,小鱼走出;高山深泽,虎豹所乐,鸡狗所恶。故规矩不同,百姓心异,是以为道者,损聪明,弃智虑,反真归朴,游於太素,轻物慠世,昭然不污,喜怒不婴於心,利害不栖於意,此大圣所体行也。《老君禁戒经》云:夫积德成王,积怨成亡,积石成山,积水成海,不积而成者,未之有也。积道德,天与之,地助之,鬼神辅之,凤鸟翔其庭,麒鳞游其郊,神龙宿其沼。故以道莅天下,天下之德;不以道莅天下,天下之贼。尧舜以有道昌,桀纣以无道亡。
  殗秽缘第四
  夫神气清虚,神灵所守,身心混浊,邪来害人,入静思真,要须防患,不履众恶,吉祥止焉。
  《玄都律》曰:民家秽污,不过晦朔,不得入治。哭亦三日秽。三年之丧,未满百日,不得入治礼拜、奏表章书。违律,罚算一纪。又云:遭师主父母大丧,三十日殗,不得斋章。过三十日,外限满讫,洗浴烧香。违律,罚算二纪。
  律曰:太一极法道士女官,无殗秽,哭亦不殗秽,佩箓唯着身,不用去脱他人。
  律曰:道士女官,被阳官牢狱系闭出放,皆应香汤洗浣,解殗三日以后,得入靖治礼拜。违律,罚算一纪。道士及女官,私被阳官杖罚,疮未差,未满三十日,不得入靖治礼拜呈奏。违律,考二十。律曰:带箓,不得入殗秽,上溷即无忌讳。
  《黄箓简文》曰:奉经威仪,常当使身香洁芳盛,以招真气,不得入浊,神灵荡散,考由太清曹。若履秽气,考由清天曹。《三元品戒》日:常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平旦、正中、夜半三时,沐浴身形,五香自洗。临沐浴时,向南以金杓回香汤,东南左转三十二过,闭眼思日光在左目上,月光在右目上,五星缨络头上,五色之云,匝绕一身,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狮子、白鹤,罗列左右,仙童执巾,玉女散花,飞仙乘骑,侍卫身形。便即叩齿三十二通,祝曰:
  天澄气清,五色高明。日月吐辉,
  灌我身形。神津内盥,香汤炼精,光景洞曜,焕映上清,气不受尘,五府纳灵,罪灭三徒,祸消九冥,恶根断绝,福庆自生。今日大愿,一切告明,身受开度,升入帝庭。毕,仰咽气三十二过止,便洗沐五香。沐浴毕,冠带衣服。又叩齿十二通,祝曰:
  五浊己清,八景已明,今日受炼,罪灭福生。长与五帝,齐真上灵,便出而入室,依法行道。《自然诀下》曰:经污秽,不沐浴,一则多令病害,二则示民知清浊,三则神鬼不为通灵,四则侍经真官计罪,五则人见交、不恭敬。《三皇经》云:自解殗祝曰:
  吾以日洗身,以月炼精,仙人辅己,玉女佐形,二十八宿与吾合并,千邪百秽逐水而清。急急如律令。《老君养生经》曰:晦日浴吉,朔日浴吉。
  《千真科》曰:冬天洗浴,每一旬浴。先作密室,方六尺,安水槽、火炉、筒渠,注汤水入。其汤以桃枝、栢叶、兰香、竹叶等内水中,煮取三两,沸乃去滓,次加五香,然作布笼滤汤。尊卑以次,不得与俗人共浴,皆须浴衣,不然犯律。
  盗贼缘第五
  夫出家离俗,皆须正念直心,入道朝真,即合防身、口、意。若使心贪一动,犹为万劫沉沦,何况窃盗常行,当来永失人道也。
  《玄都律》曰:盗治中及供养之物,一文以上,皆列考杀。赃过,五疋考,害家一人;盗赃不满文,考病七千日,夺十二年生命。盗符箓职契,考杀,及黄书章印,皆考坐。若阑外拾得者,不准。盗天官租米五斗以上,罪入考杀;一斛以上,入刑杀。罪灭犯,考病七千日,夺十二年生命。劫盗,取人物一文以上,入刑杀;盗一疋以上,入刑杀,考千日及杀。盗罪输赃,偷一疋、输十疋,劫盗皆不得入身,同收鬼赃,十疋收、二疋赃。
  律曰:罪莫大於劫盗,强乞取、强借、强市,皆为盗,取不以道,准盗论。
  律曰:借不还本,主贷不偿,本主皆盗,以列上罪。借不还主,考属监气命。借贷不还主,考属此律。罪满则凶,罪满则当定入死。
  律曰:盗经书一卷,考满千日,夺七年命;盗天官秘书所用一卷以上,罪入刑割,杀律论;盗衣服、食具、刀斧、成器之物,皆加罪二等,毁灭罪一等。杀盗语盗,考属监仓令。盗香炉,考杀,盗罪入刑杀;盗书刀,夺生命二十年,考病二千日;盗函,夺十年生命,考病千日;盗算,夺五年生命,考病百日;盗墨,夺三年生命,考病三百日;盗纸,夺二年生命,考病百日;盗食器、杯饴、盘磕、昙缶、杂物,夺十二年生命,考病二千日;盗船车,罪入刑杀律。《本相经》云:宝集则祸门,钱聚则盗臻,是故道心,勤道不勤宝,修德不修帛。又云:贼是人之恶而贪於赃。昼夜候便则,射空入阴默。檐他所爱物,自作家有得。赃露王法斩,魂神入地狱。海中抱沙鬼,铁针无休息。视之伤人心,不学非来塞。淫贼罪颇视,竞共修福德。道降入人身,欣乐常自在。又云,道士作偷,有罪不答曰:道士志存法,不得有倾邪。佩师无上契,存念不得奢。施与犹不取,况复作偷家。剕刖受身刑,住还北酆枷。里祠不复立,上连七世遐。《劝世经》云:劫盗营身口,吞刀入腹内。撼轲致衰穷,申缩不得泰。动止灭身命,白骨受尘秽。终当获殃考,绝族无苗裔。忧念无知子,不识祸福会。何不修善道,建功自竭励。功过足相补,延年度厄世。积善有庆集,积恶有殃害。但处一生中,何为自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