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正一部
- 太平御览道部
太平御览道部
又曰:流刚山上有晖景之室,西王母治所也。
《金根经》曰:青要帝君在丘玉国,黄金紫殿,青要帝君所处。
又曰:八阙天人散香其问,阙上有金台,九层台上玉晨镇君所进居也。有金辉紫殿,后圣金阙,帝君所居处也。
《上清经》曰:上清南极长生司命君瑶台丹灵宫,又在兰庭云台,又登绝空之中紫碧玄台。
又曰:有紫微玄琳殿中央,黄老君居之。
又曰:协晨虚观产层之室,太上大道君闲居处也。
又曰:元始居紫云之阙,碧霞为城。
又曰:有黄房之室,一石玉容之堂,真晨道君治其中。太真科崇玄台,天师朝礼处。
又曰:有燕仙室,天师教化处也。
《南真说》曰:西王母女媚兰字申林,治沧浪山,受书为云林夫人。
又曰:北元中玄道君李庆宾女受书为东宫灵昭文人,治方丈台第十三朱馆中。
又曰:阆野者,阆风之府是也。昆仑上有九府,是为九宫太极,为太宫诸仙,皆是九宫之官僚耳。至于真人,乃九宫之公卿也。
又曰:大方诸宫,青君常治处也,其上人皆天真高仙,太极公卿,诸司命所处。有服日月芒法,虽已得道为真,犹故服之,霍山赤城亦为司命之府,惟太元真人南岳夫人在焉。李仲甫在西方,韩众在南方,余三十二司命当皆在束华。东华青童为大司命总统也。杨君亦去东斡执事,不知当在第几耳。
又曰:句曲山汉三茅君治其上,各乘一白鹄集于处所,时人互有见者山生黄金。汉灵帝时,诏勑郡县采句曲之金,以充武库。至孙权时,又遣宿卫人采金,常输于官。
又曰:方丈西北有阴成大山,沧浪西南有阳长大山,其山多真仙之所处,是阳九百六应数之标揭也。秀华山有玉堂,乃五灵真君所处也。
又曰:金华山上有五宫,太一所处。
又曰:玄洲之上有景晖之室,西母之治所。
《神洲七转七变经》曰:西陇蒙泛之滨紫微玉堂,王母请诰灵素章之处也。
《飞龙隐诀 曰:北极真公治于北极广虚之室。《大洞雌一篇》曰:三元君在元虚之室。元始序曰:寒灵丹殿在上清太玄,王都道君请真文之处。又有玉宝之殿,帝尊所处也。
《王君内传》曰:紫清太素、琼阙太素,三元道君之所治也。
《洞玄经》曰:太极紫瑶之阙,太极玄元真君所治之处。自天地已来,人之生死簿籍在其中。
《玉清书》曰:玉户琼门,九皇上真在其中。
《茅君内传》曰:玉清天中有散华台,是四斗七晨道君之所治也。
《列仙传》曰:太虚琼台,太平道君处之。
《上清八景飞经》曰:玉宝台,三元君所登处也。
《三元真一经》曰:黄阙紫户玄精之室,身中三一尊君常柄息之所。
《神祝经》曰:太上玄堂,天人所止。
《本行经》曰:有三元洞室,妙真之所处也。
《道学传》曰:茅山燕口,洞女冠钱,妙真登坛处也。
《定志经》曰:天尊静处玄都元阳七宝紫微宫。
《太一洞真经》曰:有太极紫房宫,天帝宝神所处也。
《玉清经》曰:玉清宫,高真玉皇出入处。
《洞冥记》曰:宜都崇堂,在紫泥之海,东方朔宴息之所也。
《洞真经》曰:大老寝堂,八皇老君居处也。
《三元玉检经》曰:广灵之堂,太素三元君处之,在上清天。
《玄母八门经》曰:五通仙堂者,五通帝君在其内。
又曰:散花玉室,三素元君在其内。
《玉清隐书》曰:琼琳堂,上皇玉帝寝宴处也。
《道学传》曰:洞室中有太阴堂,龙威丈人所见真文之所处也。
《龟山元录》曰:文龟洞室,上元君坐之处也。
葛洪《神仙传》曰:金华山有石室一所,丹溪人皇初平之隐处也。
《清虚真人王君内传》曰:委羽山洞周回万里,名日大有空明,天司马季主在其中。
又曰:西域玉山洞周回三千里,名太玄,总真天司命君之所处也。
《名山记》曰:益州西南青城山,一名青城郡山,形似城。其山有崖舍,赤壁张天师所治处。南连峨媚山,山遥望唯见两青岭。山如蚕蛾之眉,亦有洞天诸灵书所藏,不知当是第几洞天也。
又曰:赤城丹山洞周三百里,名日上清玉平天。此山下洞台方二百里,司命君之府也。
《玉京经》曰:玄都玉京山有七宝城,太上无极大道虚皇君之所治也,高仙之玄都焉。
《大有经》曰:太清极玄宫在元景之上,太上君居之。
《三元布经》曰:上清玉景宫,佩三元布人在其中。
《道迩经》曰:秀华玉堂,五灵真之所处也。
又曰:洞真堂,元始天王太高圣君说观身大戒之所也。
《升玄经》曰:玉清台,仙圣游衍之所。
《七星移度经》曰:帝君上登太极琼台。
《上原经》曰:眉竺仙公住南岳。
《五符经》曰:皇人在峨媚山北,绝岩之下苍玉为屋。
《龟山元线》曰:紫阁西华,玉女居之。
《神祝经》曰:九合之室,太上在其内。
《王晨明镜经》曰:有太玄玉晨金华之室,三素元君处之。
《真诰》曰:大茅山西南有四平山,俗呼为方山,其下有洞室,名日方台洞,与华阳通号为别宇幽馆,得道者处之。
又曰:方偶山下有洞室,名曰方源馆,幽人居之。
又曰:包山下有石室银户,方圆百里。
又曰:有天市坛,范丘林受口诀处。
又曰:存方台,仙人蔡天生隐其内。
又曰:清虚宫,司马季主隐处也。
又曰:积石台,朱孺子居之。
又曰:寝静之室,涓子处之。
又曰:蓬莱仙公洛广休治蓬莱山。
又曰:许玉斧居方山洞,为上清仙公。
又曰:羡门今在蒙山大洞黄金之庭,受书为中元仙卿。
又曰:广汉郡绵竹县束九里有山昔,韩众于上得仙。有大石铜为志,治应箕宿。
又曰:广汉郡新都县去成都一百五十里,山有芝草神药,前有池水,中有神鱼五头。昔王方平于此与太上相见,治应斗宿。
又曰:越隽郡那都县有小山,大山名蒙治山,其高无逾。伊尹於此学道。上有芝英金液草,服之度世,洽应奎宿。
又曰:云台山有桃一树,三年一花,五年一实,悬绝无底之谷。唯赵升乃自掷取得桃子,余者无能取之,治应胃宿。
又曰:天柱山有玉女乘白鹤,仙人乘白鹿,在云台治前有两碑。
又曰:玉局治在成都南,永寿元年正月七日,太上乘白鹿,张天师乘白鹤,来至此坐局脚,玉状即名玉局,治应鬼宿。
又曰:锺山在北海子地隔弱水,自生神草,仙家种芝,课计顷亩,如稻状。亦有玉石泉上,有九源丈人官,主领天下水神。
又曰:扶桑在碧海中,大帝官,太真东王所治处也。
又曰:蓬莱山上有九天真宫,盖太真仙人所居。
《玉冻仙山经》曰:方诸宫,青童君治之;太丹宫,南极元君治之;白山宫,太素真君治之;西城宫,总真王君治之。
《太真科》曰:有无央宫,高上太真居之。
《龟山元录》曰:金华宫,西华玉女处之。
《上清经》曰:
启金宫,玉宝九宵丈人居之;七映宫,紫映九霄真人居之;
玉清元宝宫,高上虚皇君处之;金灵宫,紫虚高上元皇道君居之;
朱灵宫,上皇虚君居之;洞云宫,皇上帝君处之;
金辉宫,紫皇君居之;灵映宫,高亭君居之;
变化宫,玉皇先生居之;玉宝官,紫精君居之;
飞玄宫,玄一君居之;玄上宫,玉皇先生居之;
变云宫,太帝君居之;金门宫,皇上帝君居之;
阳明宫,洞真君居之;元景宫,太素君处之;
紫瑶宫,北玄君居之;纳灵宫,南朱君居之;
音光宫,西华君居之;灵金宫,中元君居之;
紫微宫,东明君居之;凤生宫,高上君居之;
朗范宫,元辰君居之;七瑶宫,九元君居之;
郁森宫,大明君居之;云森宫,元灵君居之;
洞霄宫,三元君居之;返香宫,元昭君居之;
长命宫,太极元君居之;高虚宫,紫元君居之;
飞玄宫,上真老君居之;琼容宫,洞景君居之;
耀琼宫,大阳君居之;明真宫,景元君居之;
紫曜宫,司命君居之;通妙宫,天皇君居之;
金华宫,黄房君居之;天皇宫,太一君居之;
闲清府,九天丈人居之又有丹府,三天玉童居之;
又有
重冥府,玉宝九霄丈人居之;凤生府,九霄真人居之;
金府,灵皇君居之;丹神府,上皇元道君居之;
生真府,玉虚君居之;金魂府,万始先生居之;
务虚府,皇帝君居之;紫曜府,紫皇君居之;
神变府,中元君居之;九合府,玉皇先生居之。
又曰:有产层之室,玉晨道君处之。
又曰:帏绿之室,太元真人处之。
《汉武内传》曰:有紫桂宫,太上丈人居之。
道部十六竟
道部十七
冠
《真诰》曰:有一老人着绣裳,戴芙蓉冠,倚赤九节杖而立。芙蓉冠即礼之爵弁,粗欲相似,但不知真人以何物作之耳。自非已成真,不得冠此。
又曰:远游冠,桐柏真人戴此冠。女真已笑者亦戴冠,惟西王母首戴玉胜。又女真未算者,则三环角结。或飞云编结,余发垂两肩至腰中也。龙冠金精巾、虎巾、青巾、虎文巾、金巾、此天真冠巾之名,不详其制。
又曰:男真口冠真,并飞天交结。
《道学传》曰:王母二玉女侍王母上殿,戴太真晨缨之冠,履玄琼凤文之乌。
又曰:孟景翼字辅明,义嘉构难,景翼星夜往赴,经行失道。时一人黄衣黄冠,在其前引路。既得道,乃失所在。
《海空经》曰:真仙道士,并戴玄冠,披翠帔。
《太真科》曰:解褐披绛销之衣,释巾着远游之冠。
又曰:人皇着七宝珠冠。
《上清经》曰:元始皇上丈人戴紫曜之冠,佩九色自然之绶。
又曰:高灵九天建金华七曜之冠。"
又曰:王真九天丈人建飞精百变之冠,佩九元道真之策。
又曰:上三天玉童,建三华宝曜洞天玉冠。
《四明科》曰:凡修上清道经、大洞真经,入宣之日,当身冠法服。
又曰:凡女子学上清之法,受宝经玉诀,修行大洞,皆元君夫人之位,入宣之日,当冠元君之服,万真束带,玉童玉女各二十人。其掌法服,无此服不得升於上清。
《洞神经》曰:受道之人皆玄冠草履。
《传授经》曰:老子去周,左慈在魏,并葛巾单裙,不着褐。
又曰:陆先生云:对上下接谓之俯仰之格,披褐二服也。
又云:冠戴二仪,衣被四象,故谓之法服。
《道学传》曰:西母结大华之髻,戴太真晨缨之冠,履玄琼凤文之乌。
《上清变化经》云:紫映玉霄真玉建,建华天冠带交金之钩。
又曰:上皇玉灵君建七曜华冠,佩舟文紫绶。
又曰:皇上帝君建七色朱精华冠。
又曰:太素高虚上极紫皇建七宝冠,带神精交蛇之绶。
又曰:虚明紫兰中元高婷君建三华之冠,带流金紫章。
又曰:太素真君建紫晨巾,乘青龙紫羽盖。
《玉佩金珰经》曰:元始天王披九色离罗之帔,带宝冠。
又曰:太帝建七气朱冠。
又曰:太岳君建三宝九光夜冠。
又曰:华山君建六元通神飞冠,佩交灵之绶。
又曰:嵩高君建中元黄晨玉冠,佩黄神中皇之章。
又曰:玉佩帝君建紫冠。
《真诰》曰:上元夫人服赤霜袍,披青毛锦裘,头作三角髻,散发至於腰,戴元晨夜月之冠,带六山火玉之佩,腰凤文琳华太绶,执流黄挥精之剑。
《上清变化经》曰:太元真人巾芙蓉冠。
《上清元线》曰:九天元父戴宝天之冠。
《太上五帝内真经》曰:青帝君建九天通天冠。
又曰:赤帝君建三气玄梁宝冠。
又曰:白帝君建七气明光宝冠。
又曰:黑帝君建五气玄晨之冠。
又曰:黄帝建黄晨通天冠,佩黄晨越元之策,带灵飞紫绶。
《太上飞行羽经》曰:九晨君建飞精玉冠,衣九色之凤帔。
又曰:元晨君建飞天玉冠,衣九龙天衣。
又曰:盖晨君建三晨宝冠,衣丹锦飞裳。
又曰:上晨君建玄精玉冠,衣玄羽飞裳。
又曰:华晨君建飞晨宝冠,衣青羽飞裳。
《太上飞行羽经》曰:灵妃元皇夫人建晨缨宝冠。
《升玄经》曰:仙人定子明着黄褐玄巾。
《大洞玉诀》曰:皇初紫元天中真人披朱锦之服,巾绿霞之冠。
《山西经》曰:玉女建白冠。
《洞神经》曰:天皇君戴九元冠,地皇君戴二晨玉冠,执元皇定箓策。人皇君戴七色冠,执上皇保命玉策。
又曰:上清琼宫南极玉真赤帝君建进贤之冠。
又曰:北极玉真黑帝君建玄宝之冠,西极玉真白帝君建通天宝冠,中极玉真黄帝君建通元五气之冠。
《玉精真诀》曰:东方九灵真人戴九气冠,南极真人戴进贤冠,衣绛章之衣。西方素灵真人戴三宝玄冠,北方玄灵真人戴玄冠,中央总元三灵真人戴黄晨玉冠。
《玉光八景经》曰:东元景道君冠七色耀天玉冠,蹑九色之履。
《金根经》曰:九天元父戴七色朱玉之积,无极进贤之冠。
又曰:九天玄母着青宝神光锦绣霜罗九色之绶,戴紫元玄黄宝冠。
《大有经》曰:玉清之母戴七神朱玉之髻,巾无极进贤之冠,着玄黄素灵之绶,在太极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