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群仙录

  《仙传拾遗》:鳌灵,楚人也,死弃其户於江中,沂流而上,至汶山下,蹶然而起,隐於蜀山中,以变化驱役鬼神之衍闻於世。时峡中山摧,堰江不流,杜宇苦之,闻鳖灵有卫,使次金堂山瞿塘峡,导水束注复旧所,人得陆处。宇逊位数百年,游天柱山,遇天真集焉,遂升天而去。
  葛由刻木,张辞剪纸。
  《列仙传》:葛由,蜀人,周成王时常刻木为羊卖。一日骑羊入蜀,王侯贵人迎之至绥山,随之者皆得一桃,不还,里人诊曰:得绥山一桃,虽不仙,亦足豪。
  《广记》:张辞有才学,养气绝食,嗜酒耽棋,尝吟云:争奈金乌何,头上飞不住,红炉护烧药,玉颜安可驻。今年花发枝,明年花满树,不如且饮酒,朝暮复朝暮。时或以纸剪蝴蝶数千枚,以气吹之,成列而飞拍手即下。或一日剪一鹤,以水叹之,俄而飞书,辞曰:尔先去,我后来。
  马俭制邪,刘根召鬼。
  《丹台新录》:马检通《诗》、《礼》,年十七遇人得遁甲乌角乌情纬候之诀,善摄召万灵,制邪伏魔。一旦感天神降,与语曰:法师宿有功德,铃得度世,何须召役鬼神,可秘其衍,绝其往来,怡神抱一,真仙自降。俭从之,白日上升。
  《神仙传》:刘根能治病驱役,颖川太守杜新闻之,以为妖妄,因呼根至郡,谓根曰:君有何能而常惑众。根曰:某能令人见鬼。新曰:今即试看,若无鬼,汝当见诛。根曰:鬼甚易见,可借府君前笔现。新从之,根书符,作长啸声,须臾厅南壁忽开数尺,见有四五百人赤衣操刀剑,从坏壁中入至墀下,面缚府君父母而来,泣曰:汝何为犯神仙尊官,使我被缚困辱如此。府君叩头求乞放赦,根戒敕遣之,遂免。后一月,府君与夫人郭氏皆卒。
  陈长架屋,严青挽舟。
  《抱朴子》:陈长居苎莫山已六百余年,山中人为之架屋,每四时祭祀之,陈不饮不食,颜如五六十人。苎莫山方千里,上有千余家,风俗与吴同。
  又严青,会稽人,食贫贩炭,忽於涂中遇异人,授以素书一卷。青曰:我不识字。神人曰:不须读,但置於静处可也。青自后神通,潜有人为挽舟而入只见炭船自行。后为人治病,即以所授之书到家,其人自愈。入小霍山得仙。
  希夷尧舜,洪崖巢由。
  《神仙传》:陈搏字图南,号希夷先生,时遇金甲神人指隐华山,太宗皇帝召见问曰:朕欲以尧舜之道治天下,可乎。对曰:臣闻尧舜土阶三尺,茆茨不剪,陛下若能如此,正所谓今之尧舜也。
  《高道传》:道士张氲号洪崖子,隐豫章山。开元中,明皇召问:朕何如尧舜,先生何如许由。对曰:陛下道高尧舜,臣德谢许由。昔尧召由而由不至,今陛下召臣而臣来。上嘉之,拜先生,太常卿累迁至司徒,皆不受,乃曰:陛下何惜一山一水,令臣追进巢由。上许之,居於西山巨崖,乃先生旧隐之处也。《豫章记》云:隋开皇改为洪州,以先生所居山名而名之。
  程戒二虎,陶画两牛。
  《高道传》:程太虚,果州西充人,幼好道,年十五登所居之东山,飘然有凌虚意,寻有五色云霞拥其身。及长,绝粒坐忘,常有二虎随侍出入,师因名之日善言、善行,乃抚其背而授以三归之戒,二虎跪伏以听,自后呼名则至。
  《隐居传》:陶隐居先生居积金峰修《真诰》,梁武帝屡诏不起,先生即画两牛以进,一牛散放水草中,一牛着金勒,有人执之,帝曰:先生意效曳尾龟也,不可致之。
  许寻偃月,杜拜庭秋。
  《列仙传》:许错遍游名山,所至处题字云:寻偃月子到此。忽作一诗云:闱苑花前是醉乡,误翻王母九霞觞,韦仙拍手嫌轻薄,谪向人问作酒狂。於酒楼乘云而去。
  《高道传》:杜光庭字宾圣,号广成先生。唐末有狂道士晦名谒先生求寓泊之所,先生虽诺之,未尝与之相见。道士日货药於市,得钱即沽酒饮之,唯唱感庭秋,时人呼为感庭秋。几半年,人亦不知其异,一夕大醉,唱声愈高,有窥之者,见灯烛彩绣,筵具器皿罗列甚盛,青童侍立,斟酒而唱。窥者具以白先生,先生乃款其户曰:光庭量识肤浅,不意上仙降鉴,深为罪戾,愿匍匐一拜光灵,以消尘障。道士曰:何辱勤拳之若是,当出奉见。道士即时妆筵具及童子置於冠中,启户空室耳。
  方朔窥窗,张平凿井。
  《汉武帝故事》:七月七日上御承华殿,有二青鸟来集殿前,上问束方朔,朔曰:西王母欲来。有顷母至,时南窗下有窥看,帝惊问何人,母曰:是汝侍郎东方朔,性滑稽,我邻家小儿也。
  《广记》:唐刺史张士平中年夫妇俱双瞽,遂杜门醮谢,以析保佑,愈久愈勤。元和问,忽遇一书生曰:此疾不假药饵,但於福地凿并得水洗之可也。君从之开井,取水洗眼,即时明冷。夫妇作礼厚谢,书生不受,曰:吾乃太白星官也,以子抱疾不忘於道,精勤无怠,上帝遣我授汝道衍,以答修奉之勤。金帛之遗,非吾所好。
  白至仙居,李践真境。
  《广记》:白幽求,贞元中下第,入.海,风飘雨驰,维舟山下,夜闻风击木叶相摩,如人诵诗之声,云玉幢亘碧虚,此乃仙人居之句。俄而见千余人骑龙控鹤、乘龟履鱼而至,以手指水,如在月中行,有呼水府使者白幽求而授以水府之牒。幽求随行,忽至一岛上,望见人烟,遂归家,无有存者,云已数代矣。
  《仙传拾遗》:李琳,燕人也,宝历中与友人游五台山,偶堕於风.穴中,见一人形如狮子,引入洞中,即以水令琳饮之,且曰:汝虽几流,得入吾洞府,践吾真境,亦有道分矣。汝有希生之心,今暂归,他日可复来饮此神浆,亦可延年益寿矣。
  昭王怀珠,玄帝埋鼎。
  《仙传拾遗》:昔黄帝时务成子游寒山之岭,见黑蚌在高崖之上,故知黑蚌能飞矣。至燕昭王时,其国献於昭王,昭王取珪璋之水洗其沙泥,乃叹曰:自有日月以来,见黑蚌生珠已八九十遇,此蚌千岁一珠也。王暑月常怀此珠,体自轻冻,号销暑招凉珠。
  《真诰》:大茅山有玄帝时铜鼎,鼎可容四五斛,在山独高处,入土八尺许,上有盘石掩鼎上,玄帝时命东海神使埋藏於此。
  武丁被召,少君言请。
  《仙传拾遗》:成武丁,桂阳人也,年十三为县宰遣送物上州,州牧周听异之,留为文学主薄。因被使自京还过长沙郡,投邮合不及,遂宿野木下,忽闻人有语云:向长沙市药。平旦见二鹤,君异之,遂往市门伺侯,果见二老人,君从之数里,老人问:子随我何求耶。曰:闻有济生之衍,因来侍从耳。老人顾笑,於袖中出玉函,看素书,果有武丁姓名,各出药一粒与之,因而得道。一日谓弟曰:七月七日牵牛诣织女,吾被召还官,不得久留。言讫而卒,后葬,太守,使人发棺,不复见尸,但有青竹杖并乌而已。
  《神仙传》:李少君尝合丹,丹未成,谓武帝曰:陛下不能绝奢侈,远声色,杀伐不止,喜怒不除,万里有不归之魂,市朝有流血之鬼,神丹大道未可得成也。少君忽称病,是夕帝梦与少君俱上嵩山,半道有使者乘龙持节从云中下,言太一请少君,帝觉,谓近臣曰:少君将舍我去。明日少君疾困,帝自往视,则已化矣,帝曰:故化去耳。敛而失之。
  三洞群仙录卷之七竟
  三洞群仙录卷之八
  正一道士陈葆光撰集
  漆园傲吏,烟波钓徒。
  晋郭璞游仙诗曰:漆园有傲史,莱氏有逸妻。注云:庄子尝为漆园史,楚威王使厚币迎,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曰:亟去,无污我漆园傲史。
  《渔歌记》:宪.宗求访玄真子《渔歌》,李德裕为润州刺史,乃获之。玄真子,张志和也,自号烟波钓徒,歌曰:西塞山边白乌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着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二曰:钓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舫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三曰:霄汉湾裹钓鱼仓,舫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四曰: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尊羹亦共准,枫叶落,荻花乾,醉拍渔舟不觉寒。五曰: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莲,钓车子,獗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苏耽鹤柜,孙真牛车。
  《梆江集》:苏仙君耽忽一日扫洒庭宇,具衣冠,若有所待。俄见西北云鹤翔集,从空而下,君乃入,跪白母曰:太上召补为真官,仪卫已至,不得终养。言讫拜辞,子母戏歌久之,母曰:汝去后,使我何以存养。君因留一柜,肩镍甚固,曰:有所阙乏,可扣柜呼之,所须即至,慎勿开也。自后母但有所阙,叩柜其物立至。母一日心疑其柜,开视之有双鹤飞去,自后虽扣,无复应矣。
  《抱朴子》:孙真事帛和先生得其道,一日告行,先生将一符函与之,云:前有牛车迎汝即乘之,所有供给行厨,食之无疑,切不可开函。真跪受,以行前果有牛车来,问曰:君是孙道士乎,帛君遣制相迎。真上车如飞,每渡水不由桥梁,酒食供给悉备。一日弟子窃开,只见画牛车一乘,即时不知所在。真后亦数与帛和乘车出入。
  弥明赋鼎,陶白携壶。
  《高道传》:道士轩辕弥明往来衡、湘问,与刘师服友善。弥明自衡山过太白,知师服在京,夜抵其居。校书郎侯喜有诗名,与师服拥炉说诗,弥明在座,貌甚陋,喜视之蔑如也,弥明因指炉中石鼎曰:二子能赋此乎。师服虽旧识,不知其有文也,刘先生吟曰:巧匠新山骨,制中事煎烹。次侯曰:直柄未当权,塞届且吞声。弥明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因高吟迭赋十余韵,弥明应之如响,二子思竭不能续,起谢曰:尊师非世人能出也。其辈伏矣。
  《广记》:陶太白公每以探药为业,一日携壶拉友游嵩山,坐於林下,闻松梢有笑语之声,仰视果有二人,公曰:君铃神仙,可能下降而共饮乎。俄见一丈夫、女子,古服而下曰:予乃秦之役夫也,毛女乃秦之官人,与予同脱骊山之祸,乃匿於此。陶曰:今遇真仙,金丹大药可得闻乎。曰:予本几人,但能绝世食木实,乃得凌虚,不觉生之与死、俗之与仙如何耳。遂折松枝叩壶而歌曰:饵柏身轻迭蟑间,是非无意到人寰。冠裳暂备论浮世,一饷云游碧落问。
  子良青简,永叔丹书。
  《真诰》:周子良,陶隐居之弟子,自幼温雅,肃然高迈。天监中,真仙屡降其室曰:周生修功积德,可为不负其志矣。子良曰:枉蒙上真赐降,欣惧交心,无以自措。司命君曰:近往束华,见子之名已上青简保列保晨司矣。
  《青琐》:欧阳永叔与梅圣俞游嵩山,醉望西峰崖上有丹书四大字云神清之洞,永叔指示圣俞问无所见,公乃不言。洎乞身告世,作诗曰:四字丹书万仞崖,神清之洞镍楼台。烟霞极目无人到,鸾鹤今应待我来。后数日公薨。
  元化湔肠,黄眉洗髓。
  《后汉》:华陀字元化,仙人也。沛相陈珪举孝康,太尉黄瑰辟,皆不就。精於方药,处剂不过数种。若疾发结於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先令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制破肠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则愈,一月之问皆平复。
  《汉武故事》:东方朔生三日而父母俱亡、或得之而不知其姓,以见时东方始明,因以为姓。既长,常空中独语。后游鸿蒙之泽,有老母探桑,自言朔母,一黄眉肴至,指朔曰:此吾兄也,吾却食服气三千年一反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吾生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郝姑挑蔬,许仆市米。
  《女仙传》:郝姑祠在莫州莫县西北,俗传云:郝姑者字女君,魏青龙中与邻女於愍演水边挑蔬,忽二青童至前曰:东海公娶女君为妇。言讫,敷连捆褥於水上,行坐往来,有若陆地。童子侍侧,泌流而下。邻女走告其家,家人往看,莫能得也。女君遥语曰:幸凭水仙,愿勿忧怖。后立柯水际,祠前忽生青白石一纵一横,阔可三尺,高二尺余,有旧题云:此姑夫上马石。至今存焉。
  《皇朝类苑》:洪州西山有许大夫妇,出入山中,相传许旌阳仆也。方与妻市米於西岭,及归而许君已拔宅上升矣。许大有诗云:自从明府归仙后,出入尘寰直至今。不是藏客混时俗,卖柴沽酒要安心。许君乃授以地仙之卫,改姓干大,至今人多见之。
  戏臣鼓吻,狂士掩耳。
  《酉阳杂俎》:邢和璞尝延一客,鼓髯大笑,吻角侵耳,与邢剧谈而去。或问之,曰:上帝戏臣也。
  《神仙传》:和州南门外见一舰缕狂士卖胡芦子云:一二年问,甚有用处。卒无人晓其理。或时两手掩耳急走,言风水声何太甚邪。孩童随之,时人呼为掩耳先生。来年秋,江水涨泛,淹没数百家,众人皆见狂士在水上坐一大瓢,两手掩耳,大呼风水声何太甚,泛江而去。
  北海挂冠,南阳遗履。
  《后汉逸史》:逢前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时尉行过亭,萌侯迎拜谒,既而掷循叹曰: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於辽东,后之琅琊劳山,养志修道,人皆化其德。
  《集仙传》:汉南阳公主出降王咸。属王莽秉政,公主夙慕清虚,尚崇至道,每追文、景之为理,又知武帝之世累降神仙,谓咸曰:国祚如此,非女子可以扶持,但当自保恬和,退身修道,稍远骂竞,铃可延生。若碌碌随时,恐不可免於支离之息。遂入华山,结庐精思,真灵屡降,道成乘云飞升而去,但於岭上遗朱履一双,前取之,已化为石,因谓之公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