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玄部
-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
下极为魄门。
魄门者,下极肛门也。肺气上通喉咙,下通肛门,是肺气之所出。肺藏魄,故日魄门。
故日七冲门。
所以言七冲门。
四十五难曰:
经言八会者,何也?
藏、府、筋、骨、髓、血、脉、气会合如何。
然:府会大仓。
足场明胃豚、手太阳小肠豚、手少阳·三焦豚、任豚之会,本名中院,大仓,冑之募也。胃化气,养六府,故日会。
藏会季胁。
季胁,软肋之名,其端有穴,是脾之募。足厥阴、少阴所会,故日藏会季胁。
筋会阳陵泉。
阳陵泉穴,在膝上一寸外康也,足少阳胆豚气所发也。
髓会绝骨。
绝骨乃骨名也。其穴在外踝上#28四、寸,阳绽#29穴也。亦足少阳之豚气所发也。
血会隔俞。
隔俞二穴,在背第七椎骨下,两傍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膀胱豚气所发也。
骨会大杼。
大杼穴,在项后第一椎两傍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豚气所发也。
脉会太渊。
太渊穴,在右手寸内鱼际,手太阴肺豚气所发也。
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
上焦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其抬在胪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关陷者是也。外一筋直两乳问者,膻中穴也。言气自擅中布气,与肺下灌 诸藏。擅中为臣使之官,气海出焉。
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若热病在於内,则於外取其所会之穴,以云其疾也。
四十六难曰:
老人卧而不寐。
老人眠外,清醒而不安稳得寐。
少壮寐而不寤者。
少壮人眠外常得寐,而不寤醒。
何也?
老少相反如何。
然:经言少壮者,血气盛。
少壮人血气流行常盛旺。
肌肉滑。
肌肤肉理滑润。
气道通。
血气道路疏通。
荣卫之行不失於常。
天地交泰,日月晓昏,冬乃四时之.夜,夜乃一日之冬,人之寤寐皆相合也。一少壮未损其於#30卫,故寤寐与天地阴阳同度。
故昼日精,夜不寤。
昼日精强,夜得其寐。
老人血气衰。
老人血气衰弱。
肌肉不滑。
肌肤肉理不滑泽。
荣卫之道涩。
血气出入道路涩,涩不得应时。
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寐也。
昼日不得安静,夜不得眠。
故知老人不得寐也。
卫气出则寤,入则寐,老人气衰,故夜不寐。
黄帝八十一难经慕图句解卷之五竟
#1鬲者:《本义》无此二字。
#2二:疑为『一』之误。
#3当上关於九窍:《灵枢·脉度》作『常内阅於上七窍』。
#4肝:疑当作『脾』。
#5隔:《集注》作『格』。
#6关隔:此下《本义》有『关隔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十一字。《集注》同,唯『隔』作『格』。
#7缢:《本义》、《集注》作『濡』。
#8正:《本义》作『止』。
#9远:据文义似当作『还』。
#10行:据文义疑当作『存』。
#11四斗:疑误。
#12斗:《集注》四十二难虞注作『半』。
#13四:《集注》作『八』。
#14之:此下《本义》、《集注》有『一』字。
#15受:《集注》四十二难杨注作『化』。
#16三斤:与正文不符,疑当作『二斤』。
#17在肝之短叶:原作一左肝之短萃』,据《本义》、《集注》改。
#18一:《本义》、《集注》作『二』。
#19纵:原作『从』,据《本义》、《集注》改。
#20十两:《本义》作『十二两』。
#21涩:《集注》四十三难杨注作『泄』。
#22十两:《本义》、《集注》作『十二两』。
#23谓:原作『胃』,据《集注》四十二难杨注改。
#24既:《集注》四十二难杨注作『阪』。
#25十二两:《本义》作『十两』。
#26足:据文义似当作『日』。
#27胃:《集注》四十四难杨注作『以』。
#28上:原作『土』,据《文义》改。
#29阳千:《集注》四十五难丁注、虞注均作『阳辅』。
#30於:据文义疑当作『荣』。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卷之六
卢国秦越人撰临川晞范子李駉子野句解
四十七难曰:
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
人头面独能禁耐寒如何。
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
详见头者诸阳之会图。
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
手少阴从心系侠咽,又上肺,出腋下,下循懦内后康。足少阴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出络心,注胸中。手太阴从肺系出腋下,下循燸内。足太阴从胃上膈,注心中。手厥阴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下循燸内。足厥阴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后。
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
诸阴皆不至头,惟诸阳至头。
故令面耐寒也。
阳气在头面,故耐寒。
虚实邪正第七#1
四十八难曰:
人有三虚三实,何谓也?
人有三般虚、三般实如何。
然:有脉之虚实。
豚有虚有实。
有病之虚实。
病有虚有实。
有诊之虚实。
诊视有虚有实。
脉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紧牢者为实。
濡者阴豚也,故日虚;紧牢阳豚也,故日实。
病之虚实者。
有三。
出者为虚,入者为实。
一则阴阳者,主其内外也,今阳不足,阴出乘之,故出为虚。阴不足,阳入乘之,在外俱阳,故入为实。
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
二则肺主声,入心为言,故言为虚。肝主谋虑,入心即不言,故不言为实。
缓者为虚,急者为实。
三则阳主虚,阳即急,皮肤满急为实。阴主静,阴即缓,皮肤宽缓为虚。
诊之虚实者。
有四。
濡者为虚,牢者为实。
则#2皮肤濡缓为虚,皮肤牢强为实。
痒者为虚,痛者为实。
二则身体痒痒为虚,身体几有疼处为实。
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
三则轻手按之则痛,为外实,病浅故也。重手按之便快,为内虚,病深故也。
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
四则重手按之则痛,为内实,病深故也。轻手按之乃快,为外虚,病浅故也。
故日虚实也。
又总言之。
四十九难曰:
有正经自病。
正经虚则剩理开,胜理开则内自发来,不从外来。
有正#3邪所伤。
五行相克,邪自外伤。
何以别之?
二者何所辫别。
然:经言忧愁思虑则伤心。
心为神,五藏之君,聪明寸#4智,皆由心出。忧劳太甚则伤其心,心伤神弱也。
形寒饮玲则伤肺。
肺主皮毛,形寒者,皮毛寒也。又主受水浆,不可玲饮,肺又恶寒,故日伤。
志怒气肝#5逆,上而不下则伤。
肝主谋虑,胆主勇断,虽在志为怒,其怒太甚,亦有所伤。
饮食劳倦则伤脾。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以饮食饱,胃气满,脾络常急,或走马跳跃,或以房劳,亦能伤脾。
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
腰者肾之府,久坐则肾气不得宣行,故损也。肾穴在足心,名日涌泉。居处湿地,亦损也。强力者,举重引弩也;入水者,度水跌仆,喘出於肾,或妇人经水未过,强合阴阳。
是正经之自病者也。
此五者,皆正经自病,皆谓它邪。
何谓五邪?
问五藏外邪。
有#6中风。
中,伤也。肝应风,邪散於五藏为五色,春伤於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有伤暑。
暑喜归心,邪入五藏为五臭,夏伤於暑,秋为瘠疟。
有饮食劳倦。
脾主味,邪入五藏为五味,正经自病,言饮食劳倦。今五邪亦言饮食劳倦。正经病,谓正经虚。又伤饮食五邪病,谓食饮伤脾而致病也。
有伤寒。
肺主#7燥,而其令清切。肺主声,邪散入五藏为五声,肺主皮毛,恶寒,冬伤於寒,春必温病。
有中湿。
肾主水,主湿,邪入五藏为五液,秋伤於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此谓五邪。
此五病从外来。
假令肝病。
且如肝不#8受病。
何以知中风得之?
问中风之因。
然:其色当青。
答巽为风,属木,其色青。
何以言之,肝主色。
木之华萼,敷布五色,作五邪。
自入为青。
本经自病。
入心为赤。
肝邪入心,其色乃赤。
入脾为黄。
肝邪入脾,其色黄。
入肺为白。
肝邪入肺,其色白。
入肾为黑。
肝邪入肾,其色黑。
肝为心邪,故知当赤色也。
肝主中风,心主伤暑,今心病中风,故知肝邪往伤心也。
其病身热,胁下满痛。
心主伤暑,病则身热,肝布两胁,故胁满。
其脉浮大而弦。
浮大心豚,弦肝脉。
何以知伤暑得之?
问伤暑之由。
然:当恶臭。
心主暑,恶臭。
心#9主臭。
心,火也。火之化物,主#10臭出焉。
自入为焦臭。
火性炎上,则生焦苦,正经自病。
入脾为香臭。
火之化土,其臭香。
入肝为躁臭。
火之化木,其臭躁。
入肾为腐臭。
火之化水,其臭腐。
入肺为腥臭。
火之化金,其腥臭#11。
故知心病,伤暑得之也,当恶臭。
所以心病得於伤暑,故当恶臭。
其病身热而烦,心痛。
注见十六难。
其脉浮大而散。
心自病豚。
何以知饮食劳倦得之?
问饮食劳倦之由。
然:当喜苦味也,虚为不欲食,实为欲食。
脾主味,故知之。脾经虚则不欲食,脾经实则欲食。
何以言之?
问所喜味。
脾主味。
脾主甘,甘受味,故主味。
入肝为酸。
脾邪乘肝,故喜酸。
入心为苦。
脾邪乘心,喜苦。
入肺为辛。
脾邪入肺,喜辛。
入肾为咸。
脾邪入#12肾,喜咸。
自入为甘。
本经自病,故喜甘。
故知脾邪入心,为喜苦味也。
心主伤热,脾主劳倦。今心病以饮食劳倦得之,故知脾邪入心,为喜苦味。
其病身热而体#13重,嗜外,四支不收。
身热者心,体重者脾,主四支不能收拾。
其脉浮大而缓。
浮大心脉,缓者脾。
何以知伤寒得之?
问伤寒也。
然:当谵言妄语。
既伤於寒,则言语当语妄。
何以言之?
如何言语谵妄。
肺主声。
金扣之有声,故五音出於肺。
入肝为呼。
木畏金,故呼。
入心为言。
金火相当,夫妇相见,故言故笑。
入脾为歌。
土母金子,子母相见,故有歌。
入肾为呻。
金母水子,子之见母,发娇呻声。
自入为哭。
肺主秋,秋愁也。其音商,商伤也。故自为哭。
故知肺邪入心,为谵言妄语也。
心主暑,肺主寒。谵言妄语,皆肺邪#14入心之所致。
其病身热,酒洒恶寒,甚则喘咳。
身热者,心病。恶寒喘咳者,肺病。
其脉浮大而涩。
浮大心豚,涩肺豚。
何以知伤湿得之?
问伤湿之由。
然:当喜汗出不可止。
既伤於湿,则叉自汗不止。
何以言之?
如何自汗。
肾主湿。
肾主水,水流湿,五湿皆出於肾。
入肝为泣。
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感而泣下,谓肺主悲,悲则金有余,木乃畏之,水乃木之母,母忧子息,肝入为泣。
入心为汗。
水火交泰,蒸之为汗。
入脾为涎。
土夫水妻,从夫生涎。
入肺为涕。
北方生寒,寒生肾,今寒感皮毛,内合於肺,肺寒则涕。
自入为唾。
肾之脉上络於舌,故自病为唾。
故知肾邪入心,为汗出不可止也。
故知自汗不止,皆肾邪入心之所致。
其病身热,而小腹痛,足经寒而逆。
身热心病,余皆肾病,见十六难。
其脉沉濡而大。
大者心豚,沉濡肾豚。
此五邪之法也。
五邪脉之法度。
五十难曰:
病有虚邪,有实邪#15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
问此五邪,何所辫别。
然:从后来者为虚邪。
心主之时,脉当洪大而长,反得弦小而急,是肝主思,木传於心,夺心之主,是肝往乘心,故言从后来。肝为心之母,母之乘子,是为虚邪。
从前来者为实邪。
心主得脾豚,心主毕当传脾。今心主未毕,是脾来逆夺其主,故言从前来。脾者心之子,子之乘母,为实邪O
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
火从所不胜於水,今病肾脉来乘,故为贼邪。
从所胜来者为微邪。
火从所胜於金,心病肺脉来乘,故云微邪。
自病者为正邪。
心主之时,豚反实强太过,反得虚微,为正邪。又无他邪相乘也。
何以言之?
又问。
假令心#16得之为正邪。
心主暑,今自病伤暑,故言正邪。
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
从前来者,脾乘心也,故云实邪。
伤寒得之为微邪。
从所胜来者,肺乘心也,肺主寒,又畏心,为微邪。
中湿得之为贼邪。
从所胜不中者#17,肾乘心也,肾主湿,水克火,故为贼邪。
五十一难曰:
病有欲得温者。
有病欲得温暖之处。
有欲得寒者。
有病欲得寒冻之处。
有欲得见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