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玄部
-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
是谓四时之变病。
春防#29多胃少,夏钧多胃少,秋毛多胃多#30,冬石多胃少,皆为四时之变病。
死生之要会也。
五藏之气和於胃气即生,若真藏见,叉死。凡死生紧要都会之所,乃胃也。脾者,中州也。注见四难。其平和不可得而见。脾经平和之脉,寄王四季,故不可得而见。
衰乃见耳。
脾经衰败,豚乃形见。
来如雀之啄。
上大下兑濡滑,为雀喙脉,此肾脉克脾经,是为不及。
如水之下漏。
时动复住为屋漏脉,肾来乘脾,是为太过。
是脾之衰见也。
雀啄屋漏,乃脾衰而见此豚。
黄帝八十一难经慕图句解卷之二竟
#1干:原脱,据《本义》补。
#2膀胱:此下《集注》有『邪』字。
#3力:据文义,似当作『乃』。
#4无:疑当作『无』。
#5脉:《本义》作『气』。
#6肺:疑为『脉』之误。
#7虚:据下文例,似当作『血』。
#8当:此下《集注》有『与』字。
#9伸:疑当作『呻』字。
#10此:据文义,似当作『比』字。
#11患:据文意似当作『愚』。
#12脾:疑当作『肺』。
#13然:此上《本义》、《集注》有『治损之法奈何』六字。
#14食:疑当作『玲』。
#15气:疑当作『食』。
#16者:原作『孝』,据文义改。
#17一:此上《本义》、《集注》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也』二十字。
#18也:原作『者』,据《本义》、《集注》改。
#19如:《集注》作『脉』。
#20脉:原作『来』,据《本义》、《集注》改。
#21其:此下疑脱『脉』字。
#22秋:依上文例,此下脱『属』字。
#23浮:原作『孚』,据文义改。
#24冬:据上文例,此下脱『属』字。
#25表:《集注》十五难吕注作『养』。
#26病证喘咳洒淅:《集注》十五难丁注作『其内证喘咳酒浙寒热』。
#27吹毛:此下《本义》、《集注》有『日死』二字。
#28阴:《本义》、《集注》作『病』。
#29防:据文义,似当作『弦』字。
#30多:据上下文意当作『少』。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卷之三
卢国秦越人撰临川晞范子李駉子野句解
十六难曰:
脉有三部九候。
三部者,寸关尺也。九侯者,上部三候,中部三候,下部三侯,三三如九也。
有阴阳。
寸口者,阳豚见九分而浮。尺部者,阴咏见一寸而沉。
有轻重。
阳脉浮乃轻手足#1阴脉沉乃重手取。
有六十首。
几切脉始起於六脉,浮况长短滑涩,三阴三阳之豚也,今六十首合之为六十乎。
一脉变为四时。
脉随四时之厦换,详见十难中一脉为十变。
离圣久远。
越人之时,去圣已久。
各是其法,何以别之?
言三部是一法,九侯是一法,阴阳是一法,轻重是一法,六十首是一法,言法象既多,难可分别。
然:视其病有内外证。
使人视其精明五色杂#2按察之,即知内外之证。昔以是字为误,改作视字。
其病为之奈何?
其病如何。
假令得肝脉。
肝豚弦软而长。
其外证。
在外证候。
善洁。
胆为清冷之府,故善洁。
面青。
肝色青,故面青。
善怒。
胆为中正之官,主次断,肝在志为怒。
其内证。
在内证候。
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
肝积名曰肥气,在脐之左,揣按之而牢痛。
其病四肢满闭。
肝木脾土!脾主四肢,不#3病则土无所畏,故四肢满闭。
瘾搜。
肝豚循於阴器,故疼波也,小便涩也。
便难。
肝肾在下脾#4,肝病则气逆,不行於下,故大便艰难。
转筋。
肝含血以养筋,肝受病故筋转。
有是者肝也。
有是病者,是肝证。
无是者非也。
无此病者,非此#5证。
假令得心脉。
心豚浮大而散。
其外证面赤。
心色赤,故面赤。
口乾。
心之豚络在舌下,心为热所困,故口乾燥而不润。
喜笑。
心在声为笑。
其内证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
心积名日伏粱,在'脐上,按揣而牢痛。
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吭。
心为五脏之君,四脏有病,心主知之,尚有痛状,何况本经目病耶。常痛乃心包咏也。正心不受病,病则旦占夕死,夕占旦死,重明受病,则叉包咏,乃手厌阴之豚,出两手中指之端,下入掌心,屈名指取之,穴名劳官穴。心包病,则掌中热而惋。
有是者心也。
有此病是心证。
无是者非也。
无此病者非心证。
假令得脾脉。
脾豚中缓而大。
其外证面黄。
脾色黄,故面黄。
善噫。
脾在变动为噫。
善味#6。
脾主甘,甘受味。
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
脾积名日痞气,当脐之中,揣按而牢痛。
其病腹胀满,食不消。
湿气胜,令人膨胀,阳气在下,食乃不消。
体重节痛。
身体况重,骨节疼痛。
息堕嗜外。
怠堕困倦,嗜好睡外。
四肢不收。
手足全无收拾。
有是者脾也。
有此病是脾证。
无是者非也。
无此病,非脾证。
假令得肺脉。
肺脉浮绝而短。
其外证面白。
肺色白,故面白。
善嚏。
鼻为清气道中,鼻属肺,肺受风寒,通鼻善嚏。
悲愁不乐。
悲者肺之志也。肺主秋,愁也,脾土肺金,脾为肺母,脾主歌,子病母忧,秋悲愁不乐。
欲哭。
有声为哭。
其内证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
肺积名日息贵,在脐之右,揣按之而牢固疼痛。
其病喘咳。
肺为五藏华盖,最喜清冷,肺受风寒,则气道涩,故喘急咳嗽。
洒淅寒热。
肺虚则洒淅寒,实则热而问。
有是者肺也。
有是病者,是肺证。
无是者非也。
无此病者,非肺证。
假令得肾脉。
肾豚沉短以敦。
其外证面黑。
肾色黑,故面黑。
善恐。
肾在志为恐。
欠#7。
巨阳虚则欠。
其内证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
肾积名日奔豚,在脐之下,揣按之半痛#8。
其病逆气。
肾气不足,伤於冲脉,故气逆。
少腹急痛。
足少阴之脉,循少腹,与足厥阴、足太阴三阴交於脐下,今肾病,故小腹痛。
泄如下重。
王#9泄之名,此名尺#10痕泄,裹急后重,数至囿而不能便,茎中痛。
足经寒而逆。
足内踝上五寸,乃足少阴之动脉,故足经寒而逆。
有是者肾也。
有是病者,是肾证。
无是者非也。
无此病,非肾证。
十七难曰:
经言病或有死。
疾病或有死亡。
或有不治而愈。
或有疾病,虽不治疗而自安愈。
或连岁不已。
或疾病连岁月不得休已。
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
死生存亡,可以切脉而知之否。
然:可尽知也。
死生存亡皆知於脉。
诊病若能.目不欲见人者。
诊视疾病,若闭眼不爱见人,此是肝病。
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
肝之本豚弦软而长,今见强急,故有此病。
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
肝病得肺脉,真鬼来克,金胜木,故必死。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
心问病证,开目而渴,心下牢固不开o
脉当紧实而数。
既有心病,当有心豚,紧实而数。
反得沉濡而微者死。
不得心豚,反得肾豚濡沉而微,水来克火,阳病得阴豚,故叉死。
病若吐血。
口中吐血。
复欺钮血者。
轨者,鼻中出血;钮者,鼻流清涕也。已上皆肺病。
脉当沉细。
血属阴,吐血、蛆血,豚得沉细,此为病豚相应。
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不得肺脉,反得浮大而牢之心脉,病与豚相反,火来克金,故死。
病若谵言妄语。
谵言者,呢哺而语也。妄语者,言语在#12妄也。
身当有热。
热乘於心,言语无章,身当有热。
脉当洪大。
身热豚大,豚病相应。
而手足厥逆,脉仇钿而微者,死也。
身当热而反手足厌玲,豚当洪大而反况细,是阳豚见阴豚,豚病相反,故死。
病若大腹而泄者。
湿气胜则胀,脾不禁故泄。
脉当微细而涩。
既有脾证,当有此豚。
反紧大而滑者死。
不得脾豚,反得紧大而滑之肝豚,肝木克脾土,病豚相反,故叉死。
十八难曰:
脉有三部。
寸关尺为三处部位。
部有四经。
各部之内各有二经,六部之内合为十二经。今止云四经者,是谓手太阳、阳明与足太阳、少阴,此二经法水火之性,各有纲纪而不能变通上下,余八经在手生足,在足生手,所以经言部有四经也。手有太阴。肺。阳明。大肠。
足有太阳。
膀胱。
少阴。
肾。
为上下部。
肺为上部,肾为下部。
何谓也?
其说如何。
然:手太阴、阳明,金也。
此二经属肺与大肠#13,为金。
足少阴、太阳,水也。
此二经是肾与膀胱,属水。
金生水。
肺金在上,而下生下肾水。
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
水无有不下,水之性流下行也,逆上,故在下部。
足厥阴、少阳,木也。
此二经是肝与胆,属木。
生手太阳、少阴火。
此二经是心与小肠,属火,肝木能生之。
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
火性炎上,不能下生足,而生手心主少阳火,是生右尺相火也,故在上部。
手心主、少阳火。
心为君火,此为相火,今此二经是心包络、三焦。
生足太阴、阳明土。
此二经是脾与胃,属土,相火能生之。
故#14在中部也。
土主中宫,故在中部。
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
右寸金生左尺水,水生左关木,木能生左#15寸君火,君火生右尺相火,相火生右关土,故日子母相生。
脉有三部九候,各何所主之?
豚有三部九侯,各於藏府何所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
寸口,阳也;关部,阴阳之中也;尺部,阴也。
九候者,浮中沉也。
三部之中各有三候,三三如九,故日九侯。浮为阳,沉为阴,中为胃气;浮为府,沉为藏,中为中焦之脉。
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
两手寸口皆为上部,法天之在上,寸外主头,寸内主胸。
中部法人,主鬲下至脐之上有疾。
中部乃两手关部第二指,半指以前主鬲下,半指以后主脐上。
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下部乃两手尺豚,第三指半指之前主脐下,半指之后主足。
审而次之者也。
审察三部从头至足之次第。虽元文刺字,今陕丁之说为次字。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问人有积聚之病,沉滞已久,可以脉知之否。
然:诊在右胁有积气。
诊视积聚气疾,生在右胁。
得肺脉结。
结脉主块积,肺藏於右,肺部脉结,故右胁有积。
脉结甚则积甚。
肺部豚结太甚,则右胁积亦甚。
诊#16微则气微。
肺部结豚不甚,右胁积气亦微。
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
问肺藏於右,右胁有积,肺经一部却无结豚,是如何。
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
答肺部虽无结豚,只要右手有沉伏脉,便是右胁积气。伏豚,藏病积也;浮结者,府病聚也。
其外痛疾同法耶?将异也?
问外有沉瘤之疾,与右胁积气同诊视,法度或不同。
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
答结豚来缓,时一止住,又无定数,谓之结。
伏者,脉行筋下也。
伏豚常行於筋下,要极重指着骨乃得。
浮者,脉在肉上行也。
浮豚常浮行於肉上,按之不足,举之有余。
左右表裹,法皆如是。
左右者,左右胁也;表以观其府病,裹以观其藏病;其法度并皆如此。
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
伏豚乃裹豚也,所以现其内也,虽有结伏之脉,内无积聚之病,是病不应豚,铃死。
脉浮结者,外无疯疾。
浮豚乃表豚也,所以现其外也,虽有浮结之豚,外无沉疯之疾,亦是病不应豚,铃死。
有积聚,脉不结伏。
有积聚之病,无结伏之脉,是豚不应病者,铃死。
有痛病,脉不浮结。
有沉瘤之病,’无浮结之豚,亦是豚不应病。
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
豚与病皆要相应,一不相应皆死。
十九难曰:
经言脉有逆顺。
男女之豚,有逆有顺。逆顺者,阳抱阴生,阴抱阳生。
男女有常而反者,何谓也?
男女各具有常之豚,而豚却相反,其说如何。
然:男子生於寅,寅为木,阳也。
元气起於子,人之所生也。男从子左行三十之巳,从巳左行至寅,为十月,十月而生男。寅为束方甲乙木,木阳也。
女子生於申,申为金,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