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玄部
-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
必先以左手厌按其所针荣俞之处。
先知荣俞穴处,以左手厌按之。
弹而努之。
以右手弹其所按之处,使豚气腹满也。
爪而下之。
爪而下之,置针准也。
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
其气之来,应於左手之下,恰似动豚之形状。
顺针而刺之。
然后循针而刺之。
得气,因推而内之。
待气应於针下,因惟#58入荣中。是谓补。
此谓之补。
动而伸之,是谓泻。
若得气,便摇转而出之,是为泻。
不得气。
若久留针,而待气不至,则於卫中留针待气;久不得,又内入於荣中久留待气。如其三处候气,不应於针者,为阴阳俱尽,不可复针。
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谓十死一生也。
卫为阳,主外,男子阳气行於外,则轻手按其穴。荣为血,主内,女子阴气行於内,则重手按其穴。过时而气不至,不应其左手者,皆不可刺,十死一生。
七十九难曰:
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
几气始至而用针取之,名日迎而夺之。迎,取气也;夺,泻气也。取而泻之,如何不虚#59。
随而济之,安得无实?
随者,自卫取气也,补也。济者,补不足之经也。随而济之,如何不虚,人其气流注终而内针,入针出而扪其穴,名日随而济之。
虚之与实,若得若失。
经脉虚弱,却与针以补实之,若得若失关焉。
实之与虚,若有若无。
经脉强实,却与针以取虚之,有得有失关焉。
何谓也?
其说如何。
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
五藏实则泻其子。
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
五藏虚则补其母。
假令心病。
举心一藏以为例。
泻手心主俞。
心为五藏之君,法不受病。受病者,心包络也。手心主者,手厥阴心包络豚也。手心主俞者,土也。心火也,土是火子,乃泻其俞,此泻子也。
是迎而夺之者也。
缴上文。
补手心主井。
心火井木,木者火之母,今补心主之井,补母也。
是谓随而济之者也。
缴上文。
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也。
濡者为虚,牢者为实。
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几欲行其补泻,先侯五藏之豚,及所刺穴中,如气来牢实者,可泻之;虚濡者,可补之。若持针不能胡#60其牢濡者,故若得若失也。
八十难曰:
经言有见如入。
有见针如入。
有见如出者,何谓也?
有见针如出是如何。
然:所谓有见如入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61也。
欲刺人时#62,先以左手候其安#63中之气,见其气来至,然后内针。
针入。
针入穴俞。
见气尽乃出针。
候其气尽乃出其针,非迎随补泻之法。
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也。
总缴上文。
八十一难曰:
经言#64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65。
注见十二难。
将是寸口脉耶?
问寸咏如此。
将病自有虚实也?
问病自有虚实如此。
其损益奈何?
其喊损补益之法如何。
假#66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金平木也。
详见七十五难。
假令肺实。
且如肺气强实。
故知肝虚微少气。
故知肝气虚弱,细微而少。
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
用针者,不补肝气之虚,反去补肺,是使之重实。
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此是中工所害也。
此是中工,所以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
黄帝八十一难经慕图句解卷之七
#1土:疑当作『上』。
#2注:原作『吐』,据《本义》改。
#3食讫而急欲昏厕:《集注》五十七难虞注作『食毕而急思厕』。
#4病:据文义似当作『寒』。
#5五:据文义当作『日』。
#6湿温:原作『温湿』据《本义》改。
#7寒热相传:据文义疑当作『湿热相薄』。
#8湿温:原作『湿湿』,据文义改。
#9月:疑当作『有』。
#10大:疑当作『天』。
#11濡:《本义》作『浮』。
#12上:原作『五』,据文义改。
#13经:《集注》此下有『所在』二字。
#14而:此下《本义》有『死下之者』四字。
#15热:疑衍。
#16十一:此下《集注》有『凡一首』三字。
#17观切者息:文义未属,疑误。
#18脾:疑当作『病』。
#19放:疑当作『仿』。
#20视脉初脉:《集注》六十一难杨注作『视色听声』。
#21六:此前《集注》有『藏府井俞第十二,凡七首』十字。
#22合:原作『今』,据文义改。
#23原:原作『俞』,据《本义》改。
#24首:原作『皆』,据文义改。
#25阳则木,阴则金:据原文当作『阳则金,阴则木』。
#26荣污:六十八难『所出为荣』注作『荣迂』。
#27人:《集注》六十四难杨注作『文』。
#28人:疑当作『文』。
#29调:疑当作『刚』。
#30小:疑当作『木』。
#31木:疑当作『土』。
#32癸:原作『己』,据文义改。
#33者:疑当作『皆』。
#34然:此下《集注》有『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十一字。
#35二:疑为『三』之讹。
#36二:疑当作『一』。
#37章:原作『草』,据文义改。
#38肾:原作『贤』,据文义改。
#39大:《集注》六十七难杨注作『入』。
#40丽:疑当作『然』。
#41溜谷:疑当作『阴谷』。
#42二间:原作『三问』,据文义改。
#43原:原作『俞』,据文义改。
#44合小海,原:原作『合经小海』,据文义改。
#45陷谷:原作『隐谷』,据文义改。
#46合:原脱,据上下文例补。
#47谷:原作『容』,据文义改。
#48然:原作『荣』,据《本义》改。
#49木:原作『水』,按井穴属木,故改。
#50主:《集注》六十八难虞注作『土』。
#51生:疑当作『主』。
#52十二:此下《集注》有『凡十三首』四字。
#53何:原作『同』,据文义改。
#54时:下对应之注文作『持』,或是。
#55外:此下《本义》有『针』字。
#56博:疑当作『传』。
#57中工:此下《集注》有『治已病』三字。
#59虚:据原文似当作『实』。
#60胡:《集注》七十九难丁注作『明』。
#61内:此下《本义》有『针』字。
#62人时:《集注》八十难丁注作『人脉』。
#63安:《集注》八十难丁作『穴』。
#64言:此下《集注》有『无』字。
#65余:原脱,据《本义》补。
#66假:此前《本义》有『然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十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