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

  风入於肠,土#1需於胃,泄所食之物,先出而不消化。
  色黄。
  脾属土,泄利色黄。
  脾泄者,腹胀满。
  雨淫腹疾,脾土恶湿,二气之胜,故腹肚膨胀充满。
  泄注#2。
  注者,无节度也。湿胜则濡泻,湿气内攻於脾,则水谷不分,故泄利无度。
  食即呕吐瞇。
  脾胃,饮食之藏府。脾病不能化水谷,故食则呕吐。
  大肠泄者,食已窘迫。
  窘迫,急也。大肠气虚,所以食讫而急欲昏凤#3,迫急不可止也。
  大便色白。
  白从肺色。
  肠呜切痛。
  肠内虚呜,如刀切其肠之痛。
  小肠泄者,搜而便脓血。
  小肠,心之府。心生血,故便血。
  小腹痛。
  小便处在小腹,故痛。
  大底泄者,裹急后重。
  裹急者,腹中痛也。后重者,大便处疼痛也。
  数至图而不能便。
  囿,厕也。肾开窍於二阴,惟气虚,故数思凤,及至厕,后重不能便。
  茎中痛。
  痛引入前阴茎中。
  此五泄之法也。
  此是五泄受病法度。
  五十八难曰:
  伤寒有几?
  中伤寒邪,还有几般。
  其脉有变不?
  脉息还变迁不同否。
  然:伤寒有五。
  有五般伤病#4。
  有中风。
  中伤风邪。
  有伤寒。
  冬谓之伤寒,诸严寒之时,为寒所冒,其之时而病,头痛身疼,肌肤而恶,故名五#5伤寒。
  有湿温#6。
  其人尝伤於湿,因而中风,寒热相传#7,则发湿温#8 病,苦两经逆,为胸多汗,头目痛,妄言。
  有热病。
  冬伤於寒,因而气发为热病,发热恶寒,头痛身疼。
  有温病。
  春夏月#9寒清时,秋冬有暄暑时,人感疫疠之气,故一岁之中,病无长少,卒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俗谓之大#10 行是也。
  其所苦各不同。
  其证候所苦害不同。
  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
  肌肉之上,阳脉所行,轻手按之,状若太过。肌肉之下,阴脉所行,按之不足,谓之弱。此者是按之不足,举之有余,故知中风也。
  湿温之脉,阳濡#11而弱,阴小而急。
  肌肉之上#12阳脉所行,濡弱者,是湿气所胜火也。肌肉之下,阴脉所行,小急者,是土湿之不胜木也。
  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涩。
  寸尺俱盛极而紧涩。
  热病之脉,阴阳俱浮。
  热病之脉息,尺寸俱浮。
  浮之而滑。
  浮者,轻手按之而滑,是心伤热豚。
  沈之散涩。
  沈者,重手按之而散涩,是津液虚少。
  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13而取之。
  温病自有鬼疠之气散行诸经,不可预知,其何经之所受,爻俟其病而诊之,始可次所在治之。
  伤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14 愈者,何也?
  伤寒病有汗之而安愈,下之而死之者;有汗之而死者,下之而安愈者如何。
  然: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而死。
  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外寒,寒毒争於荣卫之中,叉发热而恶寒,尺寸俱浮大,内叉不躁。设有微烦,其人饮食欲温,而恶玲也,为阳虚阴盛,汗· 之则愈,误下则死。
  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阳盛则内热,阴虚则内热,寒毒相薄於荣卫之内,阳盛阴衰,极阴变阳,寒盛生热,阳热之气盛而入裹,热毒居胃,水液乾涸,燥粪结聚,其人外不恶寒,铃蒸蒸发热而燥,甚则谵语,下之则愈,误汗则死。
  寒热之病,候之如何也?
  诊候寒热之病如何。
  然:皮寒热者。
  肺主皮毛,与大肠为表裹。藏病即寒,府病即热。
  皮不可近席。
  手三阴三阳法天,天动故病,即不欲辟近席。
  毛发焦,鼻槁。
  下有心火,燥热之为病,故毛发焦枯,鼻又桔槁。
  不得汗。
  凡有此病,不得汗之,汗之叉死,下之则愈。
  肌寒热者。
  脾主肌肉,与胃为表裹,藏病主寒,府病主热。
  皮肤痛。
  脾主土,土主湿,湿流关节,故病痛。
  唇舌槁。
  脾之精在唇四白,其津液外泄,故槁。
  无汗。
  此病燥湿之所致,无以汗之,汗之则肠胃不通,下之则泄注,宜温中调气。
  骨寒热者。
  肾主骨,一与膀胱为表裹,病在阳即身热,热#15 体重恶寒,在阴即寒。
  病无所安。
  病在身不得安。
  汗注不休。
  肾生液,入心为汗。注者,无节度也,汗出不止。
  齿本枯痛。
  齿乃骨之余,肾之液外泄,故齿本枯槁而疼痛。
  五十九难曰:
  狂癫之病,何以别之?
  狂癫自是两般,何所辫别。
  然:狂之始发也。
  重阳者狂,病在三阳而反汗之,阳盛发狂。
  少外不饥。
  不欲眠外,不知饥馁。
  而自高贤也。
  妄自高大,以称其贤。
  自辩智也。
  独自强,不称其智明。
  自贵倨也。
  自为尊贵,娱傲怨人。
  妄笑,好歌乐也。
  无事嬉笑,但好枢歌,自以为乐。
  妄行不休是也。
  登高逾垣,凡所上之处,皆非其所素能者,全无休止。
  癫疾始发。
  癫,颠也。重阴者,癫始发时。
  意不乐。
  意思不乐。
  直视僵仆。
  眼目直视,不能行立而倒仆。
  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
  寸口是阳部,尺是阴部,三部脉皆盛。
  六十难曰:
  头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谓也?
  厥者玲也。有厥头痛,有真头痛,有厥心痛,有真心痛,是如何。
  然: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行者,则名厥头痛。
  风玲之气入於三阳之经,伏留而不行,则壅逆而冲於头,故名厥头痛。
  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
  脑为髓海,风玲之气入於泥九官,是邪循风府入於脑,痛甚,手足玲至肘膝者,令真头痛。
  其五藏气相干,名厥心痛。
  诸经皆属於心,若一经有病,其豚逆行,逆则乘心,乘心则心痛,故日厥心痛。是五藏气冲逆致痛,非心家自痛也。
  其痛甚者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日一发夕死,夕发旦死。
  详见十六难。
  神圣工巧第十一#16
  六十一难曰:
  经言望而知之者谓之神。
  瞻望以知其病,谓之神。闻而知之者谓之圣。
  所闻以知其病,谓之圣。
  问而知之者谓之工。
  未诊先问,最为有准,叩问而知病,谓之工。
  切脉而知之者谓之巧。
  讯切者息#17以知其脾#18,谓之巧。
  何谓也?
  四知如何。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假令肝病,见青色者,肝自病;见赤色者,心乘肝,肝亦病。故见五色,以知其病也。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五音者,官商角征羽也,以配五藏。假令病人好哭者,肺病也;好歌者,脾病也。
  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问病人,云好辛者肺病也,好酸者肝病也,好甜者脾病也,好苦者心病也,好咸者肾病也,好食玲物内热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藏府也。
  诊候寸口,豚息弦者肝;轻手取之而豚弦者,病在府也;重手取之而脉弦,听声者,病在藏也。余放#19此。
  经言以外知之曰圣。
  视脉初脉#20切脉,皆在外而知之。
  以内而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知之於心,乃内也,谓之神。
  六#21十二难曰:
  藏井荣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也?
  井、俞、荣、经、合,此五藏有五也。六府却於井、俞、荣、经、合#22之外,又有所过为原,如何。
  然:府者阳也。
  六府属阳。
  三焦行於诸阳,故置一俞名日原#23。
  三焦者,臣使之官,位应相火,宣行君火命令,行於诸阳经中,故置一俞名日原。原者,元也。
  府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六府是阳,三焦亦是阳,故云共一气。
  六十三难曰:
  十变言,五藏六府荣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
  五藏六府,井、荣、俞、经、合却皆以井为始者,如何。
  然:井者,东方春也。
  春者,仁也。在五常,仁乃法木,谓仁道至大。在岁春为首#24,在月甲为首,在经脉井为首。
  万物之始生。
  万物初生,皆由於春。
  诸岐行喘息。
  葭飞灰动,垫虫始振,所以歧虫行,喘虫息。
  绢飞蠕动。
  绢乃井中虫,赖虫飞,蠕虫动。
  当生之物,莫不以春而生。
  凡当生之物,皆因春气而生。
  故岁数始於春。
  正月为岁首,故一岁之始在春。
  月数始於甲。
  东方甲乙木也,正月与甲乙皆属於春,故十二月之始则在甲。
  故以井为始也。
  惟因岁与月,故知井为始。
  六十四难曰:
  十变言,阴井木,阳井金。
  井者,谷井也,非掘作之井,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名之曰井。同一井也,阳则木,阴则金#25。
  阴荣火,阳荣水。
  泉水既出,留停於近,荣污#26未成大流也,名之曰荣。荣者,小水之状。同一荣也,阳则水,阴则火。
  阴俞土,阳俞木。
  留停既深,便有射注轮人#27 之处,名之日俞。同一俞也,阴则土,阳则木。
  阴经金,阳经火。
  经者,径也,经营之义也。委积逐流,经历而成渠径也。同一经也,阴则金,阳则火。
  阴合水,阳合土。
  合者,会也,留停既深,便有指射轮人#28 之处也。同一合也,阴则水,阳则土。
  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
  阴阳迥然不同,则其意是如何。
  然:是刚柔之事也。
  五藏为阴、为柔,六府为阳、为调#29。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夫妇刚柔相因而成。
  阴井乙木,阳井庚金。
  乙为阴,属木;庚为阳,属金。凡所克者为妻,故以阴井乙木,配阳井庚金。乙与庚金,正夫妇之义。
  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
  庚为刚,为夫,为阳,故庚是乙之夫。
  阴井乙,乙者庚之柔。
  乙为柔,为妇,为阴,故乙是庚之妇。
  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
  东方甲乙小#30,乙阴也,所以乙为木。
  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
  西方庚辛金,庚阳也,金克木,所以阳井金。
  余效此也。
  阴荣火,阳荣水,壬水为刚,丁火为柔,丁与壬合。阳俞木,阴俞土,甲木为刚,己木#31 为柔,甲与己合,阴经金,阳经火,丙火为刚,辛金为柔,丙与辛合。阴合水,阳合土,戊土为刚,癸水为柔,戊与癸#32 合。
  六十五难曰:
  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
  经豚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度如何。
  然:所出为井。
  人之阳气随四时而出入,井乃阳气初生之时。
  井者,东方春也。
  东乃四方之始,春乃四时之始,井乃经水之始,故井者东方春也。
  万物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
  万物始生於春,故言经水所出为井。
  所入为合。
  合乃经水会合也,阳气伏藏实似之。
  合者,北方冬也。
  北乃四方之终,冬乃四时之终,合乃经水之终,故合者北方冬。
  阳气伏藏。
  阳气至冬至北退,入而伏藏。
  故言所入为合也。
  故言经水所入为合。
  六十六难曰:
  经言肺之原,出於太渊。
  太渊在右手鱼际下,是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豚动也。
  心之原,出於太陵。
  在掌后两筋问陷中,是心包络之原。
  肝之原,出於太冲。
  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
  脾之原,出於太白。
  在足内侧核骨下。
  肾之原,出於太溪。
  在足内踝后根骨闲。
  少阴之原,出於兑骨。
  五藏皆陕俞为原。少阴,真心豚也,亦有原,在掌后兑骨端陪中,一名神门,一名中都。前云心之原出於太陵,是心包络豚也。凡云心病者,皆在心包络豚,真心不病,故无俞。今有原者,外经之病,不治内藏也。
  胆之原,出於丘虚。
  在足外踝下微前。
  胃之原,出於冲阳。
  在足附上五寸,骨问动脉。
  三焦之原,出於阳池。
  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
  膀胱之原,出於京骨。
  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
  大肠之原,出於合谷。
  在大指次指问虎。内。
  小肠之原,出於腕骨。
  在手小指腕骨内。
  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
  俞,谓井荣俞经合,非者#33 俞也。十二经皆以俞为原如何。
  然:五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
  三焦由此俞以通行气,亦於此俞以流止。
  然#34脐下肾问动气者。
  注见八难。
  人之生命也。
  肾乃人生性命根本。
  十二经之根本也。
  注见八难。
  故名曰原。
  三焦合气於肾,故名日原。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注见三十八难。
  主通行三气。
  人之二#35焦,法天地三元之气,所以通行三气。
  经历於五藏六府。
  上焦在心肺问,中焦在脾胃,下焦在肝肾,经历常周遍。
  原者,三焦之尊号也。
  原者,元也。元气者,三焦之气也。其气尊大,故原乃其尊号。
  故所止辄为原。
  气所留止,辄以为原。
  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藏府有病,皆取其原,故治之。
  六十七难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