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枢

  纯阳子曰:夹脊亦有三关,可得闻乎?
  正阳子曰:夹脊之节二十有四,凡一关直三.节焉。脑之下名曰玉关,其夹脊相对名曰中关,内肾相对名曰下关。
  纯阳子曰:闻大道之名,未闻其状也。
  正阳子曰:道者无形也,言之非道也;道者虚也,以实言之非道也,道以虚为体者也,其如呼於山者,其谷应之欤。故养於肺之中者,神气也,真性也。
  纯阳子曰:修真者有魔挠焉,其何以哉?
  正阳子曰:念不归一而外驰则魔斯至矣。於是心动则神迷,神迷则昏,昏则魔盛而功难成也。
  纯阳子曰:御之有道乎?
  正阳子曰:难乎其言哉!
  纯阳子曰:风也,云也,雨也,雾也,霜也,雪也,霞也,如之何其变也?
  正阳子曰:真元之气也,其气不定,呼而为霞,吸而为雾,吹而为风,呵而为云,零而为霜雪,凝则为雨露,升黝腾於天,降则坠於地,清射浮,浊财沉,斯随所变者欤。
  纯阳子曰:人之身有天地之数,上位下弦具焉,其金八两,是为一百九十有二铢,其银亦然,阳也阴也亦然,故六十有四卦,其爻三百八十有四,一分四铢以应阴阳之火,数有日月时候焉,其在人也谓之何哉?
  正阳子曰:天地之数,吾已言之矣。八万四千里,天地也,八寸四分,心肾也。故夺得天地之数者,如运诸掌数,二五为十也。
  纯阳子曰:白马之牙,其状如何?
  正阳子曰:五行备矣,五脏之正气其津其精凝焉,其气其液合诸於鼎,於是白气出矣,其状如纵火,如白马之牙。
  纯阳子曰:心有异名乎?
  正阳子曰:心者司南,其干丙丁,其德在火,其卦曰离,其名曰朱汞,曰赤龙之趾,曰女,曰离女,曰瑶台。心有血焉,谓之赤凤之髓,其流入於脑谓之海,其流入於)华池谓之神水。
  纯阳子曰:肾有异名乎?
  正阳子曰:膺者司北,其干壬癸,其德在水,其卦曰坎,其名曰婴儿,曰异铅,曰金光,曰金精,曰灵根,曰玉壶,曰玉炉,曰北海之龟。
  纯阳子曰:九还七返何谓也?
  正阳子曰:时自子而至申,九转者也。故炼者九年为一转,三转而为一周焉。天有七曜,人有七窍。夜行五转者,七曜也;内行五脏者,七窍也。吾之真气上下周流,自申至於寅,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浮一沉,精也,髓也,涕也,唾也,气也,液也,汗也,昼夜存之而不走失者,七返也。
  纯阳子曰:金鼎、金华何物也?
  正阳子曰:金鼎者,华盖下覆焉,其位西方,其干庚辛,其德金焉;金华者,肺也,其位西方,其气白,自肺而出,其凝如花。
  纯阳子曰:神光何如哉?
  正阳子曰:修之九年,其光见矣。
  纯阳子曰:意者犹马欤,犹猿欤,不知乾之马、驿之马状如何也?
  正阳子曰:乾马者,心之液也;驿马者,其气也。猿者,心之意也。
  纯阳子曰:乾之牛何也?
  正阳子曰:肾之气,北方壬癸之水也,所谓铁牛也。
  纯阳子曰:六贼何谓欤?
  正阳子曰:目也,耳也,鼻也,舌也,心也,意也。夫万事之根,孰不由是者乎?
  纯阳子曰:三车何谓欤?
  正阳子曰:前后微胁者,大牛车也,羊鹿车也;胃院者,河车也,天河也,水府真一之气从天内来,通於口鼻,故曰河车者也;脐之下者,火车也。
  纯阳子曰:孰为蓬莱之洞欤?
  正阳子曰:腹之中其上下者也。
  纯阳子曰:孰为曹溪欤?
  正阳子曰:唇之内,牙之外者也。
  纯阳子曰:孰为三尸欤?
  正阳子曰:心肾之气也,一日三毒,二曰三尸。三尸灭则成真矣。
  纯阳子曰:二泉孰生欤?
  正阳子曰:其出於口之中,舌之下,左右有二穴焉,其大如缄锋,通於心肺,时有精液生於咽,此润万物而濡五脏者也。
  纯阳子曰:人何以肖天地欤?
  正阳子曰:吾之目,其日月也;吾之肠胃,其湖海也;吾之喜怒,其阴霁也;吾之鼻颗,其五岳也;吾之呼吸,其雷霆也;吾之五脏,其五行也;吾之气,其风云也;吾之毛发,其草木也;吾之汗相,其雨露也;吾之血脉,其江河也;吾之涕唾,其霜雪也;吾之秽,其粪土也;吾之男女,其阴阳也;吾之形,其栋宇也;吾之九窍,其九曜也;吾之四支,其四方也;吾之毛孔,其四象也;吾之五行,其五星也;吾之津液,其泉水也;吾之四象,其四时也;吾之八卦,其八节也地有八节;吾之兴寐,其昼夜也;吾之蜡虱,其蝼蚁也;吾必老稚,其寒暑也;吾之否泰,其日月盈亏也;吾之生死,其天地之返覆也。夫能测天地之机,吾可以等其久矣。
  纯阳子曰:既闻要道,於是发玄键而知八漏之禁焉:目之汨走者,肝漏也;鼻之涕走者,肺漏也;口之唾走者,肾漏也;外肾之汗者,心漏也;夜而盗汗者,小肠漏也;寝而有涎者,脑漏也;梦与鬼淫者,神漏也;淫欲者,乃身漏也。夫八者能固而不漏,使入於金鼎玉池,聚之以为铅汞者,其可度哉!
  道枢卷之五竟
  #1正:原作『止』,据辑要本改。
  #2三:辑要本作『二』。
  道枢卷之六
  至游子曾慥集
  虚白问篇骊山之姥,始释阴符,载为发明,山泽之儒伟。
  纯粹子杨谷,字虚白,号纯粹子见奇士於蜀都,方瞳湛然,月角有光。纯粹子异之,从而问道焉。
  奇士曰:唯。纯粹子因曰:《阴符》不云乎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方,何谓也?
  奇士曰:抱一者,炼神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者,水也。天生神水妙化之基,《易》所谓天一者也。真一子曰:此真铅之精,天地之根,阴阳之祖也。万类赖之生成焉,千灵乘之舒惨焉。夫能抱一守中则神气不散,名真人矣。昔者,黄帝得天皇真一之经而不达其旨,乃见皇人於峨眉之山而问焉。皇人曰:真一者,在北极太渊之中,其前有明堂,其下有绛宫,於是华盖金楼,左杓右魁,龙虎分卫焉。不夺不与,一安其所;不迟不疾,一入其室;能暇能豫,一乃不去;守一居真,乃得通神;节饮约食,一乃留皂。故知一者非难也,守之而勿失者为难也。纯粹子曰:世之学者以道为强名者也,号之虚无以为自然,无为更不修炼,斯何如耶?
  奇士曰:斯言过矣,不知天地要用之机,阴阳变化之道。夫无为者,非不修炼者也。不因修炼其何以离於生死乎?所谓无为者,无所不为也。身外之物谓之有为可也,悟道修真非有为也。夫道者,性之本也;性者,心之源也。心性同体,应化无边,是乃所谓自然者也知乎此而能虚心实腹,抱一而迁,则可以仙矣。
  纯粹子曰:富国安民者奈何?奇士曰:炼气之法也。
  《老子内丹经》曰:一身之设,一国之象也。圣人以身为国,以心为君,以精气为民。民安则国斯泰矣,民散则国斯虚矣。
  夫能惜精爱气,则所以长生者也。夫人之形禀父母精血而为,元气所化者也。中黄真人曰:骨肉者以精血为根焉,灵识者以元气为本焉。性者,命之本也;神者,气之子也;气者,神之母也;子母者,不可斯须而离也。如是则气乃湛然住於丹田而成变化矣。《老子》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出息微微,入息绵绵,深根固蒂,此长生久视之道也。《内观经》曰:气来入身谓之生,神去於形谓之死,所以通生谓之道。於是气旺则人旺矣,气衰则人衰矣,故日气能富形,神能御气而飞形者也。其诀在乎天门开,地户闭,永永绵绵而勿废。其吸也至於根,其呼也彻於蒂,如鹦抱卵,如鱼生水,圣胎成而斯蜕矣。
  纯粹子曰:强兵战胜奈何?
  奇士曰:金液炼形者也。积魂以消阴魄,阳兵以御阴寇,盖用五行相克,八卦相荡,归根复命而成丹者也。黄帝曰:还丹百数,其要在乎神水华池。易真子曰:还丹者,反覆阴阳之气者也。圣人设其法象诱太阳之气,先为神丹以驻形神,然后能成其道焉。如国之有寇须兵以制之,既制之矣乃可行皇王之道焉。坎戊者,月精也;离己者,日光也;坎离者,水火也;子午者,卯酉也;龙虎者,乌兔也;震兑者,房参也;魂魄者,阴阳也;雄雌者,父母也;夫妇者,男女也;铅汞者,金木也;甲己者,乙庚也;乙庚者,丙辛也;丙辛者,丁壬也;丁壬者,戊癸也;金华秋石者,婴儿姥女也;黄芽白雪者,丹砂也;交梨火枣者,玉醴金浆也.;河车者;黄婆也;神水者,华池也。此殊名而同归者也,其要不出乎阴阳而已。《太一志》曰:圣人括《易》象以炼铅焉,固身保神非外物也。曹真人曰:以元气补元气,岂必丹砂石哉!陶真人曰:缀花不可以结实,内肉不可以成胎。立乾坤,运水火,合三才,应天符,然后可以为丹矣。刘真人曰:乾坤者,鼎也,天地之道也;坎离者,药也,南北之位也;龙虎者,束西也。真一子曰:自复也、乾也、娠也、坤也十有二辰之中观其气候,分震巽之门,子而往,午而来,阴符阳火合於天符。三百有六十度,此晦朔阴阳刑德交会、天地变化万物生成之数也。依乎刻漏而运行焉,夺取气候入於神室之中,可使真铅天地之母受此运用而产精神者也。《龙虎经》曰:道犹驭也,衔辔准绳,随軏辙之处中以制乎外者也。盖有偃月之鼎,其要在乎三日庚生以开兑之户,黑金胚出而白银来矣。九六者,春夏也,其施三五焉;七八者,秋冬也,其复来往焉。是知大丹者,元气之所造化。故曰:华池神水,玉汞金铅,乾坤运用,日月烹煎,屯蒙发火,进退精研,抽添沐浴,九转一年,坎离贯通,功行三千,持之勿息,化形为仙。
  纯粹子於是始明三清之要,复问曰:止行炼神可乎?
  奇士曰:斯神仙矣,为其形沉而神超也。
  纯粹子曰:止行炼气可乎?
  奇士曰:斯胎仙矣,为其神气交感,结胎育婴,如蝉蜕也。
  纯粹子曰:止行炼形可乎?
  奇士曰:斯住世矣,为其返老而为少也。
  纯粹子曰:三法俱行则何如?
  奇士曰:斯升天官矣。
  纯粹子曰:三法之外亦有道乎:
  奇士曰:於是有存神入定,尸解活脱,投胎移形,蹑斗步呈,五符三气,五牙六字,抱月采日,服气绝粒,吐纳屈伸,道引存想,其条千数皆傍门之浅方,初学之渐阶,不足进也。
  纯粹子遂从授炼神、炼气、炼形之诀焉。
  真诰篇
  列仙之灵,吐辞为经;撮其玄机,可以顺生。
  杜广平杜契宇也,后汉末人授玄白之道於介先生,常旦旦坐卧,任意存於泥丸,其中有黑气焉;次存於心,其中有白气焉,脐之中有黄气焉。其初存也,气出如豆,既而其大冲天。於是三气如云,缠咽绕身,而覆身之上,变而为火,在三咽之内复合景以炼一身,一身之内五脏照彻。如是旦而行之,至日中而止。於是服气百有二十过,所谓知白守黑可以不死者也。《太素丹经景》曰:一面之上,常得左右手摩拭之使热,高下随形,皆使极匝焉,可使皱斑不生,而光泽如少女矣,所谓山川通气者也。
  《精景按摩经》曰:卧起当平气正坐,先叉左右手乃度以掩其颈后,因仰面视上而举其颈,使颈与左右手争为之三四止,使人精和血通,风气不入,已,复屈动其身体,伸手四极,反张侧掣,宣摇百关,为之各三焉,外起以悦或厚帛,拭颈中及耳之后,使周匝俱热温温然也。顺发摩颈若理栉之无数焉,良久摩左右手以治面目,已,乃咽液二十过,以导内液。常行之则其目明,其体不垢,邪气不干矣。於生气之时咽液二七过,按体之所痛向其王方而祝:曰:左玄右玄,三神合真;左黄右黄,六华相当;风气恶疫,伏匿四方;玉液流泽,上下宣通;内遣水火,外辟不祥;长生飞仙,身常体强。祝已复咽液二七过,按所痛者二十有一过。常行之则无疾矣。耳目者,寻真之梯级,总灵之门户也。常以.手按其眉后之穴三九过,以手心及指摩其目权上,以手旋其耳行三十过,其摩惟数数然无时也。既已则以手逆乘额上三九过,从眉中而复上行入发际,其咽液无数焉,常行之目清明矣。眉之后有小穴,是为上元六合之府也,其生化生日之辉焉。目之下权之上,是庾明之津也,以手旋其耳者,采明瑛之道也。夫人之老鲜不始於耳目者也,以手乘其额之上而内存赤子,则日月双明,上元喜矣。於是终三九之数,是为手朝三元,固脑坚发者也。首之四面,以左右手乘之,顺发就结,惟令多焉,於是首血流散,风湿不凝矣。既已则以手按其目二九过,是为检目神者也。
  司命束卿曰:清斋辟谷,则昼存日夜存月,在於口中,使其大如环,其日赤色有紫光九芒焉,其月黄色有白光十芒焉,於是咽其光芒之液,常密行之无数焉,或使日月居於面,左日右月,於是二景与其瞳合气相通,是为摄运生精、理和魂魄之道也。
  太虚真人曰:月之五日子之时,内存日象从口而入,在於心之中,使照一心之内,与日合光,觉其心暖焉,即咽液九过,至於十有五日,二十有五日、二十有九日复为之,则耳目聪察,百关鲜彻,面有玉光,体有金泽。十有五年,太上遣仙车至矣。
  《大智慧经》曰:内存心中有日大如钱焉,赤色而有九芒,从心而上,出喉至齿,回还胃中,如是良久,自见其心胃已。乃吐气咽漱三十九过,一日三行之,行之一年疾除,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可以得道,日行无影矣。夜服月华如服日焉,惟从脑中而下,其入於喉芷,亦不出於齿而还入於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