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玄部
- 道枢
道枢
巳午未之时,可以行水者也。巳者四月,乾之卦,阳极而阴生者也;午者五月,娠之卦,一阴生者也;未者六月,遁之卦,二阴生者也;申者七月,否之卦,三阴生者也。三卦者,可以行水者矣。应期而行,则水自其心而出,何也?心者,根也。能清静不动,息止而神定,则水亦自肾堂生焉。上朝入於脑锷之二窍,下入於口,其味甘。以心之水上朝於舌,以舌左右搅之华池,其数各十有八;含口漱烹者,其数三百有六十,或不以多寡,直身正立分为三,用力以咽焉。故饮气咽之,以神送之,至於丹田左右内,沐浴溉灌,於是灵源生苗,然后可行大功焉。凡行水者,以十二之数,每分为咽者三十有六。六六者,是为三十有六水之数也。
寅申卯酉之时,可以存神者也。其道何也?常守其旧,一念不移,存气伏精,守神定息,应物而行,勿逐於外境者也。吾取象日月时焉,然取年行不如月行矣,取月行不如日行矣,取日行不如时行矣。时可以夺日之功,日可以夺月之功,月可以夺年之功。吾行之之时,斯有真人相助焉。内外功行,相济千日,无亏成真人矣。真人者,位法混成小果之仙者欤!
夫不明炼丹之法,而惟作寂守旧,而或阳狂虽习成定,然身死神去,斯为鬼而已尔。神通主,客不敢为主,唯为客;不敢进,唯求退。其日用也,与物无争,如在爱物之中,神常存为客,而守其根基。夫见物爱以神,用为主,而系於物,於是目也、耳也、鼻也、舌也於其中而起六情,则失其真矣。故修真者,常以神守丹田与命之根基。此无他焉,神和则守气,气於是守精,精於是守一,不敢为主矣。此乃内外神定,斯无起灭者也。夫人因精而得神,神因念而得命,故命者在於精而已。精者,至真也,生之物也,有名而无形者也。天地万物,皆是精之所生,而积之以为命,其来从乎恍惚焉。
崔公曰:天地生八卦,八卦生乎十干。故甲生乾,乙生坤,丙生艮,丁生兑,庚生震,辛生巽,壬生离,癸生坎,而戊己为之配合,中宫者也。
天有三奇焉,日也,月也,星也;地有三奇焉,乙也,丙也,丁也;人有三奇焉,精也,气也,神也。天之游玑,地之黄河,人之荣卫,此三奇之志也。夫吾之三奇不出於身,禀天地而运转,则与天地齐矣。水也、火也、金也、木少,四时长存者也。夫能禀此理,则寿可以无穷矣。何也?
东方,甲乙也。甲为乾,乙为坤,其夫妇也。南方,丙丁也。丙为艮,丁为兑,其夫妇也。西方,庚辛也。庚为震,辛为巽,其夫妇也。北方,壬癸也。壬为离,癸为坎,其夫妇也。将震以配乎肝,兑以配乎肺,离以配乎心,坎以配乎肾,坤以配乎脾。夫禀四时以入药於丹田,此所以与天地等久者欤!
人之神,如薪之火乎?其中藏火,火不出则薪长存,神不出则身长存矣。故火发外明者,薪之尽也;神智出者,朴之散也。神光不散,神应物而不出,斯固蒂而全真矣。精者,至真也。精与神气相恋,则可以固其形焉。使神以养其内,用气以养其外,托精玄中以为冲和,斯长生者也。神光者,气中之藏也。精为光,神为慧,气为鼎,是所谓三宝者欤!神勿离於身,精勿离於神,气裹三宝,斯合於三才者矣。
广成子曰:精生於气海之间,如火之在木者也。吾之玉泉者,犹游玑黄河者也。坤之卦、斗之时者,亥也。至子而变乎?复之卦,上土下木。木者,五行中之束方也。廉贞星者,应乎五行则为火者也。水中之火,即水为形,而火无形者也。玉泉之流上行,即所谓水中之火也。象坤之为复,一阳生也。此则十月顺行,至於十有一月者,自然也。凡子之时亦如之。子行九刻,发关上流,玉泉下来,用金液炼形者也。五行入於药,则所谓火也、金也、木也,合卦而行者也。精神合象,常不离於气海,精从其神,投气海之中,於是成鼎矣。神气者闭服之,则气长生矣。气驰精而上行,至妙者也。神应气逐,谓之火焉;精应气随,谓之水焉。吾之入药也,天门之气不出,绵绵若存,故气不出身,精神自转,如天之火、地之水,水之下是火,火之下是气。此五行之自然也。
上之七窍者,七政也;下之二窍者,辅星也。此可以象天地之运用者也。昆仑者,顶也;天柱者,夹脊二十有四节也。左右以首转之运之,则百脉通流矣。发两关者,举左右手也。举起折身,若复称之则窍通,流入於上宫。上宫者,脑也。行道者,任其性,闭即闭,寐即寐,行即行,而性不可有击焉。常守丹田之神,其能守,如不守,斯真造化者也。
乾六,大肠?也;坎一,肾也;艮八,膀胱也;震三,肝也;巽四,胆也;离九,心也;坤二,小肠也;兑七,肺脾也;土者,中官之火也,水之中金生者也。木生金中,水生火中,惟土合四时之季,而在中宫者也。
人药镜中篇
至游子曰:吾得崔公之书二焉,皆言元气者,铅汞也。炼之九转,斯成仙矣。
其一曰采药者,何也?龙虎交腾,日月以飞焉。九曲者,真元之祖,可以别二仪者也。九曲者,何也?小肠是也。二仪者,日月也,真汞铅也,大药之源在其中矣。
其二曰木汞金铅者,何也?二八之元,日月之精,自一水而生者也。吾於二八之门抽添勿差焉,则药海明真降日华矣。於是炼之千日,可以成金玉之形焉。
其三曰至药抽添者,何也?吾於日月二弦,而抽添焉。以赤龙火车於二时炼之,於是巽风生而星辰列矣。此二时者也。火车者,阳之象。
其四曰龙虎铅汞者,何也?龙抽其汞,虎添其铅,浮沉於鼎之中,二物全矣。於是配以坎戊,合以离己。吾尝识阴阳升降之二时以兴功,而不失乎铢两,始可以成大药矣。
其五曰海底求阳乌者,何也?方其振羽於海及其奔冲,则勿使火神飞焉。盖火杂入於丹阙则息火,至乎#2沐浴之日则可以用阳火,采取金砂八两,是谓真阳焉。此还丹之枢会也。於是碧浪金波,灌乎坎男矣。
其六曰符星入元宫者,何也?符星转而入於元胎之宫,以制铅霜之红,斯金丹返、天符还真之气者也。於鼎之中,自然成银液,其状芙蓉焉。
其七曰火得纯阳者,何也?纯肠者,乾也。金丹至於七返,则阳气过於六,而逢庚之气制之,於是秋石为琅牙矣,铅霜结返丹矣。合和有道,则有九转阵和之气见焉。其八曰阴阳拘制者,何也?拘制有玄关焉。火至於南方则不炼矣。於坤之鼎,阳为阴所制,其铅斯为白雪,其状桃华,炼之至於九九,则铅汞镇於丹田,可以胜寒暑矣。此铁牛之锺金钱者也。
其九曰奔腾瑞气者,何也? 其气镇於坤宫,霓车从风而逆转。於是得日月之根,黄芽就而成玉,所谓金丹阳质而换胎者也。大道玄基以火频炼焉,斯入於仙矣。
其十曰虎踞龙铨者,何也?其逐斗之鳄焉。乾坤定位而至於下弦,则鼎之中生气加矣。姥女、婴儿,其服绛销。此金丹之子母相成,阴阳结而不散者也。服之千日返童颜矣。
其十一曰九气冲全者,何也?冲全则百倍矣。霞光射於神炉,黄婆之心定,而男女浴於绛珠。此其九转而成玄珠,服之一圆,其寿千龄;再服再炼,斯可长生久视矣。
其十二曰玉帝新封剧位者,何也?炼之以成坎离,神光自然出入,隐显分明,阳神日壮,阴邪日消,於是长生矣。此玉帝封乎太一之君者也。
其十三曰九年丹鳌者,何也?九年得乎天机,万里奔腾而不迷,炼之千日,斯羽化者也。
其十四日灭没者,何也?吾之兴功遇乎日月二弦,有损无益者也。修炼者於是灭没欤!故曰阴阳停泽二弦乎矣。二没相交,灭没并矣。至此则会聚而炼之,而后成真焉。
其十五曰采药者,何也?收金采玉藉乎天,元阳火交加以炼之,於是铢两之数足,则龙行雨过,而入於昆源矣。阴真君曰:采有日,取有时者也。
其十六曰刀圭者,何也?日月之精也、真气也。阴阳之二,土主生万物,是为刀圭隐於脾之鼎,遇二气分而成变化矣。其后纯阳子吕洞宾尝闻之於崔公而叹曰:吾知修行有据,性命无差,道成其中矣。於是纯阳子复为之演释焉。
纯阳子曰:昔黄帝周游四方,至青城之山,见岐伯、广成子、黄谷子,遂明大道。於是究百刻之法,金铅玉汞采三元而下火以烹之,於百刻之中而为造化,惟收#3胎兔自然成矣。盖以百刻者,定其息一刻。
道枢卷之三十七竟
#1 约:原作『手』,据辑要本改。
#2乎:辑要本作『於』。
#3收:辑要本作『牧』。
道枢卷之三十八
至游子曾慥集
会真篇
张皇幽经,扬厉玄言;明示来今,入道之门。
华阳子施肩吾也曰:水、火、金、木、土,五行也。相生而为子母,相克而为夫妇,举世皆知也。明颠倒之法,知抽添之理者鲜矣。上、中、下、精、气、神,三田也,举世皆知也。得返复之义,见超脱之功者鲜矣。明五行之颠倒,然后可以入道,知其抽添,方为有道者也。得三田之返复,然后可以得,道至於超脱,方为成道者也。
吾观夫得道而超脱者,西山十余人而已。其要盖二十有五焉:曰识道,曰识法,曰识人,曰识时,曰识物,曰养生,曰养形,曰养气二日养心,曰养寿,日补内,曰补精,曰补气,曰补益,曰补损,曰真水火,曰真龙虎,曰真丹药,曰真铅汞,曰真阴阳,曰炼法入道,曰炼形化气,曰炼气成神,曰炼神合道,曰炼道入圣。
葛仙公曰:释子滞於顽空,儒者执於见在,不知先圣之道存於一心也。纯阳子知其然,故好性宗,修乎天爵,而弃人爵;鄙乎顽空,而悟真空焉。此不可以不识道者也。
太上隐书曰:三千六百法,而养命者数十家。三千六百者,十年之期也。数十者,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行阴阳之数也。
昔者华佗#1谓久逸而气滞血凝,观五禽之戏而作导引,使荣卫通畅,后人因之名为般运者,误也。昔陈义遗女於道,效龟之吐纳,终年饿而不死。后人因之名为服气而求丹药者,误也。张绍谓五味乱人之真液,一藏好则一藏恶,一气盛则一气弱而罢五味。后人因之名为休粮者,误也。刘洞知真阳真阴,有余则引其子,不足则杀其鬼,补且泻之。后人因之以采日精月华,而取天地之正气者,误也。容成子教黄帝房中之方,恐其走失真气,.而亏修养之宜,故为制御於可欲之境而已。不知采战有功,而夺其气。后人因之遂谓以人补人者,误也。黄帝修养於崆峒而无功。广成子教以炼外丹,以补久虚积阳之损。后人因之欲饵无情金石者,误也。
扁鹊释《灵枢》之篇,谓鼻引清气,口吐浊气,留之二十有四息,为火一两,以之炼真铅如戏蕊,其名曰阳胎;以之炼真汞如含莲,其名曰阴胎。胎在财息住,息住则神存,积而入圣。后人因之以多入少出为闭息之法,聚气为胎者,误也。《九仙经》曰:大病用火,小病用水。用火者,纳气而升於身,使真气遍於四大,以却阴邪;用水者,纳气而升於身,使气透如涌泉,定中以意送於病之所在,则气血通而无滞。后人因之闭气以舌为辖辅,左旋右搅,收敛余津,漱而咽之,复随肠胃传送於外,谓之浇濯以长黄芽者,误也。《通玄经》曰:守无为之道,得自然之理,清而不浊,静而不动。后人因之持静绝边者,误也。《灵宝内观经》日:外境不入,内境不出,闭目内视,降君火於下田,布黄云於四大,笙簧车骑罗列往来。后人因之身如槁木,心若死灰,失於昏寂,阴灵出於天门,止於投胎就舍者,误也。於是又有开顶取缩龟,住山识性,烧炼读诵,布施供养,皆无益者也。殊不知己之水火焉,火中有水,水中有火,火上负阴,恍恍惚惚,其物为真一之水;水上抱阳,杳杳冥冥,其精为正阳之气。此不可以不识法者也。
学道者必有师。张梦乾三遇海蟾子,得三成之道;解志一见许旌阳,授九转之功;王猛见长寿大仙,而识大道;梅福遇大洞真仙,而尽天机。然师者,或自隐而不言,或盛德若不足焉。黄帝求赤松子半年,止得《中戒经》,以防外失;刘安从王道厚终年,而得一小法,不及修养,故阴长生,不以马明生久病而息其业,葛稚川不以郑思远家法而诲於人。然则,师者岂易识哉?固有大辩若讷者,善为辞说者,道貌古颜者,大醇小疵者,始愚终圣者,此不可以不识人者也。
古先至人欲修炼者,必先修养焉。凡沐浴,不可以当风然未若真沐浴者也。此何谓欤?幽室静房,闭目冥心,升身正坐,使元气上升,通满於四大,上入於泥丸。此所谓真沐浴。盖万万於外之水火矣,尸於顺阴阳升降之宜,明月月往来之数者乎!
夫春生夏长也,而梅艳菊芳矣;秋收冬藏也,而柏实松茂矣;人而不能养真性以炼形,愧於草木者也。鹤知夜半,因阴成阳。燕识戊己属水避土,蛇巳日不行路,莺春时而出谷;人而不能养元阳以藏真气,愧於禽兽者也。无知者耗失其八百一十丈之元气,而不知其气春在肝,夏在心,秋在肺,冬在肾。此其大运而随天者也。子在肾,卯在肝,午在心,酉在肺,此其小运而随日者也。
天地之春夏秋冬,日月之弦望晦朔,人之子午卯酉,其相合者也。天地之日月,月之日,日之时,人之度,名三百有六十焉。天地之气,日月之度,人之时,各二十有四焉,又其相同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