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枢

  玉壶篇
  金丹之要,神水华池;载言其用,水火之资。
  中条子名章,不载其姓,以其后隐於中条,故以名尝闻金丹之要在乎神水华池,而未通其旨,其后遇太一真人名元龟於岱宗,示其秘曰:石何坚兮水何柔?应五行何日休?焉知淑女数沉没,石相也沙坐土中水汨流。因曰:子知华池乎?华者火也,池者水也,乃天地之崇钥者也。
  中条子曰:金水五行、华池,有何作用乎?
  太一真人曰:万物者自然负阴抱阳而成焉,若无日月之精气,阴阳之成熟,则安有生育哉?且夫人之生在於胎中,亦二气相感而成者也,十月阴阳满足而后生。其真性盖如砂中有汞生於真金,则知金丹妙用其在於阴阳而后成铅成汞者也。明五行,辨气候寒暑相交,阴阳互用,阴得阳而成熟,阳得阴而起伏,此还丹之要旨也。夫木有坚虚,物有甘苦,虽同阴阳之气,其性有异焉。故金丹亦应於日月之玄象,龙虎起伏,水火运用,得四时之正候则有大功矣。
  中条子曰:铅汞何所作之乎?
  太一真人曰:铅,白虎也;汞,青龙也;然非人问之物也。汞生於金,金沙产於铅,长生之宝也。此道,必择道德慈慧者传之。若夫豪愎害物、贪爱拓能、狠戾恃己、挟势凌众、位高傲下、耽好酒色、壑吝无舍不可传也。
  中条子既得其道,逾二年复见襄阳尉曹之僮名婴儿。僮者,太一之隶也,将以成就中条子焉。谓中条子曰:参星者,水也,白虎之精也,下而为宝,知而炼之可以为还丹者也。房星者,木也,青龙之精也,日月作,水火偶,合为夫妇,会之者同归,隔之者难趋。故金铅银汞丹砂者,跻圣之宝也。
  中条子怛然大惊,遂告以太一真人水火之诀。僮曰:此太阳之精髓,转换天地,驱役鬼神者也。修之则云兴风起,龙虎相交,变易潜通,五行相得,非天人莫能知也。
  中条子曰:仆之药何时可成乎?僮曰:炉成一阳起,纯阴毕矣。天地二气分於南北,阴阳为位,掌握中问之日月焉。
  僮并授以太一玉壶十章。其要曰:房日青龙参白虎,日月朱雀是玄武,欲知大道玄元基须得中央戊己土。房参也,日月也,皆所谓铅汞者也。
  大丹篇
  神气为药,天地为炉;观乎刻漏,合易之符。
  易成子彭仲堪,天台人也尝遇至人谓曰:无为之道莫过乎金丹,得道必由乎金符焉,故采金於丽水,求玉於昆岗,而后可也。易成子知其要,於是着录其言曰:大药者,铅汞也。铅汞之本体,假乎五行之炼化,因分汞以成铅。故铅者,五金之母也。铅有滓,五金近之而枯黑。然白金者,自於铅砺之中,以水火烹炼而成真。是以金汞相和即柔伏如泥矣。铅汞者,父子也,相见则复为夫妇焉,相制之义也。两相眷恋,终乃不去,若夫汞逢金而住。烹铅见金,炼汞不去,斯乃大药者也。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知铅汞本根一体,盖一生二者也。各居一方,亲亲之义也。经曰:呜鹤在阴,其子和之。其谓此欤,於是知铅汞者,阴阳也,浮沉也,一体二二物者也。
  夫人之生以神为根,血气为本。行道者,则以神气为大药焉。铅汞者金丹也,古人以为至极者也。不知金丹而惟守房中之术者,寿虽可至百岁而不可得仙,何也?以其无神也。铅汞者,日月也;日月者,水火也;水火者,龙虎也;龙虎者,阴阳也;阴阳者,天地也;天地者,乾坤也;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也。《乾传》 曰:有六时乘之位,何也?有天时,有地时,散而为三,综而为一焉。歌曰:二八子兮三七亥,四六戌兮五酉兑,正九丑兮十腊寅,十一太冲合卯内。此天之十二时也。又曰:五更二点正九月,兔鹦五漏四声彻,三七平旦是寅时,四六日出寅无别,五月日高三丈地,十月十二月四更二点,如逢十一月,四更初巳上寅时,明晓示此地之寅时也。
  夫太阳之踱二十八宿,一昼一夜行乎一度,一年一周天有一分二厘焉。星辰日月者,东流也;天道者,西转也。天一昼一夜而周天,是为三百八十有四度焉。太阴者,一月有四节,自朔至於十五日有一迟一疾,十六日至於晦亦一迟一疾,不合则不为朔,不冲则不为望。其迟也,日行十二度;其疾也,日行十四度七十四分半;其平行也,十三度三十有七分。行道者,必视日月行度、缠次盈缩,五行经纬为之.先也,何也?四时有节符,五行有终数,得其道斯明太阴之法焉。太阴者何也?离己日精也,坎戊月光也。故铅汞者乾坤也。乾为父,坤为母,得父之气者成男,得母之气者为女。乾坤共生六子,此之谓也。
  六位者,各以三十为节。二三而六,是为三百六十,此三十辐共一毂之道也。甲者十五日其月满,乾象夕见者也;乙者三十日,盖月之晦,是为丧朋,坤象也;丙者八日,艮之象也;己者,离也,日也;丁者二十三日,兑之象也;庚者二日,得朋震象,夕见者、也;辛者十六日,平明见,巽之象也。壬者,其虚位也;戊者,坎也,月也;癸者,其虚位也;此道也,归乎土者也。甲乙七终归於己,庚辛七终归於戊,戊己者中宫之鼎也。於是成於甲乙,终於乾坤。二体者乎日行黄道,月行赤道。刘洪曰:乾象有九道,太阳者夏至极北而南出寅入戌,冬至极南而北出辰入申。天轮左转,昼夜一周天,凡三百八十有四度,度为二千九百三十二里有三十步,冬至之后入於盈,夏至之后入於缩。
  易成子曰:道其在斯乎!铅汞者,一也。一者,五行之始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者,五行也。五行各有五,五五是为二十五焉。天有五行,地有五行,二位相得而各有合,共成五十,此天地五行十二位三元阴阳气之极数,周而复始者也。圣人知一为铅汞,故抱一修行用四十九日而圣胎成乎地雷复之卦,是为五阴之下有一阳者也。复卦曰:七日来复。其见天地之心,是以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其死则四十九日而七魄绝,此来复之数、阴阳之极也。天地者,五行也,而其生成各无偶数焉。乾,阳物也,配数以奇;坤,阴物也,配数以偶。五者,生数也;十者,成数也。生者,相生也;克者,相成也。铅汞者,其通於阴阳者乎!.乾坤者,日月也;日月者,易也。有易则有乾坤,有乾坤则有易,有易则有复卦。故曰: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者,铅汞也。有两仪则有四象,有四象则有八卦。若无铅汞则乾坤几乎息矣!昼夜十二时凡一百刻,共六十分一时者,八刻也。惟辰戌丑未属土,谓之四季。每辰各九刻为一时,以四季辰各一刻分为六十分,以十二分配於四孟辰,以二十分配四仲季辰,以二十分留於本位,故各八刻二十分为一时。每一刻得一百十五息,八刻是为九百二十息,又分得仲季辰,二十分成四十息,共九百六十息,此一时也。岐伯曰:一呼一吸是为一息。故分则算分焉,刻则算刻焉,时则算时焉,息则算息焉,於是十二时共得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息,合於乾坤大衍五纪极策之数者。今因一百二十息为之准则,作一百刻自然契合昼夜十二时,阴阳崇钥之大数者也。阴阳之火候者,日所用铅汞者何如哉?策衍大数八十有一日,计炭一万一千六百六十四两,共得一百八者,凡一百八焉一百八个一百八,仍得八十一者,一百四十四焉。一年者三百八十四日,除二十四气,坎离运用有二百六十日,计用炭五万一千八百四十两,共见一百八者四百八十焉。八十一者,六百四十焉,故一年之炭得九年之日,三年之炭得二十七年之日。一百二十日者一转也,一年者三转也,三年者九转也。
  采丹有法焉。以铅作钓,故铅有钩、有竿、有钱、有饵。有钩无竿不能钓矣,有竿无栈不能垂矣,有钱无饵则鱼不出浮矣。火候有炭,炭者扶桑之木所烧而成也。坎者子也,艮者丑寅也,震者卯也,巽者辰巳也,离居中而无所直焉,坤者未申也,兑者酉也,乾居中而亦无所直焉,转而观之,斯见天地六十四卦矣。观月令斯见天时矣,十一月之日在箕,昏东壁,中日一翰中,斗建於子位之初也。《巫咸经》曰:斗在华盖之下,其下有天呈星,星之下有勾陈星,天皇大帝一星在勾陈口中,正对大帝星焉。斗为帝令,其一日天枢,其二日环,其三曰玑,其四曰权,其五日衡,其六曰闱阳,其七曰瑶光。斗有九星,其二不见焉。吾於是下为坛三层,上水下火者也。《易》曰: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又曰:云从龙,风从虎,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1学者见之道如反诸掌矣。
  十一月者。复也,是为初九,火起七两#1;十二月者,临也,是为九二,用火十四两;正月者,泰也,是为九三,用火二十一两;二月者,大壮也,是为九四,用火倍之;三月者,央也,是为九五,进火者也;四月者,乾也,是为上九,亢龙者也;五月者,遘也,是为初六;六月者,遁也,是为六二;七月者,否也,是为六三,三者皆当退火者也;八月者,观也,是为六四,抽火可也;九月者,剥也,是为六五,退火可也;十月者,坤也,上六,退极者也。此水火之要欤1.易成子歌曰:铅汞乾坤事似麻,更於何处觅河车,九流只会砂抽汞,仙者能烧汞作砂。
  道枢卷之十二竟
  #1两:原缺,据辑要本补。
  道枢卷之十三
  至游子曾慥集
  指玄篇
  非物非色,孰窥其端;往有所归,三田之丹。
  纯阳子曰:道源既浮,以生有象。於是有玉清圣境焉,元始居之;其次有上清真境焉,元皇居之;其次有太清仙境焉,太上居之。其下有太无之界、太虚之界、太空之界、太质之界。太质者,天地混沌之初,其色玄黄,如鹦卵悬於太空。南宫飞仙日进十万八千里,历八百劫,不能出境界之外。夫惟知玄之旨,则一超入乎三清矣。混沌者,犹大受胎之始也,三百日而形生人矣。吾之丹三百日而气生神矣。
  天如覆盆,地如盘石。阳生地中,暗负阴体,不入於纯阳之际,至天为难也;阴生天中,暗抱阳质,不入於纯阴之外,入地为难也。冬至而阳生,积十有八旬而至於天;夏至而阴生,积十有八旬而至於地。一升一降,周而复始,达此者可以等天地矣。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去八寸四分,则传送升降之理一也。日月其广八百四十里,日行乎乾,月行乎坤,日得月魄而清,月得日魂而明。清明者,其气也;精华者,其质也;阴阳者,其道也;乌兔者,其象也;卯酉者,其路也;昼夜者,其度也;交会者,其用也。吾法诸日月,可以阅浩劫矣。肘后三关,其犹海外三岛也。不出三岛,不得谓之仙矣;不出三关,不得谓之道矣。背飞金晶以入於顶,不止还童而又退火抽铅焉。洞天者,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其在虚无杳冥之际乎!周以十二山,有上中下三等,其数则三十有六也,其犹人之神宫上田焉。返复二田,气与神交,则吾之洞天也。夫道生天地,而人亦道之所生也。顾为七情乱於内,六欲诱於外,重楼浩浩而生於上,金龟续续而泄於下。吾之气也,八百一十丈,九九而损之,始乱而病,弱而老,绝而死矣。生不能养,盛不能聚,散不能收,衰不能补,为可哀也。吾有龙虎焉,非肝之青龙、肺之白虎也,是出於水火之中者也。
  纯阳子曰:吾得子崔子名希范之言,而后知龙阳也,出乎离,虎阴也,生乎坎,二者会而为道本焉,其故何也?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五行颠倒卫,龙从火中出焉。龙者,心液,正阳之气也;虎者,肾中真一之水也。是之谓玄中之玄。真阴阳之粹质,在人则生人,在己则生神者也。心液之火者,非存想之虚气也,非呼吸之妄用也。吾有真火三焉:心者君火也,其名日上昧;肾者臣火也,其名曰中昧;膀胱者民火也,其名日下昧。聚焉而为火,散焉而为气,升降循环而有周天之道,其数二百有六十铢而有周天之度焉。天之气五日一加者,气之候也;吾之修炼五数一,进一退者,火之候也。
  纯阳子曰:以火养黄婆。黄婆者,脾胃之余气也。海蟾子曰:火神不可使之飞也。金晶者,肺之精英之气也,方传在於肾,造化未尽,输於泥丸之宫,故曰肘后飞金晶也。还丹者,非物也,非色也,三田之丹也。还者,既往而有所复归也。三田者,气所生也。气藏於中田而生神,神藏於上田,既藏而不可失也。火之候历乎三百日而不差,则内丹成而纯阳生,以炼五脏,於是五气斯成神而升仙矣,又何必颛颛於还丹始固其形哉?还丹者,固形者也,其亦有时而不固矣。木之既济为炭,炭之寿百年;土之既济为砖,砖之寿千年,而瓦於人乎!达真仙之道,用功不已,则可入於大道,炼气而成神矣。
  夫欲内观起火以集神者,有丹而后可为也,无丹者徒妄想而已。炼神合道,道既成矣,则静坐默想从心地涌起,数足则自然弃其凡躯而上升矣。火以炼丹,火至则丹凝结矣。以之炼气,火至则神显象矣。火足神灵自然与道合真,静中若飞焉。及乎神合道成,忽然化为火龙飞上天门,始乎一步二步,次乎三里五里。入而未出,形神俱妙者也;出而不入,弃质升仙者也。夫调神出壳有效矣,不可寄躯,入而不出,循游往复,传道度人,功行俱全,则入洞天者也。
  归根篇
  天隐之书,根於理性;善保丹田,以至复命。
  正一先生既得天隐子之书,读之三年而悟,修之三年而身心闲矣。复逾三年,天隐子告以存想之要,而后知归根之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