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枢

  《内视中方》曰:欲登清灵,当存五星;密至密行,不出宇庭。其存之之法;於夜半生气之时,平坐榻上,向月建所在叩齿九通,咽津三十过,北向再拜。阴祝曰:谨白太上、太极真君,请五方、五帝、五灵神使共相见。祝已乃瞑目存想五星如缀悬於上,於是北方辰星在於首之上,束方岁星在於左,西方太白在於右,南方荧惑在於二膝中问,中央镇星在於心。常行之,久则见星之精为,五老至矣,可以从之问飞仙之道焉。
  黄伯严名敬有炼形之方,曰:想北极之中辅星,而思之倏钦之中有太阳赤童持朱旌招摇之火,以烧其身,炼去三尸,可以长生矣。石汤传其方,常存其眉问有星,其光如豆,思念之,其赤如火,须臾盖於面目以周於身,忽然忘其形,惟见其火正赤,良久而灭,而身复旧焉。
  乐子长有漱华池之方曰:常含枣核如儿吮乳,久之乃满,咽其三分而留二分,与气俱咽焉。其名日还精,可以周而复始者也。鹦呜而起,扣齿三十六通,至於三百则齿之摇者固,齲者愈,痛者止矣。於是有食五芽之方:先束向扣齿九通,而祝曰:束方青牙,紫云流霞;三素徘徊,玄霜玉罗;服食晨晖,饮咽朝华。既已,想以舌之上唇之外,取津咽液三十过,一舐接津液辄一咽,而存青色入於其肝。行之十年,束方老人来授以青真之经矣。
  次南向扣齿九通,而祝曰:南方朱乌,丹霞太微;九道降烟,发布景辉;服食灵晨,饮以丹池。祝已,以舌舐下唇之外,取津咽之三十过,存液之赤气入於其心。行之十年,南极老人来授以景丹之经矣。
  次西向扣齿九通,而祝曰:西方上明,飞霞金液;服食太明,素灵之精;饮以玉酒,晨华启灵;使登虚皇,上升高清。祝已,以舌舐唇之内,取津而咽之三十过,存液之白气入於其肺。行之十年,西方老人来授以素符威神之符矣。
  次北向扣齿九通,而祝曰:北方玄滋,度云启胎;绿霞三升,紫盖苍晨;服食日华,饮以琼饴。祝已,以舌舐下唇之内,取津而咽液三十过,存液之苍色入於其肾。行之十年,北极老人来授以玄录宝明之符矣。
  次南坐上扣齿九通,而祝曰:戊己之元,黄素五云,四霞紫青,八景九晨,二明激辉,七曜灵尊,和津灌气,服食中元,琳华亲胎,饮以醴泉。祝已,以漱满口之中玄膺内外及舌齿之问,上下表裹通匝取津而随咽之四十过,存液之黄色入於其脾。行之十年,中央黄老君来授以黄气阳精、藏天隐月、逐绿章青、腰虎书矣。此五符者,皆可以一合而上升者也。夫玄与四老俱升者,则四极老人复一时俱降同共上升乃各随方而游,非一一先去也。然其次可以常行之,不必鹦呜平坐寂念,体神清闲皆可为之也。
  炼精篇
  鹦呜而兴,咀嚼玉泉;外御百侮,内安三田。
  孙真人曰:清旦未语之时,咀嚼玉泉而徐咽之,凡二七过,於是叩齿十有四。久行之,其精满矣,润乎一身。
  发欲常理,齿欲常扣,津欲多咽,气欲常清,手欲在面,足欲频行,耳欲常摩,目欲常搓。
  凡寅之时而为导引焉,扣齿三十有六,以集其神,存想丹田五脏之色之象而一周焉,然后澄也二息,并绝其念,使其心常存於下丹田行住坐卧,常如此存心。久之,神气自住,诸疾不生。若夫怨怒忧惧烦恼、邪之思欲奔竞,修真之大禁也,一动则元气损矣,此之谓内丹。阴施惠於人,此之谓外丹。
  纯阳篇
  太一之鼎,以酉为模;呼吸百刻,是谓神符。
  黄帝游於青城之野,见广成子、岐伯、黄谷子而问道焉,於是得百刻之神符。
  纯阳子曰:刻始於一,而吾之息百二十有五焉。子午卯酉之时,其刻九余八而己,盈乎百之数则呼吸定於一。通乎昼夜,吾之息万三千五百。环周於身,於是经络血脉流行五十营而内丹生矣。日卯曰酉,二分之数也,其可不明乎?仲春之火,太阳也,谓之火忌。於是察进退之理,以龙从虎而神符斯至矣。盖吾以兑之金为泽,水生於金,金生於土,而为太一之鼎,是所谓酉模也。吾方进火焉,三千日而珠琳成。甲,胆也子戌申午辰寅;乙,肝也未卯酉巳亥丑;丙,小肠也子申午寅辰戌;丁,心也丑卯巳未酉亥;戊,胃也子寅辰午申戌;己,脾也丑卯巳酉未亥;庚,大肠也子辰寅戌午申;辛,肺也酉卯巳丑亥未;壬,膀胱也子寅辰午申戌;癸,肾也丑卯巳未酉亥;是所谓纯阳也。天地无之则万物不生矣,吾得之以为生成之方。壬为天机,丙为地纽,以六甲还天地终五之道,斯大道也。
  古之鼎有五:其大容水二升,其高五寸半,其名日丹砂,按天地之元气也;容水一斗,其高一尺,其名日秋石,按乎十干,皆九日而更焉;容水一斗六升,其高一尺六寸,其名曰白马,按日月之数,日更焉;容水二斗八升,其高二尺八寸,其名曰白雪,按二十有八宿,旬有五日而更焉;容水二斗四升,其高二尺四寸,其名日黄芽,按二十有四气,亦日更焉。今之鼎有九九阳数也。鼎之实金汞丹砂也。其大五升,随其形五日而更,九日而周。
  道枢卷之九
  #1斯须:辑要本作『须臾』。
  #2曰:辑要本作『四』。
  #3体:原作『礼』,据辑要本改。
  目录
  卷一
  玄轴篇 五化篇
  卷二
  坐忘篇上 坐忘篇中 坐忘篇下 道枢目录
  卷三
  集要篇 碎金篇 容成篇 阴符篇
  卷四
  西升篇 内德篇 玄纲篇 玉芝篇
  卷五
  周天篇 黄帝问篇 轩辕问篇 百问篇
  卷六
  虚白问篇 真诰篇
  卷七
  黄庭篇 太极篇 火候篇 水火篇 坎离篇 甲庚篇
  卷八
  昆仑篇 服气篇 服雾篇 内景篇 外景篇
  卷九
  神景篇 颐生篇 平都篇 炼精篇 纯阳篇
  卷十
  华阳篇 观天篇 观空篇 太清篇 金丹篇
  卷十一
  泥金篇 金碧篇
  卷十二
  还金篇 还元上篇 还元下篇 玉壶篇 大丹篇
  卷十三
  指玄篇 归根篇 鸿蒙篇 呼吸篇 枕中篇 内想篇
  卷十四
  心镜篇 胎息篇
  卷十五
  圣胎篇 元气篇 血脉篇 调气篇
  卷十六
  灵源篇 中源篇 中黄篇
  卷十七
  运火篇 混元篇
  卷十八
  契真篇 修真篇 悟真篇
  卷十九
  洞真篇 崇真篇 返真篇 修真指玄篇
  卷二十
  真一内丹篇 还丹参同篇 金丹明镜篇
  卷二十一
  大还金丹篇 金书玉鉴篇 修真要诀篇
  卷二十二
  修炼金丹篇 金液还丹内篇
  卷二十三
  金丹泥金篇 金玄八素篇
  卷二十四
  金碧龙虎篇 九转金丹篇
  卷二十五
  肘后三成篇 准易击辞篇
  卷二十六
  日月玄枢篇 九真玉书篇
  卷二十七
  金液龙虎篇 太白还丹篇
  卷二十八
  太清养生上篇 太清养生下篇
  卷二十九
  上清金碧篇 金虎铅汞篇
  卷三十
  铅汞五行篇 真一篇 正一篇 二关篇 三元篇 三住篇 四神篇 五戒篇 五行篇 七神篇
  卷三十一
  七返篇 八琼篇 九仙篇
  卷三十二
  参同契上篇
  卷三十三
  参同契中篇
  卷三十四
  参同契下篇
  卷三十五
  众妙篇
  卷三十六
  大还丹篇
  卷三十七
  入药镜上篇 入药镜中篇
  卷三十八
  会真篇
  卷三十九
  传道上篇
  卷四十
  传道中篇
  卷四十一
  传道下篇
  卷四十二
  灵宝篇
  道枢卷之十
  至游子曾慥集
  华阳篇
  日月之枢,天地之机;华阳着书,宪章其师。
  华阳子曰:吾有返老还童之方焉,内丹就则真气生矣,外丹成则凡骨健矣。
  纯阳子曰:晨兴则咽恶浊之津以开其胃,呵心之气以搓其脸。夫心气者,升则为色,散则为脉,流则为血,凝则为膏矣。次以浓津涂其尺宅,内接真气,自然酣颜。夫欲采益下元者,则采龙虎之精,凝於黄庭而为内丹。内丹者,可以得长生者也。炼金石补丹田,为内大药。大药者,可以不死者也。
  纯阳子曰:手搓脐之下,以尽九九之数,复以左右手更换兜其外肾,其数以九焉。及乎哺时则咽气而擂外肾,收膀胱之气於丹田,纳心之气於下部。心火也,当常降於下,默照如火输之旋转焉。其验虽迟,其功大矣。故曰:肾者,气海也;心者,神都也。保守无亏,搓之兜之擂之咽之,左右手抱其脐,既困则外而屈膝焉。以外肾与脐相对,自然下元坚固而交合内丹矣。
  凡交坎离者,必取其卯酉之时可也;交龙虎者,必取其子午之时可也。古之上圣养阳不养阴,炼龙不炼虎,孰测其妙哉?夫用卯以交於坎离,於是闭息静坐,使气液相向,内滋乎五脏,外充乎四体焉。用午以交於虎,於是满口含津,使铅投於汞,丹砂凝结,采补还丹成矣。肾中生气,以气还肾,其名日小还丹;心中生神,以神还心,其名曰中还丹;脑中生髓,以髓还脑,其名曰大还丹。龙虎交者,小还也;内观者,中还也;肘后者,大还也。纯阳子曰:杀夫救妇,当寻其母。审五行之生克,随四时之盛衰,可谓尽善矣。虽然杀夫寻母止可救补於五脏之不足而已,引子杀鬼止可抽泻本官之有余而已。凡本宫之不足,当寻母而呵之,使气还於田,子母相生,般运炼形焉。
  太阴炼形者何也?以咽中取水灌乎四支,玉液炼形者是也。太阳炼形者何也,以丹中驭气,焚於百骨,金液炼形者是也。阴炼阳其效迟矣,阳炼阴其功细矣。夫於亭午气王之时,静坐升身,鼻中出息不厌其长也,气满而汗微出,其名日真珠浴。午之后气弱之时,偃外运气於手足之间而不凝滞,及其气满则收还於丹元,再收不厌其多也,将入丹元频咽频擂斯为妙矣。若夫肘后还精补脑之余,真水下降而用既济之诀,与夫还丹之余气上升而焚身,於时皆不可以用此也。
  金石可取为外丹,而客气终不为吾身也;坎离可采为内丹,而虚气终不能常用也。昔人取真阴真阳凝结而为内丹,於气之中复取真气还於黄庭。其行之也,当於亭午五气会合之际,注意采之,此乃赫赤金丹一日自成,旬日进功夺三百之期者也。辰巳之交,采肝之精英,其名日青金丹;未申之交,采心之精英,其名曰红液丹;子午之交,采脾之精英,其名日黄芽丹;戌亥之交,采肺之精英,其名曰西华丹;丑寅之交,采肾之精英,其名日太微丹。凡有一丹,斯可以寿百龄矣。五丹炼聚,久视之法也。取真气以炼气,於是乎气中有气,其气生神,神在即形在矣。随大运以炼真气,随小运以炼元气,固可以长生延年者也,然未若一日而炼五气,十日而结大丹,绝念以守真息,留气以养元神,始在五脏,次余一宫,气中生神,炼神合道者也。
  周天火候之理,盖不一焉。闭息以攻病,胁腹以补衰,升身以通经络,按胯以健腰膝,所贵乎时日无差,进退有数,加臧当理,抽添合宜而已。善炼丹者以三昧之气依乎周天之运,五日一气节,次而进之,积之百息曰小成,千息曰中成,万息曰大成。午之前炼形,不厌乎频升而引也;午之后炼丹,不厌乎频咽而饮也。进火何以加臧乎?始以乾者也,次以兑,终以坤;始以炼,次以两,终以斤,皆进火之理也。
  内观者何也?观己不观物,观内不观外者也。吾有观心之法,一念不生,如持盘水湛然常清焉。吾有观天之法,终日静坐,默朝上帝焉。吾有观鼻之法,常如垂丝鼻上,升而复入,降而复升焉。内观之至也,则气入泥丸,神超内院矣。彼沙门入定久而昏寂,止於阴神出壳而已。道家坐忘久而顽着,神气岂能成就哉?故内观之法,以争心为本,以绝想为用,下心之火於丹田,不计功程,盖如达磨所谓一念不漏,自然内定而结元神焉。
  夫气胎息易行而难就者,何也?为有妄识心者也。真胎息难行而易成者,何也?为有清静性者也。胎息之诀,闭其所入之气,留其所传之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可也。於是有朝元之方:於子之时气生,及午而上朝於心;於午之时液生,及子而下还於肾。龙虎交而成丹,其名日下朝元。以铅汞分胎,以成其神,三阳上升於内院,其名日上朝元。夫炼气而气见本色矣,炼神而神入元宫矣。以真火散其阴魔,於是丹就而气自朝焉,气真而神自朝焉。於午之前静坐,鼻之中长引其气,自合於中元矣;於子之前静坐,敛身咽气,则自朝於下元矣;日出之前静坐,升身偃脊,则气自朝於上元矣。
  何以谓之还精补脑乎?夫精在於肾,以气补之,可以长生者也;气在於心,以神安之,可以不死者也;髓出於脑,以真阴真阳补之,可以返老还童者也。若夫抽肾之气於肘之后,飞入上官,是以真阴补之也;还其真气而内观,超於内院,是以真阳补之也;终日嘿嘿,忘虑绝机,二气互交,凝於髓海,是以阴阳补之也。真阴补之其法不出丑寅之问,升身直腰偃胸,闭其双关而动焉。少者月开之,老者百日开之,开其双关而复闭其上关,开数如前,既入上宫即既济矣。
  既济、未济何道也?坎离匹配者,滋益五脏,未能成丹也。龙虎交际者,聚集五气,而未能朝元也。惟丹成於未济,神会於纯阳而后可也。纯阳子为陆居神仙长生不死者,坎离相交之功也。为纯阳上真弃壳升仙者,龙虎相交之功也。坎离之交在於离之卦,含津引气是也。阴中取阳,阳中取阴,可以长生不死而已。即日其丹成,纯阳之气生,则不比乎肾气之中有阴虎者也;即日其髓满,纯阳之水降,则不比乎心液之中有阳龙者也。上水下火,既济之义也。故无鼎中之真水,不可以制纯阳之气;无丹中之真火,不可以炼纯阳之质。一升一降,以阳炼阴,阴尽纯阳。於是阳神自聚,上朝於天宫,指日而出壳矣。既济之法者,盖取午之前,前起后起於焚身法中而用还丹咽法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