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玄部
- 道枢
道枢
《经》曰:道自持我神明光,昼日昭昭夜自守,渴自有浆饥得饱。何也?思心中之赤气,明照万神,守日月之光,念二肾之根,昼守光夜守神,饥食自然之气,渴饮华池之浆,则不饥渴而长生矣。
《经》曰:经历六府藏卯酉,转阳之阴藏於九。何也?根生六府,藏於卯酉,其要妙者也,阳反属阴,转体相就,还藏於九。九为首焉,此所谓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也。常於鹦呜之时,仰卧披发,琢齿三十六通,吞精咽气,斯远死之道也。
《经》曰:肝之为气修而长,罗列五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饮浆。何也?修气上行,达於其首,以补泥丸。五宫六府各有所主,故肾之上下有日月三光焉。三光者,日、月、星候也。三焦者,三关元也。浆者,华池也。
《经》曰:我神魂魄在中央,精液流泉去鼻香,立於玄膺含明堂。何也?中央魂魄者,二肾也。左魂右魄,昼则以魂守魄焉,暮则以魄守魂焉,拘魂制魄,不得动作可也。阴阳交接,漏液失精,则饮食无味鼻失芳香矣。舌下者,玄膺也。肺者,明堂也。含气咽之,灌於明堂,则流行於身中矣。
《经》曰:通我精华调阴阳,伏於玄门候天道。何也?此蓄精养神者也,负阴抱阳,调其精神。夫玄门者,鼻也。候上都之一神,使守精神以念其身焉。
《经》曰:清静无为神留止,精神上下关分理。何也?内修其道作无为焉,外修其道作无欲焉,於是心不烦乱,精神留止。精者,神也。气者,道也。保精息气,上下各有分理焉。当精思上下部,以守一神可也。
《经》曰:七孔已通不知老,还坐天门候阴阳,下於喉咙通神明,过华盖下清且冻,入清灵渊见吾形。何也?首面七孔者,精神之门户也,通利其身则不老矣。朝食阳气,暮食阴气,会於口中。於是喉咙之中有十二亭长,皆持玉戟守之,真人在其内主通气上下者也。眉者,华盖也。神位其中,入於脑户,见於泥丸,可以却白驻年矣。
《经》曰:还过华池动肾精,立於明堂望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何也?从其脑户历脊下入於肾者也。眉问却入一寸是为明堂,却入三寸是为丹田。鼻者,天根也;引其真气昼夜绵绵可也。
《经》曰:随鼻上下开二耳,阀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理发齿。何也?元气出入於鼻,上下通於二耳也。天者,首也;地者,下部也。童子者,存念守一神也。吸其五气,琢齿三十六通,咽津三十六过,可以理玄白也。
《经》曰:藏养灵根不复枯。何也?养舌之根则不复枯燥,舌之下有醴泉,其出如流珠,常含而咽之勿妄吐也。
《经》曰: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将有余,脾中之神游中宫。何也?人生系带於精液,常当爱养之勿妄施舍,则精凝如玉,在於下部也,可以长生焉。脾者,在太仓之上,朝为老君守理,暮游明堂,为太一君者也。
《经》曰:通利血脉汗为浆。何也?五内安宁,手足汗液,此神明之信也。
《经》曰:上察天气年益长。何也?食其元气则骨轻矣,气与神相和则寿三百年矣。
《经》曰:服食玄气可遂生,还过七门饮太渊。何也?玄气者,二肾问之白气也。太渊者,咽口中之醴泉也。
#1催:辑要本作『推』。
#2精:辑要本作『清』。
道枢卷之九
至游子曾慥集
神景篇
神山牡宫,气留牝府.;其气交感,以神为御。
天谷者,泥丸之宫也。上赤下玄,左青右白,其中有黄焉,斯元神之府也,谷神真一之至灵者也。其为吾之性欤,而心为其用焉。神静则万化安,情动则万化生。夫能守其一、守其神,神斯静矣,然后真一者在於天焉。
上牝者,脱也。泥丸之前紫微位焉,紫微之前玉清位焉,玉清之下明堂位焉。明堂下通乎鼻。鼻者,牝之户也。
下牝者,心也。心之上玉泉位焉,玉泉之上太皇位焉,太皇之上金光之庭位焉,金光庭之上慧泉位焉,慧泉之上五灵之源位焉,五灵源之上灵泉位焉。过天曜,出胃口,入九端,通夫地之要而至於其口及唯之闻者,牝之户也。
神者气之母也,气者神之子也,不可斯须#1而离者也。神止於牡官则气留於牝府,故神能御乎下,与气交感,升降不息,自然之道也,於是必加精进焉。使夫妙中得定,定中有神,三衣足而四器空矣。三衣何谓也?曰性,曰智,曰慧。四器何谓也?日目,曰耳,日鼻,日舌。性者神也,智有通也,慧有变也,圣人观性生法,法无量矣。於是变化至於无穷,入於无为。日用而不知日.器空矣,六尘亡矣,尚何六贼人育哉!吾则澄其神不附於万化,神通之力绵绵守之,用之何倦?守之何勤?凡比者空而不色,色而不空,无为之妙用者也。
三宫者,心脾之升降者也。二辏者,其路也。上通乎天门,下达乎地户,中灌溉乎三宫。脑者,上玄下赤,左白右青,其中有黄焉,三阴之正,太玄之中者也。精外谓之搜,水中谓之剩蛇,其名太素之魔,呼吸真气,运行经络者也。下之心者,上赤下玄,左青右白,其中有黄焉,三阳之正,太一之中者也。精外谓之没,水中谓之元龟,其名太玄之魔,呼吸真气运行经络者也。脾居中央,是为二气升降之府,神气交感之宫也。
吾能守乎泥丸、天谷,其主二千有七百息,使气定十周,自然心之阳与脑之阳合於脾,下达乎玉匮,过乎太仓,入於尾问,出於心,升於二辏,状如火输焉。元神过乎上清,行乎太枢,越乎灵道,入於中庙,历乎脑户,出於风府,传乎二辏,神气交而百体#3 五形其炎如火,其状如迸泉焉。於是观也,神不入乎色,视也,神不入於声闻也,神不入於香味也。吾湛湛乎其定,四器可谓空也矣。圣人於是知空之不空也,色之不色也,而得智慧於斯焉。知不知,孰知慧哉!视不见,孰知妙哉!故不性之性谓之合,不神之神谓之真,此其日用之定者也。夫能於定之中而明不神之神、不性之性,财神而化性,而真与天地等其久,阴阳同其运矣。
颐生篇
按购之方,出於玄策;可以延年,可以骚疾。
施真人曰:养生者以不损为本,进道者以无病为先,吾得安乐之法,十有三门焉。
少广之山有神人曰金母,戒黄帝曰:少思寡欲,则声色自无矣。
太上教尹真人曰:虚心弱志,则神气永宁矣。
彭真人名龟年曰:吾尝有目疾,昼夜睁目注视以去其昏,闭之少顷而再行焉,积功可察秋毫矣。
徐真人名甲曰:吾尝有目疾,正坐於暗室,运其晴以旋转者,其数八十有一二,瞋目集神而复旋转无数,功久而神光自见,状如金轮矣。
刘真人名网曰:吾时有脑痛,其风气上攻,昼夜以左右手束其额,大指以对天仓,闭息运气以攻其首、其目,时歇大指,使气达於顶,则风随气散矣。
葛真人曰:人有首痛脑风,令居幽室,静坐闭息,掩耳,气极则放焉,放之则轻摆其首而不止焉,松风去痛,明目补髓矣。朱真人曰:气弱而形衰,食多则凝塞。昼夜即其凝塞之时,盘膝静坐,升身鼓腹,闭息不止,则六腹空而饮食进矣。
元真人名谷曰:未仙之日绝食於旷谷,惟茹草木,则鼓腹以冲五藏之凝滞,闭息以聚三才之真气,加之以内想以火,咽其津而纳其真水焉,荣卫克悦而气和通,可以延年矣。
左真人名慈曰:老而奉真,多伤於风,昼夜交左右手相叉,以首,扣地,其气上冲乎天柱,漯然汗出於四支乃已。用之可以除疫,可以明目而导气。
王真人名利曰:觉寒之时,幽室盘膝而坐,左右手兜其肾闭息,以首扣礼者五七十,其汗四缢而出,其寒散矣。常用之,和气明目,肤泽而骨健。
刘真人名可道曰:居山者为雪霜所侵而其腹痛,坐密室,亡虑亡思,内想其腹,对掌抱脐,可以散寒气而益元阳矣。
孙真人名守一曰:凡腹痛而肠内有虫,则敛身咽气者十,抱脐搓掌百数,再搓则痛止而虫下矣。常用之补气活血,可以延年。
昊真人名逊曰:静坐密室,迭掌盘膝,闭目冥心,升身而凝息,内观病所自起,即心传气,百疾可廖矣。常行之,可以健步,可以还童。
袁真人名素曰:闭息按胯,截留真气而还下元,是为保益之方,久而不已,可以益寿,可以固形。
崔真人名德基曰:扣首抱颈,般运神光,入於天宫,久而不已,面目清,神气和矣。
刘真人名海蟾曰:迭指以闭玉户,法用含津,勿令走失,是为锁金关。可以不梦鬼交,久而不已,可以延寿而飞升。
盖真人名元真曰:咽纳百口,不搅而自然真水朝上矣。有疾用之则病已,常用之,肌肤华润。
吕真人名昆曰:搓兜脐肾,交加换手,抱脐之下,握其肾,左右手更换焉,可以集真气而壮下元矣。
平都篇
太上玄丹;至微而显,绛官紫户,其则不远。
中岳真君苏子玄曰:吾得太上玄丹之经焉。夫二眉之问,上却入三寸,分为守双、寸田。於是左面有绛台、青房焉,右面有黄阙、紫户焉。於绛台中问以为道,以导之左右有台阙,伺非常之气焉。紫户之神,其名日平静守法王;青房之神,其名曰正心。其神并形如婴兄,衣如其房之色,手执流金之铃,暮卧及存思之时,先存三神,仿佛见焉。乃扣齿,三呼其名而祝曰:紫户青房二大神,手把流铃,身生风云,挟卫真道,来听我前,我思感通,灵利陶甄,出入利正,上登九门,即见九真太上之尊。祝已,乃存思三一、洞房九道诸要道焉。
左右耳有云仪使。云仪使呜钟以闻九官者耳呜,使知有自外来也,闻之则错手掩耳,而祝曰:赤帝在宫,九真在房,请听神命,示察不祥,太一流火,以灭万凶。祝已,以手指耳门七过。面热者佳候也。颈问索索恶寒者,恶之入也;急卧暝目,存乎玄丹之官,太一真君以流火之铃焕而掷之,使恶气出,则耳目内外光火炯然,照於一身。
却入一寸,是为明堂之宫。其宫之中,左有明童真君焉,右有明女真君焉,其中有明镜神君焉。三官者,理乎水火者也。服绿锦之衣,带赤玉之铃,衔赤玉之镜,其形如婴儿,向外并生焉。存之既已,因三呼三君名字,明童名玄阳,字少青;明女名微阴,字少元;明镜名照清,字四明。扣齿九通,则千妖伏而万鬼灭矣。饥渴者存三君则口吐赤气,灌吾之口咽吸之,斯须饥渴除矣。求延年者,当正心安寝在於明堂三君,外向长跪,口吐赤光之气,克灌吾之身,斯须赤气环绕而为火,身与火同一体,内外光明,良久乃止,是为日月炼形焉。却入二寸,是为洞房之宫。洞房之官,其左有无英公子焉,其右有白元君焉,其中有黄老君焉,此飞真之道也。
却入三寸,是为丹田之宫。丹田之官,其中有上元真一帝君焉。帝君有二卿,共守三元,真一之道,斯地真者也。却入四寸,是为流珠之宫,司命之所行者也。
却入五寸,是为玉帝之宫,玉帝神母居之。
明堂之上一寸,是为天庭之宫,上清真女居之。
洞房之上一寸,是为洞真之宫,太极帝妃居之。
丹田之上辟方一寸,是为玄丹之宫,脑精泥丸之魂宫也。夫脑者一身之灵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也。夫能脑中圆虚以灌真,万穴直立,千孔生烟,德备天地,混同大方,故日泥丸。泥丸者,形之上神也。唯知吞气纳液、呜鼓叩齿而不知所因者,乃泥丸之末流尔。
玄丹之宫正方一寸,有绿室紫微之房。朱姻满乎内,於是泥丸太一真君居之。其形如婴儿,坐於金床玉帐之中,服紫绣饰衣,腰带流光,左把北斗七星之杓,右执北辰之呈。北辰者,北极不动星也。《太上龙书》云:正坐玄丹,不偏不邪,言此道也。暮夜寝处,去诸思念,坐卧任意,先存北极辰星之中有紫气来入於玄丹之宫,须臾满溢出於身外而周於身内外,与紫房合体矣。又存日来入於玄丹之宫,中有紫气,视之如暗中之火珠。已,乃存上清中黄太一真君从北极紫气之中来下於玄丹之宫。已,又存其身忽然上入玄丹之宫,在太一之前对坐,其服色任意因心,起再拜稽首,膝前问道。乃咽紫气三十过,咽津三十过。已,又存北斗七星内有赤气如弦焉,径下入於玄丹之宫,於是太一及其身俱承日而行,入於赤气之道,上诣於北斗魁中。行之十四年,则与太一同游七元之纲;十六年则受书於上清矣。夕一存之,唯数而已,不可废也。专修此者,不必三一也。凡月之一日、三日、七日、十有五日,与夫夜半之时,存玄丹官中太一真君,正坐向外,口吐紫气,下入我口,随即咽之者五十过。微祝日:太上真皇,中黄紫君;厥号规英,字曰化玄;金床玉帐,紫绣锦裙;腰带火铃,斩邪灭奸;手把星精,顶生日真;平坐吐气,使我咽津;与我伺语,宴服玄丹;炼灌七魄,和柔三魂;神灵奉卫,使我飞仙;五脏自生,还白童颜;受书上清,司命帝君;所愿所欲,百福惟新。既已,复存其身上入於玄丹之宫,寝息太上之前焉。玄丹者何也?泥丸之神也。
《元真一经》曰:气结为精,精感为神。神为真人,真人升为赤子,此真一者也。故守三一者为地真矣,守洞房者为真人矣,守玄丹者为太微官矣。守一之道,当存北斗七星,以魁为盖,以柄指前,赤子居中。於北斗七星冉冉至於吾顶之上,星脚向天以正指前者,存阳明阴精在於后,存天关之星令云吾口七尺星对口之前,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焉。然七星者各有童子:一日阳明之星,其名枢明;二曰阴精之星,其名曜灵;三曰真人之星,其名北元;四曰玄冥之星,其名宝精;五日丹元之星,其名丹婴;六曰北极之星,其名虔清;七日天戊之星,其名紫英。常存之在於一星之上,则百邪不奸,凶气灭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