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玄部
- 皇极经世
皇极经世
月体本黑,受日之光而白。
水在人之身为血,土在人之身为肉。
经纶天下之谓才,远举必至之谓志,并包含容之谓量。
六虚者,六位也。虚以待变,动之事也。
有形则有体,有性则有情。
天主用,地主体。圣人主用,百姓主体,故日用而不知。
胆与肾同阴,心与脾同阳。心主目,脾主鼻。
阳中阳,日也。阴中阴,月也。阴中阳,星也。阳中阴,辰也。柔中柔,水也。柔中刚,火也。刚中柔,土也。刚中刚,石也。
法始乎伏牺,成乎尧,革於三王,极於五霸,绝於秦。万世治乱之迹,无以逃此矣。
日为心,月为胆,星为脾,辰为肾藏也。石为肺,土为肝,火为胃,水为膀胱府也。
易之生数一十二万九千六百,为四千三百二十#19。此消长之大数,演三十年之辰数,即其数也。岁三百六十日,得四千三百二十辰,以三十乘之,得其数矣。凡甲子、甲午为世首,此为经世之数,始于日甲、月子、星甲、辰子。又云:此经世日甲之数,月子、星甲、辰子从之也。
鼻之气,目见之。口之言,耳闻之。以类应也。
倚盖之说,昆仑四垂而为海,推之理则不然,夫地直方而静,岂得如圆动也之天乎?
海潮者,地之喘息也。所以应月者,从其类也。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干,配天地之用也。动物自首生,植物自根生,自首生,命在首。自根生,命在根。
神者,《易》之主也,所以无方。《易》者,神之用也,所以无体。
循理则为常,理之外则为异矣。
风类、水类,小大相反。
震为龙。一阳动於二阴之下,震。重渊之下有动物,岂非龙乎?
一、十、百、千、万、亿为奇,天之数也#20。二十百、二十千、二百万、二十二万为偶,地之数也。
天之阳在东南,日月居之。地之阴在西北,火石处之。
身,地也,本乎静,所以能动者,气血使之然也。
火以性为主,体次之。水以体为主#21,性次之。
阳性而阴情,性神而情鬼。
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八卦也。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牺八卦也。八卦相错者,明交错而成六十四也。
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云数往也。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故云知来也。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此一节直解图意,若逆,知四时之谓也。
尧典期三百六旬有六日,夫日之余盈也六,则月之余缩也亦六。若去日月之余十二,则有三百五十四,乃日行之数,以十二除之,则得二十九日。
五十分之则为十,若三天两之则为六,两地又两之则为四,此天地分太极之数也。天之变六,六其六得三十六,为乾一爻之数也。积六爻之策,共得二百一十有六,为乾之策。六其四得二十四,为坤一爻之策。积六爻之数,共得一百四十有四,为坤之策。积二篇之策,乃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也。
《素问》肺主皮毛,心脉、脾肉、肝筋、肾骨,上而下、外而内也。心血肾骨,交法也。交即用也。
《易》始于三皇,《书》始于二帝,《诗》始于三王,《春秋》始于五霸。
乾为天之类,本象也。为金之类,列象也。
《易》之首于乾、坤,中于坎、离,终于水、火之交、不交,皆至理也。
天地并行则藏府配。四藏天,府地也。
自乾、坤至坎、离,以天道也。咸常至既济、未济,以人事也。
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
火生湿,水生燥。
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之变复归於神也。
复至乾,凡百有二十阳。姤至坤,凡八十阳。姤至坤,凡百有二十阴。复至乾,凡八十阴。
乾,奇也,阳也#22,健也,故天下之健莫如天。坤,耦也,阴也,顺也,故天下之顺莫如地,所以顺天也。震,起也,一阳起也。起,动也。故天下之动莫如雷。坎,陷也,一阳陷於二阴。陷,下也。故天下之下莫如水。艮,止也,一阳於是而止也。故天下之止莫如山。巽,入也,一阴入二阳之下,故天下之入莫如风。离,丽也,一阴离於二阳,其卦错然成文而华丽也,天下之丽莫如火,故又为附丽之丽。兑,说,一阴出於外而说於物,故天下之说如泽。
火内暗而外明,故离阳在外。火之用,用外也。水外暗而内明,故坎阳在内。水之用,用内也。三天两地而倚数,非天地之正数也。倚者,拟也,拟天地正数而生也。
人谋,人也。鬼谋,天也。天人同谋而皆可,则事成而吉也。
汤放桀、武王伐纣而不以为弒者,若孟子言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则援之以手,权也。故孔子既尊夷、齐,亦与汤、武。夷、齐,仁也。汤、武,义也。唯汤、武则可,非汤、武是篡也。
诸卦不交於乾坤者,则生於否泰。否泰,乾坤之交也。乾坤起自奇偶,奇偶生自太极。
自泰至否,其间则有虫矣。自否至泰,其间则有随矣。
天使我有,是之谓命。命之在我之谓性,性之在物之谓理。
变从时而便,天下之事不失礼之大经,变从时而顺,天下之理不失义之大权者,君子之道也。
朔易之阳气自北方而生,至北方而尽,谓变易循环也。
春阳得权,故多旱,秋阴得权,故多雨。
元有二,有生天地之始,太极也。有万物之中各有始者,生之本也。
五星之说,自甘公、石公始也。
天地之心者,生万物之本也。天地之情者,情状也,与鬼神之情状同。
天有五辰,日月星辰与天而为五。地有五行,金木水火与土而为五。
有温泉而无寒火,阴能从阳而阳不能从阴也。
有雷则有电,有电则有风。
木之坚,非雷不能震。草之柔,非露不能润。
人智强则物智弱。
阳数於三百六十上盈,阴数於三百六十上缩。
人为万物之灵,寄类於走。走,阴也。故百有二十。
雨生於水,露生於土,雷生於石,电生於火。电与风同为阳之极,故有电必有风。
庄子与惠子游於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此尽己之性能尽物之性也,非鱼则然,天下之物皆然。若庄子者,可谓善通物矣。
庄子着《盗跖》篇,所以明至恶。虽至圣亦莫能化。盖上智与下愚不移故也。
鲁国之儒,一人者,谓孔子也。
老子,知《易》之体者也。
天下之事始过於重,犹卒於轻。始过於厚,犹卒於薄。况始以轻、始以薄者乎?故鲜失之重,多失之轻。鲜失之厚,多失之薄。是以君子不患过乎重,常患过乎轻。不患过乎厚,常患过乎薄也。
《庄子》齐物,未免乎较量。较量则争,争则不平。不平则不和。
无思无为者,神妙致一之地也。所谓一以贯之。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
当仁不让於师者,进人之道也。
秦穆公伐郑,败而有悔,过自誓之。古。此非止霸者之事,几於王道。能悔则无过矣。此圣人所以录於书末也。
刘绚问无为,对曰: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此所谓无为也。瞽瞍杀人,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圣人虽天下之大不能易天性之爱。
《文中子》曰: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或曰:天下皆争利弃义,吾独若之何?子曰:舍其所争,取其所弃,不亦君子乎?若此之类,礼义之言也。心迹之判久矣。若比之类造化之言也。
《庄子》气豪,若吕梁之事,言之至者也。《盗跖》言事之无可奈何者,虽圣人亦莫如之何。《渔父》言事之不可强者,虽圣人亦不可强。此言有为、无为之理,顺理则无为,强则有为也。
金须百炼然后精,人亦如此。
佛氏弃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岂自然之理哉。志於道者,统而言之。志者,潜心之谓也。德者,得於已有形。故可据德,主於仁,故曰依。
庄子曰: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此君子思不出其位,素位而行之意也。
晋狐射姑杀阳处父,《春秋》书:晋杀大夫阳处父,上漏言也。君不密则失臣,故书国杀。
人得中和之气则刚柔均,阳多则偏刚,阴多则偏柔。
人之为道,当至於鬼神不能窥处,是为至矣。作《易》者,其知盗乎?圣人知天下万物之理而一以贯之。
大羹可和,玄酒可漓,则是造化亦可和、可漓也。
有一日之物,有一月之物,有一时之物,有一岁之物,有十岁之物,至於百千万皆有之。天地亦物也,亦有数焉。雀,三年之物。马,三十年之物。凡飞走之物皆可以数推。人,百有二十年之物。
太极,道之极也。太玄,道之玄也。太素,色之本也。太一,数之始也。太初,事之初也。其成功则一也。
易地而处则无我也。
阴者,阳之影。鬼者,人之影也。
气以六变,体以四分。
以尊降卑,曰临。以上观下,曰观。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合而言之则一,分而言之则二。合而言之则二,分而言之则四。始於有意,成於有我。有意然后有必,必生於意。有固然后有我,我生於固。意有必#23,必有待#24,固不化我有已也。
记问之学,未足以为事业。
智哉,留侯,善藏其用。
思虑一萌,鬼神得而知之矣。故君子不可不慎独。
时然后言,言不在我也。
学在不止,故王通云:没身而已。
诚者,主性之具,无端无方者也。
皇极经世卷第十二之下竟
#1『入』原作『之』,据四库本改。
#2『失理』原作『天地』,据四库本改。
#3『六十四卦』原脱『卦』字,据四库本补。
#4『阴符』原作『左传』,据四库本改。
#5『圣人之经』原作『圣人大经』,据四库本改。
#6『于』原作『千』,据四库本改。
#7『剸割」原脱,据四库本补。
#8『常若』原脱,据四库本补。
#9『洛下闳』原作『落下闳』,据四库本改。下同。
#10『不可无』原作『不可有』,据四库本改。
#11『与』原作『表』,据四库本改。
#12『秦穆公』原作『秦缪公』,据四库本改。
#13『九合』原作『六合』,据四库本改。
#14『四国」原脱『国』,据四库本补。
#15『性命之书』原脱『之』字,据四库本补。
#16『改』原作『败』,据四库本改。
#17『牛』原作『乃』,据四库本改。
#18『为太初历』原作『子云初历』,据四库本改。
#19『四千三百二十』原作『四千二百二十四』,据四库本改。
#20『也』原脱,据四库本补。
#21『水』原脱,据四库本补。
#22 『阳也』原脱,据四库本补。
#23『意有必』原作『意有心』,据四库本改。
#24『必有待』原脱,据四库本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