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玄部
- 周易参同契发挥
周易参同契发挥
举水以激火,奄然灭光明。日月相薄蚀,常在晦朔问。水盛坎侵阳,火衰离昼昏。阴阳相饮食,交感道自然。
邵康节《皇极经世书》云:日月之相食,数之交也。日望月则月食,月掩日则日食,犹水火之相克也。今夫举水以激火,则火为水所克,而火光奄然而灭。太阴掩太阳,则阳为阴所胜,而阳光当昼而暗。何者?阴阳相交则叉至相食,此乃道之自然也。魏公借日月交食之机,以明丹道之妙;而又举水火相克之说,以并言之,可谓详矣。虽然日月交食常在晦朔之问,炼金丹者盗天地,夺造化,得不求其所谓晦朔之问乎?
名者以定情,字者绿性言。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
《复命篇》云:一物分为二,能知二者名。二者即金、木也。金与木本无二体,故以金为名,则以木为字;以木为性,则·以金为情。其实即一物尔。盖金公本是束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未可以称还丹也。惟以之倾入於东阳造化炉中,归家与青娥相见,则产个明珠似月圆,乃得称还丹也。或日:寂然不动,而情复乎性,故称还丹。是则是矣,然非魏公此章金情木性之本义也,
吾不敢虚说,仿效圣人文。古记显龙虎,黄帝美金华。淮南炼秋石,王阳嘉黄芽。
古记之龙虎,黄帝之金华,淮南之秋石,王阳之黄芽,无非托号以寓其微意而已。今夫魏公之作是书,岂肯凿空驾虚以肆其臆说?盖亦仿效古人之微意也。朱子谓其用字皆根据古书,诚非虚说。
贤者能持行,不肖母与俱。
鬼谷子从子华子游者十有二年,业成而辞归。子华子戒之日:今汝之所治,吾无问然矣。然子之志则广取而泛与也。恐汝之后夫择者也,其将有剥汝之外乳而自筑之官庭者矣,登汝之车而乘之以驰骋於四郊者矣,取汝之所以为璧者毁裂而五分之者矣。夫道固恶於不传也,不传则妨道。又恶於不得其所传也,不得其所传则病道。今汝则往矣,而思所以慎厥与也,则於吾无间然矣。今魏公谓贤者能持行,不肖母与俱,其虑亦深矣。盖不肖则又佻薄,佻薄则铃无义,其不关射羿之弓者鲜矣。《复命篇》云:此道至神至圣,无令漏泄轻为,全凭德行两相宜,言语须防避·忌。当知金丹大道惟可传与贤者,苟非其人,则不惟不可与语,虽远之可也。呜呼,古今出世者,传载皆英杰;控鹤御烟霞,固非愚与拙。彼不肖者,何足以知之?
古今道由一,对谈吐所谋。
子得一,万事毕。大哉一乎,其千经万论之原,千变万化之祖乎,信矣哉。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而万巷仙经语总同,金丹即此是根宗也。
学者加勉力,留念深思惟。至要言甚露,昭昭不我欺。
魏公谓学者能反覆玩味此书,一旦心领神会,则知予至要之言,果为甚露而昭昭然,无一毫之欺隐也。噫,魏公接引后学之心盖切矣。学者得不信受魏公此说,诵持魏公此书,而留念深思之哉?
周易参同契发挥卷之四竟
#1『寨』,四库本作『搴』。
#2『仔』,原作『子』,据其文义改。
#3『倪仰J,四库本作『俯仰一。下文同。
#4『此时』,原作『此状』,据四库本改。
#5『迨夫』,四库本作『逮夫』。下文同。
#6『厅』,四库本作『麓』。
#7『紧缓』,四库本作『谨缓』。
#8『今焉』,四库本作『周焉』。
#9『天歪』,四库本作『天冈』。
#10『化』,原作『他』,据四库本改。
#11『达』,原作『远』,据四库本改。
周易参同契发挥卷之五
林屋山人全阳子俞琰述
中篇第一
乾刚坤柔,配合相包。
大哉人之有息也。张横渠《正蒙》云…人之有息,盖刚柔相摩,乾坤阖辟之象也。何谓息,一呼一吸是也。夫人一呼豚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豚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一昼夜百刻之中,总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八百一十丈。上下灌注,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极也。且人之未生也,居母之腹,随母呼吸,无视无听,惟有一息存焉。及其生也,剪去脐带,则一点真元之气聚於脐下,日复一日,神出气移,遂不复再守胎中之一息。今夫神仙修炼之法,使人回光内照,呼吸太和,盖将返本还源,而复归於生身受气之初也。许旌阳《醉思仙歌》云:内交真气存呼吸,自然造化返童颜。《灵源大道歌》云:千经万论讲玄微,命带由来在真息。外此皆邪说妄行,非真要自然之道也。今魏公谓乾刚坤柔,配合相包,言作丹之时,以乾阳下交於坤阴,使呼吸相含,刚柔相当,配为夫妇,打成一片,则神气归根,性命合一,而至药孕於其中也。或名之日龙虎交媾。又日金木交并。又日龟蛇蟠纠。又曰红黑相投。又日天地交泰。又曰玄黄相杂。又日金土混融。又日金汞同鼎。又曰金火同炉。.又曰赤白相交。又日日月同官。又日乌兔同穴。又日夫妇欢合。又日牛女相逢。又曰牝牡相从。又日魂魄相没。又曰水土同乡。究而言之,不过心息相依,而阴阳内感,神气交结尔。
阳禀阴受,雄雌相须。
阳禀阴受者,琼瑶花发露珠凝,花渐开苞露渐深也。雄雌相须者,甲龙庚虎镇相随,铅汞同炉始可为也。所谓禀受,所谓相须,即交媾之说也。天地以阴阳交媾而生物,丹法以阴阳交媾而生药。盖未有不交媾而可以成造化者也。《玉芝书》云:玄黄若也无交媾,争得阳从坎下飞。是乃作丹之大端,修仙之第一义也。元阳子《大道歌》云:玄天汪汪配地黄,两情和合入洞房。是此义也。《还金篇》云:先贤明露丹台旨,几度灵乌宿桂柯。是此义也。《还元篇》云:西方金母最坚刚,走.入壬家水裹藏。是此义也。《悟真篇》云:赤龙黑虎合西束,四象交加戊己中。是此义也。王良器《悟解篇》云:好将魂就魄,阴尽变纯阳。是此义也。《复命篇》云:要知大道希夷理,太阳移在月明中。是此义也。《崇正篇》云:两般灵物天然合,些子神机这裹求。是此义也。《上清集》云:别无他衍,只要神水入华池。是此义也。知此乃可以产药,乃可以结胎,更得火候之诀炼之,则天鼓冬冬震地来,玉尘糁掺散葭灰,而升入泥丸矣。若仅知有此而不得火候之诀,则惟可暖其下元耳,非还丹也。古歌云:从红入黑是真修,炼黑入红天仙已。盖丹.法有先天后天、无为有为之不同。在先天则凝神入於坤脐而产药,至后天则移神入於乾顶而成丹。先天则无为,后天则有为,不可以一律齐也。
偕以造化,精气乃舒。
《翠虚篇》云:每常天地交合时,夺取阴阳造化机。是机,即天地合发之机也。夫人身中造化与天地造化相应,今日偕以造化者,论其至妙全在天机与人机对举,人能虚心凝神,与天地之机偕作,则造化在五掌握中矣。天隐子云:傥三百六十日内运自己之气,适合天地之真气,三两次则自觉身体清和,异於常时,况久久习之,积累冥契,则神仙之道不难至矣。或日:要坐便坐,何铃辨川源,识时日?兹盖不知有造化者耳,未足与议也。
坎离冠首,光耀垂敷。
坎、离,日、月也。丹法有内日月,有外日月。《黄庭经》云:出日入月呼吸存。此言内日月也。又云:三光焕照入子室。此言外日月也。二者盖可相有,而不可相无者也。《指玄·三十九章》云:外若交时内亦交,三关通透不须劳。作丹之时,内日月交精於其内,外日月交光於其外,内外钻簇,久而不散,则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窈窈冥冥,其中有精,而满空白云乱参差也。夫日月之照於天地间,螺蚌吸之则生珠,顽石蓄之则变玉,何况人身自有日月,岂不能回光自照,结自己之真珠、产自己之真玉哉?《上清集》云:乾坤运用,大都不过坎和离,石裹绿何怀玉,因甚珠藏蚌腹。借此显天机,可谓道在眼前矣。道在眼前而学者犹或弗悟,只绿天机太近,故昧者往往当面蹉过,而莫之能见也。
玄冥难测,不可画图。圣人揆度,参序元基。
《赤龙大丹诀》云:有物号玄冥,金丹向此生。是物也,寂兮寥兮,眇不可测,岂可得而画图哉?既不可得而画图,则惟可心知意会而已。然在己者固可心知意会,而示人者得不假象托文而使之默会其机乎?圣人於是探迹索隐以发明先天之极玄,广譬曲喻以参序金丹之元基,此丹经、子书所以传行于世,而《参同契》所以准《易》而作也。元基,即根基也。《悟真篇》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盖伏铅制汞全在玄牝,所以玄牝为还丹之根基。男子玄牝立则精气固,女子玄牝立则月事绝。修炼若不知此,则药材从何而生,还丹从何而结,火侯从何而运用哉?
四者浑沌,径入虚无。
四者,即乾、坤、坎、离也。合而为一,故日浑沌。《指玄篇》云:苗苗裔裔绵绵理,南北束西自合来。此乾、坤、坎、离之所以合而为一也。合而为一则神气归根,径入虚无,窈窈冥冥,莫知其所以然矣。《灵源大道歌》云:混合为一复忘一,可与化功同出没是也。然而丹家所谓虚无,非无心无念,槁木死灰之谓也。文子《通玄真经》云:阮#1於冥冥,听於无声,冥冥之中独有晓焉,寂寞之中独有照焉。此盖不可言传之妙也。或者不悟,乃认为禅家之寂灭,则又谬矣。若使金丹即禅学,则径自参禅可也。何铃从事乎乾、坤、坎、离之多端,而爻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然后为得哉?
六十卦用,张布为舆。龙马就驾,明君御时。和则随从,路平不邪。邪道险阻,倾危国家。
丹法以乾、坤为鼎器,以坎、离为药物,遂用其余六十卦自《屯》、《蒙》以至《既济》、《未济》,周回列於鼎外,以为周天火候,故曰:六十卦用,张布为舆。此舆张布,则六十卦皆为吾用,而龙马归吾驾御矣。《上清玉真胎息诀》云:吾以神为车,以气为马,终日御之而不倦。不倦即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也。不勤云者,亦非忘,亦非守,似有似无,而不至于勤劳迫切也。善乎广成子之告黄帝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五p形未尝衰。夫身犹国也,心犹君也。心定则神凝气和,三官自然升降,百脉自然流通。勤而行之,无有不仙者。谷神子《了然论》云:治身之道,以至神为本,以至精为药,以冲和为用,以无为为治。无为则神凝,神凝则和气所锺,和气所锺则深根固柢,深根固柢则长生久视之道成矣。若不由此,即非金液大还丹之法也。大抵气血之寓於人身,贵乎不挠。修炼之功,至简至易,不过抱元守一,专气致柔如婴兄耳。是故作丹之际,亦无他卫,但虚心静默,凝神入於气穴,顺其往来,绵绵延延,勿令间断。久之则神自凝,息自定。息定而气聚,气聚而丹成,更不用按摩导引、吐纳存想之劳也。《内指通玄秘诀》云:日往即往,月来即来。随之出入,不离丹台。自今观之,大丹之道,唯一味元和之气,以成其变化,余无别径也。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谓万乘之主,处九重之室。发号施令,顺阴阳节。
人君居万乘之尊,处九重之邃,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修炼之士,含光默默,返照於内,虚极静笃,则天地之气自来归之。何者?此有感则彼有应,自然之理也。发号施令,)lM阴阳节者,古之圣王,孟春则命相布德和令,孟秋则命将选士厉兵。盖亦依时应节,而顺夫天地之阴阳也。治道如此,丹道当何如哉?
藏器待时,勿违卦日。
《还金篇》云:莫教违漏刻,长在一阳中。盖炼丹之法,先当知时,尤当待时。时苟未至,则惟含光默默,虚以待之而已,不可为之先也。许旌阳《三药歌》云:存心绝念候晶凝。《指玄江二十九章》云:塞兑垂帘默默窥。即藏器待时之谓也。呜呼,时辰若至不劳心,内自相交自结凝。入室按时须等着,一轮黄道自腾升。岂可为之先也哉?
《屯》以子申,《蒙》用寅戌。六十卦用,各自有日。聊陈两象,未能究悉。
《屯》,下震而上坎。《屯》以子申者,震之初九庚子爻,坎之六四戊申爻也。《蒙》,下坎而上艮。《蒙》用寅戌者,坎之初六戊寅爻,艮之六四丙戌爻也。盖子、申、寅、戌,即子、午、卯、酉也,即春、夏、秋、冬也,即金木、水、火也,即龟、蛇、龙、虎也,皆寓言也。今以六十卦观之,始於《屯》、《蒙》,终於《既济》、《未济》,其闲阴爻、阳爻互相交错,虽则各自不同,而反体、对体各自有合,其实卦卦一般。而魏公谓聊陈两象,未能究悉者,欲使学者缔观《屯》、《蒙》两卦之象,由此触类而长之,自可默会其余诸卦之义也。盖卦有六爻,两卦计十二爻,应一日十二时之数。六十卦计三百六十爻,应一月三百六十时之数。魏公本意不过借此以论吾身火候之分至启闭而已。如移之《需》、《讼》,则日:《需》以子、申,《讼》用寅、午。移之《师》、《比》,则日《师》以寅、丑,《比》用未、申。他卦皆仿此。故日:聊陈两象,未能究悉也。《悟真篇》云: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侯合天枢。亦不过发明此义。若使执文泥象,而叉欲推算卦体之策数,求合卦画之阴阳,吾恐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菁然#2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耶。
在义设刑,当仁施德。
西方为义,束方为仁。刑主杀伏,德主生起。今曰在义设刑者,所以暖西方之铅也。当仁施德者,所以炼束方之汞也。铅属金,其性至刚,藏於坎中,非猛烹极缎则不能飞上,故用武火逼之而不可施以文。汞属木,其性至柔,隐於离中,一见真铅,则自然不动,故用文火炼之而不可施以武。《崇正篇》云:守城须假施文德,野战当先着武功。作用两般明辨取,顺宜得吉逆成凶。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