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笈七签

  扶桑大帝君命旸谷神仙王传魏夫人。
  旸谷神王,当是大帝之臣。授此经之时,与青童君俱来。夫人初在修武县中也。
  《黄庭内景》者,
  脾为黄庭命门。明堂中部,老君居之,所以云黄庭内人服锦衣也。自脐后三寸,皆号黄庭命门,故下一云命门中有黄庭元王玄阙大君。又云坐当命门。犹如头中亦呼为泥九洞房中也。此《经》以虚无为主,故用黄庭标之耳。其景者,神也。其《经》有十三神,皆身中之内景名字。又别有《老君外景经》。总真云:黄庭内外。涓子云:《黄庭内经》、《外经》者,皆是也。此神名与八景不同。又递述有无者,盖所施用处异也。名服既殊,源本亦别。太极太微者,品号域也。
  一名《太上琴心文》,
  琴,和也。诵之可以和六腑、宁心神,使得神仙。此十七字,本经所注也。
  一名《大帝金书》,
  扶桑大帝君宫中尽诵此经。以金简刻书之,故曰金书。此二十一字,本经所注也。
  一名《东华玉篇》。
  东华者,方诸宫名也,东海青童君所居也。其中玉女、仙人皆诵咏之。刻玉书之为玉篇。此三十三字,本经所注。夫此二宫之神仙犹诵之者,非复以辟邪,正谓和神耳。但诵万遍毕,当得洞经。不信此义,亦为一滞也。
  当清斋九十日,诵之万遍,
  此谓先斋九十日,乃就诵之。非九十日斋令诵得万遍也。诵日数无定限,若专此一法,日夜自可二十遍。若兼以余事者,乘闲正可四五遍耳。计得十遍,亦可依法礼拜。若遍限既毕,未能通感者,但更精心诵之,勿便止也。
  使调和三魂,制炼七魄;除去三尸,安和六腑;五藏生华,色反孩童;百病不能伤,灾祸不得干。万过既毕,自然洞观鬼神,内视肠胃,得见五藏。其时当有黄庭真人中华玉女,教子神仙焉。此不死之道也。
  临目外观,则鬼神摽形,接手内视,则藏腑洞别,乃得表里无隔,栖真降灵,然后察受玄教,施行妙诀也。既曰不死,则天地长存,复何索乎。
  子有仙相,得吾此书。
  吾者,应是旸谷神王自称也。
  此文罗列一形之神室,处胎神之所在耳。
  於形中诸神,乃不都尽,而目其室宅,亦备穷委密矣。胎神即明堂三老君,所谓胎灵大神也。此最为黄庭之本。
  恒诵咏之者,则神室明正,胎真安宁,灵液流通,百关朗清,血髓充溢,肠胃虚盈,
  无复滓秽为虚,津液常满为盈。所谓六气盈满,神明灵也。
  五藏结华,耳目聪明;朽齿白发,还黑更生。所以却邪痾之纷若者,谓我已得魂精六纬之姓名也。
  纷若者,犹乱杂也。今五藏并胆,是为六纬,并神魂之精爽矣。
  形充魂精而曰欲死不可得也。故曰内景黄庭为不死之道。
  人之死也,常在形神相离。今形既恒充,则神栖而逸;神既常宁,则形全无毁。两者相守,死何由萌?虽曰欲逝,其可得乎?此道乃未能控景登虚,高宴上清,而既无死患,形固神洁,内彻身灵,外降英圣,隐芝大洞,於是而至,端坐招真,不俟游涉,筌蹄之妙,岂复踰此。
  受者斋九日,或七日,或三日,然后受之。授者为师,受者奉焉。
  此师及弟子俱应结斋。斋日多少,随其身事。若履涉世尘,宜须积日自洁。其山居清整者,三日便足也。
  结盟立誓,期以勿泄。古有盟用玄云之锦九十尺,金简凤文之罗四十尺,金钮九双,以代割发歃血勿泄之约。此物是神乡之奇帛,非赤县之所有也。今锦可用白绢,罗可用青布,钮可用金镮,亦足以誓信九天,制告三官矣。
  诸经中信用金龙、玉鱼之例,多是宝贵,非寒栖能办,故许听以世中易得物比之。今罗、锦异类,事绝人工,理宜准代。犹应选极精洁者。绢九丈,当使连识。镮小细於钮,以上金九分作九双,於丰俭为适。
  皆奉有经之师,散之寒栖。违盟负约,七祖受考於旸谷河源,身为下鬼,考於风刀。
  旸谷神仙王口诀。此七字本经中所注。
  一人受书,得传九人,
  诸经多云七百年传三人,此非世上之格。今此虽限人数,不制年期,当是止就一生之身为言也。
  审视形气,必慈仁忠信、耽玄注真、不毁真正、敬乐神仙者,乃可示耳。自非其才,是为漏泄。谨量可授,亦诚难也。
  人虽不可常保,或始勤而末怠,初善而后恶。但本性既能慈仁惠信,耽玄乐仙,应当无复为过咎矣。此六德则未可全亲,故后云宁慎密之。
  又当先求感应,推讯虚灵者乃佳也。审可传者,亦将得梦以告悟。临时之宜,亦玄解於心矣。宣泄之科既重,传之者良为崄巘。有《黄庭内经》之子,宁慎密之。
  清虚真人口诀,夫《内景黄庭经》者,扶桑太帝君之金书,炼真秘言矣。二十六字本经所注。案此二篇,是说传授科格,非扶桑东华金书玉字本文,止是二匠授南真时口诀,故并题注言之也。
  读《黄庭内景经》者,常在别室烧香洁净,乃执之也。
  凡欲读此经,皆当如此。施高座东向、烧香、沐浴、束带,舒经於案格之上,微其音响,吟讽斫#1咏,无使辍误。辍误之时,当依消摩法,重却前三十字更读也。记其遍数十过,则应起拜。
  诸有此经,能辟百邪。若入山林空暗之地,心中震怖者,正心向北读《内经》一过,即神静意平,如与千人同旅而止。
  邪却则神安,故无复疑惧之患。
  能读之万过,自见五藏肠胃,又见天下鬼神,役使在己。
  内视既朗,则外鉴亦彻。玉女尚来降授,鬼神何足役使也。
  若困病者,心存读之,垂死亦愈。
  不能执书,故心存读之。若不堪首尾周遍,但取神名处诵之。涓子云,灵元是脾神,长四寸,坐脾上,如婴儿,着黄衣,位为中部明堂老君。若体中有疾,及饥饱不和适之时,但存中部老君之服色,便仿髴在脾。三呼其名毕,咽液七过,万病如愿也。此即经中所云三呼我名,神自通者也。
  大都通忌食六畜及鱼臊肉,
  六畜,牛、马、猪、羊、鸡、犬也。鱼臊,当谓生臊耳,故为禁也。
  忌五辛、
  生葱、蒜、薤、韭、葫荽也。
  淹洿之事。
  世间所可为淹秽事者,皆宜避之,不复曲辩之也。
  若脱履淹洿之者,沐浴盥漱,烧香於左,读经一过,百痾除也。
  其余饮食所忌,学者本不待言。若脱遇淹秽,则可以桃竹而解之,烧香於左,以阳消阴。若不如此,则当致故气,百痾难除矣。按《经》后云入室东向读玉篇,而《序》云北向读《内景经》一过者,此谓却邪折恶时,与和神召灵时异也。今若依法恒读,自可依前所注东向之事也。又小君言山世远受孟先生法,暮卧先读《黄庭内景经》一遍乃眠,使人魂魄自制,但行此二十一年亦仙矣。是为合万过也。夕得三四过乃佳。北岳蒋夫人云读此经,亦使人无病,是不死之道也。如此暮临卧,每烧香东向,於寝床而诵之,旦夕一过者,至二十七年,正得万遍耳。今云二十一年,或是字误。若不尔,则夕不恒一过也。故复云夕三四过乃佳。计此十遍毕,亦可礼。所以云万过,亦是取其限义也。读不患数,患人不能勤耳。
  释题
  黄庭内景。
  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谕,即日月、星辰、云霞之象;内象谕,即血肉、筋骨、藏府之象也。心居身内,存观一体之象色,故曰内景也。
  诵黄庭经诀
  入室诵《黄庭内景玉经》,当烧香,清斋,身冠法服,入户北向四拜,长跪,叩齿二十四通,启曰:上启高上万真玉晨太上大道君,臣今当入室,诵咏玉经,炼神保藏;乞胃宫荣华,身得乘虚,上拜帝庭。毕,次东向揖四太帝,又叩齿十二通,启曰:上启扶桑太帝旸谷神王,臣某甲今入室披咏玉经,乞使静室神芝自生,玉华宝辉,三光洞明,万遍胎仙,得同帝灵。咒毕,东向诵经十遍为一过,便还北向四拜,东向四揖,不须复启。
  上清黄庭内景经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
  上清者,三清名也。虚皇者,紫清太素高虚洞曜三元道君内号也。太上即高圣太真玉晨玄皇大道君也。理在上清协晨观蕊珠之房,紫霞焕落,瑞气交映也。
  闲居蕊珠作七言,
  蕊珠,上清境宫阙名也。述作此经,皆以七言为句也。
  散化五形变万神,
  散化形体,变通万神,明此经秘妙矣。
  是为黄庭曰内篇,
  真言叹美,又曰内篇也。
  琴心三迭舞胎仙,
  琴,和也。三迭,三丹田,谓与诸宫重迭也。胎仙即胎灵大神,亦曰胎真,居明堂中,所谓三老君为黄庭之主,以其心和则神悦,故惟胎仙也。
  九气映明出霄间,
  九天之气入於人鼻,周流脑宫,映明上达,故曰出霄间。《九天生神经》曰:三元育养,九气结形。
  神盖童子生紫烟,
  神盖谓眉也。童子,目神也。紫烟即目光气也。
  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万过升三天,
  此经亦曰玉书,谓精心研虑,诵满万遍即自升天矣。三天者,太清、上清、玉清也。
  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真经尊重,持诵蒙恩,灾病自除,虎狼不犯,衰合转少,寿命延长。《道经》曰:摄生者,毒虫猛兽不搏也。此一章初说经之旨也。此经盖是太上弟子所撰记耳。犹如《孝经》、《礼记》,称孔子闲居也。
  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灵下关元,
  魂,魂魄也。灵,胎灵也。魂在肝,魄在肺,胎灵在脾。关元,脐也。脐为受命之宫,则魂魄在上,关元居下。
  左为少阳右太阴,
  少阳,左目也。太阴,右目也。
  后有密户前生门,
  密户,肾也。肾为藏精宫,当密守之,使不躁泄。生门,命门也。
  出日入月呼吸存,
  谓常存日月於两目,使光与身合,则通真矣。《九真中经》曰:夜半生气,或鸡鸣时正坐闭气,存左目出日,右目出月,两耳之上为六合高窗,令日月使照一身,内彻泥丸,下照五藏肠胃之中,了了洞见。内彻外合,一身与日月光共合。良久,叩齿九通,咽液九过,微祝曰:太上玄一,九皇吐精,三五七变,洞观窈冥。日月垂光,下彻神庭,使照六合,太一黄宁。帝君命简,金书不倾。五老奉符,天地同诚。使我不死,以致真灵,却遏万邪,祸害咸平。上朝天皇,还老返婴,太帝有制,百神敬听。
  四气所合列宿分,
  四气,四时灵气也。列宿,三景也。谓常存元气合於身,兼思日月斗星分明焕照,久则通灵。
  紫烟上下三素云,
  三素者,紫素、白素、黄素也。常存三元妙气上下在身,则形神通感,
  灌溉五华植灵根,
  五华者,五方之英华,即气也。灵根,舌本也。谓漱咽津液,兼吸引五气而服之,则灵根永存,神府清畅。
  七液洞流冲胪间,
  胪间,两眉间,谓额也。七液者,谓四气三元结成灵液,流润藏府,气冲脑盛也。
  回紫抱黄入丹田,
  丹田,上丹田。在两眉间却入三寸之宫,即上元真一所居也。紫、黄者,三元灵气也。
  幽室内明照阳门。
  幽室,肾也。阳门,命门也。谓存念肾脏,令其内明;专气保精,无使泄散;朗照内外,兼守命门也。此一章先说黄庭宫府所在,气液周流,上下相通。
  口为章第三
  口为玉池太和官,
  口中津液为玉液,一名醴泉,亦名玉浆。贮水为池,百节调柔,五藏和适,皆以口为官主也。一本有作太和宫,於文韵不便也。《大洞经》云:心存胃口有一女子,婴兄形,无衣服,正立胃管,张口承注魂液,仰吸五气。当即漱漏口中内外津液,满口咽之,遣直入玄女口中,五过毕,叩齿三通,微咒曰:玉清高上九天九灵,化液在玄,下入胃清,金和玉映,心开神明,服食日精,金华充盈。
  漱咽灵液灾不干,
  灵液真气,邪不干正。
  体生光华气香兰,
  不食五谷,无秽滓也。
  却灭百邪玉炼颜,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审能修之登广寒,
  广寒,北方仙宫之名,又云山名,亦曰广霞。《洞真经》云:冬至之日,月伏於广寒之宫,其时育养月魄於广寒之池。天人采青华之林条,以拂日月光也。
  昼夜不寐乃成真,
  勤修静定,则为真人。
  雷鸣电激神泯泯。
  泯泯,取平声读。调神理气,魂魄恬愉,虽遇震雷,而不惊慑。又曰,雷鸣电激,为叩齿存思,乃是神用,不得言泯泯。
  黄庭章第四
  黄庭内人服锦衣,
  黄庭内人谓道母,黄庭真人谓道父,人身备有之。锦衣,具五色也。即谓五藏之真气也。三庭之中备有之。
  紫华飞裙云气罗,
  《十方经》云:高上玉皇衣文明飞云之裙,即神仙之所服也。
  丹青绿条翠灵柯,
  五色,杂气共生。枝条,仙衣之饰。
  七蕤玉钥闭两扉,
  外象谕也。七窍开阖以谕关钥。用之以道,不妄开也。蕤,钥之饲。存神必闭目,故名曰闭两扉也。
  重扇金关密枢机,
  金,取坚刚也。故《经》云: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言养生者善守精神,不妄泄也。
  玄泉幽关高崔巍,
  玄泉,口中之液也,一曰玉泉,一名醴泉,一名玉液,一名玉津,一名玉浆。两眉间为阙庭,两肾间为幽关。如门之左右象魏,中间阙然为道。肾在身中,故曰幽阙也。据肾在诸藏之下,而云高者,形状存神即在丹田之上,故言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