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清部
- 集注太玄经
集注太玄经
三方二州一部三家去
阴家木,准无妄。汉儒解无妄为无所复望,故扬子以去准之。主测曰:妄行也,四测曰:非所望也,是兼取二义。阳去其阴,阴去其阳,物咸倜倡。倜,张留切。倡,音昌。是时阴阳各去,其所未定,万物亦倜倡不知所处也。王曰:倜,与侜同,万物猖狂而离散。初一,去此灵渊,舍彼枯园。测曰:也去此灵渊,不以谦将也,范曰:一为水,最在下,故曰灵渊。去下即高非谦德也。小宋曰:枯园,犹高上也。光谓:园木之枯,必地高而无润泽也。一为思始,而当夜。小人厌下思高,欲去此而从彼,必有殃也。次二,去彼枯园,舍下灵渊。测曰:舍下灵渊,谦道光也。二为思中,而当昼。君子虑以下人,故道光也。次三,高其步,之堂有露。测曰:高步有露,妄行也。范、小宋本妄行作妄升,王本作安行,今从宋、陆本。露沾人衣,祸辱之象也。三为成意,而当夜。小人见高位而趋#46,不觉涉於祸辱也。次四,去于子父,去于臣主。测曰:去于子父,非所望也。范本作去于父子,今从二宋、陆、王本。王曰:四既得位当昼#47,去之得宜。去于子而之父,去于臣而之主,顺于尊卑之序,则咎悔不生。光谓:四为福始,而当昼。去卑而得尊,福生望外,故云非所望也。次五,攓其衣,之庭有麋。测曰:攓衣有麋,亦可惧也。小宋曰:攓,音愆,举也。光谓:攓衣而行,庭有荆棘也。麋鹿游庭,亡国之墟也。五情恐惧,又为衣,居尊位而当夜。将去其位而失其国,可无惧乎?次六,躬去于成,天遗厥名。测曰:躬去于成,攘不居也。二宋、陆本成作城,今从范、王本。攘,古让字。遗,以醉切。范曰:六为上禄,家性为去,功成身退,故天遗其名。次七,去其德贞,三死不令。侧曰:去其德贞,终死丑也。范曰:令,善也。王曰:七居过满,而又失位当夜。乖,去之宜,去之。之恶者,莫若去其德义贞正之方,故虽三死,犹有不令之名,不灭也#48。三者,举其多也。次八,月高弦,火几县,不可以动,动有愆。测曰:月弦火县#49,恐见咎也。几,居衣切,又音祈。县,古悬字。范曰:月高弦,二十日之余也#50。火,谓大火。火之几悬,岁将晚也。八者老疾之位#51,於居年为八十#52。如月动而益晦,火日以流退。致仕县车#53,遗法后生,不可妄动,以有愆也。光谓:火中,寒暑乃退。八为耗,为剥落,如人衰老,宜静不宜动也。上九,求我不得,自我西北。测曰:求我不得,安可久也?小宋引《玄图》曰:生阳莫如子,西北,则子美尽矣。光谓:西北阴位,九为尽弊,为殄绝,居去之极,而当夜。已去矣,故求之不得。如日也岁也,由西入北,安可久也?
三方二州二部一家晦
阳家金,准明夷。入晦次七,日舍房。阴登于阳,阳降于阴,物咸丧明。丧,息浪切。王曰:万物恃阳以为明,阳降则物丧其明。初一,同冥,独见幽贞。测曰:同冥独见,中独照也。范、王本照作昭,今从二宋、陆本。王曰:处冥晦之时,而得位当画,故曰同冥独见。自守於幽玄之中,不失其正。光谓:一为思下,又为下下,当日之画,故能独见幽贞。次二,盲征否。测曰:盲征否,明不见道也。否,方久切,与不同。王曰:冥晦而又失位当夜,益其暗焉。则是以盲而有所往,必有颠踬之忧矣。光谓:二为思中,而当夜,故有是象。次三,阴行阳从,利作.不凶。测曰:阴行阳从,事大外也。范、王本大作必,今从宋、陆本。次四,晦其类,失金匮。测曰:晦其类,法度废也。范曰:四,金也。而在其行,处晦之世,故曰晦其类也。光谓:法度所以固国,如匮之固金。凡一国之中,有晦有明,法度犹可守也。若彼晦而此又晦之,依阿苟合,类聚如一,则法度废矣。四为下禄,为外它,而当夜,故有是象。次五,日正中,月正隆,君子自晦不入穷。测曰:日中月隆,明恐挫也。王曰:五为中和,而又得位当画。日中月满之时,而能戒其过盛,自晦其迹。既达消息屈伸之义理,则其道不穷。次六,玄鸟维愁,明降于幽。测曰:玄鸟维愁,将下昧也。王曰:玄乌,知时之乌。六居盛满,而又失位当夜,去明向幽之象也。小宋曰:玄乌,乙也。光谓:六为廓天,涉於秋初,故有兹象。次七, 提明,或遵之行。测曰: 提明,德将遵行也。二宋、陆本 作睄,息井切,义与省同,或作醒。小宋音眇,云一目盲也#54。宋、陆本提作 ,都黎切。诸家赞辞皆无德字,范本作睄提明德,因测而误也。范云:睄哨#55,目不明也#56。意与眇同。今从王本。王本测无遵字,今从诸家。王曰#57:睄;古宵也。七得位,当昼。是於宵夜之中,提明自照,或遵之行,斯不失其道。提明,谓烛之类。光谓:七为消,为败损,有夜之象,而当日之画,故曰提明也。德#58,谓明德之人也。昏晦之世,有明德者将之,众之所从。如夜得烛,众所遵行也。次八,视非其真,夷其右目,灭国丧家。测曰:视非夷目,国以丧也。诸本真皆作直,今从宋、陆本。诸家测皆云视直夷目,今从范本。范曰:夷,伤也。光谓:八为疾瘀,为耗,而当夜,故有是象。上九,晦冥冥,利于不明之贞。测曰:晦冥之利,不得独明也。宋、陆、王本晦冥之利作晦在上下,小宋本作晦冥冥,今从范本。九为晦极,而当昼。君子用晦为,则如是可矣。《易》曰: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又曰:箕之明夷,利贞。
三方二州二部二家瞢
瞢,古梦字,又莫登切。阳家土,亦准明夷。入普次六,三十一分一十三秒#59,霜降气应。次八,日舍心。晦,外暗;瞢,内昏也。或曰:晦二,盲征否,非内昏邪。瞢二,明腹睒天,非外暗邪。曰#60:恒有不恒其德,节有不节。若爻与卦,反者也。盲,反明也。明,反瞢也。阴征南,阳征北。物失明贞,莫不瞢瞢。吴本征作延,云古征字也。王本作近,误也。陆曰:阳在南,则万物相见於离。今在北,故曰瞢。初一,瞢腹睒天,不睹其畛。测曰:瞢腹睒天,无能见也。范本瞢腹、明腹皆作复,畛作轸;今从二宋、陆、王本。睒,失冉切。畛,章忍切,又音真。范曰:睒;窥也。王曰:睒,暂视也。失位当夜,心腹昏瞢,暂视於天,岂能知其疆畛哉?光谓:天至大,而难知者也。一为思始,而当夜,故有是象。次二,明腹睒天,睹其根。测曰:明腹睒天,中独烂也。范曰:二为目,故明也。烂,明也。王曰:得位当画,以明达之腹,仰视於天,必究其根本矣。光谓;二为思中而当画,故有是象。次三,师或导射,豚其埻。测曰:师或导射,无以办也。王本导作遵#61,今从宋、陆、范本。王、小宋本豚作遁,盖古字通用。埻,之尹切。范曰:师,瞽者也。豚,遁也。埻,射的也。光谓:三,思之崇也,为进人,为股肱,而当夜。譬如瞽师而教导人射,必远其埻,不能中矣。豚,犹远也。次四,鉴贞不迷,于人攸资。测曰:鉴贞不迷,诚可信也。范曰:四,金也,故为鉴。鉴之正者,犹为不迷,况得贤者与为治乎?资,取也。王曰:得位当画,则是能正其鉴,无所迷,非独自正於己,亦为人之所资。资,取其明也。次五,倍明反光,触蒙昏。测日:倍明反光,人所叛也。宋、陆本作人所濒也,范本作人可频也,小宋本作人所频也,今从王本。王曰:反,古反字。五当盛位,而处阴当夜,迷而不复,故有背明之象。次六,瞢瞢之离,不宜荧且 。测曰:瞢瞢之离,中不眩也。王本宜作肯,古肯字,今从二宋、陆、范本。宋、陆本 作姽;小宋本且 作其 ,云 ,居宜切,细腰美妇也;今从范、王本令范本不眩作薆薆;小宋本作 ,符少切,云物之零落貌#62!今从王本。姽,牛委切#63。 ,乃果五果二切。范曰: ,小貌。王曰:六居阴位;又当画,时为瞢之主,以正群迷者也。瞢瞢之离,自昏而明。荧;小光;有所眩惑。 ,弱也。光谓:自昏而明;非盛强不能济也,故不宜荧且 。次七,瞢好,明其所恶。测曰:瞢好之恶,着不昧也。范本作着不可昧也,王本作着昧也,今从二宋、陆本。次八,昏辰利于月,小贞,未有及星。测曰:昏辰利月,尚可愿也。范本未有及星作未及星,王本作末有及星#64,今从二宋、
陆本。宋曰:以月继日,故犹可愿也。上九,时蹉蹉,不获其嘉。男子折笄,妇人易哿。测曰:不获其嘉,男死妇叹也。王本笄作算,今从诸家。王以磋为古嗟字。哿为珈,音加。
三方二州二部三家穷
阳家水,准困。入穷次九,日舍尾。阴气塞宇,阳亡其所,万物穷遽。小宋本阴气作群阴,王、小宋本穷遽作穷处,今从宋、陆、范本。六合之间谓之宇。初一,穷其穷,而民好中。测曰:穷其穷,情在中也。次二,穷不穷,而民不中。测曰:穷不穷,诈可隆也。次三,穷思达。测曰:穷思达,师在心也。王本师作思,小宋本心作中,今从宋、陆、范本。三为成意,为进人。困而学之者也,能尽其心,则无不达矣,师何远哉?次四,土不和,木科椭。测曰:土不和,病乎民也。椭,徒和切。王曰:科椭,木病也。光谓:四为下禄,而当夜。小人得位,困民以自奉。民困则国危,譬犹土瘠则本病矣。有子曰: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次五,羹无糁,其腹坎坎,不失其范。测曰:食不糁,犹不失其正也。范本赞、测皆云羹无糁,今从二宋、陆、王本。糁,桑感切。王曰:得位居中,为穷之主,不失处穷之宜。羹无糁,其腹坎坎然空乏,然犹不失贤圣之范。处穷之美,莫过是焉。陈曰:糁,碎米也。次六,山无角,水无鳞,困犯身。测曰:山无角,困百姓也。焚山而猎,涸泽而渔,所获虽多,后无继也。重敛以穷民,民穷则犯上,灾必迨其身矣。次七,正其足,蹛于狴狱,三岁见录。测曰:正其足,险得平也。狴,音弊。王曰:蹛,与跌同。得位当画,正足遇跌。时之穷,非己招也。录,宽录也,读为虑。穷不失正,宜其险而得平。小宋曰:蹛,音带,蹈也。光谓:狴,牢也。七离咎而犯灾,故有是象。次八,涉于霜雪,累项于 。测曰:累项于 ,亦不足生也。宋、陆本项作顶,今从范、王、小宋本。 ,与膝同。王曰:失位当夜,不能自正其足,涉于霜雪,犯难而行也。累项于 ,囚击之重也。上九,破璧毁圭,曰灶生蛙,天祸以他。测曰:破璧毁圭,逢不幸也。范本蛙作鼋,音猛,今从二宋、陆王本。蛙,乌娲切。王曰:时数已极,不能反之於通,虽得位当昼,而不免於患。破璧毁圭,失其所宝也。曰灶生蛙,无所复食也。大祸以它者,咎非它作也。光谓;破璧毁圭,其人可珍,而遭时不幸也。祸之极,穷之至,故有是象。
集注太玄经卷之五竟
#1『九』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2『形』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3『者』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4『所』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5『乂』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6『临』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7『临』原脱,据备要、全书本补。
#8『处室也』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9『以』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10『希』原残,据范本和备要、全书本补。
#11『於』原脱,据《十三经注疏》和备要、全书本补。
#12『无丧无得』原作『无丧无得』,据《十三经注疏》和备要、全书本改。
#13『言』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14『也』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15『碓』原作『曰』,据范本和备要、全书本改。
#16『碓』原脱,据备要、全书本补。
#17『王』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18『一』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19『夬』原作『夫』,据《康熙字典》引《广出》改。
#20『上』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21『利用举』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22『故』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23『遂』原作『远』,据范本和备要、全书本改。
#24『殄』原作『殄』,据范本和备要、全书本改。
#25『 』原作『挥』,据正文和备要、全书本改。
#26『平』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27『野』原脱,据注文以及范本和备要、全书本补。
#28『目』原作『自』,据备要、全书本改。
#29『三方』原作『二方』,据范本和备要、全书本改。
#30『待』原作『侍』,『洛』原作『浴』,据备要、全书本改。
#31『及』原作『乃』,据备要、全书本改。
#32『口也』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33『己』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34『毋』原作『无』,据《十三经注疏》和备要、全书本改。
#35#36『 』原作『哧』,据备要、全书本改。
#37『范』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38『始』原作『如』,据范本和备要、全书本改。
#39『三方』原作『二方』,据范本和备要、全书本改。
#40『四』原残,据同书太玄历附补。
#41『为准』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42『 』原作『 』,『不销弃』原作『不期销弃』,据《管子·五行》改删。
#43『危』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44『一』、『奠酬』原残,据《十三经注疏》补。
#45『稊』原作『荑』,据《十三经注疏》改。
#46『而』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
#47『四』原脱,『位当』原残,据备要、全书本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