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原发微

  天原发微卷之十五竟
  #1原衍一与』字,据《四库全书》本删。
  #2『天』,原作『不』,据《四库全书》本改。
  #3『财』,《四库全书》本作『裁』。
  #4『卯』,原作『叩』,据《四库全书》本改。
  #5『十』,原作『一』,据《四库全书》本改。
  #6『干』,原作『午』,据《四库全书》本改。
  #7『不』,原作『生』,据《四库全书》本改。
  #8『只』,原作『口』,据《四库全书》本改。
  #9『史』,原作『吏』,据《四库全书》本改。
  #10《四库全书》本无『晕金……队历』句。
  #11『地震』,《四库全书》本作『川竭』,又多-胎殡卯殓』四字。
  #12『娠』,原作『始』,据《四库全书》本改。
  #13『宝』,《四库全书》本作『襄』。
  #14『卷』,《四库全书》本作『卷』。
  #15『因』,原作『固』,据《四库全书》本改。
  #16『昼』,原作『登』,据《四库全书》本改。
  #17此句《四库全书》本作『亦是如此』。
  #18『十』,原作『小』,据《四库全书》本改。
  #19『夫』,原作『夫』,据《四库全书》本改。
  #20原脱『起』字,据《四库全书》本补。
  #21『落』,原作『萌』,据《四库全书》本改。
  #22此句《四库全书》本作〔虽生物消烁亦尽』。
  #23『夫』,原作『天』,据《四库全书》本改。
  #24『为』,《四库全书》本作『渐』。
  天原发微卷之十六
  鲁斋鲍云龙景翔编着虚谷方回万里校正
  数原
  数学自伏羲则《河图》以画卦始。后七百余年,禹治水而得《洛书》。又一千一百余年,得箕子作《洪乾》,而《洛书》九畴之数始明。孔子生於周灵王之二十一年庚戌,去箕子时已五百七十余年。又年七十岁,始系《易》以发明《河图》之数,於#1五十有五之中。孔子又千五百余年,而《皇极经世》之书始出。其数所以不流於衍者,以其一本於伏羲先天卦图而推演之也。其不言书数者,先天足以包之矣。然则数学之传,伏羲得之而画卦,孔子得之而为大衍,康节得之而为《皇极经世》,其源流益有自矣。若夫杨作《太玄》,卫衍元包,司马公作《潜虚》,仅得《易》之一端而已,未臻其极也。然经世之数,世罕有精之者。以其数根於气,万变难推,不若理明於心,一定易守。所以孔子教人惟曰:穷理尽性以至於命。理明则数在其中。然数不明,则理亦未易精。.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斯可也。
  朱子曰:太极,理也。阴阳,气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气行而理亦行。
  蔡氏曰:气即数也。冥漠之问,兆朕之先,数之原也。判一而两数之分也。愚曰:太极未动,未见气也,数何有焉?然贞一函三,已在其中矣。自夫一动生阳之初,便有一数之渺茫萌乎其中,特未着尔。动之着处,一便分明。动之定而静处,便生个二。静极复动,便成个三。动极复静,又成个四。一而三,三而九,阳数从此流行,生出事事物物来。二而四,四而八,阴数自此凝定,便成个事事物物之象。知机之士,见得分晓,便就那阳数渺绵处做工夫。持循得定到那阴数七八九六上去,便无差错,都成个好气象。若是天命赋予#2已定者,阳气堕在阴气中,便有些气质之性。君子欲变#3化之者,只是欲充拓这个阳善#4之理尔。所以圣贤不言命者,一主於理,以扶世教也。然亦终是离他不得。
  《易》中有四大,并圣人而为五。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成天下之昼昼者,莫大乎曹龟。
  天地四时日月着龟,皆数之兆也。非圣人则知天地。何以知其为三为两四时,何以知其为七八九六日,何以知其为一月,何以知其为二《河图》,何以十《洛书》,何以九着龟,何以五十而用四十九。此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者,所以居中而为之主也。故继之曰:圣人效之象之则之。又曰:《易》有四象,所以示者以此。
  伏羲以上无《图》、《书》,有天地,自然之《易》。故曰:《河图》为天地所画之《易》。
  《易》者阴阳,变易代换。理与数不相离,皆自然之《易》。混沌初开,人淳最有知识。天以日月星辰示此数於上,地以《河图》、《洛书》呈此数於下。首生伏羲,揭此数以示人。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递递相传,以至于今。根本中抽出枝叶,枝叶中披寻根本。万变不同而一者,自若识者当究心焉。愚按:《史记》言:庖牺氏始画八卦,造书契,代结绳。黄帝师大挠探五行精#5,始作甲子。命容成造历隶,首作数。取竹懈谷#6听凤凰呜#7。雄呜六#8作六律,属阳。雌呜六,作六吕,属阴。官商声宣,律吕数起。无怀前天皇,后年纪悠邈。《春秋》称#9:自开辟至获麟#10几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11。分十纪,几世七万六年#12。若非伏羲画卦起数,世代何以纪。蔡季通谓康节之数,伏羲也,须理会过。朱子云:他只见得个道理,便画出几画,那知迭出来急地巧。若逐一安排,便非天意。《史记》谓:伏羲最淳厚,作八卦,那裹急地巧安排。
  又曰:五居中央,为天地冲气。
  天五居辰极中而贯四时,地五居河洛中而统四方。图中五点,土居中央。外四点,北水南火束木西金是也。戊巳律中,黄锺之官。官在中问,春角夏征秋商冬羽,音皆别,惟此日官。京房律准十二弦,中一弦为黄锺不动,十二弦便柱起应。十二月五居中央,重十而五不离中矣。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大衍五十,中五为天地冲气。虚中无为,全体未分,即太极也。及其判,则兆於一一为形变之始,是为天之元气。始变而出於北方以生水,故水数一。此一之为数,以其初变而得名。再变而出於南方以生火,故火数二。此二之为数,以一之再变而得名。三变而出於 东方以生木,故木数三。此三之为数,以一之三变而得名。四变生西方之金,其数四,亦以一之四变而得名也。二三四虽皆以一得名,故总谓之生数。然是一也,始由五出以生。是数於外终由五入,以成是数於内。内外生成均一,五行而已。故曰:土为冲气是为贞,君以为五行之主五者,自生自成,初无所待。其成於五者,亦重五而为十。《洛书》纵横曲折,皆不离於三五者,亦犹是也。此天之五数,所以乘数而不堕,入数而不没,成变化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邵子曰:大衍之数,其算法之原乎。是以算法之起,不过乎方圆曲直。阳无十,阴无一。乘数,生数也。除数,消数也。算法虽多,不出乎此矣。张曰:阴阳不过消长,算法不过乘除。乘者#13二用也。方圆曲直,四体也。大衍用四象,为算法之原。阴升阳降,于四象之中,则六也。愚曰:以先天求之,天之圆,其数三其变也。三而六,六而七,七而又九。地之方,其数四其变也。四而#14八,八而六,六而又九。天而地,地而天。曲直数之参伍错综,其变不穷。益《易》有因法,乾用老阳九,坤用老阴六。大衍用四,四象之数。四因九得三十六,是为乾一爻之策数。六因三十六得二百一十六,是为乾一卦之策数。又以三十六而六之,亦合此数。四因六得二十四,是为坤一爻之策数。六因二十四得一百四十有四,是为坤一卦之策数。又以二十四而六之,亦合此数。三十六而四之,亦通二篇之策。三十二阳卦,一百九十二阳爻,一爻三十六。三十二阴卦,一百九十二阴爻,一爻二十四。以三十二因二百一十六者。以三二因二百,得六千四百。以三二因一十,得三百二十。以三二因六,得一百九十二。合之则六千九百一十二,即所谓以二百一十六而三十二之数。地三十二因百四十有四者。以三二因一百,得三千二百。以三二因四十,得一千二百八十。以三二因四,得一百二十八。合之则四千六百有八,即所谓以百四十有四而三十二之#15数也。其说固详且明矣。又阳一卦二百一十六,积三十二阳卦而算之,亦得六千九百一十二。阴一卦百四十四,积三十二阴卦而算之,亦得四千六百有八。合之则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不尤简且易乎。《易》用老则变,故以乾坤策当之。若以二少合二篇策推亦然。此系《易》学中一大本原处,学者不可忽也。孔子以此法系於《易》,后世诸儒说欠明白简要。康节尝以传授於希夷者,久而忘之。一夕梦中告教,复得尤以为难,况后学乎。愚老矣,钻研布算,特详书于此。使学《易》者通是,则数可迎刃#16而解矣。
  地下之数不可推。
  阴阳老少,天地人物,四四一十六象,皆可以类推。特地下之数,隐而难推尔。故曰:几象之在天下,形之在地上,鬼神居幽冥之问,无不丽乎数,特人自不见之尔。正音律数行於地上而止者,以夏至之日出寅入戌。故亥子丑三时入地下二而有数不见也。程子有言:尧夫尝#17穷味有二万千六百,此非人所合和得。色有二万八千六百,又非人所染画得。是皆自然独声之数,亦得一半。益阳声也,只於日出地上,数得到日,入地下遂数不行。此皆有理。言之有形,斯有影形藏矣。影何永哉。卦变云:一二三四,数在地下。至五,则出乎地上。人物始生,始有兆眼可见。到六七八九,则着矣。
  圣人倚天地之数,以扶阳抑阴。
  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此天地之本数也。地多其五,大衍之数,五十用数也。天多其十,何也?曰:此圣人扶阳抑阴之道也。二八也,四六也,地之数止得其二。一九也,三七也,五五也,天之数复得其三。而为三十天,多於地也。又阳数三,则进而用三十数之多。阴数四,六则退而用十二数之少。自此推之,天三地二为五,天六地四为十,乾九坤六为十五。乾得三十六,坤得二十四。乾得六七为二百五十二,生物之.时。坤止得三六一百八,以闲#18物而已。圣人倚造化之流行,以立其数,渊乎微哉。
  真西山纪蔡隐君子之言曰:体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纪天地之撰者,《范》#19之数。数始#20於一奇,象成於二偶#21。奇者数之所以行,偶者#22象之所以立。故二四而八,八卦之象。三三而九,九畴之数也。八八而又八之,为四千九十六而象备。九九而又九之,为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数周。《易》更四圣而象,已着范锡神禹而数不传。后之作者,昧象数之原,或即象而为数,或反数而拟象#23。牵#22合傅会,自然之数,益晦焉。
  《易》八卦象,布为四千九十六象,京房备矣。蔡仲默曰:先君子言《洛书》者,数之原也。不明乎数,不足与语象。不明乎象,不足与语数。二者不可相无。象以偶而用,有应则吉。数以奇而用,有对则凶。偶者,阴阳对待之象。奇者,阴阳迭运之数。一者九之祖,九者八十一之宗。一九首尾为一者,一岁首尾於冬至也。九数分为九圆,转而数之,则八节周矣。二二立春,三三春分,四四立夏,五五夏至,六六立秋,七七秋分,八八立冬,九九冬至。九数终而复生一,生生不穷也。阴终而阳始,昼终而夜始,岁终而春始。前天地之终,后天地之始。皆不出於《图》与《书》之数也。一九而九,九九八十一,八十一而七百二十九,七百二十九而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数备。奇数之行,偶象之所以立也。故曰:八卦九章,相为表裹。
  或问:先天数。朱子曰:《大传》详矣。地坤者,六十四卦之祖也。《河图》、《洛书》者,数之宗,圣人画卦之源也。一曰:太极为理之原,《图》、《书》为数之祖。
  天一至地十,伏羲则《河图》以画卦之数。五十有五者,夫子发明天地之数。大衍五十者,蝶着之数。乾坤三百六十者,周期之数。万有一千#25五百二十者,万物之数。皆先天数也。《图》、《书》之数,无往而不包也。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益阳奇阴偶之画,即乾坤二卦之分也。所以伏羲画先天之卦,首乾尾坤。包六十二卦於其中者,益以天下万有之数,皆囿於乾坤中也。乾,天也,数起於一。以一函三,三三而九。几天下一三五七九之为阳数者,皆系乎此。所以乾道成男,而为震坎艮之卦,散在四时。若人若物,皆禀乾之气也。坤,地也,数起於二。三二而六,中含十二画。几天下之二四六八十而为阴数者,皆系乎此。所以坤道成女,而为巽离兑之卦,散在四时。若人若物,皆禀坤之气也。一奇一偶,为阴为阳,牝牡相衔,皆四九、四六、四七、四八之数。生生化化,而充畅流动於中。顺数逆数,无往而不与此数会。天道左行为顺,五行所以相生。天道右行为逆,五行所以相克。相克所以相成也。故曰:《易》之数由逆而成也。《说卦》曰:《易》逆数也。又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此之谓也。邵子曰:思虑未起,鬼神未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伊川曰:数学至康节方及理。云庄刘氏曰:《易》画生於太#26极,故其理为天下之至精。《易》昼原於《图》、《书》,故其数为天下之至变。理铃有所依而后立,虽不维乎《图》、《书》之数,亦不离乎《图》、《书》之数也。
  又曰:十者两其五也,参其三而益以一也。十除三则七,除二则八,除一则九,除四则六。六又加四,九又加一,七又加三。进退伸缩,无往而不与之会焉。四象不离乎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