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清部
- 天原发微
天原发微
一息之问,便有晦朔弦望。上弦者,气之方息,自上而下也。下弦者,气之方消,自下而上也。望者,气之盈日况于下,而月圆于上也。晦朔之问者,日月之合乎上。所谓举水以灭火,金来归性初之类是也。甲乙丙丁庚辛者,乃以日之昏旦出没言之,非以分六卦之方也。
又曰:明魄弦望晦朔,皆以向背於日而得名。
生明至上弦,皆由日入於酉,而月随以生。魄中生魂,俯以接日,明自下生。以至於平分,安得不为弦上,而在望前。自望后以至下弦,皆由日出於卯而月随以死。魂中生魄,仰以邈日。望前之光,悉变为魄。明自下退而死,及其又弦而金水。平分如前,安得不为弦下,而在望之后。
又曰:震一、兑一不乾三、巽四、艮五、坤六,每五日为一节。朔旦始用事,为日月阴阳交感之初。二十六日已后,至初二为坤。日行至震,则月生光一分。至兑,月生光二分。至乾,月全体皆光。十六已后至巽,月光渐亏。至晦朔之间,日月相杳全无光。
日与月会而分晦朔。月掩於见其背,故阴体全见而为晦。象坤,其时月在乙方,而日在乙,以其合也,故坤合乙。月至于晦,则自东而北,乃与日会。东,乙也;北,癸也;消乙入癸,会于乾壬。壬癸,北方气之所归。十有二会,万物毕昌,而月复见于震兑矣。天地交而后有震。震者,天地之始交而万物兴。夫坤终乙癸,则乾始震庚。望晦朔,终始相续而不已也哉。明第一节,初三日纯阴。中一阳初交,始生一线之明,则月作震象。其时月昏见於西方庚地,日方入於地面,故震纳庚。六日后第二节日二阳生明,半於魄,为上弦。画.巡.茎翌.立上返鳄坐巡面逢二又作兑象,昏见于南方辛地。又六日,第三节之中,十五日盛满为纯阳,则月又作乾象。昏见东方甲地,受光日与地面平。望后十六日四节之始,乾体始受下一阴为巽而生魄。月作巽象,以平日一而没於西方辛地。又六日,下弦第五节之中,二十二一复生。中一阴为艮,月作艮象,以平旦而没於南方丙地。三十日第六节终,全变三阳而光尽体伏於西北。一月六节,六节既尽,禅於后月,复生震卦云。《参同契》十四章曰:艮直於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以此。纳甲者,乾父纳甲子、壬午。震,长子继父体,纳庚子、庚午。子午同乾也。坤母纳乙未、癸丑。巽,长女继母体,纳辛丑、辛未。丑未同坤也。坎中男,戊寅、戊申。艮,少男,丙戌、丙辰。离,中女,己卯、己酉。兑,少女,丁巳、丁亥。壬癸庚辛戊己丙丁甲乙,从下生上。乾坤各用二,包六子于中,所以能生化也。戊己中央土,坎阳纳戊,离阴纳己,阴阳各得其类居中。壬为阳精,甲为阳首,癸为阴血,乙为阴始。二老包藏,坎离居中用事,天地之造化神矣。三百八十四爻为一周天之数。一爻直一日四卦,二十四爻以候二十四气。一月便是弦望晦朔,一日便是子午卯酉。以一日言之,则一月一岁皆在其中。子至巳生明,上弦至望在其中。午至亥生魄,下弦归晦在其中。十二时应十二辟卦,七十二爻应七十二候。以一月言之,上下两弦应阴阳二八,三百六十时应三百六十爻,盖又应三百六十日。以一岁言之,纳甲六爻分十二辟卦,而两之。岁功一成,一岁之功,缩於一月之内。以日观月,以月观年,日中用时,时中用刻。一刻工夫,自有一年之气侯。造化之可细推者,又如此。
邵子曰:阴抱阳为月。月者,阴中阳也。阳消则阴生,故日下而月西出。阴盛则敌阳,故日望而月东出。天为父,日为子,故天左旋。日为夫,月为妇,故日东出月西生也。月远日则明生而迟,近日则魄生而疾,君臣之义也。
日虽右行,然随天左转。月虽行疾,然及月而会,常在其后。星随月者,见於夜也。诸家历说:月一日至四日最疾,日夜行一十四度余。自二十四日至於晦又最疾,行度亦然。自五日至八日行次疾,日行十三度余。自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又小疾,行度亦然。自九日至十九日行迟,日行十二度余。以一月均之,则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也。远日则明生而行迟,近日则魄生而行疾,有君臣之义焉。月本无光,借日以为光。及其盛也,遂与阳为敌,为人君者可不慎哉。天左旋,日右行。日东出,月西生。父子夫妇,阴阳之义也。月望亦东出者,敌阳也,非常道也。愚为之说,曰:天为大,日次之,月又次之。所以日行不及天,月行不及日。一尊一卑,各有分剂,天之所以教也。文王演《易》於坎,言习於象,言月一阳居中,二阴环之。一年十二会,月皆后於日而不敢先阳者,其意深矣。阴佐阳以成岁功,固不可无月以为之助。阴亢阳以侵君子,尤不可无以为之防。是以乾□言日月,而叉日合明。稼言日月,而铃日不过。怛言日月,而叉日得天。又以日月并言,而终不以月先日,皆所以寓崇阳抑阴之意。至於独取月以为戒者,其意为尤切。小畜月几望而征凶者,以其四有伏坎,巽有伏震。月在东,日在西。小畜以一阴亢上九之.阳而凶也。归妹六五,亦月几望而吉者,以坎月在东,离日在西。阴阳居中,虽日月相望,几於盈而不相亢。所以吉也。是故月可当夜,不可当昼,天道然也,而况人乎。日望月则月食,月掩日则日食。阴不可以.1几阳,臣不可以亢君,妇不可以亢夫,小人不.可以亢君子。程子曰:臣居尊位,莽、卓是也,犹可言。妇居尊位,女娲氏、武氏是也,非常之变,不可言也。
《汉志》言:月从右转,与《先天图》八卦合。
《律历志》:日有晦朔,月有弦望,日阳月阴,阴气常为,阳为气消烁。朔后月从右行,渐离日而明生。初七八问为上弦,半明十五日,月去日最远。全明月半后,渐近左畔,明复渐消。二十二三间,月又半明,是谓下弦。三十日,日月相合,月为日消尽,谓晦。诸说不同,独此可信。愚以卦及十二辰参之,晦日卦在坤,日月会于子,月光消尽。晦朔之问,又从坤右转,其卦为艮□阳生明於外。辰在戌亥闲,又转正西坎卦□,一阳居中,远日半天,是谓上弦。夜半在酉,日升于东,照半规之酉,故曰:其中有鸡。酉与卯相对也。又进而巽卦□,二阳外明,魄仅内存。以夜半临未申之问,在弦望中问。□日照渐正,月转乾当午,日正在坤子上下,相对正照,所以全明。故谓之望月。又离午左转辰巳之问,昔对戌亥而生明者,今生魄矣。以日照偏一阴外生,故作兑□象。兑转而离,月在正东,距日半天,魄归於中,是为下弦。夜半在卯,月生於西,照半规之卯,故曰:其中有兔。至震□,则又与巽对。巽则一阴渐消而月圆,震则二阴渐壮而月晦。日渐逼近,明仅内存,以夜半临丑寅之问,在弦晦中,至坤则月尽矣。夫取卦自北而西者,以月行退度而右转也。取爻自外而内者,以月受日光,自外而内。此说颇与《汉志》及先天卦合。或曰:测日以午,测月以子,测星宿以昏旦。彼作《参同契》者,不悟月行退度与受光自外之法,故摭坎离居中,以震为生明,兑为上弦左矣。一切反先儒之说,自以为发老月千古之一快,愚谓此亦得《易》中之一义尔。然朱子於《参同契考》验精矣。况魏伯阳所传,自汉至今千有余岁,前贤未有非之者,渠#7容轻议。
天原发微卷之七竟
#1『也』,原作『月』,据《四库全书》本改。
#2『明』,原作『绌』,据《四库全书》本改。
#3『非」,原作『亦』,据《四库全书》本改。
#4『有』,《四库全书》本作『育』。
#5『贞一』《四库全书》本作『真』。
#6原作『一』,据《四库全书》本改。
#7『渠』,《四库全书》本作『诅』。
天原发微卷之八
鲁斋鲍云龙景翔编着虚谷方回万里校正
少阳
星象繁难,不胜其说。星者,元气之英也。邵子曰:少阳为星。张灵宪曰:中外之官常明者百二十有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者二千五百,微星之数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罗君常与予言,星家爱哩人,使人不知头绪。欲识万象之森,罗不出五行之指诀。自太极判而为阴阳,阴阳播而为五行。五星者,五行之精也。日月五星,是为七政。散在四方,方有七宿。合中央之北斗言之,则有五七三十五名,皆不离乎五行也。故班固曰:太极运三辰五星於上元,气转三统五行於下人。皇位三德五事於中,分为三才,孰有外於五行者。欧阳子曰:尧命羲和考中星,以正四时,为道犹简。降及后世,其法渐密,铃积众人之智,然后能极其精微。三代中问,遗文旷发,六经无所迷,天人之事难言矣。今所存者,惟以五行为主,非敢以星翁历史为比也。
邵子曰:五星之说,自甘公、石公始也。
五星之说,古未有闻。《虞书》但曰:抚于五辰而已。至甘石则尽露矣。石申,魏人。着《星经》。甘德亦同时。星有三色,所以别三家之异。出於石者赤,出於甘者黑,出於巫咸者黄。紫官中外诸星,亦出三家,总数三百八十三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其施於浑家者,惟天极、北斗二十八舍,为占候之要。其余载者,所以备上象之全体而已。
张子曰:五纬,五星之精也。
班曰:五星东行天西转。常星为经,五星为纬。交相经纬,以成天文也。五行精气,其成形在地,则结为木火土金水。其成象在天,则木合岁星居东,火合荧惑居南,金合太白居西,水合辰星居北,土合镇星居中央。在人则木之神日仁属貌,火之神日礼属视,金之神日义腐言,水之神日智属听#1,土之神日信属乎思与心。分旺四时,则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各旺七十二日。土旺四季,辰戌丑未之月,各十八日,合之为三百六十。其为色也,则木青、火赤、金白、水黑、土黄。其为分野各有归,更旺相休废。其色不同,王则光芒相则内实,休则光芒无角不动摇,废则光少色。白园者,丧。赤园者,兵。青园者,夏水。黑园者,疾多死。黄圆者,吉。白角者,哭泣之声。赤角者,犯我城。黑角者,水行穷兵。太史公曰: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安宁,五谷蕃昌,春风秋雨,冬寒夏暑,日不食朔,月不食望。是为有道之国,叉有圣人在乎其位也。
岁星
木性柔直。史氏谓其主司天下人君之过。主岁五谷,分四七宿,为十二次。一岁行一次,太岁在子午卯酉。四仲则岁行三宿,太岁在寅申巳亥。四孟及辰戌丑未,四季则岁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而行二十八宿。岁星十二岁一周天为一纪。太岁为阴,左行在寅。岁星为阳,右转在丑。太岁在卯,则岁星居子。在辰,则岁星居亥之类。又为太岁在寅,则岁星正月最出东方。在卯,则二月晨出东方。以此而推,余皆可见。岁星所在,其国有福。失次则所冲之地有祸。过次者殃大,过舍者殃小,不过则无咎。张曰:木乃一岁盛衰。辰者一月一交之,次有岁之象也。
荧惑
火性激烈,使主执法。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出行。列宿司无道,出入无常,二岁一周天。张曰:火者,阴质为阳萃焉。然其气比日,故其迟倍日。盖火星自有入无,自无入有,受天地变化之气为之。
镇星
土性重厚,戊巳居季夏。四时之中,如人有心,四肢百骸无不统。故四星皆失,镇星为动。一曰:主女象。又曰:天子之星。天子失信,镇星大动。常以甲辰元斗之岁,镇行一宿,二十八岁一周天。所居之次殊久,其国德厚。张曰:镇星其行最缓,亦不纯系乎地。
太白
金性坚刚,主司兵,阴星也。出东当伏东,出西当伏西。班曰:常以正月甲寅,与荧惑出东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四十日。又出东方,出以寅戌,入以丑未。大率一岁一周天,仅与日月同。
辰星
水性平淡,主形法之得失,是正四时。常以春分见奎娄,夏至见东井,秋分见角亢J冬至见牵牛。出辰戌,入丑未。晨候之东方,夕候之西方。一时不出,其时不和。四时不出,夭下大饥。亦一岁一周天。或曰:水星为辰星,时有十一.一辰,月有十二会。散在天地闲,无往而不为。润泽出非其时,寒暑失节,故为太一之象。盖水火二星相须,火或有或无,水或盈或涸,皆得天地变化之气。
张子曰:金水附日,前后进退而行者,其理精深存乎物,感可知矣。
《星经》曰:太白辰□星附日而行,速则先日,迟则后日。速而先日,昏见西方。迟而后日,晨见东方。《诗》疏云:日未出前,能开导日之明,故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后有明,言能长续日之明,故谓明星为长庚。《韩诗外传》又曰:太白晨见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意者,金水平分二星,亦可互言。孙炎曰:明星,太白也。晨出东方,高三舍,今日明星。昏出西方,高三舍,今日太白。然则启明是太白矣。长庚不知何星?或一星出东西,有异名。或二者别星,未能审也。朱子断之曰:长庚,水星。启明,金星。金在日西,日将出则东见.。水在日东,日将没则西见。斯言尽矣。张平子曰:摄提荧惑见晨附于日,太白辰星见昏附于月。当别考。
程子曰:天地真元之气,奏合在历数中,则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所以生圣人也。
历推上古浑元之初,岁名焉逢甲摄提格寅。甲子朔旦,夜半冬至,日月五星皆合在子,故有合璧连珠之瑞,以应颛帝建历之元也。又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为高帝受命之符。又宋乾德五年三月,五星如连珠,分在降娄,为天下文明之象。程子所谓:天地真元之气,非游气所能杂,故能奏合以生圣人。又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亦是如此。今姑举三者,以验造化之符耳,他不暇悉也。予尝砍之武帝改元,而曰太初者,慕颛帝。改元以合其瑞耳,非武帝时实有其象也。东坡苏氏曰:金水常附日不远十月,日在箕尾,此所以疑其妄。以余砍之、秦以十月为正。十月乃今之八月,而得七月节,则日犹在较翼问。金水聚於井,亦不甚远。坡说亦本於汉注耳。五星聚奎,又在鲁分,自是天下始太平,见窦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