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以青布掩目上,以冷水渍青布,数易之。
  治热病后生翳方:
  豉二七枚,烧为末,内管中,以吹目中。
  治热病后眼暗失明方:
  以羊胆傅之,旦暮各一。
  治风眼烂眦方:
  竹叶 黄连各一两 柏白皮一两半
  右三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稍用滴目两眦,日三四度。
  治胎赤眼方:
  取槐木枝如马鞭大,长二尺,齐头,油麻一匙,置铜钵中,日一使童子以木研之、至瞑止。夜卧时,洗目傅眦,日三,良。
  治目烂赤方:
  取三指撮盐,置古文钱上,重重火烧赤,投少醋中,足淹钱。以绵沾汁,注目眦中。
  乳汁煎,治目中风冷泛出,眦赤痒方:
  黄连十八铢 蕤仁半两 乾姜一两
  右三味,□咀,以人乳汁一升,浸药一宿,明旦以微火煎,取三合#7,绵绞去滓。取如黍米许,内目眦头,日三#8。
  张文仲方三味等分。
  治目中风肿痛,除热揉眼方:
  矾石三两,烧令汁尽,以枣膏和如弹丸。揉眼上下食顷,日三止。
  洗眼汤,治目赤痛方:
  甘竹叶七枚#9 乌梅三枚 古钱三枚
  右三味,以水二升,渍药半日,东向灶煮三沸,三上三下,得二合,临欲眠,注目眦。
  治目卒肿方:
  以酢浆水作盐汤洗之,日四五度。
  治目卒痒痛方:
  削乾姜,令圆滑,内毗中,有汁拭却,复内姜,味尽易之。
  治五脏客热上冲眼,内外受风冷,目痛不明方:
  地肤子 瓜仁子 青箱子 蒺藜子  茺蔚子 蓝子 菟丝子 蕤仁《千金翼》作车前子,各二合 柏子仁合半 决明子五合 细辛一两六铢 桂心一两十八铢 大黄二两 萤火六铢 黄连一两半
  右十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每服三十丸,食后服,日三。《千金翼》无柏子仁。
  治目赤痛方:
  雄黄一铢 细辛 黄连 乾姜各二铢
  右四味,合治如粉,以绵裹钗股,唾濡头注药末,内大眦头,急闭目,目中汨出,须臾止。勿将手近,勿将帛裹,勿洗之。
  又方:
  雄黄 乾姜 黄连 矾石各六铢
  右四味,合治并如前方。一方加细辛六铢。
  治眼赤暗方:
  古青钱三枚 青盐一两六铢 杏仁杏未熟时取仁,捣汁一合
  右三味,合内器中,封头,勿泄气,百日后出。着目四眦头,日二三。避风冷。
  治眼暗赤冷相方:
  蕤仁 波斯盐
  右二味,等分,治下筛,以驴生脂和。每夜傅目四角以一粟大,密室中将息一月日瘥。忌五辛。失明者,三十日傅之。
  治目痛及泛出不止方:
  削附子作蚕屎大,内目中卧,良。
  治目不明相出方:
  以乌鸡胆临卧傅之。
  治雀盲方:
  地肤子五两 决明子一升
  右二味,为末,以米饮汁和丸。食后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日二,尽即更合,瘥止。
  治雀目术:
  令雀盲人至黄昏时看雀宿处,打令惊起,雀飞乃咒曰:紫公紫公,我还汝盲,汝还我明。如此日日暝三过作之,眼即明,曾试有验。《肘后》云:《删繁》载支太医法。
  真珠散,治肝气虚寒,眼青□□不见物方:
  真珠一两,研 白蜜二合 鲤鱼胆 鲤鱼脑各一枚
  右四味,和合,微火煎两沸,绵裹内目中,当汁出,药歇更为之。
  治目□□无所见方:
  青羊肝一具,细切,以水一斗,内铜器中煮,以曲饼覆上,上钻两孔如人眼,正以目向就熏目,不过再熏,即瘥。《千金翼》若眼暮无所见,不用曲饼。
  治眼暗方:
  以铜器盛大酢三四升,煎七八日,覆器湿地,取铜青一合,以三月杏白仁一升取汁,和铜青傅之,日不过三四度,大良。
  又方:
  古钱七枚 铜青 乾姜 石盐 胡粉 菥蓂子各中枣大 乌头 枣核 大黄连三铢 细辛五铢 蕤仁一百三+枚 酢二合 清酒五合 楸叶一把,取汁
  右十三味,治下筛,合煎,取三分
  去一,盛瓷器中。若燥,取人乳和,傅目。慎风冷。
  又方:
  每朝含黄檗一爪甲许,使津置掌中拭目讫,以水洗之,至百日眼明。此法乃可终身行之,永除眼疾,神良。
  又方:
  柴胡六铢 决明子十八铢
  右二味,治下筛,人乳汁和,傅目,可夜书,见五色。
  治眼暗方:
  七月七日生苦瓠中白,绞取汁一合,以酢一升,浸古文钱七枚,微火煎减半,以米许大内皉中。
  治眼漠漠无所见方:
  蕤仁 秦皮 黄连各十八铢 萤火七枚 决明子一合
  右五味,□咀,以水八合,微火煎
  取三合。冷,以绵注洗目,日三度。
  芜菁子,常服,主轻身益气明目方:
  芜菁子一升,以水四升,煮令汁尽,出曝乾,复以水四升,煮如前法,三煮三曝,治下筛。饮服方寸匕。《 千金翼》云:百日身热疮出,不久自瘥。
  治明目,令发不落方:
  十月上巳日收槐子,内新净瓷中,以盆密封口,三七日发封,洗去皮,取子。从月一日服一枚,二日二枚,日别加,计十日服五十五枚,一月日服一百六十五枚,一年服一千九百八十枚,小月减六十枚。此药主补脑,早服之,发不白,好颜色,长生益寿,先病冷人勿服之。《肘后》云扁鹊方。
  又方:
  牛胆中渍槐子,阴乾百日,食后吞一枚,十日身轻,三十日白发再黑,至百日通神。
  治目中咪不出方:
  以蚕沙一粒,吞下即出。
  治稻麦芒等入目中方:
  取生蛴螬,以新布覆目上,将蛴螬从布上摩之,芒出着布,良。
  治砂石草木入目中不出方:
  以鸡肝注之。
  又方:
  以书中白鱼和乳汁,注目中。
  治目中眯法:
  旦起对门户跪拜云:户门狭小,不足宿客。乃便瘥。
  治目为物所伤触,青黑方:
  煮羊肉令热,熨,勿令过热。猪肝亦得。
  治目痛不得睡方:
  暮炙新青布熨,并蒸大豆,袋盛枕之,夜常令热。
  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蹻。
  目中痛,不能视,上星主之,先取谊嘻,后取天牖、风池。
  青盲,远视不明,承光主之。
  目瞑,远视□□,目窗主之。
  目□□赤痛,,天柱主之。
  目眩无所见,偏头痛引目外眦而急,颔厌以主之。
  目远视不明,恶风,汨出,僧寒,头痛,目眩瞢,内眦赤痛,远视□□无见,眦痒痛,淫肤白翳,精明主之。
  青盲无爪见,远视□□,目中淫肤,白膜覆瞳子,巨窌主之。
  目不明,相出,目眩瞢,瞳子痒,远视□□,昏夜无见,目瞷动,与项口参相引,喎僻,口不能言,刺承泣。
  目痛僻戾,不明,四白主之。
  目赤,目黄,权窌主之。
  睊目,水沟主之。
  目痛不明,龈交主之。
  目瞑,身汗出,承浆主之。
  青盲随目,恶风寒,上关主之。
  青盲,商阳主之。
  □目□□,偏历主之。
  眼痛,下廉主之。
  目中白翳,前谷主之。
  目痛泣出,甚者如脱,前谷主之。
  白膜覆珠子,无所见,解溪主之。
  灸法余穴见前。
  □目□□,少气,灸五里,右取左,左取右。
  眼暗,灸大椎下,数节第十当脊中,安灸二百壮,惟多为佳,至验。
  肝劳邪气眼赤,灸当容百壮,两边各尔。穴在眼小眦近后,当耳前三阳三阴之会处,以两手按之,有上下横脉则是,与耳门相对是也。
  眼急痛,不可远视,灸当瞳子上入发际一寸,随年壮,穴名当阳。
  风翳患右目,灸右手中指本节头骨上五壮如小麦大。左手亦如之。
  风痒赤痛,灸人中近鼻柱二壮,仰卧灸之。
  目卒生翳,灸大指节横文三壮,在左灸右,在右灸左,良。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十五竟
  #1七窍病方:此四字原缺,据本书体例补。
  #2之: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3三两:影宋刻本作『二两』。
  #4一合:影宋刻本作『二合』。
  #5一两:影宋刻本作『二两』。
  #6上:原作『止』,据影宋刻本改。
  #7三合:影宋刻本作『二合』。
  #8日三:影宋刻本作『日再』。
  #9七枚:影宋刻本作『二七枚』。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十六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七窍病方
  鼻病第二 论方灸法
  治鼻塞,脑冷,清涕出方:
  通草 辛夷各半两 细辛 甘遂一作甘草桂心 芎藭 附子各一两
  右七味,为末,蜜丸。绵裹内鼻中,密封塞,勿令气泄。丸如大麻子,稍加,微觉小痛,捣姜为丸即愈,用白狗胆汁和之,更佳。
  治鼻塞,常有清涕出方:
  细辛 蜀椒 乾姜 芎藭 吴茱 萸附子各十八铢 桂心一两 皂荚屑半两 猪膏一升
  右九味,□咀,以绵裹,苦酒渍一宿,取猪膏煎,以附子色黄为度,去滓,绵裹内鼻孔中,并摩鼻上。
  治涕出不止方:
  灸鼻两孔与柱齐七壮。
  香膏,治鼻塞窒方:
  白芷 芎藭 通草各十八铢 当归 细辛 莽草《小品》并《千金翼》以作熏草 辛夷各十三铢
  右七味,□咀,以苦酒渍一宿,以不中水猪肪一升,煎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黄膏成,去滓。绵沾如枣核大,内鼻中,日三。《小品》加桂心十八铢。
  香膏,治鼻不利方:
  当归 熏草《古今录验》用木香 通草 细辛 蕤仁各+八铢 芎藭 白芷各半两 羊髓四两,猪脂亦得
  右八味,□咀,以微火合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黄膏成,去滓。取如小豆大,内鼻中,日二,先患热,后鼻中生赤烂疮者,以黄苓、栀子代当归、细辛。
  治鼻窒,气息不通方:
  小蓟一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
  又方:
  瓜蒂末少许,吹鼻中,亦可绵裹塞鼻中。
  又方:
  槐叶五升 葱白切,一升 豉一合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清水出不止方:
  取当道车辗过蒺藜一把,捣,以水三升,煎取熟。先仰卧,使人满口含,取一合汁,灌鼻中使入,不过再度,上#1嚏,必出一两个息肉,似赤蛹。一方有黄连等分同煎。
  治鼻鲍方:
  通草 细辛 附子
  右三味,各等分,为末,以蜜和,绵裹少许,内鼻中。
  又方:
  甘遂 通草 细辛 附子各等分
  右四味,为末,以白雄犬胆和为丸,如枣核大,绵裹内鼻中,辛热涕出四五升,瘥。亦治息肉。
  又方:
  炙皂荚,为末,如小豆大,以竹管吹鼻中。
  又方:
  乾姜,末,蜜和,塞鼻中,吹亦佳。
  又方:
  铁锁磨石,取末,以猪脂和,绵裹内之,经日肉出瘥。
  又方:
  以马新屎汁,仰头含满口,灌鼻中。
  又方:
  伏面临床前,以新汲冷水淋玉枕上,后以瓜蒂末绵裹塞之。
  治齆鼻有息肉,不闻香臭方:
  瓜丁细辛
  右二味,各等分,为末,以绵裹如豆大许,塞鼻中,须臾即通。
  通草散,治鼻中息肉不通利方:
  通草半两 矾石 真珠各一两
  右三味,为末。捻绵如枣核,取药如小豆,着绵头,内鼻中,日三易之。
  一方有桂心、细辛各一两,同前捣末和使之。
  治鼽鼻,鼻中息肉不得息方:
  矾石 藜芦各六铢 瓜蒂二七枚 附子十二铢#2
  右四味,各捣筛,合和。以小竹管吹药如小豆许於鼻孔中,以绵絮塞鼻中,日再,以愈为度。《 古今录验》 加草整半两。
  治鼻中息肉方:
  炙猬皮为末,绵裹塞之三日。
  又方:
  细筛釜底墨,水服之三五日。
  治鼻中息肉,不闻香臭方:
  烧矾石末,以面脂和。绵裹着鼻中,数日息肉随药消落。
  又方:
  末瓜丁如小豆许,吹入鼻中必消,如此三四度,良。
  又方:
  细辛釜底墨
  右二味,为末,水和服方寸匕。
  又方:
  绵裹瓜蒂末,塞鼻中。
  羊肺散,治鼻中息肉梁起方:
  羊肺一具,乾之 白术四两 苁蓉 通草 乾姜 芎藭各二两
  右六味,为末。食后以米饮服五分匕,加至方寸匕。
  又方:
  通草十二铢#3 真珠六铢 矾石 细辛各一两
  右四味,为末。捻绵如枣核,沾散如黑豆,并绵内鼻中,日再三。
  治鼻中息肉方:
  灸上星二百壮;穴在直鼻入发际一寸。
  又#5,灸挟上星两傍相去三寸,各一百壮。
  治鼻中生疮方:
  烧祀宠饭末,以傅鼻中。
  又方:
  烧故马绊末,傅鼻中。
  又方:
  偷孝子帽以拭之。
  又方:
  乌牛耳垢傅之。
  又方:
  以牛鼻津傅之。
  又方:
  捣杏仁乳傅之。亦烧核,压取油傅之。
  又方:
  烧牛狗骨灰,以腊月猪脂和,傅之。
  治疳虫蚀鼻生疮方:
  烧铜箸头,以醉淬之数过,取酢傅之。又以人屎灰涂之瘥。
  治鼻痛方:
  常以油涂鼻内外。酥亦得。
  治卒食物从鼻中缩入脑中,介介痛不出方:
  牛脂若羊脂如指头大,内鼻中,以鼻吸取脂,须臾脂消,则物逐脂俱出也。
  论曰:鼻头微白者亡血,设令微赤非时者死。病人色白者,皆亡血也。  凡时行衄不宜断之,如一二升已上,恐多者可断,即以龙骨末吹之。九窍出血者,皆用吹之。
  治大便出血,及口鼻皆血出,血上心胸,气急,此是劳热所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