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右二味,捣末,取药如豆,着绵缠头,内鼻中,日二。
  治小儿鼻塞不通,浊#9涕出方:
  杏仁半两 蜀椒 附子 细辛各六铢
  右四味,□咀,以醋五合,渍药一宿,明日#10以猪脂五合煎,令附子色黄,膏成,去滓,了更以涂絮导鼻孔中,日再,兼摩顶。
  治小儿聤耳方:
  末石硫黄,以粉耳中,日一夜一。
  治小儿耳疮方:
  烧马骨灰傅之。
  又方:
  烧鸡屎白,筒中吹入。
  治小儿齿落久不生方:
  以牛屎中大豆二七枚,小开豆头,以注齿根处,数度即生。
  又方:
  取雄鼠屎二七枚,以一屎拭一齿根处,尽此止,二十一日即生。雄鼠屎头尖。
  治小儿四五岁不语方:
  末赤小豆,酒和傅舌下。
  又方:
  灸足两踝各三壮。
  治小儿数岁不能行方:
  取葬家未开户,盗食来以哺之,日三,便起行。
  治小儿不能乳方:
  雀屎四枚,为末,着乳头饮儿,儿大十枚。
  蒲黄汤,治小儿落床堕地,如有瘀血腹中,阴阴寒热,不肯乳哺,但啼哭叫唤方:
  蒲黄 麦门冬 大黄 黄苓各十铢 甘草八铢 芒硝七铢 黄连十二铢
  右七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分三服,消息视儿,赢瘦半之,大小便血即愈。忌冷食。
  治小儿食不知饥饱方:
  鼠屎二七枚,烧为末服之。
  治小儿食土方:
  取肉一斤,绳击曳地行数里,勿洗,火炙与食。
  治小儿哕方:
  生姜汁 牛乳各五合
  右二味,煎取五合,分为二服。
  又方:
  取牛乳一升,煎取五合,分五服。
  治小儿疰方:
  灶中灰、盐等分,相和,熬熨之。
  治小儿误吞针方:
  取磁石如枣核大,或吞或含,其针立出。
  治小儿误吞铁等物方:
  艾蒿一把,锉,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服之即下。
  治小儿蠷螋咬,绕腹匝即死方:
  捣蒺藜叶傅之。无叶,子亦可。
  又方:
  取燕窠中土,猪脂和傅之,乾即易之。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十四竟
  #1各二升:影宋刻本作『各一升』。
  #2方: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3细辛:影宋刻本『细』上有『三物』二字。
  #4治小儿癫方:此条原误窜至后『治小儿吐血方』之前,据影宋刻本移此。
  #5下:原作『不』,据影宋刻本改。
  #6五丸:影宋刻本作『三丸』。
  #7皮:影宋刻本作『根』。
  #8日三:影宋刻本作『日二』。
  #9浊:原作『足』,据影宋刻本改。
  #10日:影宋刻本作『旦』。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十五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七窍病方#1
  目病第一 论 证 方 咒 法 灸 法
  论曰:凡人年四十五已后,渐觉眼暗,至六十已后,还渐目明。治之法,五十已前可服泻肝汤,五十已后不可泻肝。目中有疾,可傅石胆散药等,无病不可辄傅散,但补肝而已,自有肝中有风热,令人眼昏暗者,当灸肝输,及服除风汤、圆、散数十剂,当愈。
  生食五辛 接热饮食 热餐曲食
  饮酒不已 房室无节 极目远视
  数看日月 夜视星火 夜读细书
  月下看书 抄写多年 雕镂细作
  博弈不休 久处烟火 泣相过多
  刺头出血过多
  右十六件,并是丧明之本,养性之士,宜熟慎焉。又有驰骋田猎,冒涉风霜,迎风追兽,日夜不息者,亦是伤目之媒也。恣一时之浮意,为百年之痼疾,可不慎欤!凡人少时,不自将慎,年至四十,即渐眼昏,若能依此慎护,可得白首无他。所以人年四十已去,常须瞑目,勿顾他视,非有要事,不宜辄开,此之#2一术,护慎之极也。其读书、博弈等过度患目者,名曰肝劳,若欲治之,非三年闭目不视,不可得瘥,徒自泻肝,及作诸治,终是无效。人有风疹,必多眼昏,先攻其风,其暗自瘥。
  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黄帝问曰:余尝上清泠之台,中陛而顾,匍匐而前,余私异之,窃内怪之,或独冥视,安心定气,久而不解,被发长跪,俯而视,复久之,又不已,卒然自止,何气使然?岐伯对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於目,而为之睛,睛之果者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其络果,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果契,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系上属於脑,后出於项中。故邪中於项,因逢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於脑,入於脑则转,转则引目系急,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其睛,则其睛所中者不相比,则睛散,睛散则歧,故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阴,白眼赤脉法於阳,故阴阳合揣《灵枢》作俱转而精明矣。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分精乱而不专《灵枢》作转,卒然见非常之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帝曰:余疑何其然也?余每之东菀,未尝不惑,去之则复,余惟独为东菀劳神乎?何其异也?岐伯曰:不然。夫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感,则精乱视误,故神惑,神移乃复,是故间者为迷,甚者为惑。
  目毗外决於面者为兑毗,在内近鼻者,上为外毗,下为内毗。目赤色者,病在心;白色者,病在肺;青色者,病在肝;黄色者,病在脾;黑色者,病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夫鼻洞,鼻洞者浊下不止,传为鼽瞢瞑目,故得之气厥。足阳明有挟鼻入於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视有过者取之,损有余,益不足,反者益甚。足太阳有通项入於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固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蹻,阴阳相交,阳入阴出,阳交於兑毗。阳气盛则瞑目,阴气绝则眠瞑。
  神曲圆,主明目,百岁可读注书方:
  神曲四两 磁石二两 光明砂一两
  右三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饮服三丸,日三。不禁。常服益眼力,众方不及,学者宜知,此方神验不可言,当秘之。
  瓜子散,补肝,治眼漠漠不明,亦名十子散方:
  冬瓜子 青葙子 茺蔚子 枸杞子 牡荆子 蒺藜子 菟丝子 芜菁子 决明子 地肤子 柏子仁各二合 牡桂 蘡薁根各二两 蕤仁一合,一本云二合 车前子一两 细辛半两,一本云一两半
  右十六味,治下筛。食后以酒服方寸匕,日二,神验。
  补肝圆,治眼暗方:
  青葙子 桂心 葶苈子 杏仁 细辛 茺蔚子 枸杞子 五味子各一两 茯苓 黄苓 防风 地肤子 泽泻 决明子 麦门冬 蕤仁各一两六铢 车前子 菟丝子各二合 乾地黄三两#3 兔肝一具
  右二十味,为末,蜜丸。饮下二十丸如梧子,日再,加至三十丸。
  又方,治眼暗□□不明,寒则汨出,肝痹所损之方:
  兔肝二具 柏子仁 乾地黄 茯苓 细辛 蕤仁 枸杞子各一两六铢 防风 芎藭 薯蓣各一两 车前子一合#4 五味子十八铢 甘草半两 菟丝子一合
  右十四味,为末,蜜丸。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再服,加至四十丸。
  补肝散,治目失明漠漠方:
  决明子半升 蓼子一合,熬令香 青羊肝一具,去上膜,薄切之,以新瓦瓶子未用者,净拭之,内肝於中,炭火上炙之,令极乾,汁尽末之
  右三味,合治下筛。以粥饮,食后服方寸匕,日二,稍加至三匕,不过两剂。能一岁服之,可夜读细书。
  又方,治三十年失明方:
  锺乳粉 云母粉各炼成者 细辛 茯苓 远志五味子等分
  右六味,治下筛。以酒服五分匕,日三,加至一钱匕。
  补肝芜菁子散,常服明目方:
  芜菁子三升,净淘,以清酒三升,煮令熟,曝乾,治下筛。以井花水和服方寸匕,稍加至三匕。无所忌,可少少作服之,令人充肥,明目洞视。水煮酒服亦可。《千金翼》用水煮,三易水。
  又方:
  胡麻一斗,蒸三十遍,治下筛。每日酒服一升。
  又方:
  服小黑豆,每日空、心吞二七粒。
  又方:
  三月三日采蔓菁花,阴乾,治下筛。空心井花水服方寸匕。久服长生明目,可以夜读细书。
  补肝散,治男子五劳七伤,明目方:
  地肤子一斗,阴乾,为末 生地黄十斤,捣取汁
  右二味,以地黄汁和散,曝乾,更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
  白瓜子七升,绢袋盛,搅沸,沸汤中三遍,曝乾,以酢五升浸一宿,曝乾,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之百日,可夜写细书。
  栀子仁煎,治肝实热,目毗痛如刺方:
  栀子仁 决明子 蕤仁各一两 车前叶 秦皮各一两六铢 石膏一两#5,碎如小豆 苦竹叶二合 细辛半两 赤蜜三合
  右九味,□咀,以井花水三升,煮取七合,去滓下蜜,更煎取四合,以绵滤之,乾器贮,密封,勿使草芥落中。以药汁细细仰卧以傅目中。
  泻肝汤,治眼赤,漠漠不见物,息肉生方:
  柴胡 芍药 大黄各四两 决明子 泽泻 黄苓 杏仁各三两 升麻 枳实 栀子仁 竹叶各二两
  右十一味,□咀,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热多体壮,加大黄一两;赢老,去大黄,加栀子仁五两。
  又方,治眼风赤暗方:
  前胡 芍药各四两 生地黄十两 芒硝 黄苓 茯苓 白芷 枳实各三两 人参 白术 栀子仁 泽泻各二两 甘草 细辛各一两 竹叶五升
  右十五味,□咀,以水一斗二升,
  先煎竹叶,取九升,去滓,下诸药,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洗肝乾蓝煎,治肝热不止冲眼,眼毗赤,赤脉息肉痛,闭不开,热势彭彭不歇,及目睛黄方:
  乾蓝 车前叶 苦竹叶各三升 细辛 秦皮 蕤仁 栀子仁 芍药各三两 决明子四两 升麻二两
  右十味,□咀,以水二斗,先煮乾蓝、车前、竹叶,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内药,煮取三升,分三服。须利,加芒硝二两。
  大枣煎,治目热眦赤,生赤脉侵睛,息肉急痛,闭不开,如芥在眼碜痛方:
  大枣七枚,去皮核 黄连二两,碎,绵裹 淡竹叶切,五合
  右三味,以水二升,煮竹叶,取一升,澄清取八合,内枣肉、黄连,煎取四合,去滓令净。细细以傅目眦中。
  治目中息肉方:
  驴脂 石盥末
  右二味,和合令调。注目两眦头,日三夜一,瘥。
  又方:
  五加不闻水声者根,去土取皮,捣末一升,和上酒二升,浸七日外,一日两时服之。禁醋二七日,遍身生疮,若不出,未得药力,以生熟汤浴之,取毒疮出瘥。
  洗眼汤,治热上出攻目,生瞕翳,目热痛,汁出之方:
  秦皮 黄檗 决明子 黄连 黄苓 蕤仁各十八铢 栀子七枚 大枣五枚
  右八味,□咀,以水二升浸,煮取六合,澄清,仰卧洗,日一。
  治目生医方:
  贝子十枚,烧灰,治下筛。取如胡豆着翳上,日二,正仰卧,令人傅之。炊久乃拭之。息肉者,加真珠如贝子等分。
  治目赤及翳方:
  乌贼骨 铅丹大小等分
  右二味,合研细,和白蜜如泥,蒸之半食久,冷着眼四眦。
  又方:
  白羊髓傅之,良。
  又方:
  熟羊眼睛,曝乾,治下筛,傅目两角。
  又方:
  新生孩子胞衣,曝乾,烧末,傅目眦中。
  又方:
  古钱一枚 盥方寸匕
  右二味,合治下筛,傅目眦中。
  治目风汨出,浮翳多脓烂眦方:
  乾姜 决明子 矾石 蕤仁 细辛 黄连 戎盐各六铢 铜青三铢
  右八味,□咀,以少许水浸一宿,明旦以好白蜜八合和之,着铜器中,绵盖器上,着甑中,以三斗麦屑蒸之,饭熟药成,绞去滓,以新死大雄鲤鱼胆二枚,和内药中,又以大钱七枚常着药底,兼常着铜器中。竹簪绵裹头,以注目眦头,昼夜三四,不避寒暑,数着,药乾,又以鱼胆和好,覆药器头,勿令气歇,善。
  治热翳漫睛方:
  以羊筋漱口,熟嚼,夜卧,开目内之,即闭目睡,去膜,明日即瘥。《千金翼》以治咪目不明。
  治风翳方:
  取死猪鼻烧灰,治下筛。日一,向日水服方寸匕。
  治目热生肤赤白膜方:
  取雄雀屎细直者,人乳和,熟研以傅之,当渐消烂。
  又方:
  以蛔虫烧为末,傅之,良。
  治人马白膜漫睛方:
  以鸡翎截之,近黑睛及当白睛嗍之,膜自聚,钩针钩挽之,割去即见物,以绵当眼上着血断,三日瘥。
  荡风散,治目白肤,风汨下方:《删繁方》名真珠散。
  光明朱砂半两 贝齿五枚,炭上熟烧,为末 衣中白鱼七枚 乾姜三铢,一方用生姜自然汁澄粉代乾姜。
  右四味,於新瓷钵内研之,厚帛三下为散。仰卧,令人取小指爪挑少许,傅目中,取瘥为度。《千金翼》名真珠散,主目翳覆瞳睛不见物。
  治目中生息肉,肤翳稍长欲满目,闭瞳子,及生珠管方:
  贝齿七枚,烧,为末 真珠等分
  右二味,合治如粉,以注翳肉上#6;日三度,甚良,亦治目中咪不出。
  治目生珠管方:
  滑石一作冷石 手爪甲烧 龙骨 贝齿 丹砂各等分
  右五味,治下筛。以新笔点取当珠管上,日三度,良。
  治毒病后,目赤痛有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