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

  右道毕成诫。
  太平经卷之一百三竟
  
  太平部
  太平经卷之一百四
  兴上除害复文第一百六十九
  右兴上除害复文诀。
  太平经卷之一百四竟
  制作单位
  道教学术资讯网站
  制作
  洪百坚
  资料来源
  正统道藏
  赞助人
   
  太平经卷之一百五
  令尊者无忧复文第一百七十
  右令尊者无忧邪自除。
  太平经卷之一百五竟
  太平经卷之一百六
  德行吉昌复文第一百七十一
  右德行者吉昌每留每荷法。
  太平经卷之一百六竟
  太平经卷之一百七
  神佑复文第一百七十二
  右藏之幽处神佑之。
  太平经卷之一百七竟
  太平经卷之一百八
  要诀十九条第一百七十三
  其为道者,取诀於入室外内批之。满日数开户入视之,於其内自批者,勿入视也。其内不自批者,即乐人入视之也。开户入视,欲出者便出之。
  其三道行书者,悉取诀於集议,以为天信,即其之人上建也。
  其正神灵者,取诀於洞明万万人也,以为天信矣。
  其凡文欲正之者,取诀於拘校以为天信。
  其欲乐知吾道书信者,取诀於督疾行之,且与天响相应。善者日与,恶者日消,以为天信。
  其欲署置得善人者,取诀於九人。
  其问入室成与未者,取诀於洞明白也。形无彰蔽,以为天信。
  其欲知身成道而不死者,取诀於身已成神也,即度世矣,以为天信。
  其欲洽洞知吾书文意者,从上到下尽读之,且自昭然,心大解,无复疑也。一得其意,不能复去也。
  其欲效吾书,视其真与伪者,以治日向太平,以为天信。
  其欲知寿可得与不者,取诀於太平之后也。如未太平,先人流灾为害,难以效命,以为天信矣。
  太阳欲知太平者,取诀於由断金也。
  水与火欲厌绝奸臣,诀不得作者,取诀於由断金衰市酒也。
  欲得天道大兴法者,取诀於拘校众文,与凡人诀辞也。
  欲得良药者,取诀於拘校凡方文,而效之也。
  欲得疾太平者,取诀於悉出真文,而绝去邪伪文也。
  欲乐思人,不复杀伤女者,取诀於各居其处,随其力衣食,勿使还愁苦父母,而反逆也。
  欲除疾病而大开道者,取诀於丹书吞字也。欲知集行书诀也,如其文而重丁宁,善约束之。行之一日,消百害猾人心,一旦转而都正也,以为天信。
  瑞议训诀第一百七十四
  请问瑞者,何等之名字也?子何故因为愚邪?不敢故愚也,实不及。愿天师不弃,示以一言。行,安坐。瑞者,清也,静也,端也,正也,专也,一也。心与天地同,不犯时令也。愿闻以何知其清静端正专一邪?善哉,子之问也。夫天地之性,自古到今,善者致善,恶者致恶,正者致正,邪者致邪。此自然之术,无可怪也。故人心端正清静,至诚感天,无有恶意,瑞应善物为其出。子欲重知其大信,古者大圣贤,皆用心清静专一,故能致瑞应也。诸邪用心佞伪,皆无善应。此天地之大明征也。子知之邪?唯唯。亦有应邪?然邪者致邪,亦是其应也。不调者致不调,和者致和,此天之应明效也。善哉善哉。愚生解矣。
  忠孝上异闻诀第一百七十五
  请问人之为善也,上孝子上忠臣上顺弟子,当思上何等於其君父师哉?当上其异闻珍宝,希见之文,而得上者是也。忠臣孝子顺弟子,常可乐为也,何不上同闻,而上异闻邪?同闻上自有之,何须复上邪?愚生不晓其意。行,且使子知其审实。天下所来所珍,悉未尝见而善珍者也,以上其君,是上忠臣也。未尝见善食,以上其亲,是上孝子也。未尝见之说,以上其师,是上善顺弟子也。子知之邪?唯唯。愿闻上同事,上之所有而重上之,何也?然皆应故其上,罪不除。何其重也?子应不晓之生,人之所常有,重皆厌之,何须复上之邪?上人所厌,名为故其上也。下而故其上,於子意宁当坐不邪?愚生已觉矣。故得瑞应善物,希见之珍,当上於君父师也。上之所自有,慎无上也。是故自古及今,大圣之定凡事也,去同取异,乃得天地之心意,此之谓也。子晓邪?善哉善哉。
  灾病证书欲藏诀第一百七十六
  请问:天师书,以何知其欲见行,以何知其欲见逃也?子欲明之邪?以灾病为证也。出而病人,即天欲藏也。逃而病人,即天欲出行也。以何重明之?以天行四时气,生养万物,随天意也。凡物乐出,而反逃藏之,大凶矣。凡物欲逃藏,而反出之,亦大凶也。悉为逆天命,后皆有大灾矣。子欲乐知吾天,天乐行不,以是为占也。真人知之邪?唯唯。是故自古到今,举事不详悉。失天道意,故生承负也。是故使民至於无道而治,共乱天正道,人异政治,故人民万物多被冤也。愿请问:夫无道乃重死罪之法也,天师何不为制作重刑死法,而各以其罪罪之?今天下之事,各以其罪罪之,为平也。今天师不以其无道罪之,何也?不可也。何故?夫先人但为小小误失,道行有之耳,不足以罪也。后生人者承负之,畜积为过也。虽其触死,其行邪伪空虚者,后生人皆学於先生人,虽失天道,为无道而治者,皆师师相传,更以相教示,非一人造此过也,故不可予其重刑也。念下古人罪过,皆足以死。又神圣为法,不可一旦予人重刑,灭人世类也。故天遣吾下者,革其行,除其责,而不章更,天地人且共治之,使神病灾之也。后世人见是,吾受天教之明效也。子知之邪?唯唯。行语竟,天辞绝,传之德君。唯唯。行去,勿复问。唯唯。
  右凡诀瑞应说在下。
  太平经卷之一百八竟
  太平经卷之一百九
  雨手策字要记第一百七十七
  天有两手,乃常共成凡事。其一手有病邪恶,则无有成事。天大怨之,地以为忌,天下乱而无成功,一由此一手邪恶而不并力。凡事尽不理,六方不太平,亦由此两手有病邪恶,而不并力所致。吉凶安危,一由此两手。真人亦岂深知之邪?不及,唯天师开示其要意,使得知之则知之。不者终古冥冥昏乱,无从得知之也。天师者,乃天地凡事教化之本也,虽难,安得不言哉?善哉,真人之求问事之辞也。天使子主问乎?其言要而口口。诺。安坐,为诸真人具说其意。天下象而行之,无复凶乱事。天上诸神名为两手策字,为要记,国家行之则长存,凡人行之则久富。要道将出,近在凡人之身。今为诸真人分别言之。唯唯。天地者,主造出生凡事之两手也。四时者,主传养凡物之两手也。五行者,主传成凡物相付与之两手也。男女夫妇者,主传统天地阴阳之两手也。师弟子者,主传相教通达凡事文书道德之两手也。君与臣者,主传治理凡事人民诸物之两手也。此有六事,才举其纲,见其治耳,不可胜书也。凡事相须而成事者,皆两手也。天上名为重规沓矩,皆当相应者也。一手邪恶不等无成事,天上名为大乱之治,六方八远名为鳏寡断嗣,日以响衰。无成事,即由此两手不并力也。善哉善哉。请问天上何故正名此为两手哉?善乎,子之问也,得其意。两手者,言其齐同并力,无前无却,乃后事可成也。两手不并力者,事不可成也。故凡事者,象此两手,皆当各得其人。并力同心,象此两手,乃吉安太平之气立至也。不象此两手者,亿亿万年不能出上皇太平气也。太平气常欲出,若天常欲由此两手,久不调御之,故使闭不得通,出治悒悒何訾,咎在此两手不调。若两手平调者,此上皇太平气出,前后至不相须。善哉善哉。是故天地不并力,万物凡事无从得出;四时不并力,凡物无从得长;五行不并力,凡物无从得成;君臣不并力,凡事无从得理;夫妇不并力,子孙无从得长,家道无从得立;师弟子不并力,凡结事无缘得解,道德无从得兴,蒙雾无从得通,六方八远大化无从得行。是故皆当并力,比若两手,乃可通也,不若两手,故日致凶也。虽治疗之无益也,犹无从得成功也。但空久愁苦,而日日凶凶。故凡象此两手者,选举当得其人,不得其人者,天上诸神名为半死,不持一手独作,安有能成功成事哉?真人为天来远问,凡疑事宜深思此意以赤心,心生於火,还以付火,为治象民,则延年益寿,万不失一,吾不欺子也。以示德君,以示凡人,贤者各思其意,无敢犯者也。用之名为自厚自养,不用之名为自愁自苦。神哉,吾之为道,纯天意也。但可前不可却,但可顺不可逆,顺之纯得天心也。逆之事乱。乱祸汹汹,人意西,天意东,名为与天意不同。善哉善哉。行,子可谓已觉知之矣。
  四吉四凶诀第一百七十八
  真人前,今凡人举士,以贡帝王,付国家,得其人#1。是二大凶也。其人恶,则其学弃,污辱先师圣贤业,祸及其师,是三大凶也。又举之者不信,共欺其上,贡非其人,乱天仪、污列宿,天疾之地怨之,国君恶之,圣贤非之,是为世大佞妄语之子。当坐是事,不得天地鬼神诛,则人当害之,辱其先人,祸及妻子后生,是四大凶也。犯四大凶,贡非其人也,乃使帝王愁苦,治云乱。凡害气动起,不可禁止,前后不理,更相承负。天地大怒,群神战斗,六方不喜,八远乖错,终古不理,天上名是为曰减年短命之符。何故名是为短命之符哉?然治当长,反为其短,年当多,反为其少,举事逢凶,无益於身,天地不悦,除算减年,故天上名为短命之符也。善哉善哉。愚生闻命矣。然子可谓口口知之矣。慎此天上文以示德君,以示凡贤,下及民贤。为人上求士,不可不详,为人下贡士,不可不忠。后世传详诵此书文,结於胸心中,急举士不若此,天地不复喜也。知而故为,其过重哉。真人慎之。唯唯。诚受教敕,不敢犯禁忌,余力行。子可谓慎事,得天命矣。
  右天地手策贡士四吉四凶短命符续命符安国得天地心群神喜谶。
  太平经卷之一百九竟
  #1此句下有大段缺文。参见合校。
  太平经卷之一百一十
  大功益年书出岁月戒第一百七十九
  惟上古之道,修身正己,不敢犯神灵之所记,乃敢求生索活於天君,不敢自恣,恐不全。日念生意,与神为臣,表其类也。欲得尽忠直之言,与诸所部主者之神,各各分明是非,乃敢信理曲直耳,何日有忘须臾之间。上有占人,具知是非,何所隐匿,何所有不信者也。故得自理,求念本根,未曾有小不善之界也。但自惜得为人,依仰元气,使得蠕动之物,所不睹见灾异之属。但人负信於誓言,两不相信,故有所不安。天地中和上下,各自有信,人不得知其要,而言何独有善有恶耶?灾异悉所从生。人食五常之气,无所不禀,无所不依,无所不行,独何不奉知,古有知人相及逮乎?此为失善从恶,令命不全,何独而是耶?故天君言,有善有恶,善可令同。所以然者,当令有分别,不可自从,善当上行,恶当见刑,何得与善相及耶?以人意言之,亦为可知,自有当直之者。故设恶以分明天地四时五行之意,使知成生为重,增其命年。人得生成之道,承用其禁,不敢触忌。以是言之,天知愚人甚薄,而无报复之意,逆天所施为,证天所施为,加人所施行邪,中类反当活恶疾善也。故圣人知阴阳之会,贤人理其曲直,解其未知,使各自知分画不相怨。善自命长,恶自命短,何可所疑所怨乎?人人为不如六畜、飞鸟走兽、水中物耶?以为人无状邪,天使然也。天同欲使为善耳,不欲令为恶也。如善恶同其苦乐耳。富贵寿老,天在上为,不能分别好丑,使无知人得气扬声,言我与汝曹等耳。行善何至用是,故进益善,令久生,其人薄者念之等耳。比恶亡命,乃欲正悔过,见善与从事,见恶退止。日夜克躬思省,所负既复。小生得与人等,虽不仙度,可竟所受,不中亡年,是为可矣。俗人之所长须臾耳。不念久生,可上及知士,有心念索生,故不作恶耳。天见其善,使可安为,更求富有子孙,虽不尽得,尚有所望,何为作恶久灭亡,自以当可竟年。不知天遣神往记之,过无大小,天皆知之。簿疏善恶之籍,岁日月拘校,前后除算减年,其恶不止,便见鬼门。地神召问,其所为辞语同不同,复苦鬼治之,治后乃服。上名命曹上对,算尽当入土,愆流后生,是非恶所致邪?人何为不欲生乎?人无所照见乃如是,何所怨咎乎?同十月之子,独何为不善,施恶不息,安得久乎?愚士之计,壹何不与小善合乎?行复道小不急之事,凡人所为,各不同计,自以为可,所触所犯,皆欲得人利,人亦不欲利之。善利得生须臾,恶利不久,以善不久,居地上也。故使有天地知不乎?天使人为善,故生之,而反为恶。故使主恶之鬼,久随之不解,有解不止,余鬼上之,辄生其事,故使随人不置也。知不乎?此书先进善退恶,古今文也。自不从其长命就恶,无可奈何,鬼使得不白也。故有过者,没形於土耳。精神不安,未知所止,是谁过乎?人行且自详思念,取便安勿非,所言辞语,前后复重,其所道非一事,故重耳。人命近在汝身,何为叩心仰呼天乎?有身不自清,当清谁乎?有身不自爱,当爱谁乎?有身不自成,当成谁乎?有身不自念,当念谁乎?有身不自责,当责谁乎?复思此言,无怨鬼神。见善白善,见恶白恶,皆不同也。复知之乎?辞小止,有恶不息,文书不绝,人没乃止,此戒可知为恶,自负其身耳,不负他人也,复知之乎?行顺所言,可思无离於心,离之为败;不可复理,与鬼同伍,何得活乎?念生得生,是为知,恶会当尽,不得久在,知之不乎?行复小说,人居天地之间,皆得为人,奈何忘天地恩乎?此为何等哉?其愚乃如是,不能改,何所复望乎?欲望天报,当自责,恳恻垂泪而行。言我蒙恩得为人,与万物绝殊,天使有异,能言能语,见好丑,知善恶可不之事,当自详慎,所言反天辞,令不奉顺,是为大逆不道之人,天安从得久与从事乎?故置凶神,古观之还辞如所言,其人自不好善,天君言:前已有文书不绝,部主者下收其魂,骨肉付地主,不须时,恶人不可数闻,故自损威怒,还就儒雅,改易其恶,采取众善,着之於内,以心置心。神言:我受天心教勑,使主随人心,其不得有小脱,善恶辄有傍神复得心。神言益复悲楚,未知吉凶,故自恐在恶伍之部。日夜自惟,不知当所自置,故不敢有不善之意。唯诸神相假借,使得自责,不用神诫,被诛不恨。天君遣大神下言:此人有自责悔过,不犯所禁,假之假之,后有不善,取之未晚。见神言日夜长息,恐身过未悉除,久不与太阳气通,而在死伍之部,益复笃,不知而何也。受勑劝未能通达,静於闲处自省,责过所负,以谢天地四时五行诸所部神。天君聆听,令自思惟。上古之人皆有知虑,不敢犯禁,自修自正,恐见有失,动辄为不承命,失其年。用是之故,不敢小解,过辄有罚首,以是自省自爱,敬重禁忌,不敢有违失意。复见责问,心常恐悸,怅然失气,负天心,言有小不称,是为文烦,辄考问实核。所言所信,可可以得名誉,及其身无信,久亡人年。故复思念,不失我心,切怛恐怖,不敢自安。舍气而行,常自恋慕,贪与天地四时五行,共承统而行,不敢有小过差,心自忿,当前后深知至意,不失其常,念恩不违精实,贪生望活,何有小恶闻上乎?结躯行相承事,何敢有解意,恐不能得上至意,不知如何也。心益复悸切,自安无益。天寿难得,一失不可复还。远俗日久,而反中折,当顾望下,是令怅然,故自敕惶栗而已。常恐一旦大小不称见退,愁懑在心,自责自过。既蒙天恩,得展舒前命,饥渴之情不敢忘,得活而已。诸大神哀省,录示元元,禀气於天厨,驾乘天气。而行薄所主,防禁众多,不可有失亡。身虽鄙贱,不足荣宠,亦不以不肖故,能见嫌疑也。真以心求进索生,唯大神原省语言,使见四时五行生成,复见日月难报,想不见中弃。正营之人,不敢自远,倾倒枕席。大神言:此人自师化乃如是,何忧无蒙保者邪?往昔有是人,天右哀之,近在左右。今见在视事久远,多知虑,所古。所语,无不得天君腹心者。且为之为,生伏地泣出而言,被勑觉寤,乃以先古有心忠诚,进在所知,无不包怀闻之,何敢比望先之人乎?大神言:持是有信之人相语者,欲令相生为行比望耳,人有不及时。生言:大神乃开导大分明,生等比众多,独见异,使有开思,是恩极重,何时教大神乎?大神言:思从中出,发愤念之为报。生言:自分不知所奉上,虽自天有珍奇可好者,思复上之,见勑发愤想念,是为可诚受,是言非口辞相报有文也,诚日夜惟思,不敢有解。大神言:所诫众多,所谏亦非一人所问,持是久远相语者,诚重生耳,言特见厚哀尤深。天君闻之,呼大神曰:比生何从发起,自致大神异语乎?大神言:见此学人尤信,故为道难易。天君言:见善进之,使及是,是其宜也。大神言:天君召问,是信生。生言:不敢希望及天左侧也,愿在无职之处,自力尽忠而已。大神言:皆当有所部主,乃见信理。如是诚侥幸,甚得大分,不敢有小不称者也。大神言:是生见化乃如是,宜且复进,可及先古。生言:不敢进长寿也,其人所贪也。大神言:是天愿。生言:是本因大神所保,不敢失大神之戒也。天君知此二人相谏勑,尤深善之,使自相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