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平部
- 太平经
太平经
男女反形诀第一百五十九
愿复请问一疑事。言之。天师前所赐子愚生书本文,有男女反形,愿闻其意。噫,子书略已说可睹,何故复问之乎?心愚闭难闿示,唯及天师诀问之。诺。安坐,方为子言之。天地之性,阳好阴,阴好阳,故阳当变於阴,阴当变於阳。凡阴阳之道,皆如此矣。更相好,故其开练日疾,但宜□□以品诀之耳,不可径以示教人也。且入邪中。然子明听,阳者以其形反为阴形,阴者以其形反为阳形,正自以其身,为其人形容也,不可径及也,且中於耶。唯唯。若且晓而疑也。噫,子何一难示也。但便以自身为其形。阳者若阴人身也,阴者若阳人身也。唯唯。子已知矣。行去,事可知。唯唯。
右集难解凡文方诀简贤得失实阴阳反形以政道。
包天裹地守气不绝诀第一百六十
愿及天师请问一事乃止。行言,何疑哉。凡道包天裹地,谁持其气候者?深哉远哉妙哉,子之所问也。何睹而问此?有睹有见,见天地之道,独不知穷极,故怪而问之也。善哉,子之言入微意。然天地之道,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守气而不绝也。故天专以气为吉凶也,万物象之无气,则终死也。子欲不终穷,宜与气为玄牝,象天为之,安得死也。亦不可卒得,乃成幽室也。入室思道,自不食与气结也。因为天地神明毕也,不复与於俗治也。乃上从天太一也,朝於中极,受符而行,周流洞达六方八远,无穷时也。子思书言,自得之也,为神之阶可见矣。去世上天而治,不复见矣。子欲重知其明效也,世不可得久有而独治也。故得道者,则当飞上天,亦是其去世也。不肯力为道者,死当下入地,会不得久居是中部也。故天地开辟以来,更去避世,圣文常格在,而不见其人,是明效也。不死得道,则当上天,死则当下入地,不得久当害中和之路也。子得吾文,自深思其意,欲乐上行常生在,与天并力,随四时天下祭祀而饮食者,努力为真道,是其污法也。若不乐常在而乐死者,弃道随俗,亦将归地下,不得久睹天日月星历也。吾文□□,万万不失一也。故古者圣贤人尽去,今无见者,是其大效也。子自思之,乐上则上,乐下则下,无夺子志者也。故吾为太平德君制作法,不恨一人也。夫太平气来,有一人自冤不得其欲者,则上皇平气不得俱来至也。故天教吾广开辟其路,使得自恣自择可为也。贤明欲乐活者,可学吾文,思其意,入室成道,可得活。贤柔欲乐辅帝王治,象吾文为之,可以致太平。欲乐居家治生畜财者,思吾文,可亿其天年而终死。故各为得其所愿,无大自冤者也。故太平之气得来前也,平之为言者,乃平平无冤者,故为平也。是故德君以治,太平之气立来也。以然者,乃天下无自冤者,各自得其所乐,所以勑真人以付上德之君者。上德之君,其用心必仁贤而明,明者不夺人所欲,必得天下之心,欲承天意,以道归之也。真人知之耶?唯唯。
署置官得失诀第一百六十一
行且重戒真人一言,使其有似天行也。天之为行,不夺人所欲为也。地之为行,亦不夺人所欲为也。明君之为行,亦乐象天地不夺人所为也。与天地相似,故能独长称天地,得其心也。子知之耶?唯唯。夫天且为恶,其岁且大凶者,常害人所为,故民无可收也,其岁凶饥寒也。是故地将为恶也,伤人所养,其根不固而有病也,其岁不成,多伤民困穷也。衰恶之君将凶,署置不以其人所任职,名为故乱天官,犯天禁,失天仪,反复就责而罪之,不原其力所不及,人之所不及。比若一旦使君王步行百里,恐其不能到而道止也。人所不及,正是此也。故不择选人而妄事署其职,则名为愁人而危其国也,则名为乱治政败也。夫天地极神且明,尚不敢夺人所欲为,夺之则为大凶岁也,何死人哉?真人宁解迷晓耶?唯唯。诚得随其国以师书授之,因就其俗示之,晓之解之。行,子可谓晓事之生,天不夺人愿也。子行正自得天命,年日益增,何有穷已。子学不求居世尊荣,何复求索得天意而增年?今已告子,子今宁能说不耶?然其受恩大喜,无复有所恨。但恐力极行,以师文授教,恐不能一旦而遍也。何必一旦而遍,但为之不止,自舟流不久。唯唯。受严勑,不敢虽绳墨。子已知其意,吾无复以戒子也。行,辞小竟,事毕。异日有疑,乃复来。唯唯。
右大集难问天地气候为道与不吉凶君署置官得失文。
太平经卷之九十八竟
太平经卷之九十九
乘云驾龙图第一百六十二
太平经卷之九十九竟
卷一百
太平经卷之一百
东壁图第一百六十三
着东壁
上古神人戒弟子后学者为善图象。阴佑利人常吉,其功增倍。阳善者,人即相冗答而解。阴善者,乃天地诸神知之,故增倍也。积德者,富人爱好之,其善自日来也。人之所誉,鬼神亦然,因而佑助之。好道者长寿,乃与阴阳同其忧,顺皇灵之行,天地之性,得其道理,故天佑之也,失者乱,故天不佑之也。夫求善以善,无可怪者。学以仁得之,道之始也。以德得之,道之中和也。以道得之,道之上也。咄咄,慎之慎之,行无妄也。极思此书,传之后世,可无伤也。随四时转,道之上也。善者自兴,恶者自病,吉凶之事,皆出於身,以类相呼,不失其身。天道无私,但行之所致。故前有弟子,后有善气,趣学不止,令命,得阳遂也。或得长寿身不败,故为善。乃於内外神反为其除害,弟子居前,主为其对。物有自然,天下之事,各从其类也。
太平经卷之一百竟
卷一百一
太平经卷之一百一
西壁图第一百六十四
上古神人真人,诫后学者为恶图象。无为阴贼,不好顺事,反好为害嫉妬,令人死凶。天道不可强劫,劫必致兵丧威之死,灭世亡道,神书必败,欲以为利,反以为害,此即响应天地之性也。乃致自然之际会,审乐以长存,慎之慎之。无好无害,善者自兴,恶者自败。观此二象,思其利害。凡天下之事,各从其类,毛发之间,无有过差。但人不自精,自以不知,罪名一着,不可奈何。不守其本,身死有余过,乃为恶於内,邪炁相召於外。故前有害狱,后有恶鬼,皆来趋斗,欲止不得也,因以亡身。故画象以示后来贤明,得之以为大诫。愚者不信道,自若忽事,书审如言,不失铢分。故守柔者长寿,好斗者令人不存。物事各从其类,不复得还,虽悔之无益,鬼已着焉。见诫当觉,以时自还。今尚未伤,固可得为善人。善者乃上行,恶者下降。天道无私,乃有自然,故不失法也,其事若神。
右着西壁。
太平经卷之一百一竟
太平经卷之一百二
神人自序出书图服色诀第一百六十五
吾本少学而不止,精神念之,涕常欲下。为此积久,蒙皇天大恩,今日幸得逢天师人於旷野。始学若亏,司问小事,外浮华也。本求守一养性之法,凡三百首,乃见天师说而无极,故敢问:身宁可得长存与?不见天师说而无极,故敢问小政事。见师说无极,乃敢具问天地开辟以来,帝王更相承负愁苦,天灾变怪讫不绝,何以除之?又群神无故共害人,人不得竟其年命,以何止之。今受天师严教深戒之后,宜何时出此止奸伪、兴天地道之书乎?乙巳而出,以付邮客,而往通之者也。后世岁岁在玄甲乃出之,是天诸甲之首,最上旬也。与元气为初,乃以书前后付国家,可以解天地初起以来,更相承负之厄会也。比付当以何字,其文教积累,其字独自深知之,勿令泄皇天上和与第一之道也,将传与能往付者,共分别解之。比到玄甲,使其愤愤如有求吾书者,以守一浮华为前以付之。已付邮客方士,往付上有至德之君。何谓也?得而防行之,即其人也,不知行之,即非其人也。真人勿先出之也。且天威怒,反杀人也。吾戒悉尽於是矣。所以口口,诚畏天有言也。今天师教勑下愚弟子,胸中慺慺,若且可知,不敢负也。诚问着图者,画神衣云何哉?皆象天法,无随俗事也。今不晓天法,其人图大小,自以意为衣。衣者,随五行色也。今使母含子,居其内,以色相次也。大重之衣五也,中重之衣四也,小重之衣三也,微重之衣,象阴阳二也。大集之衣,乱彩六重也。愿闻大重何象?象五行气相合也。四重何象?象四时转相生也。三重何象象父母子,阴阳合和也。二重何象?象王相炁相及也。六重何象?象六方之彩杂也。故天下有杂色也,此之谓。善哉善哉。行去,慎图密文。唯唯。今弟子至愚且贱,蒙恩得与天师文用日久,凡事响且毕,愿更问一疑。平言。何等也?今见天地开辟以来,文书前后出非一,乃积多。复多河洛出之,今此书何不须河洛出之乎?善哉善哉,子今难也,天使子言,可谓得其意矣。今天悉使吾,为帝王人民具出陈承负之责会也。文书积众多,不可以河洛出之也。夫河洛文书,文多当见,其策文多,难以策悉知之,故天因人出之也。天乃深知吾,而为其言,知而具难问,故反使子与吾共传其要言也。子亦自知,学而不得道心,真人为何来哉?今愚蔽暗不自知也。
右问闭藏出其图画衣服文。
位次传文闭绝即病诀第一百六十六
子为天来学问疑,吾为天授子也。愿闻其诀意,以何明之也?其以又明之,云何哉?今有德之君。得吾书心解行之,与众贤共议,以化凡民,必与天立响相应,是其明证也。吾道以诫成,不设伪言行已诀矣。唯唯。弟子无状,数愁天师不也。子不好问,亦无从知之也。吾含此学久矣,无可与语者,故不得以时传之。今使人不知白黑,其过在吾也。今得传真人问,诚喜甚喜。比若春得登台,而出见天无异,何乎哉?天怨结有剧,病变不绝,此其悒悒不通,得与子言喜也。天师何不自往,与之位次不得也。吾位职在天,真人位职在地。地者出万物,故天生者於地养之,故吾传道於真人。地生君王、凡民、万二千物,悉得阳施,从阴中出,故子得传於人。善哉善哉,愚生大自怪。当得此响,不力问天师,无由知之也。但猜疑故也,敢冒过问之耳。善乎,是名为晓事之生,是亦非独子力也。实天授子心,使其言也。今蔽塞不自知行,今使子大自知,照若日月之光,子以吾言不诚信也。夫天虽欲有所出,不与人语,难知情。吾书承天教令,明丹青也。子为不然,今私匿闭绝吾文,而不以时出之,天即且病子灾子,子或遏之犹不出,子已凶矣。是其天使子来学问明证也,使真人出之明信也。善哉善哉。真人重戒慎之。唯唯。今天师职在天覆,加不得已。欲复请问一疑。不敢言乎?行,今凡天事,皆为天使有所传耶?独天师与愚生邪?噫,子益愚,何知天下凡物,皆为天使,故各有所职,共成天道也。一物不具足,即天道有不具者。子何故乃不知是乎?其冥冥何剧也。愚蒙未悉开,得天师解之昭然。行,子亦易示矣。行,弩力勉之。凡民各有所职,乃复为天使物,敢独自劳自然也。不敢不敢。行去矣。
经文部数所应诀第一百六十七
天数之始也,是故天地未分之时,积气都合为一,分为二,成夫妇。天下施於地,怀妊於玄冥,字为甲子。布根东北,丑与寅。始见於卯,毕生东南,辰与巳。垂枝於南,养於午,尚老西南,未与申。成西方,日入酉,毕藏西北,戌与亥。故起数於一,十而止。十者,十干之始,五行之本也。数以一乘十,百而备是也。故天生内百日,故毕终。是故斗建於辰,破於戌。建者立也,故万物欲毕生。破者败也,万物毕死於戌。数从天地八方,十而备阴阳建破。以此往来复其故,随天斗所指以明事。吾书乃为除害气,故象天为法。
右问天师书文征信明诀。
太平经卷之一百二竟
太平经卷之一百三
虚无无为自然图道毕成诫第一百六十八
虚无者,乃内实外虚也,有若无也。反其胞胎,与道居也。独存其心,县龙虑也。遂为神室,聚道虚也。但与气游,故虚无也。在气与神,其余悉除也。以心为主,故得无邪也。详论其意,毋忘真书也。得之则度,可久游也。何不趣精,反与愚俱也。凶祸一至,被大灾也。弃其真朴,反成土灰也。贤者见书,诫之诚之。
右虚无之室
无为者,无不为也。乃与道连,出婴儿前,入无间也。到於太初,及反还也。天地初起,阴阳源也。入无为之术,身可完也。去本来末,道之患也。离其太初,难得完也。去生已远,就死门也。好为俗事,伤魂神也。守二忘一,失其相也。可不诫哉,道之元也。子专守一,仁贤源也。天道行一,故完全也。地道行二,与鬼神邻也。审知无为,与其道最神也。详思其事,真人先也。闭子之金阙,毋令出门也。寂无声,长精神也。神气已毕,仙道之门也。易哉大道,不复烦也。天道无有亲,归仁贤也。
右无为。
自然之法,乃与道连,守之则吉,失之有患。比若万物生自完,一根万枝无有神,详思其意道自陈,俱祖混沌出妙门,无增无减守自然。凡万物生自有神,千八百息人为尊,故可不死而长仙,所以蚤终失自然,禽兽尚度况人焉。愚者贱道志,下与地连,仁贤贵道,忽上天门,神道不死,鬼道终焉。子欲为之,如环无端。慎毋有奇,自益身患,亦毋妄去,令人死焉。天地之性,独贵自然,各顺其事,毋敢逆焉。道兴无为,虚无自然,高士乐之,下士恚焉。详学於师,亦毋妄言,有师道明,无师难传,学不师诀,君子不言。妄作则乱,文身自凶焉。道已毕备,便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