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平部
- 三洞珠囊
三洞珠囊
上皇元年七月七日,无上大道老君所立上治八品要诀掌中,伏亏造天地五龙,布山岳,老君立位治,以用化流俗,愚者不贪,此真览竞所欲仙道,何足训传之於质朴也。
第一阳平治,在蜀郡繁县界,去成都一百八十里,道由罗江水两岐山口入,水道四十里。治道东有龙门,拒守神水,二栢生上。西南有大泉,决水归东。治应角宿,贵人发之,治王始终。嗣师天师子也,讳衡,字灵真。君为人广智,志节高亮,隐习仙业。汉孝灵帝征为郎中,不就。以光和二年正月十五日己巳於此山升仙。 立一治碑,一双在门,名曰嗣师治也。
右阳平治山。山中有主簿治、嗣师治、系师治。
第二鹿堂山治,治在蜀郡繁县界北乡,去成都三百里。上有仙室、仙台,古人度世之处。昔永寿元年,太上老君将张天师於此治上,与四镇太岁大将军、川庙百鬼共折石为要,皆从正一盟威之道。山有松栢、五龙仙穴,能通船渡,持火入穴,三日不尽。治应亢宿,弓长发之,治王八十年。
第三鹤鸣神山太上治,治在其上,山与青城天国山相连,去成都二百里,在蜀郡临邛县界,径道三百,世人不知之。马底子、何丹阳得道处。治前三水共合成一带,神龙居之,有四金钉、二石金银、蚕三斛,亦言尹喜主之。治应氏宿,贱人发之,治王六十年。《神仙传第五》云:张天师遇中国纷乱,乃入蜀鹤鸣山学道也。
第四漓沅山治,治在蜀郡繁县界,与鹿堂山治相连,其间八十里,去成都二百五十里。上有果松、神草,服之升仙。四龙神起骑之门,范蠡主之。治应房宿,庶人发之,治王二十年。
第五葛瑰山治,在蜀都繁县界,与漓沅山相连,去成都县二百三十里,去阳平治水口四十八里。扬仙贤於此得道。上有松栗山,高六百丈。治应心宿,道人发之,治王九十年。
第六庚除治,山去平地三百九十丈,在广汉郡阳泉县西,去县五里,去成都二百八十里。上恒有仙人往来,可以度厄养性。昔张力得道之处。山有二石室、三龙头,淮水绕之。治应尾宿,当道士发之,治王始终。
第七秦中治,山在广汉郡绵竹县东去九里,去成都二百里。其山浮,昔韩众於上得仙。前有火水#1东有道径於汉洛,治西有大石铜为志。治应箕宿,癫人发之,治王始终。
第八真多治,山在广汉郡新都县,去成都一百五十里。山有芝草神药,得服之令人寿千岁。山高二百八十丈,前有池水,水中有神鱼着五头。昔王方平於此与太上老君相见。治应斗宿,女人发之,治王七十年。
无极元年十月五日,真正无极太上立中治八品气速诀掌中。
第一昌利山治,在广汉郡县东西#2十里,去成都一百五十里,昔蜀郡李八百初学道处八百,唐公房之师也。游行蜀中诸名山,常自出戏於成都市,暮宿於青城山上,故号为八百也。其山南有一石室,容八十人,前有三龙门为志。治应牛宿,狂惑人发之,治王五百年。
第二隶上治,山季子先生学道飞仙。治在广汉郡阳泉县东北百二十里。山有二石室,有一神井,白鹿、白鹤、白鸠时来饮之。有石在治前,与慈母治相连。西有赤石溪,上有三松为志。山去平地二千九百丈。昔中山卫叔卿於此得道。治应女宿,贫贱人发之,治王百年。
第三涌泉山神治。昔广汉马明生学道得仙,太上老君至此,化形住此。治在遂宁郡小汉县界,上有灵泉,治万民病,无不差愈,传世为祝水。治去成都二百里,有悬崖百丈,近绵水,猴猿百乌来在其间。治应虚宿,野人发之,治王三十年。其山小而高,四向有游道。
第四稠粳治,在犍为郡南安县,去成都一百一十里,汶山江水九里#3山高平地一千七百丈#4昔轩辕学道之处也。治左右有连冈相续,西北有味江水。山亦有芝草之药,可养性命。治应危宿,贵人发之,治王五十年。
第五北平治,在犍为郡南安县,去成都一百四十里。山上有池水,纵广二百步,中有神芝药草,食之与天相久,昔越人王子乔得仙。治应室宿,道师发之,治王四十年。一名□山治。
第六本竹治,山在犍为郡南安县,去成都一百二十五里。山高一千三百丈,上有一水,有香林在治陌,北有龙穴地道道通峨眉山。上有松栢,昔郭子声得道之处也。后有林竹,西去十五里,治凿通鹤鸣。前水尾常有神龙游戏其中。治应璧宿,龙门吏人发之,治王五百年。
第七蒙秦治,山在越巂郡邛都县西,去城二十里,去成都一千四百二十里。治与越巂郡隔河水,前有小山,后有太山,高一千丈。昔伊尹於北山学道。上有芝英金液草,服之得度世。后有汉中郡赵升#5。治应奎宿,凡人发之,治王九十年。
第八平盖治,山在犍为郡武阳县,去成都八十里。前山下有玉人,身长一丈三尺。昔吴郡崔孝通於此山学道得飞仙。山西有大江,南有长山,北有平川,中有龙门。治应娄宿,阴人发之,治王千年。
无上二年正月七日,旡为大道玄真立下治八品气要诀掌中。
第一云台山治,在巴西郡阆曰县西去六十里,上山十八里方得,山足去成都一千三百七十里。张天师将弟子三百七十人住治上教化,二年白日升天。其后一年,天师夫人复升天。后三十年,赵升、王长复得白日升天。治前有巴西大水,山有一树桃,三年一花,五年一实,悬七百丈,下无底之谷。唯赵升乃自掷取得桃子,余者无能取之。治应胃宿,有人形师人发之,治王五十年。又云台治山中有玉女乘白鹤,仙人乘白鹿,又有天神来迎天师白日升天,万民尽见也。此天柱山也。在云台治前,有立碑一双。
第二浕口治,山在汉中郡江阳县,去成都二千九百二十里。陈安世於此山上学道得仙。安世,京兆人也。汉中水过其前山,一名平元山。西有长山,东有流海,帝王所在青龙门。治应昴宿,俗人发之,治王五百年。
第三后城治,山在汉中郡南郑县。昔□子然於此山上学得仙道。左有大水,后有重山。山有神芝,服之寿千岁。一名黄陵山,南有长山。北有青龙,东有松相为志。治应毕宿,凡人发之,治王八十年。
第四公慕治,山在汉中郡南郑县,去治一百里。昔苏子於此山学道得仙。一名北逢仙山,南有石坎,北有悬流水。治应觜宿,病人发之,治王七十年。
第五平冈治,山在犍为郡南安县,去成都一百里。昔蜀郡人李阿於此山学道得仙,白日升仙也。治应参宿,道士发之,治王二十年。北有三重曹溪,南有持山为志。
第六主簿山治,在犍为□道县界,去成都一百五十里。蜀郡人王兴於此学道得仙。一名秋长山,南有石室玉堂,松栢生其前。治应苦宿,微人发之,治王八十年?
第七玉局治,在成都南门左二里。以永寿元年正月七日,太上老君乘白鹿,张天师乘白鹤,来至此坐局脚玉床,即名玉局治也。治应鬼宿,千丈大人发之,治王三世。
第八北邙山治,在京兆郡长安县,梁水在治左,务成子於此得道。大黄山东有穴泉,南有东流。治应柳宿,仙圣发之,治王六十年。
天师以汉安元年七月七日立四治,付嗣师以备二十八宿。
第一冈互治,在兰武山,应星宿。
第二白石治,在玄极山,应张宿。第三具山治,在饭阳山,应翼宿。第四锺茂治,在元东山,应轸宿。
嗣师以建安三年十月五日,布立八口关配治:
漓沅治,在玄昌山。利里治,在高堂山。平公治,在牛头山。公慕治,在身雄山。天台治,在黄牛山。赖乡治,在小世山。撙领治,在单方山。代元治。在上堂山。
系师以太元二年正月七日,立八品游治:
峨眉治,在蜀郡界。青城治,在蜀郡界。太华治,在京兆郡界。黄金治,在蜀郡界。慈母治,在城布山界。河逢治,在上党郡界。平都治,在巴郡界。吉阳治。在蜀郡界。
系师者,嗣师子也,讳鲁,於阳平山得尸解仙道。人立一治,名系师治。但嗣师治并主簿是天师门下也,又立一治。今按《玄都职治律第九》云:代沅治、平都治,是外游治也。是知峨眉治等,亦是游治也。
二十四气品
按《玄都开辟律》云:二十四气为天使。一气十
五日,一岁十二月,月二气,终岁为二十四气,皆是自然之气也。
《洞玄经》云:三元以三气置立三天。三天者,始气为清微天,元气为禹余天,玄气为大赤天。《宋文明通门上》云:少阴、太阴、少阳、太阳,又与中和之气合以成五气,五气就前玄、元、始三气,成数为八,即《大洞经》云:三元各八,合为二十四气,众生品族,於是而生也。此气散之为云雾,合之为形影,出之为分化,入之为真一。又此气之本,谓元始大梵之气,分而为三,即成上三天也。
若《登真隐诀·时日诠次诀》云:二十四气者,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为二十四气也。
《真诰第五》云:东方九气青天,南方丹天三气流精,西方七气之天,北方玄天,五气徘徊,亦合为二十四气也。若是中央,乃云中央黄中理气,总统玄真。此不论气数也,以总统四方为二十四气之主也。
《上清三天君列纪经》云:夫气之所在,随神所生。神在则气在,神去则气去。气者,即二十四神之正气也。气散射为云雾,合则为形影,出之为仙化,入之为真一,上结三元,下结万物,静用为兆身,动用为兆神也。
三部八景二十四神品
出《上清九真中经内诀》,已具录出在前第八名数八景品中,此不再写也。
二十四地狱品
按《太真科中卷》云:宛利天下酆都之山,在北方癸地。
山上有八地狱,主上三官
第一监天狱,第二平天狱,第三虚无狱,第四自然狱,第五九平狱,第六清诏狱,第七天玄狱,第八元正狱。
中央有八地狱,主中三官
第一玄沙北狱,第二皇天狱,第三禁罚狱,第四玄沙狱,第五形正狱,第六律令狱,第七九天狱,第八清泠狱。
山下有八地狱,主下三官
第一无量狱,第二太真狱,第三玄都狱,第四四十九狱,第五天一北狱,第六河伯狱,第七累劫狱,第八女真狱。
右二十四狱,狱有十二掾史,金头铁面,巨天力士,各二千四百人,把金槌铁杖,玄科死魂,以治罪罚也。
二十四职品
按《玄都职治去声律第九》云:监天职,主监乱真戾正也。
督治职,主督察诸治,正一师性行、贪枉不依师法。
贡气职,主选择男女官,正一师考察身体疮瘢,形残跛躄,务得端严质素。
大都攻职,主天下屯聚符庙、秦胡氏羌、蛮夷戎狄、楚越攻击不正气,恶人逆鬼,尽当分明考录。
领功职,主天下五方四海、八极十二州、百二十郡国、一千二百县、万二千乡亭市邑,屯沙聚石,五岳四渎,山川神祇之功赏,直符伐杀,万鬼尽当了之。
都功职,主功劳,录吏散民,义钱谷,金银玉帛,六畜米物,受取出入,管钥仓库府,鬼神之物,礼信及治殿作舍,桥道、楼阁、神室,尽主之也。
领神职,主选择贤良,贬退伪恶,对会诸气,诸有犯违,尽主之也。
监神职,主考素所犯状,结文书,开视利害,缚束谬误,化谕戒勑。
领署职,主选署二十四职名籍功赏,诸职文书,次第校投命籍。
察气职,主察四方诸气,符瑞征应。
平气职,主质天下之气,平均四方八极气候主之也。
上气职,主收万鬼,分别正气邪精。
都气职,主三会吏民请乞治救,分别年纪、郡县乡邑,所受官号。
威仪职,主教勑礼制、衣服仪容、法则、起次位,弹邪正非,施行法礼。
领气职,主领五色之气,知其变异气候,并领知气职也。一本无领气职。
领决职,主鬼气,男女被气传语领决教,分别秦夷胡戎狄氏羌真伪。
四气职,主诸治投言文书对会,诸治户籍口数,出死入生。
行神职,主布气宣化,显明道教。
道气职,主劝化凶逆,化恶为善。
圣气职,主质对文书,岁终功限,谓状言上者。
承气职,主承治医疗着功之勋。
典气职,主典诸职高下次第。
廉平职,主监察廉邪,均平饮食。
行教职,主奉宣师教,劝化愚俗不知法者。
建义职,主表条功劳,助时伏勤对应退也。
按《上章律第十三》云:男职女职二十四职,即此是也。
地发二十四应品
按《众篇经》云:元始开图,地发二十四应,上庆神真。
一者,是时天元混沌,未有光明,晨鸡启旦,四景朗清,天玄地张,成生五行。
二者,三万六千日月,於是下土同明,光尚幽夜,昭曜无穷。
三者,青乌衔书,以告五帝,正天分度。
四者,白虎吐金,安镇玉灵。
五者,青龙奉符,以告水帝,制会促运,江海开张。
六者,琼凤衔玺,以献帝王,安国保祚,五镇长
存。
七者,惊凤同唱,飞鸣嗈嗈。
八者,群乌翔舞,飞欣天端。
九者,蛟龙踊跃,鼓洋渊泽。
十者,河水渟流,鱼鳞交会。
十一者,甘露自生,芝英霶。
十二者,冬不冰霜,枯木并荣。
十三者,林木禾稼,冬夏生华,结实繁茂,无有
凋伤。